《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全】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是: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基于课标分析,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解释论证、预测选择、辨析评价。改进教学方式,教学中融入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参与实际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抽象,延伸知识多,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基础上,由必备知识延伸到关键能力。基于此由浅入深具体讲解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关联知识,提升学生面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情境中的参与和选择能力,为第三课学习“多彩的消费”的知识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设计意图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思政政治课在落实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在新时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发展的人。

本节课围绕“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思路,设计价变之“知”——价变之“智”——价变之“行”——价变之“策”(从生产经营角度)——价变之“悟”5个环节,以新颖“配方”引导学生知智行策悟,由“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让学生感觉到“营养丰富味道又好”。引导学生在情境参与中思考,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素养,使课堂的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四、学情分析

授课学校的学生基础好,且本节内容学生已经学过,所以本节课重点是在基本

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学科语言表达和学科思维运用,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辨、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分析和体悟。一般来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提炼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且参与意识强烈,能够在情境活动中以思辨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学科知识的结构化处理,解决生活情境问题,培育核心素养。

五、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价格变动的影响包括对生活消费 ( 买者) 和生产经营( 卖者) 双方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价格杠杆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现象,才能更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现行经济制度政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理论,分析身边的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的能力,并能理性、思辨、全面的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培育崇尚真理、客观惟实,追求实证精神和原理精神。

3.法治意识:能够阐释价格变动的影响是市场( 价值规律) 发生作用的过程,结合经济活动,说明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要遵循市场交易的规则,遵守法制。剖析市场经济需要法律解决经济活动的秩序问题,只有具备合理而完备的法律,才能发挥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阐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参与市场行为的过程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过程。

4.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践认知,把对真实情境中的信息通过思辨分析得出价格变动与商品市场需求之间的一般规律——需求法则,理解不同商品价格变动的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机制,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提升运用经济学理论参与实际经济生活的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

教学难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综合运用;

学法:辨析式活动探究学习法、总结反思法、小组合作式学习法综合运用。

八、教学过程

总体意图:在真实情境分析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育学生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提升学生描述分类、解释论证、预测选择、辨析评价能力。

九、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