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赏析

合集下载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遣悲怀三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重在伤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遣悲怀三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元稹原文: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注解1、施:施舍与人。

2、行看尽:眼看不多了。

行:快要。

3、怜婢仆:伸足“旧情”。

赏析:作者:佚名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遣悲怀三首》原文及翻译赏析2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元稹遣悲怀三首及释义

元稹遣悲怀三首及释义

一、在唐诗三百首中找三首七律:1.结合一讲二讲讲过的起句承句的注意点,去认真领会作者的起句承句,看有无和我们课堂所交流的知识相矛盾的地方。

2.说出每一首诗的立意《遣悲怀·其一》作者: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第一句:明起,是讲原本最受怜爱生活优渥的女子嫁给贫困的我事事不顺,虽然是用了两个典故,却是也点明了作者当时的现实情况。

承句:扩展吧,讲述了家里的情况是如何的困窘,妻子和他如何同甘共苦。

家里那么穷,这样的女子,还因为夫君少衣而翻箱倒柜,夫君也不是个懂事的,“泥他沽酒拔金钗”,喝酒少钱而缠着要妻子的金钗。

(虽然现在是缅怀,但个人认为这个“泥”字还是挺招人厌的。

)这样的女子,吃着野菜,照顾着家里的点点滴滴。

立意:回忆过往,同甘共苦,然伊人已去,有富难享,徒留挂牵。

《遣悲怀·其二》作者: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明起说出当时戏言身后事,扩展出妻子真的走后“我”的种种哀思之情,种种悲伤之事,立意:伊人远去,睹物思人。

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永诀后,更为悲痛。

《遣悲怀·其三》作者: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明起点出悲伤之下的几多心情,承起扩展出了思绪百转千回后的种种想法,由绝望到希望再到绝望。

立意:思绪万千,痴情缠绵。

二、总结出第二讲承句写法的注意点答:承句在诗中所承担的使命是承接、扩展。

记住了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

具体到诗中,就是承接起句的景,后分句不但要承接起句的景,还要在前分句的基础上有所扩展,递进,目的是为了更自然的转向转句。

承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元稹《遣悲怀》赏析

元稹《遣悲怀》赏析

元稹《遣悲怀》赏析遣悲怀三首元稹之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沾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元稹发妻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幼女,二十岁嫁元稹,婚后二人感情极好,韦氏七年后即去世,诗人极为悲伤。

此诗便写于韦氏死后约一年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

追忆韦丛生前的艰苦处境和二人的恩爱感情。

首联是总写韦丛的身分和婚后的贫困生活。

韦丛是深得位居太子少保高位的父亲韦夏卿偏爱的幼女,这就极力描写了韦丛的高贵身分。

而自己呢?却是像黔娄一样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

官场失意、经济拮据,使得婚后生活“百事乖”。

中间两联围绕一个“贫”字,具体描述婚后生活。

韦丛的家世门第与诗人的贫闲家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诗中又明说“百事乖”,但写韦丛却处处从“顺”字着笔,表现她之贤淑。

“顾我”二句写夫妻情深,互文见义,是说韦氏搜寻自已衣物、卖掉首饰为丈夫添衣买酒。

亲昵无间之恩爱之情浸透字里行间。

“野蔬”二句着重写韦丛守苦安贫的精神。

以菜代粮,日子本不好过,韦氏却能从中体味出“甘”味来,实在难能可贵。

拿槐叶当柴烧,日子萧条冷落,为此,韦氏却能安而无怨。

这清贫日子的背后,正是他们和谐美满感情之所在。

尾联又回到现实,写诗人现在的生活和他报答妻子的行动。

“俸钱过十万”的今日富贵与昔日的“百事乖”对比鲜明,今日越富贵,越显往日之凄惨,越发思念那同心共命的妻子。

然而眼前富贵毕竟不能同享,只得用设斋祭奠来表示自己的悼念和对亡妻的报答。

全诗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反衬手法。

如首联以韦丛出身门第之高贵反衬她安贫乐苦的贤淑美德。

再如尾联极写今日之富贵以反衬过去的贫困,以突出诗人思念亡妻的无尽哀愁。

其次是平淡中见神韵,把有严格格律的律诗写得如此平易浅近,如话家常,确实是悼亡诗中的名篇。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遣悲怀三首·元稹》原文与赏析

《遣悲怀三首·元稹》原文与赏析

《遣悲怀三首·元稹》原文与赏析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元稹登科授校书郎职,并与韦丛完婚。

宪宗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妻韦丛亡故,时元稹年三十一,韦丛年二十七。

元稹对此甚感悲痛,曾先后写过三十七首悼亡诗。

这三首七言律诗便是其中的佳构。

第一首回忆妻子生前的作为,缅怀妻子在艰难家境中安贫劳作、恩爱贤惠的品行。

首联借典言事,写妻子屈身下嫁。

韦家是大族,时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韦丛父亲韦夏卿嫁女前后又官至京兆尹、太子少保。

所以诗中以最得东晋宰相谢安袒护、宠爱的小侄女谢道韫喻指韦丛。

元稹另据元稹文集所载,元稹的两个姐姐,一嫁普通人,一出家为尼姑,可见当时家境确实困窘。

所以诗以春秋末年齐国穷士黔娄喻指自己。

两个典故,用得颇为贴切。

以名门贵嫒下嫁寒门穷士,自然是百事乖违。

但颔、颈二联,诗人却以四个行动细节——我无衣她搜箧典当;我要喝酒她拔金钗沽买;家无粮米,她以豆叶充饥;家无柴薪,她扫古槐落叶,生动地刻划了妻子对自己的体贴,对家庭的辛勤操持,表现了妻子安于贫贱、以苦作甘的精神,寄托了自己对亡妻、对往昔夫妻恩爱生活的深深怀恋。

而“搜”、“泥”两字写活了夫妻间感情的深挚和细密。

尾联转中作结,祭奠建斋,明知无补,聊作报答,平淡的语言中充满着无限的辛酸和遗憾。

第二首追念妻子生前的戏言竟成遗嘱,来表达自己的哀痛和痴情。

少年夫妻,戏言后事,毫无顾忌,原以为笑话一时,想不到终成谶语。

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颔、颈二联,既写“戏言”,又写自己把“戏言”作遗嘱来践行的痴情:你生前说“好女*** 嫁时衣”,留待将来作布施,现在我一件件已布施将尽;你说针线包要留作纪念,我珍存着它不忍开;你要我厚待随嫁婢仆,我见仆念主,特别加以照顾;在梦中见到你,我频频营奠营斋。

《遣悲怀》元稹诗词翻译及赏析

《遣悲怀》元稹诗词翻译及赏析

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释】:
①施:施舍与人。

②行看尽:眼看不多了。

行:快要。

③怜婢仆:伸足“旧情”。

【译文】: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赏析】:
诗人的亡妻韦蕙丛既慧且美,两人感情很好,但在元稹未出仕时就亡故了,诗人毕生都觉得很对不起她。

两人当时是贫贱夫妻,挚真纯洁,因而抒情叙事,完全出自内心。

元稹 遣悲怀全文及赏析

元稹 遣悲怀全文及赏析

元稹遣悲怀全文及赏析元稹,唐朝中后期的诗人,笃信道教,被誉为“元九”。

他的诗歌善于用才情与情感的表达来诠释自己的人生哲学,尤其是他的《遣悲怀》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全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第一节整首诗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开头。

元稹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在人生中的苍凉和孤独。

虽然他身处天涯海角之地,但自己的志趣却仍旧与内地的哲人诗人不谋而合。

下一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描写了他个人的处境,感慨人生时光匆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最终都没有办法找到归宿,而他与他的儿女则在这种远离家乡的孤独中沾染共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是元稹对历史上的英雄以及他们的辉煌历程的赞美。

无论是秦汉的大一统还是唐宋的盛世,都已逝去。

然而,对于这些聪明才智的人物,元稹无不抱持着尊敬和敬仰的态度。

同时,他也在刻画出自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的忧思。

第三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元稹嘲讽和予以调侃的对象。

对这些霸主,他显然是持有批判态度的。

就正面价值观而言,元稹坚信真正的人才都应该是文艺才子。

只有那些有着真正文才才能在历史长河中流芳百世。

第四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元稹总结历史的方式,同时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他认为过往的英雄之辈都已经成为历史的烟尘,于是他会仰望天空,期望在当下的时光里,自己有机会成为一个“风流人物”。

怀念过世之人的诗句

怀念过世之人的诗句

怀念过世之人的诗句《遣悲怀三首·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一、衍生注释:1. “遣悲怀”: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

“遣”有排遣之意,诗人试图通过写诗来抒发内心对亡妻的悲痛之情。

2. “昔日戏言身后事”:往昔曾经开玩笑说起去世后的事情。

3. “衣裳已施行看尽”:施,给予。

妻子死后,诗人将她穿过的衣裳已经施舍出去差不多了。

4. “针线犹存未忍开”:她做过的针线活还保存着,自己不忍心打开来看。

5. “尚想旧情怜婢仆”:因为思念旧情,对妻子生前的婢仆也格外怜悯。

6. “也曾因梦送钱财”:甚至在梦中梦到亡妻,还像她在世时一样送钱给她。

7. “诚知此恨人人有”:确实知道这种生离死别的遗憾人人都会有。

8. “贫贱夫妻百事哀”:夫妻在贫贱的时候,经历的每件事都会让人感到悲哀。

这里的“哀”不只是悲哀,还有对往昔艰苦生活中相互扶持的怀念。

二、赏析:这首诗写得极为沉痛。

首联通过昔日戏言与今朝现实的对比,那种巨大的悲痛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曾经以为是玩笑话,没想到现在真的面对爱人已逝的状况。

颔联从遗物的角度写,衣裳施舍出去,是想断了对亡妻的思念,可针线还在又不忍打开,这一舍一不舍之间,矛盾而又深刻地体现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

颈联则从对待婢仆和梦中送钱两个细节,写出诗人对亡妻的深情,即使在她去世后,依然遵循着过去的情感模式。

尾联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是千古名句,它说出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在贫贱中相濡以沫的夫妻,一方离去后,回忆往昔的艰难岁月,每一件事都满是哀伤。

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愧疚和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元稹(779年 - 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

他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遣悲怀三首》赏析
《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怀念妻子韦丛的作品。

这组诗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娓娓动人的描绘,成为元稹悼亡诗中最为世人所传诵的三首。

遣悲怀(三首)
唐元稹
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赏析】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

“长藿”,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
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

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

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

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

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