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
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

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3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这里的3篇汉末曹操诗作《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是山草香我为您分享的曹操短歌行赏析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曹操短歌行原文篇一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谈讌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海一作:水)曹操短歌行赏析篇二《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
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
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
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
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曹操《短歌行》全诗及赏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短歌行:汉乐府《相和歌·平调名》。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掇(duō):拾取;摘取。
讌(yàn):同“宴”。
匝(zā):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译文1: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

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曹操《短歌行其二》赏析引导语:《短歌行其二》中,曹操使用了西伯侯、齐桓公与晋文公三个例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表明自己尊崇汉献帝、服从汉献帝、奉事汉献帝的态度。
短歌行其二曹操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chang)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总揽全诗,为整首诗定下基调,这首诗赞美圣德。
“周”指周朝。
“西伯”是爵位名,也是称号。
“昌”指姬昌,姬昌被封为西伯侯,后被追封为文王。
“圣德”是指至高无上的道德。
“怀此圣德”是说西伯侯姬昌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
《诗经》中有多处赞扬姬昌的圣德,比如“文王在上,於昭于天”“亹亹文王,令闻不已”“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等等。
这联诗是说,周朝的文王姬昌被商纣王封为西伯侯,具有至高无上的道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借用孔子的话来强调西伯侯姬昌势力之强大。
《论语·泰伯》有言:“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意思是说,商纣之时,殷商之地共分为九州,姬昌已将六州纳于自己的管辖之下,服从殷商政权的行政命令,按时向商人进贡,周人的德行真是至高无上的道德水准啊。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与当时三分天下曹操有二的形势很吻合,曹操借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在于,之所以尚能保持刘汉统绪,是他在不遗余力而努力维护的结果。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讲西伯侯姬昌的实际表现。
“奉”指贡品。
“贡献”就是进贡的意思。
“臣节”就是臣子的节操。
这里的“隆”通“降”,是下、落之意,可以引申为减少、降低之意。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短歌行(曹操)三国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谈?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
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短歌行》曹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短歌行》曹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短歌行二首》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曹操《短歌行》鉴赏《短歌行》译文及赏析

曹操《短歌行》鉴赏《短歌行》译文及赏析《短歌行》是由曹操所创作的,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谈䜩一作: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
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曹操《短歌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曹操《短歌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赏析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雅好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诗22首,全是乐府诗。
曹操的乐府诗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他的《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
高中语文文言文曹操《短歌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曹操《短歌行》原文和译文(含鉴赏)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绕树三匝,何枝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可依?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赏析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雅好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诗22首,全是乐府诗。
曹操的乐府诗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他的《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但是作者将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立意深远,气势充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 引导语: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短歌行 二首》 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 态,第二首诗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
短歌行 其二 曹操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钜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 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 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 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 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 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
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 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 《短歌行》 (“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 迹,当他翦灭群凶之际,功高震主之时,正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 厉”者,但东吴孙权却瞅准时机竟上表大说天命而称臣,意在促曹操代汉 而使其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号召, 故曹操机敏地认识到“ 是儿欲据吾著炉上郁!”故曹操运筹谋略而赋此《短歌行 ·周西伯 昌》。
西伯姬昌在纣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 犹能奉事殷纣, 故孔子盛称 “周之德,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 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
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 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
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
而当 今天下时势与当年的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如命他“专使 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
但他亦效西伯之德,重齐桓之功,戒晋文 之诈。
然故作谦恭之辞耳,又谁知岂无更讨封赏之意乎 ?不然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 年)五月献帝下诏曰《册魏公九锡文》,其文曰“朕闻先王并建明德, 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
其在 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祚太师,以表东海。
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又命晋文登为侯伯, 锡以二辂、虎贲、斧钺、禾巨 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
故周室之不坏, 系二国是赖。
”又“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 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
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 尔龟。
”又“加君九锡,其敬听朕命。
”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其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 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
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 愈忧。
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 孤强盛, 又性不信天命之事, 恐私心相评, 言有不逊之志, 妄相忖度, 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 云‘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殷, 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 夫能以大事小也。
”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教训,并能发挥。
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 事殷,”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 造条件, 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 那就瓜熟蒂落了, 又何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呢! 曹操在此诗中对齐桓、 晋文之流贬重褒轻, 实际暗讽他们未能深体西伯姬昌 “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奉事殷”之真谛,只学得皮毛, 而未入堂奥,他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 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
观曹操此《短歌行·周西伯昌》其诗,乃一重大的代汉方略无疑。
也 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
但当 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 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
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 之要略。
更多《短歌行》文章推荐阅读★★★★★:
1、 《短歌行》阅读训练
2、 《短歌行》原文赏析
3、 《短歌行》翻译及鉴赏
4、 《短歌行》翻译及赏析
5、 曹操《短歌行其二》历史背景及赏析
6、 曹操《短歌行》诗文对照赏析
7、 枭雄曹操《短歌行》
8、 曹操《短歌行》说课稿
9、 《短歌行其二》中的典故
10、 曹操《短歌行》其二翻译及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