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地理位置

合集下载

毕节—我的家乡(旅游简介)

毕节—我的家乡(旅游简介)

韭菜坪
八仙洞位于贵州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地处六冲河、三岔河、鸭 池河三江交汇处,在这里山势险峻、雄关漫漫、碧水绵延、一泻千 里。自古为一夫当关,万夫难敌之险。八仙洞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 洞穴奇观,而且容纳了博大精深的佛道文化。洞穴内的“聚仙阁”、 “万佛山”、“观音堂”、“财神殿”巧妙的将洞穴奇观和佛道文 化紧密联系,造就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八仙洞比较全国其他 旅游溶洞最具其特色的地方。
奢香墓为围石土封,高4.5 米,直径6米,圆围18.84 米,第九圆围为瓦筒,七 十二个瓦档,均为七十二 个虎面浮雕组成,充分地 展示了彝族人民对虎的图 腾崇拜。墓前立面碑一通, 高3.3米,宽1.6米,厚0.5 米,碑面刻彝汉合壁“彝 族君长陇赞阿期妻扯勒奢 香之墓”、“明顺德夫人 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各 十四字。
•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 区位于贵州西部威 宁彝族回族苗族自 治县境内。草海素 有“高原明珠”之 称,是贵州最大的 天然淡水湖,与青 海湖、滇池齐名, 是国家自然保护区。 海拔2171.7米,覆 盖面积保持在30平 方公里以上,以水 草繁茂而得名。
韭菜坪
• 贵州境内有两座名叫 “韭菜坪”的山峰, 分别是“大韭菜坪” 和“小韭菜坪”。其 中小韭菜坪有“贵州 屋脊”之称,是贵州 的最高峰。位于毕节 市赫章县珠市彝族乡 韭菜坪村,山顶石林 密布。登上小韭菜坪, 周围的赫章、威宁、 水城、钟山区三县一 区皆在眼底。
贵州省毕节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A级 旅游景区百里杜鹃(贵州的三个国家AAAAA级景区 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织金洞、国家自然保 护区草海、国家级风景区“九洞天”、高原湖泊支嘎 阿鲁湖、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中华苏维 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等旅游景 点。 并有一批旅游景点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 会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获得多项世界之最、中 国之最。

贵阳毕节

贵阳毕节

毕节地理位置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地处东经 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 东邻省会贵阳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市和六盘水 市,西与云南交界,北与四川接壤,有着较好 的区位优势;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 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 能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区矿产、水能、旅游资 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区生活着汉、彝 、 苗、回、仡佬、布衣、白族等三十多个民族。 地区行署驻毕节市解放路。
毕节旅游景点介绍
– 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 气候,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 良好,被誉为“天然喀斯特 地貌博物馆”。这里是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的清凉世界; 这里有神奇秀丽的奇山、秀 水、飞瀑、溶洞
• 地理位置:全区2.68万平 方公里人口 • 气候条件: 毕节市属北亚 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著名景点: 贵州百里杜鹃
毕节名胜古迹
• • 毕节市大屯土司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规模宏大,是全国仅存较为完整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该庄园坐东向西,依山势而建, 四周砖砌围墙,沿围墙设有6座土筑碉堡。整个建筑分左中右三路主体构筑,设回廊相互贯通。部 分建筑是仿日本唐招堤寺所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庄园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一1850年),相传是彝族土司余象仪所建,后经余达父扩建始 成今状。它依山势而建,面临缓坡低平的台地。庄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大体对称的大规模三路构筑, 各路皆有三重堂宇。左路建筑有东花园、粮仓、绣楼等。东花园也称“亦园”,用于接待客人。园 内有花圃客房等,其建筑十分精美。花圃错落有致,客房装修华丽,院坝青石铺就,院墙彩绘粉饰, 古色古香,十分幽雅。中路建筑有大堂、二堂和正堂,各路堂宇之间均有石坝或内墙间隔。高大的 砖筑院墙,墙檐下砌筑斗拱,显得古朴厚重。墙外四周分别筑有碉堡6座,各有其形,各有其用。 犹可想见,当年的土司庄园守备森严,肃穆庄重。院内进深80余米,横宽60余米,整个占地面积 6000余平方米,建筑布局层层深进、重重冶高,气势宏伟壮观。其石作、木作以及家具雕刻的各类 图纹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艺术特征,是研究民族、民俗学的珍贵实物资料。传说当年参加修筑庄园 的近300名工匠历时3年之久方才大功告成。解放后庄园先后为大屯乡政府、龙场中学等单位使用。 1984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大堂不慎失火烧毁,1994年国家文物局拨 款60万元进行维修,第一期工程恢复了大堂、西花园等建筑。 有机会来到大屯土司庄园的人们,无不为这古朴典雅、庄重宏伟的建筑赞叹,无不为这瑰丽多 姿、技艺精湛的艺术所陶醉。她恰如一部凝固的音乐作品,使人如痴如醉,大有“余音绕梁”之感。 层层院落,一亭一院一个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大厅古朴庄重,花园千娇百媚,水榭玲珑秀美, 楼台亭亭玉立。既有我国古代殿宇的风格,又不乏彝家建筑的气派,真可谓是“十步一个景,一景 一重天”。漫游在花园小径,流连于亭台楼阁,仿佛置身仙山琼阁。使人倍感新奇,乐而忘返。

毕节气候、地质情况

毕节气候、地质情况

地理环境:
毕节地处于贵州西北部,高原屋脊。

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

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

境内大部属于乌蒙山区,平均海拔为1600m。

地质地貌:
以喀斯特地形和高山丘陵为主。

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河流纵横,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平坝、峰丛、槽谷、洼地、岩溶胡等交错其间。

毕节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交错发育。

岩溶地貌形态多样,在室内分布次序为:东部:峰林、谷地、峰丛、缓丘、洼地;中部:峰丛、槽谷、丘陵、洼地;西部:高原、岩溶、缓丘、盆地。

境内出露的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岩浆岩较少。

而在沉积岩中以碳酸盐类居多;其次为煤系砂页岩,然后是紫色砂页岩和紫红色沙泥岩,最后是泥质岩类。

风:
毕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影响该地区的冷空气四分之三来自于西西伯利亚,又东北进入。

年均风速为5.8m/s——6.8m/s左右。

气温:
年平均气温:13.09℃
日照:
年均日照:1217.7小时;平均:105h/月
降水量:
年均降雨量1129.04mm;无霜期260天左右;。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

毕节市冰雹气候及特征参数分析毕节市是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北纬26°24′至28°32′、东经104°11′至106°28′之间。

该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毕节市在夏季常常出现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给当地农业和生产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了解毕节市冰雹气候的特征参数对于及时防御和减轻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冰雹严重程度毕节市冰雹破坏性大,主要集中在夏季(6月至9月)。

据当地气象统计数据,每年夏季平均出现10次左右的冰雹天气,出现频率较高,每年受影响的农田面积占到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

2. 冰雹天气时段在毕节市,冰雹天气常常在下午3时至5时左右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夏季白天气温较高,空气容易产生垂直热力作用,孕育了大气不稳定性和强对流天气的形成。

3. 冰雹降水过程毕节市冰雹降水过程多为阵雨或雷电暴雨形式,在短时间内降雨量大、雨势猛烈。

在冰雹天气过程中同时伴有强对流天气特征,如强风、大雨等。

冰雹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空间单位面积内出现冰雹天数的比例。

在毕节市,冰雹频率较高,每年夏季平均出现10天左右的冰雹天气。

冰雹强度可以用冰雹粒径来描述。

毕节市冰雹粒径多集中在0.5cm至1cm之间,最大冰雹粒径可达2cm以上。

半径在0.5cm以下的小冰雹对地面影响较小,而半径在1cm以上的大冰雹对地面损害非常大。

冰雹危害程度可由冰雹破坏程度来反映。

在毕节市,冰雹破坏程度严重,特别是大冰雹落地时会对农作物、房屋、交通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4. 冰雹形成机理毕节市冰雹形成机理主要是由于当地夏季气温较高,空气的上升运动增强,随之产生大量水蒸气,形成强烈的对流云。

同时,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相遇时,会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穿越平流层的一些小颗粒受到上升气流的影响在对流云中迅速冷却,形成了冰晶,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凝结)后,最终形成冰雹。

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毕节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毕节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一、我市农业资源条件毕节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的乌蒙山腹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

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的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57米—2900.6米,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

毕节地形切割纵深,耕地破碎,生态类型多样,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美誉,在中东部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是发展玉米、水稻、油菜、高粱、烤烟,早熟马铃薯、果菜类蔬菜,柑橘、葡萄、樱桃,喜树,猪、鹅、大鲵的优势区;中部海拔1200-1700米区域是发展玉米、马铃薯、芸豆、大豆、烤烟,辣椒、食用菌、大白萝卜、叶菜类蔬菜,梨、猕猴桃,天麻、半夏、前胡,高山生态茶,猪、鸡、羊、冷水鱼的优势区;西部海拔1700米以上区域是发展地膜玉米、马铃薯(种薯)、苦荞、烤烟,食用菌、冷凉蔬菜,核桃、苹果、梨,天麻、党参、重楼,牛、羊的优势区,特有地理气候赋予了发展山地高效生态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

全市大部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同季的特征,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年平均气温10.5℃-15℃,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日照时数1102-1780小时,无霜期205-297天,年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

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

全市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95.56万亩、天然草场747.3万亩、林地1862.12万亩。

尤其境内夏秋季气候凉爽,地形天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不易传播,加之无“三废”污染,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势。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东邻省会贵阳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市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交界,北与四川接壤,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

目前,全区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区268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回、仡佬、白族等三十多个民族共720多万人。

毕节自然条件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因此韭菜坪得名“贵州屋脊”;最低海拔457米。

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

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毕节地区大部份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

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

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全区辖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8个县市,9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107个居民委员会,64个社区,3934个村民委员会,32226个村民小组。

贵州省情毕节情况

贵州省情毕节情况

贵州省情毕节情况毕节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毕节市的情况。

毕节市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

在这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例如,黔西南楚雄古道、千户苗寨、草海兴义景区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和文化体验。

此外,毕节还是黄果树瀑布的所在地,这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第一瀑布”。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毕节市自然资源丰富,是贵州省粮食、经济作物、畜牧业和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区之一、毕节市的农业以水稻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经济作物如油茶、桑蚕、睡莲花等。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毕节市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

毕节市也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地方。

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铅、锌、铜、金、银等金属矿。

毕节市还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如毕节稀土企业、毕节铅锌企业等,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除了农业和工业,毕节市也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

市内有一些大型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酒店等服务设施,满足了市民的各种需求。

此外,毕节市还积极发展旅游业,提供周到的旅游服务。

总的来说,毕节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

这里既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和饱满的经济活力。

在未来,毕节市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毕节市地理环境

毕节市地理环境

毕节市地理环境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是一座
典型的山城。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

山脉环绕:毕节市地势起伏,山脉环绕,主要有贵州山脉、云贵山脉等。

山地面
积较大,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气候凉爽宜人,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水系众多:毕节市境内有众多河流穿行,主要有南盘江、马岭河等,水资源丰富。

南盘江河谷风光秀丽,沿岸植被茂盛,是休闲度假的绝佳地点。

矿产资源丰富:毕节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铜等。


些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是毕节市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生态环境优美:毕节市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大片森林覆盖,植被丰富多样。

多样
的生态系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工作得到积极推进。

总体来看,毕节市地理环境丰富多彩,山水相间,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这里既
有雄奇的山峦,又有蜿蜒的河流,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地处贵州西北部,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3°36′——106°44′,北纬26°21′——27°47′之间,西邻云南昭通市和曲靖市,北接四川泸州市,东靠遵义市、贵阳市,南连安顺市、六盘水市。

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高远丘陵的斜坡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全市的最高点也是全省的最高点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为金沙县石路乡渔塘河边,海拔457米。

境内山高坡陡,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

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3。

3%。

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有“黔西北大门”之称。

古代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如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

毕节市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而在威宁、赫章及纳雍等县海拔2000米以上的较高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为贵州省的“高寒山区”。

年平均气温在12.5℃左右,年降水量812~1365毫米,全年日照1250小时左右,无霜期250天左右,森林覆盖率37.68%。

毕节市总面积3414.9平方公里,。

辖8个县: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七星关区(原县级毕节市更名),9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46个乡(其中77个民族乡),226个居民委员会,4145个村民委员会。

截止2009年年末总人口798.62万人,居住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族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8%。

毕节市区域:
七星关区面积341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700。

市人民政府市东街道。

大方县面积3502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600。

县人民政府驻大方镇。

黔西县面积2554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5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金沙县面积252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18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织金县面积2867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21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纳雍县面积2448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3300。

县人民政府驻雍熙镇。

赫章县面积324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55320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面积6296平方千米,人口111万邮政编码553100。

县人民政府驻草海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