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障碍物等因素之影响

合集下载

4g信号衰减规律

4g信号衰减规律

4g信号衰减规律4G信号衰减规律是指4G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随着距离增加、障碍物遮挡、频率变化等因素而逐渐减弱的现象。

这种衰减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

以下是4G信号衰减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1.距离衰减:信号衰减通常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加剧。

一般来说,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信号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这符合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模型,其中损耗(以分贝dB为单位)可以通过公式计算:L=20*log10(距离/参考距离)+20* log10(频率/参考频率)+32.44。

2.障碍物衰减:当信号传播路径中存在障碍物时,如建筑物、墙壁、山脉等,信号会发生散射、反射和折射,导致信号强度减弱。

这种衰减与障碍物的材料、厚度、距离以及信号频率有关。

3.频率衰减:信号的衰减也与频率有关。

在高频段,信号衰减更快。

这是因为高频信号的波长较短,容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且传播损耗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

4.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大气折射率等也会影响信号的衰减。

例如,高温和湿度可能会导致信号传播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信号强度。

5.多径效应:在城市环境中,信号可能会沿着多条路径传播,这些路径可能相互靠近或远离,导致信号相位的变化,从而影响信号的整体强度。

6.室内信号衰减:在室内环境中,信号衰减更为复杂,受到室内布局、建筑材料、窗户和门等因素的影响。

室内分布系统(Indoor Distributed System,IDS)通常用于增强室内信号覆盖。

了解和预测4G信号的衰减规律对于网络规划、基站部署和信号优化至关重要。

运营商和网络规划师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提供稳定和高效的4G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5G网络将更加依赖于精确的信号衰减模型,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影响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及估算方法

影响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及估算方法

影响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及估算方法任何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作用距离不仅取决于发信机功率的大小、天线的增益,天线的有效高度,而且还与要求的话音质量、收信机灵敏度、电波传播等因素有关。

以超短波通信设备电波传播方式为例,它主要是直接波传播,由于需通过许多复杂的环境和各种地形,故传播条件各不相同。

影响超短波通信设备通信距离主要有三个因素:1)无线电波随着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弱。

这是一种连续的,可以预测的衰耗,它与收、发信机天线高度、频率、大气状况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2)阴影损耗。

它是由于建筑物,小山丘等阻挡物引起的随机衰落。

在城市中,它随着阻挡物高度和密度的增加而加快,甚至可以使通信设备的通信距离大幅度地减小。

3)多径传播引起的快衰落。

由于移动中的通信设备天线低矮,完全埋没在各种建筑物、树木等下面,到达收信点的电波不仅有直接波,还有许多反射波,使合成的信号时而增强,时而减弱,造成快衰落。

这对通信设备通信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影响超短波通信设备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是这三个因素相互累加的结果。

1.视线距离计算由于地球是球形,凸起的地表面会挡住视线。

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称为视线距离do。

在图1-1中,设两部超短波通信设备的天线高度分别为h1和h2,连线Qp与地球表面相切于C点、则do(do=d1+d2)即为直接波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称为视线距离。

现在让我们来推导do的计算公式。

设地球半径为Ro,天线高度分别为h1和h2。

在直角三角形QCO中,QO2-CO2在直角三角形PCO中,由于Ro>>h1、h2,故上式中可略去h12和h22,则近似可得而do=dl+d2,所以视线距离do为式中Ro=6370Km,h1、h2单位为m,则由此可见,视线距离是取决于收、发天线架设高度的。

天线架设越高,视线距离越远,因此在实际通信中,应尽量利用地形、地物把天线适当架高。

实际上,由于大气的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轨迹要产生影响,所以,直接波传播所能到达酌视线距离应修正为由于地面是球形的,当电波传播的距离不同时,其情况也不相同。

无线信号衰弱常见原因

无线信号衰弱常见原因

无线信号衰弱常见原因无线信号衰弱是指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的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信号衰弱会导致数据传输速率变慢,甚至无法建立稳定的连接。

无线信号衰弱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距离因素:无线信号的衰减距离与传输频率成反比,距离越远,衰减越大。

当设备之间的距离超过无线信号可传输的范围时,信号会逐渐衰弱。

2. 障碍物阻挡:墙壁、楼梯、家具和其他障碍物都会对无线信号进行阻挡和衰减。

障碍物越多,信号衰减越大。

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其对信号的阻碍作用会更加显著。

3.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器。

由于路径长度不同,信号会经历不同的延时和相位差,从而产生干扰和衰减。

4. 电磁干扰:电磁波的传输会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例如,微波炉、无线电、电视机等家电设备都会产生电磁波干扰无线信号的传输,导致信号衰减。

5. 天气因素:特定天气条件下,如雨、雪、大风等,都会对无线信号的传输造成影响。

例如,雨水会吸收信号的能量,导致信号衰减。

6. 频段选择: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程度不同。

例如,2.4GHz频段的信号在穿透力和衰减程度上较高,而5GHz频段的信号在短距离传输时衰减相对较低。

7. 信号传输效率:设备本身的性能以及信号传输的调制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信号的衰减。

例如,传输速率越低的无线网络,信号衰减的程度可能就越小。

为了解决无线信号衰减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信号发射功率:增加设备的信号发射功率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穿透能力。

2. 减少障碍物:在建筑物内部合理布置无线设备,减少障碍物对信号的阻挡。

例如,避免将无线路由器放在厚墙后面。

3. 部署中继器:在信号传输距离较远的区域,可以使用中继器来增强信号的传输能力。

中继器在无线设备所接收到的信号和发射出去的信号之间进行转发,扩大了信号覆盖范围。

4. 使用天线增益器:天线增益器可以提高信号的接收和发射能力,扩大信号的传输范围。

5g穿透损耗38。901

5g穿透损耗38。901

5g穿透损耗38。

901摘要:1.5G 技术简介2.5G 穿透损耗的概念3.5G 穿透损耗的具体数值4.5G 穿透损耗的影响因素5.5G 穿透损耗的意义与未来展望正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5G 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4G 技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连接数量。

然而,在享受5G 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技术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5G 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穿透损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5G 穿透损耗。

穿透损耗是指5G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物、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信号强度减弱的现象。

简单来说,穿透损耗就是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消失”的速度。

那么,5G 穿透损耗的具体数值是多少呢?据研究表明,5G 穿透损耗值为38.901。

这个数值告诉我们,在理想条件下,5G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每经过1 公里,信号强度将减弱38.901dB。

当然,实际应用中的穿透损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基站距离、障碍物类型、传播环境等。

那么,影响5G 穿透损耗的因素有哪些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站距离:基站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严重。

2.障碍物类型:不同类型的障碍物对信号的衰减程度不同,例如,混凝土墙对信号衰减较大,而玻璃、木材等对信号衰减较小。

3.传播环境: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密集城区等复杂环境下,信号衰减可能更为严重。

了解5G 穿透损耗及其影响因素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5G 技术。

在未来,随着5G 网络的广泛覆盖,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基站布局、采用更先进的信号传输技术等手段,降低穿透损耗,提高信号质量。

同时,穿透损耗的研究也有助于为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提供参考,共同推动通信行业的进步。

总之,5G 穿透损耗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技术指标。

宽带无线覆盖的范围和限制

宽带无线覆盖的范围和限制

宽带无线覆盖的范围和限制宽带无线覆盖是指无线网络信号能够覆盖的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限制条件。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地区都能够享受到宽带无线覆盖的便利,但也需要了解其具体范围和限制,以便更好地利用无线网络。

一、范围宽带无线覆盖的范围首先受到信号传输距离的限制。

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距离主要受到发送端和接收端设备的信号功率、天线高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宽带无线覆盖的有效范围可以达到几百米至数公里不等。

其次,宽带无线覆盖还受到建筑物、障碍物和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的结构、材料以及障碍物的存在均会削弱无线信号的传输能力。

此外,环境中的电磁干扰、电波干扰等也可能降低无线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最后,宽带无线覆盖也受到无线网络设备和基站的部署密度限制。

在城市等人口密集地区,无线网络设备的密集部署将会提高宽带无线覆盖的范围和质量。

而在偏远地区或者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由于设备的低密度部署,宽带无线覆盖的范围可能会受到限制。

二、限制宽带无线覆盖的范围和质量会受到一些限制条件的制约,这些限制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号传输距离的限制。

由于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逐渐衰减和受到干扰,因此在一定距离之外,用户可能无法接收到稳定的宽带无线信号。

其次,地理环境的限制。

地形起伏、山脉、丘陵等地理因素会影响无线信号的传播,如遮挡、衍射、多径传播等现象会减弱信号的传输能力,从而限制了宽带无线覆盖范围。

再次,建筑物和障碍物的限制。

建筑物的存在会阻碍无线信号的传输,特别是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对无线信号的穿透能力较差。

同时,其他障碍物如树木、墙壁、山岭等都可以阻碍信号的传输,从而影响宽带无线覆盖范围和质量。

另外,电磁和电波干扰也是影响宽带无线覆盖的一个重要限制条件。

城市中大量的无线设备、电力设备等会产生电磁辐射,而电波干扰也可能来自其他无线网络或设备的频率冲突,这两种干扰都会对宽带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造成负面影响。

求实际距离的三种方法

求实际距离的三种方法

求实际距离的三种方法当我们需要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

但是,实际距离的测量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例如地形、障碍物、海拔高度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三种测量实际距离的方法,以帮助您选择最适合您需要的测量方法。

第一种方法:三角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基于三角形原理的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个点之间没有障碍物的场合。

首先,我们需要在两个点之间建立一个基线,然后在两个点的位置上测量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个角度的距离。

根据三角形的原理,我们可以使用三角函数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三角测量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经纬仪等。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下使用。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因此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执行。

第二种方法: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使用激光器测量距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使用。

激光测距法使用激光束发射器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发射激光束,然后使用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

根据激光束的时间和速度,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激光测距法是一种非常准确的测量方法,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此外,激光测距器非常小巧轻便,可以携带到不同的地方使用。

但是,激光测距法需要有一个明显的反射面,否则激光束将无法反射回来,无法测量距离。

第三种方法:GPS测距法GPS测距法是一种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距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在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下使用。

GPS测距法使用GPS接收器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使用这些信号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GPS测距法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测量方法,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此外,GPS接收器也非常小巧轻便,可以携带到不同的地方使用。

但是,GPS测距法的精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卫星信号的质量、天气条件、地形和建筑物的遮挡等。

影响遥控距离的因素

影响遥控距离的因素

影响遥控距离的因素
影响遥控距离的因素有:
1. 遥控器的发射功率:遥控器发射功率越大,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

2. 遥控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障碍物:如果信号传输途中有墙壁、建筑物等障碍物,会减弱信号的传播距离。

3. 电磁干扰:周围的电磁场干扰会影响信号的传播质量和距离。

4. 周围环境和天气:例如,电磁波在雨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传播效果较差。

5. 遥控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角度和定向:信号传输的角度和定向对距离也有影响,如果没有准确对准接收器,可能会影响距离。

6. 电池电量:遥控器的电池电量越低,发射功率也会下降,从而影响传输距离。

7. 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如果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较低,那么信号的传播距离也会受到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遥控器和接收器具有不同的性能和技术规格,因此它们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

Lora技术的通信距离与障碍物影响分析

Lora技术的通信距离与障碍物影响分析

Lora技术的通信距离与障碍物影响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通信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其中Lora技术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选择。

然而,了解Lora技术的通信距离和障碍物对其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Lora 技术的通信距离以及障碍物对其传输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Lora技术概述Lora(Long Rang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长距离和低速的通信。

它具有以下特点:低功耗、长距离覆盖、传输距离远、穿透力强和适应随机扩频等。

由于这些特点,Lora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城市和农业等领域。

二、Lora技术的通信距离Lora技术的通信距离是其重要参数之一。

通信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可用性和应用范围。

通信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设备输出功率、天线增益、频段选择和环境障碍物等。

1. 设备输出功率:设备输出功率是指Lora设备在发送数据时所使用的功率。

通常,设备的输出功率越大,其通信距离也越远。

然而,较高的功率会带来更高的能量消耗,从而降低设备的电池寿命。

2. 天线增益:天线增益是指天线向特定方向放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能力。

天线增益越高,能够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也就越大。

因此,使用具有较高天线增益的设备能够实现更远的通信距离。

3. 频段选择:频段选择是指在众多可用频段中选择合适的频段作为通信的载体。

对于Lora 技术,工作频段通常为433MHz、868MHz和915MHz。

不同频段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传输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频段。

4. 环境障碍物:环境中的障碍物会对Lora技术的通信距离产生影响。

例如,建筑物、树木和山脉等物体会衰减信号强度,从而限制了通信距离。

此外,大气条件和天气状况也会对Lora技术的性能产生影响。

三、障碍物对Lora技术传输性能的影响障碍物的存在对Lora技术的传输性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001
2020/7/1
12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草地树木的影响
2020/7/1
13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观察到的现象
❖ 通视距离100米以内,ftp传输速率基本稳定, 没有丢包现象。110开外,开始出现丢包, FTP传输速率也呈下降状态。这时距离越远, FTP传输速率越低。
2020/7/1
17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分析
❖ 此外,还有多径衰落的影响,即由于电波通 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因而各个路径来的 反射波到达时间不同,相位也就不同。不同 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收端迭加,有时迭加而 加强(方向相同),有时迭加而减弱(方向 相反)。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 即产生了衰落。
分析
❖ 接收端接收到的电波一般是直射波和随时变化的反 射波、散射波、折射波的叠加,这样就造成所接收 信号的电场强度起伏不定,这种现象称为信号衰减。
❖ 在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主要是以空间波的形式传 播。但是由于距离比较短,我们接收到的是表面波。 表面波主要是直达波和多个反射波的合成,运行在 2.4GHz的频段内,而且随着频率的升高衰减增大, 传播距离很有限。
选定一组由障碍物隔开的小块地方,分别测试并
记录FTP传输速率和丢包率。
2020/7/1
19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观测数据统计
❖ 我们一共选择了五个地点,其中前四个地点 是以石壁作为障碍物,最后一个地点是以山 坡为障碍物,具体情形请参考后面的照片。
2020/7/1
20
PKU GIS实验室
❖ 所以,超出一定范围,距离越远,衰减越严 重。
2020/7/1
18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实验二:障碍物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 实验目标
观察障碍物对无线通信的影响情况。
❖ 实验设计
机器A 静态IP地址:192.168.1.11
机器B 静态IP地址:192.168.1.12
数据包类型:ICMP & TCP
每隔一段距离,发送若干个大小为32768bytes的ping包,
记录丢包率;同时一直用FTP传输文件,每到一个测试地
2020/7/1 点,记录稳定下来的FTP传9 输速率。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丢包率 5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75 190
观察数据统计
2020/7/1
15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分析
❖ 笔记本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约为100~300米, 在100米之内,信号衰减不大,故数据传输比 较稳定;超出100米,信号有明显的衰减,故 传输开始出现丢包现象,误码率增加,速率 也有所下降。
2020/7/1
16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 根据对比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丢包率与 FTP传输速率基本呈反比,即丢包率越高, 传输速率越低,反之越高。
2020/7/1
14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结论
❖ 考虑到ftp的传输速率的步稳定性的误差和其 它干扰因素(例如越远距居民区越近,就越 可能被干扰,草地对无线电波的吸收干扰作 用)所产生的误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定范围(与主机的无线信号发射功率有关) 之内,信号基本稳定;超出该范围,信号逐 渐衰减;这时,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明显。
❖ 丢包率曲线图1.2 1来自0.8 0.6 0.4 0.2
0
丢包率曲线图
2020/7/1
测试点距离(米)
10
丢包率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观察数据统计
❖ FTP传输速率随距离变化的曲线图
FTP速率变化曲线图
2020/7/1
测试点距离(米)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2020/7/1
3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测量距离
2020/7/1
4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测量距离
2020/7/1
5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测量距离
2020/7/1
6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测量距离
2020/7/1
7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测量距离
2020/7/1
8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实验一:传输距离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 实验目标
随着通视距离的增加,无线传输速率呈递减趋势,误码 率增加。
❖ 实验设计:
机器A 静态IP地址:192.168.1.11
机器B 静态IP地址:192.168.1.12
数据包类型:ICMP & TCP
计算中心网络室
石壁1
2020/7/1
21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石壁2
2020/7/1
22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石壁3
2020/7/1
23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石壁4
2020/7/1
24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山坡
2020/7/1
25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山坡
2020/7/1
26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山坡距离
2020/7/1
27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观测数据统计
障碍物 石壁1 石壁2 石壁3 石壁4 山坡
传输距 离(m)
5
FTP传 输速率 1746 (KB/s)
丢包率 0
2020/7/1
13.5 23
571 <10
0
5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75 190
FTP传输速率(KB/s)
11
FTP速率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观察数据统计
❖ FTP传输速率(KB/s)与丢包率的对比曲线图
丢包率
FTP速率(KB/s)
100000 1000
10
0.1 0.001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75 180 190 200
Outline
❖ 准备工作 ❖ 实验一:传输距离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 实验二:障碍物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 实验三:点对点无线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不对
称性 ❖ 实验四:隐藏节点问题
2020/7/1
1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准备工作
2020/7/1
2
PKU GIS实验室
计算中心网络室
摆放电脑的位置
0
0
28
26
40
0(没有 信号)
165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