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讲解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讲解

平均速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 (2016•连云港)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 与运动时间t 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 .ab 段B .bc 段C .cd 段D .de 段【思路点拨】比较汽车运动的快慢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据此判断。

【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ab 与bc 段、cd 段相比,通过相同的路程,ab 段所用时间最短,因此,ab 段速度更大;cd 段与de 段相比,相同时间内,de 段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速度更慢。

综上所述,在图中的四段运动过程中,ab 段的平均速度最大。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测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测平均速度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要点精讲一、平均速度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5.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相关链接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典型分析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相等;因此ABC说法正确;D的说法错误。

2.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拉开帷幕。

同在N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

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定义: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公式: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巧测平均速度: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路程s用刻度尺测量,时间t用计时的停表、手表等测量,再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但有时可以巧妙的借助于其他已知的距离作参照,而不必用刻度尺去测量路程。

1.测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来测量。

学校操场上的跑道长是已知的,如400m的跑道。

用手表测出自己慢速、中速、快速骑自行车时通过.400m跑道所用的时间,则可计算出慢速、中速、快速骑自行车时的平均速度。

2.估测汽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路边的里程碑来测量。

公路边上都设置有里程碑,它是公路长度的标记。

从某一里程碑,如10km处开始计时,当汽车通过 40km的里程碑时结束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s: 40km?10km=30km。

再根据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即可计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3.估测火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火车经过铁轨接口时发出的撞击声来测量。

我同的铁轨每根长为12.5m。

乘火车时总能听到有节奏的“嘎嘎”声。

这是火车经过铁轨接口时发出的撞击声。

用手表测量时间,从听到某组“嘎嘎”声开始计时,并同时从零开始数“嘎嘎”声:0、l、2、3……如存 1min内数得火车发出80组“嘎嘎”声,则火车住1min内通过的路程s=12.5×80m=1000m。

根据路程和时间即可计算出火车在这1min内的平均速度v= 60km/h。

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的长度,时间,然后应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如借助光电计时器(如图)测量小车通过一段距离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的运动速度。

我们还可以用速度仪等仪器(如图)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初中物理动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动力学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动力学公式大全一、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它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二、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它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间隔三、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公式为:力的大小 = 质量 ×加速度力的方向 = 加速度的方向四、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的计算公式为:质量 = 力的大小 / 加速度五、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质量与力之间的关系公式和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可以得到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质量 = 力的大小 / 加速度六、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定律的表达式为:物体的合力 = 0,或者物体的加速度 = 0七、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它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定律的表达式为:物体的合力 = 质量 ×加速度八、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定律的表达式为: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 = 物体B对物体A的反作用力九、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静止的力,它的计算公式为:摩擦力= μ × 法向压力其中,μ为摩擦系数,法向压力为物体与支持面接触的力的大小。

十、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计算公式为:重力= 质量×加速度(加速度取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9.8 m/s²)十一、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它的计算公式为:万有引力 = (G ×质量1 ×质量2) / 距离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质量1和质量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距离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1.4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1.4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学生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考点解读)(原卷版)1、速度公式及其应用(4)应用:a: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桥长-车长;b: 火车过桥经过的路程=桥长+车长。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2、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 (2)实验原理:ts v =; (3)实验步骤:步骤①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步骤②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步骤③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步骤④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步骤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小车运动的时间t 。

步骤⑥利用公式ts v =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步骤⑦整理器材。

【考点1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典例1-1】(2022秋•西安期末)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A 沿同一道路同时同向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 。

甲骑自行车以3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乙以5m/s 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丙以每分钟通过0.6km 的速度驾驶电瓶车匀速前进则( )A .甲先到达B 地 B .乙先到达B 地C .丙先到达B 地D .三人同时到达B 地【典例1-2】(2023春•霍邱县期中)一列长为200m 的火车,以20m/s 的速度通过600m 长的大桥。

初中物理有关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有关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有关速度的计算物理速度的计算方法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关于速度计算的详细解析,包括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相关例题。

一、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用物理符号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二、速度的计算方法1.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指物体在时间区间内所做位移平均值与时间间隔之比,用公式表示为:v=Δs/Δt其中,v表示平均速度(m/s),Δs表示位移(m),Δt表示时间(s)。

2.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瞬时速度指物体在其中一瞬间的速度,用公式表示为:v = ds / dt其中,v表示瞬时速度(m/s),ds表示物体在很小时间间隔dt内所运动的位移。

三、速度计算的常见例题1.例题一:小明用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东骑行2小时后又向北骑行3小时,求小明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解答:位移∆s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位移组成。

先计算水平方向的位移:∆s₁ = v₁ * t₁ = 20 km/h * 2 h = 40 km再计算垂直方向的位移:∆s₂ = v₂ * t₂ = 0 km/h * 3 h = 0 km所以总位移为:∆s = √( ∆s₁² + ∆s₂² ) = √( 40² + 0² ) = 40 km平均速度为:v = ∆s / ∆t = 40 km / 5 h = 8 km/h2.例题二:小刚用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以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运动,求小刚行驶过程中的瞬时速度。

解答:由于正方形四条边等长,所以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的总位移为:∆s = 4 * 2 km = 8 km小刚行驶过程中的时间为:∆t = ∆s / v = 8 km / (80 km/h) = 0.1 h = 6 min所以小刚每6分钟瞬时速度为80 km/h。

四、总结速度是物理学中关于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之一、初中物理中涉及速度的计算一般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平均数的计算总结

初中物理平均数的计算总结

平均速度计算题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同学来说比较困难,需要能够很好的去理解这些题目,而且还要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特意整理了此套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掌握该知识点。

一、不需要考虑物体长度的平均速度例1.小明家离学校600m 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 ,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已知:m s 600=;s t 600min 10==;求:?=v 解:s m sm t s v /1600600===。

答:他不行的平均速度是1m/s 。

【分析】1、在计算平均速度的时候,要先进行单位的统一,如果在没有进行单位统一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很容易出现错误,而且还要对表达式很熟悉。

2、在这种题型中,是不要求考虑运动物体本身长度的,直接带入表达式进行计算即可。

【变式1】变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 ,需40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min3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是多少?已知:m s 301=;s t 401=;s s t 39030min 62==;求:?2=s 解:s m sm t s v /75.0403011=== m s s m vt s 5.292390/75.022=⨯==答:跑到的周长是292.5m 。

【变式2】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

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

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 ,全程约为110km ,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 0.55h 。

解:h hkm km v s t 55.0/200110=== 二、需要考虑物体长度的平均速度例2.一辆长30米的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20秒,则这座桥有多长?已知:m L 30=;m s 70=;s t 101=;s t 202=;求:?=2s解:m m m s L s 1007030=+=+=总s m sm t s v /10101001===总m s s m vt s 20020/1022=⨯==' m m m L s s 1703020022=-=-'= 答:这座桥长170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初中物理专题一之——平均速度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一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行驶时速度为v 1,逆水行驶时速度为v 2,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 A. 2
21v v + B. 21v v + C. 21v v - D. 21212v v v v + 2.小船以速度v 从河边A 点沿河岸划至B 点又返回A 点。

不计船掉头时间,若水不流动时往返时间为t ,
那么水速为v 0时,往返时间为( ) A. t v v v 0+ B. t v v v 02- C. t v v v 2022- D. t v v v 20
22
+ 3. 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

若河水不流动,往返一次需要时间t 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
t 2则( )
A .t 1=t 2
B .t 1>t 2
C .t 1<t 2
D .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4.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km/h 和60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km/h 和60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 甲和v 乙的关系是( ) A. v v =乙甲 B. v v >乙甲 C. v v <乙甲 D.无法判断
5.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min 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

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min ,
那么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 )
A. 2min
B. 1min
C.
8
3min D. 0.5min 二、计算题
6.有艘汽艇,顺着河流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3h ,逆水返回要行驶6h ,如果汽艇不用发动机,顺流从甲地漂
流到乙地,需多少时间?
7.一只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24m/s .已知水流的速度是5m/s ,则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
度是多少m/s ?
2
8.小明在地下铁路出口处的自动扶梯上做了如下实验:在自动扶梯上不动,经过2min 可以乘自动扶梯从地
下上升到地面。

在自动扶梯不运行时,他沿扶梯快速向上行走,经1min 从地下走到地面。

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计算得到两项结果:
(1)在扶梯运行时,他同时沿扶梯向上行走,从地下上升到地面所用时间t 1;
(2)在自动扶梯运行时,他从地面沿扶梯向下行走,从地面走到扶梯底端所用时间t 2 (已知他相对自动扶梯
行走的速度始终是相同的)。

随后他又在自动扶梯上通过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他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请你计算一下t 1和t 2的数值各多大。

解题提示:
1、121212
22S v v S v S S t v v v v ===++总总。

选D 。

2、水不流动时:v
S t 2=,可得vt S =2 ………………① 水以v 0流速流动时,往返所用时间为:202002·v v v S v v S v v S t -=++-=
' ……② 把①代入②得:t v v v t 20
22
-='。

选C 。

3、假设河水速度与船速度相等,则t 2无限大,由此可知答案为:t 1<t 2。

选C 。

4、C
5、C
6、设甲、乙两地间的路程为S ,船速为v ,水速为v 水,由已知得: 顺水时:3S h v v =+水 …………………………①,逆水时:6S h v v =-水
…………………………② 由①②可得:
12S h v =水 即汽艇从甲地漂流到乙地需用12h 。

7、25m/s
8、40s 、2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