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年科学中考化学计算题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舟山市2020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首恶,又是一种潜伏的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式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要点考虑的问题是怎样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新式塑料能否可降解新式塑料的化学性质能否稳固新式塑料生产能否影响碳循环【答案】D【分析】A. 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会提升二氧化碳塑料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科学家要点考虑的问题; B.新式塑料能否可降解,会波及到生产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科学家要点考虑的问题;料的化学性质能否稳固,会影响到塑料的使用价值和生产的价值问题,是科学家要点考虑的问题;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此刻绿色植物从空气中汲取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C.新式塑D.生O2),新式塑料生产不会影响碳循环,不是科学家要点考虑的问题。
应选D。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
如图是相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状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操作Ⅰ必定是降温①与②的溶液质量必定相等①与③的溶质质量必定相等②与①的溶质质量分数必定相等【答案】D【分析】A、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不必定是降温,也可能是增添溶质、蒸发溶剂,错误;B、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②是饱和溶液,若采纳的是增添溶质的方法,溶液的质量不相等,错误;C、①是必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变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错误;D、②与③均为同样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必定相等,正确。
应选D。
点睛: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主要有:加溶质、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即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
3.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变规律后,给制了能够经过一步反响制取MgSO4的思想导图,此中所采纳的物质错误的选项是A.①—MgB.②—MgCl2C.③—H2SO4D.④—Mg(OH)2【答案】B4.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强烈反响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以下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搁置最合理的是A.B.C.D.【答案】D【分析】A、长颈漏斗不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快率,所以不可以控制反响速率,错误;B、B中分液漏斗中应当盛放过氧化氢溶液,错误;C、从长颈漏斗加入的应当是过氧化氢溶液,不可以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加入,否则不可以控制反响速率,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能够控制液体的滴加快率,而控制反响速率,能使生成氧气的速率安稳,正确。
浙教版科学中考集训:10.2 化学计算题 数轴型计算(含解析)

中考特训10 化学反应的计算10.2 数轴型计算重难点集训目录一、数轴型计算与解答1、注意观察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区别,或PH变化等,判断是**加入到**中2、数轴中表示溶液或气体、沉淀等,求某点坐标,注意是否将几个反应的溶液相加3、求反应中某段的溶质种类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在一烧杯中盛有32.2gCaCO3和CaCl2的粉末状混合物,向其中加入200g水,使混合物中的可溶物完全溶解。
然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
(3)写出坐标中曲线上A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滴入10%的稀盐酸73g时(即A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答案】(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滴入盐酸后看到的现象产生气泡,溶液中的不溶物逐渐减少至消失(2)当滴入10%的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化学式为CaCl2、HCl (3)A点表示盐酸和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4)设A点时,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碳酸钙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 111 18 44y 73g×10% x M z y=10g x=11.1g z=4.4g M=1.8g此时溶液中溶质氯化钙的质量=11.1g+32.2g-10g=33.3g溶液质量=32.2g+200g+73-4.4g=300.8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1.1%.某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
2020年浙江省杭州中考科学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类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的标准与其结果对应的是 A.依据物体运动路线的曲直,将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B.依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C.依据地球上的水体是否含盐,将其分为海洋水和陆地水
D.依据受精过程是否在体内进行,将动物的生殖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 21.(4 分)历史上蘑菇等真菌曾被归于植物界,后来由于其在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等方
10.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 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第 10 题图)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2 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 发生化合反应,则 B 中所含元素是
。
24.(4 分)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
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第 24 题图) 1 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
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
B
C
19.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第 19 题图)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 和 NaCl
化学试卷 第 6 页(共 16 页)
20.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性和差异,按一定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种
2020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2020 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题号得分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8.0 分)1. 2019 年 8 月《Science 》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 C 18,这种分子具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个环状碳分子 C 18 中共含有 18 个( ) A. 原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2. 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取氧化钠:2NaNO +10Na 6Na O+N ↑,下列相关说法正 3 2 2 确的是( )A. 反应物 NaNO 3 属于氧化物B. 生成物 N 的化学性质由氮气分子(N )保持2 2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3. 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B. 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D. 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4. 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所得溶液的质量/ 序号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克 ①② 10 60 100 100 40 40 120.9 140A.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0 克B. ②所得溶液一定是 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 一致D. 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 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5.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 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 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蒸发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观察 操作 ABC氧气是否收集满 木条是否复燃 取样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 浊 鉴别盐酸和硫酸 将两种金属与等质量且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D 比较铜和银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A. A B. B C. C D. D6.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B. 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C. 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D. 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 和NaCl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7.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_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020浙版中考科学专题04-化合价、化学式计算

2020浙版中考科学专题04-化合价、化学式计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镓酸锌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它的化学式为ZnGa2O4(或ZnO·Ga2O3)。
镓酸锌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的激发下能发出很纯的蓝光。
镓酸锌也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其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镓酸锌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上述反应中镓酸锌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C.上述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D.在紫外线或低压电子激发下的镓酸锌是一种光源2.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可能是铝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3.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关于丁酸乙酯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B.由20个原子构成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4.青篙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关于青篙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属于有机物B.28.2g 青篙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8gC.一个青篙素分子含有11 个氢分子D.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5.二甲醚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完全燃烧二甲醚4.6g,生成C028.8g,H2O 5.4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二甲醚由C、H两种元素组成B.二甲醚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二甲醚中H的质量分数为13% D.4.6g二甲醚完全燃烧消耗O29.6g 6.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都具有相同的硫原子和氧原子),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可计算出SO2的式量为()A.32nm−n B.32n3m−2nC.32n3n−2m D.16n3m−2n7.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发现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化学参考答案)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B 3.A 4.D 5.C 6.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分)
7.(1)化学。
(2)氢元素、氧元素。
8.(1)Fe+CuSO4═FeSO4+Cu;
(2)Fe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9.(1)万用瓶中的水进入导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排尽W型管内的空气,防止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时发生爆炸;
(3)有气泡产生,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0.(1)MgCl2+2NaOH═Mg(OH)2↓+2NaCl。
(2)280。
(3)氯化钠。
(4)③。
11.①②③。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3分)
12.(1)4.8;
(2)8.0g CuO中含有铜元素的质量8.0g×64/80×100%=6.4g
8.0g MgO中含有镁元素的质量8.0g×24/60×100%=4.8g
因为m铜+m镁=6.4g+4.8g=11.2g
所以X中只含有铜、镁元素,故可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u x Mg y;
因为m铜:m镁=64x:24y=6.4g:48.8g
所以x:y=1:2。
则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答: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13.催化。
2020年浙江省杭州中考科学试卷-答案

故选 D。 6.【答案】D 【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解答即可。 A.视野中没有细胞,可能刮取的细胞太少,细胞没在视野范围内,错误。B.视野中无光斑,是因为反光镜 没有对准通光孔,错误。C.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最有可能是气泡太多,放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错误。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的细胞往左移动,说明观察者将装 片往右移动,正确。故选 D。 7.【答案】C 【解析】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 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 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 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及位置(距左边的距离)应是相同的,而 且相对应的两个分支,较上一级分支均应向右退一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分析解答。 结合分析可知,桃树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因此桃树有叶,开花,有 花粉,种子有包被,因此桃树应该是 R 。故选 C。 8.【答案】B 【解析】对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A.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 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关节能灵活运动与关节头和关节窝上有减少骨之间摩擦的关节软骨有关,正确。B.小 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 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错误。C.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 部位是肺泡,其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正确。D.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 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 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网,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 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 输尿管随排出,正确。故选 B。 9.【答案】C 【解析】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 陆,又包括海洋。所以 A 错。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
2020年浙江省各地区化学中考题型归纳(计算题)

2020浙江中考题型归纳一.计算题:1.(台州)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
(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应选择甲图中的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产生,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请计算能收集到多少升氢气。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请分析可能原因(写出两点)。
2.(舟山)“84消毒液”是一种常用含氯消毒用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比,并规范使用,以防引发危险。
(1)“84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来自次氯酸钠,计算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2)现需要5L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稀溶液,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00mg/L的某品牌“84消毒液”进行配制,需加水多少升?(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84消毒液”里的次氯酸钠与洁厕灵里的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氯气对人体有害,不同浓度氯气对人体的影响如表所示。
浓度(mg/m3)对人体的影响3000可立即麻痹呼吸中枢,导致瞬间死亡120﹣170极为危险,会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40﹣60在1小时内便可致人严重中毒通过计算分析,在10米3密闭空间里,若将1.49克次氯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氯气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H2O)3.(湖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
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2020年科学中考经典化学计算题
一:图像型计算题
应用一:小科同学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
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 ▲ 色,说明该废
水显酸性。
(2)另取该酸性废水少量,滴加适量AgNO 3和稀HNO 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不含 ▲ 。
(3)小科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只含有一种酸,是硫
酸,为测定其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克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①当加入的硝酸钡溶液质量为 ▲ 克时,硝酸钡与硫酸恰好反应。
②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应用二: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 C O 2,为了分析反
应后滤液的成分,取 100g 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
0.0%的 N a
2
C O
3
溶液,测得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 10g 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 m 的大小。
(4)随着滴加 N a 2CO 3 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 p H 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结合图 像判断:b →c 段烧杯中溶 液 p H 如何变化? 。
二:叙述型计算题
应用一: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运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计算:
(1)杂质的质量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三:实验型计算题
应用一: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漏斗、玻璃棒、烧杯
C.酒精灯、试管、玻璃棒
(2)小华取10g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g,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____。
(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g稀盐酸加入到1.25g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g/L,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应用二:现有10克锌和8克氧化铜和足量的稀硫酸,有同学想用这些锌和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铜单质时并采用了如下所示的流程图:
(1)实验时应该_____(选填“一次性足量”、“小流量连续缓慢”、“没有冒出气泡后再”)把稀硫酸加入锥形瓶中.
(2)按照规范操作要求完成实验,氧化铜被完全反应,请以加入的Zn为横坐标,以生成的Cu为纵坐标,画出关系图,标出图中的转折点大致位置,并说明理由.
应用三:为了测定某N aOH 固体中混有的N a2CO3 质量分数,某同学分别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
I.吸收法:实验装置如图,碱石灰为生石灰和固体NaOH 混合物。
(1)浓硫酸的作用是。
(2)以下会使Na2CO3 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有。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仍存有二氧化碳,没有被碱石灰吸收D.装置外的空气中的水
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II.沉淀法: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于水,加入
足量X 产生沉淀,根据沉淀质量
计算Na2CO3质量分数。
如果X 是一种碱,请写出X 的化学式。
III.滴定法:称取固体5g,配制成100mL 溶液,用3.65%的盐酸滴定,至NaOH 完全
被反应时消耗盐酸80mL,盐酸的密度为1.0g/mL,利用消耗的盐酸
计算出样品中的NaOH 含量。
(1)NaOH 完全被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2)根据以上数据,原固体中N a2CO3 的质量
分数为。
四:表格型计算题
应用一:实验室现有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5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40g 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物质的质量 1 2 3 4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应用二: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和一定质量的氯化钙粉末做实验。
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最明显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
(2)表中的a值是________;
(3)实验中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五:综合型计算题
应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