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4.密集构成
在设计中,基本形的安排有时紧有时松,既不均匀又无 规律,这种手法就叫“密集”。
5.视幻构成
在平面设计中,需要在平面上来表现立体,即要在二度 空间里去表现出三度空间的长、宽、高。在平面上要产生空间 视幻的效果,常用变形、色彩和肌理、透视与投影等手法。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
一、色彩概述
人能感受到色彩的条件:光、物体、眼睛
光的混合----加混合
颜色的混合----减混合
原色: 间色: 复色: 补色:
二、色彩的三要素
三、色立体
1. 色立体的用途
2. 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
四、色彩的构成法则
• 明度推移
• 色相推移
• 纯度推移
• 色彩空间混合
1. 色相为主构成的色调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造型基本要素之一——点
1.点的定义
在几何学的定义里,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点是线的开端 和终结,是两线的相交处。但从造型意义上说,却有其不同的含意。
点,必须有其形像存在才是可见的。
圆点是最具有点的特性
2. 点的性质和作用
从点的作用看,点是力的中心。 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 画面中只有两个点时 画面中只有三个点时
3.点的错觉
所谓“错觉”,就是感觉与客观事实不相一致的现像。点所处的 位置,随着其色彩、明度和环境条件等变化,便会产生远近、大小等 变化的错觉
4.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二)、 造型基本要素之二——线
• 1.线的定义
在几何学定义里,线是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宽度和厚度 的。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并具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的交界。 从造型含意来说,它必须使我们能够看到,所以,线具有位 置、长度和一定的宽度。它在造型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 线有两种,即:直线和曲线。当点的移动方向一定时,就成 为直线;当方向常变换时,就成为曲线;点的移动方向间隔变换 而成的是曲折线。它界于直线与曲线之间。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一、构成得含义平面构成就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得平面上,按照美得视觉效果、力学得原理,进行编排与组合,它就是以理性与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得排列得方法。
就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得产物。
二、平面构成就是设计得基础平面构成主要就是运用点、线、面与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得抽象性与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得实用特点与创造力得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
就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得视觉得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得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得构成技巧与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得修养与感觉,提高创作活动与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平面构成中美得形式法则一、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用对折得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得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就是等形等量得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就是具有良好得稳定感得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
左右、上下或倾斜一定得角度得等形得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对称得图形,对称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得相同得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得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得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得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得距离或按某种一定得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得到得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得比例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与不等形得力得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得统一得美感。
二、对比、调与1、对比:对比就是互为相反因素得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得时候所产生得现象,使它们各自得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得形成对经。
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得显得更大,小得显得更小。
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得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与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得画面效果。
平面构成基本知识

薛倩 第十讲
学习目标
1. 了解平面构成在在设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初步明确平面构成的学习内容、目的和方法
重点难点
1. 平面构成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2. 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
平面构成在设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 用
▪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 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形成规律与应
用
▪ 二维空间的构成 ▪ 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 ▪ 培养自身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 ▪ 在各种艺术设计中广泛应用 ▪ 扩大了传统团的表现手段和领域,极大的丰
2、构成大师与包豪斯基础造形教育
瓦 西 里 · 康 定 斯 基 (1866 ~
1944)Kandinsky,Wassily ——
1912年其名著《艺术的精神性》被奉为抽 象艺术的“圣经”,1922年6月加入包豪 斯,任壁画装饰系的造型教师,以造型教 育和对色彩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进入正 轨,在驱除旧教育思想影响过程中,作出 了卓有成效的建树。
抽象形态构成图片
▪ 构成艺术所变化的图形在现代
设计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 要是因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设 计需求,符合人们的心理感受 和审美情趣。
▪ 简介抽象的天安设计符合现代
大工业生产的需求。
▪ 现代设计单靠具象的再现远远
不够。构成艺术几复合了现代 科技发展对于材质本身形式美 的追求,由能够创造出高科技 环境下的各种可能性。
《读书的男子》
《 斜 道 》
1922-《旋转》
3、我国平面构成课的现状
▪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纯粹视觉审美和
视觉心理角度研究寻求组织平面的各种可能性、研究关于二维空间的规 律和设计方法,是关于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目前我国各类 艺术设计专业如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艺 术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都开设『平面构成』课程。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与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得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得“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就是著名得“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得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得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得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得新体系。
“构成”就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得一门重要课程、2、构成得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得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得造型设计基础训练、3、平面构成得目得、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得培养创造力与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与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其她艺术造型得本质与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得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就是有目得得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得制约、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与工艺得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得积累,也有对新形态得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得原则、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得材料与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与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得纸张,如果就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得纸张来达到效果、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得思考平面构成就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得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得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得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富于理性得,逻辑性很强得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得弊病,又便于在众多得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平面构成知识

本例为平面设计理论教程,在教程中作者将向朋友介绍平面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方面的知识,本文将分五个章节介绍平面构成的特点、分类、形式,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构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帮助~~第一节:平面设计构成基础构成的艺术与其概念所谓构成就是将不同形态的两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综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概念。
这是一个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性。
平面构成在构成中采取数量的等级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地运用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密集等方法分解组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的运动。
平面构成就是通过这种视觉语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紧张、松弛、平静、刺激、喜悦、痛苦、茫然等等。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视觉语言中的构成来传达作品的特征!平面构成的分类依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
自然形态的构成是通过对形象整体或者是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抽象的几何形象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探讨形式美法则,几乎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话题。
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而视觉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类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与其有规律组合所具有的美。
变化与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切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变化是指将性质不同的东西并置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活泼、生动、丰富的特征。
统一则是将性质不同的、相近的或者相同的东西,按照一定的意念秩序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同存和谐、严肃、稳定的趋势感觉,而过分地追求又易流于单调死板。
因此,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乱中求整”“平中求奇”,是一切艺术形式美所遵循的基本法则。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
“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几何元素,同时还包括了色彩、形状、质地等艺术元素。
这些基本要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变化,构成各种各样的平面构成形式。
3. 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平面的排列、平面的重复、平面的组合、平面的变形、平面的对比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可以表现出多样的美学效果。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 对称原则对称是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之一,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对称的运用可以使图形显得稳定和均衡,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 节奏原则节奏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节奏的运用,可以增强图形的动感和韵律感,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平衡原则平衡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分布均匀和组合协调,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平衡的运用可以使图形看起来稳定,避免了单调和杂乱的感觉。
4. 重复原则重复是指图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
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统一感和整体性,使艺术作品更加连贯和一致。
5. 色彩对比原则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在平面上的对比和搭配。
通过色彩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加图形的鲜明度和对比度,使艺术作品更加饱满和生动。
6. 空间视差原则空间视差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比例等手段表现出的三维空间感。
通过空间视差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7. 素描构图原则素描构图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的表现和排列,创造出形象和结构的构图方式。
通过素描构图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准确和生动。
三、平面构成的艺术运用1. 平面构成的作用平面构成在图形设计和美术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重复、对比等手段,使图形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吸引力。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知识点总结
平面构成是指由几何图形的平面所组成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平面构成的知识点总结:
1. 平面几何图形: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包括点、直线、多边形、圆等。
这些元素可以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和排列,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2. 多边形构成:多边形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直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多边形的构成通常包括各边的长度、夹角、对角线等属性。
3. 圆的构成:圆由一个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所有点的集合组成,并且这个定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相等的。
圆的构成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属性。
4. 图形的相互关系:在平面构成中,图形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包括相交、重叠、内含、相切等。
5. 对称性:平面构成还包括对称性的概念,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这对于许多图形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 坐标系:坐标系是平面构成中用于描述点和图形位置的重要工具,通常包括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等。
上述是关于平面构成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还请随时告诉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
“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
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造型的意向特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千变万化的自然形象转化为抽象的几何形态,寻求它们的共性,使其“异质同化”,同化异质,从而创造出富于想象和具有哲理性的视觉形象。
(3)它与我们传统几何图案有着质的差别,几何图案是非常有规律的反复中求变化,给人的感受是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一,平面构成突破了平面时空,从多角度,多视觉,多层次等方面去探求变化,从而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质的飞跃。
第二章形态属性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皆以构成方式存在。
大至宇宙星际,小到细胞,原子的结构组合,均以形态构成的结构。
1、自然形态自然界中一切未经人为因素改变而存在的现实形态。
自然形态无处不在(如山川,树木,虫草,动物等)都有自己存在的形式和外卖。
自然界丰富多变,给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2、抽象形态抽象形态是对具象形态的高度升华和概括。
抽象形态并非是自然形的再现,而是在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中,由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视觉创造。
抽象,作为形态构成的一种观念,它追求“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那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明确,更完整地反映着自然。
3、人工形态人工形态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现实形态。
人工形态的观察和分析,是在人类进化和时代法则的基础上开展的。
设计领域中,对人工形态的研究日益法则,如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人类劳动成功都表达了人的思想和审美需求,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有割不断的亲情,大自然是第一位设计师,创造者,就连我们人也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杰作。
第三章形态要素1、形态要素一---------点(1)点的概念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
(2)点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形态:通常我们认为点是圆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点作为形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仍可分成规则和不规则两类。
规则的点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
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产生不同形态的点。
性格:点是视觉的中心,也是力的中心。
当画面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
一个点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和指向性,但是它有点“睛”的作用,并能产生集聚视线的效果。
心理特征:1、当同一画面中有两个同样大小的点,并各有位置时,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即在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效果。
2、当两个点大小不同时,视线首先会被大的点吸引,但视线会逐渐向小点移去,最后集中在小点上,点越小集聚力越强。
3、当画面中有三个点并在三个方向平均散开时,点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的心理反映。
(3)点的错视错视就是视觉与客观不相一致所产生的现象。
由于点的排列位置,色彩,明度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大小,远近,空间等感觉,当中存在着许多错视现象,运用得好就能事半功倍。
如两个大小一样但色彩不同的点,明度或暖色的点有向前的感觉。
由于周围点的大小不同,就使中间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视感觉。
2、形态要素二---------线(1)线的概念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几何中,线只有位置,长度而不具备宽和厚度。
但在平面构成中,线既有长度,也具有宽度和厚度。
(2)线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线是形态十分丰富,可以是直,曲,弯,规格和不规则,还可以徒手绘制。
线根据形状可分作两大类:1、直线:直线的心理效果是坚硬,顽强,明确,单纯,简朴。
2、曲线:几何曲线有椭圆,抛物线,旋窝线等,它的心理效果是规律性强,富有弹性,给人以理智的快乐;自由曲线通常为徒手绘制,显得自由奔放,极富个性。
(3)线的错视灵活地运用线的错视,可以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需需要的调整和控制,避免产生杂乱。
1、直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呈弧线状。
2、同等长度的两条线条,由于它们两端不同,感觉长短不同。
3、形态要素三---------面(1)面的概念1、面是线的移动排列直至终止2、面是浓密有致的点面有长度,阔度但无厚度,有位置及方向性。
(2)面的形态、性格及心理特征1、几何形态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等规则整齐,具有简洁,明确,安定,秩序之美。
2、自由形态由不规则的形而构成的。
自由形的面变化多样,潇洒自由,轻松快乐,处理好具有很大魅力,反之则凌乱。
3、偶然形态也是自然形态,是一种难以预料的形。
云烟和浮重的形,玻璃碎片的形等。
它们不是所能主宰的,是意外,偶然得到,虽然不确定可靠,但具有超凡吸引力,产生奇异的效果。
(3)面的错视同样大小的圆,感觉上大下小、白大黑小。
线组成面具有扩展作用,水平排列高,垂直排列窄第四章基本形1、基本型的概念形象是指引起人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
设计中使用形象作为激发人们思想感情,传达信息的一种视觉语言,它是一切视觉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切用于平面构成可见的视觉元素统称形象,基本型即是最基本的形象,是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
2、形象形态的组合关系在设计中通常要将几个基本形组合在一起,构成新的形象。
1.分离:形与形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
2.相遇:形与形边缘相接触。
3.重叠:形与形覆盖叠加。
4.透叠:形与形透明想交。
5.联合:两形交叠,彼此联合形成新的形。
6.减缺:形被形局部遮挡,形成新的形。
7.差叠:与透叠相反,相互重叠地方可见。
8.重合:形与形套叠在一起。
3、形象的正与负在平面上形象通常被称为“图”,图周围的空间称为“底”,如果“图”在前面,“底”是背景,这种形象就是正形象。
反之如果形象实际是平面上的空白,这种形象就是“底”,我们称为负形象。
如果用黑白来表现的话黑色的形称为正形象,白色的称为负形象。
但是,“图”与“底”的关系并非时时都那么清楚,在设计时正负形还可以转换,从而达到形式多样的效果。
4、形象的群化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
通常可作标志,标识,符号等设计的一种手段。
群化构成设计精炼,有力,突出,明确,具有符号性强的特点。
1、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1)要求简练,醒目,设计时基本型数量不宜太多,太复杂。
基本型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避免杂乱散现象。
(2)要完整,美观,注重整体的外观美(3)注重构图的稳定与平衡关系(4)基本形简练,概括,避免纤细和琐碎2、群化构成的基本构成形式(1)线性组合(2)对称组合(3)旋转放射组合(4)三角形组合(5)多方向自由组合第五章骨骼关系1、骨骼的概念任何一幅平面设计,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律基本形组合起来的,这种管辖编排形象的方式称为骨骼。
骨骼管辖着基本形的编排秩序,基本形丰富设计的形象,骨骼与基本形犹如骨和肉的关系,相互依存。
2、骨骼的作用一是固定每个基本形的位置;二是将设计的画面按照一定规律划分成若干空间,切割单元。
这种空间称为骨骼单位。
分有作用和无作用,有规律和无规律之分。
(1)有作用骨骼:将画面划分成多个骨骼单位放置基本形,在骨骼单位内的基本形可自由变化。
(2)无作用骨骼:骨骼线在画面上不可见,只起着固定基本形位置的作用。
形与形相遇,可产生多种组合关系。
(3)有规律骨骼:重复,渐变,发射,突破等具有很强规律性的骨骼。
(4)无规律骨骼:没有规律性,可自由变化的骨骼,如韵律,节奏,对比,密集等。
第六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常见的形式有规律和无规律两大类,有规律的构成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突破)。
无规律有密集,对比,分割,肌理,空间等。
有规律1、重复构成(1)重复的概念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重复构成可加深印象,使主题得以强化,是最富秩序性和统一观感的手法。
(2)重复构成的形式1.基本型重复在设计中不断使用同一基本型,这就是基本型的重复。
2.骨骼重复每个空间单位完全相同的骨骼就是重复骨骼。
按其复杂程度可分单一形式的重复骨骼,复合形式的重复骨骼。
这样可产生复杂多变的重复骨骼。
3.骨骼,基本形重复重复的基本型纳入重复骨骼内,用这种表现形式构成的图形具有很强的秩序感和统一感。
若按无作用性骨骼处理,重复基本形需放在重复骨骼的十字交叉点上,可由基本形大小,方向来增加变化,或调整大小,使基本型产生群化效果,丰富视觉。
按有作用骨骼处理,重复基本形可纳入重复骨骼内,并可在骨骼单位内进行方向感位置变化,丰富画面。
4.重复构成的基本类型A.绝对重复:在重复骨骼中以同种方法排列重复基本形的构成方式即绝对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