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格局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发展具有极大的特点和价值。

在这一时期,文化和思想逐渐从老传统式的延续中走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并且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发展中可以延续到今天。

一、文学和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是这一时期最活跃和最富有特色的领域之一。

在这一时期,文学和艺术兴起了许多新的流派和风格,例如田园诗、乐府诗、小说、壁画等等。

田园诗是一种讴歌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的产生和兴起与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田园诗歌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代表作品包括《山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乐府诗是另一种流传广泛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以民间的歌谣、乐曲为基础,以大众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

其代表作品包括《木兰辞》、《长恨歌》等。

小说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小说的黄金时期,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艳情小说、仙侠小说等流派。

其中,艳情小说最为著名,例如《董小宛传》、《西厢记》等作品。

壁画是当时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

这一时期的壁画多样丰富,内容取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这些壁画的主要载体是政府机构、宫殿、寺庙等建筑物,例如五台山壁画、云冈石窟等。

二、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征,包括学问、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在文化方面,特别是学问方面,出现了士族文化和佛教文化两个主要的文化潮流。

士族文化表现为一种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延续。

士族文化的主要表现是诗词、文章、论文等,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观念。

士族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左思、陶渊明、谢灵运等。

佛教文化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结果。

在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也逐渐展开。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主要表现为佛教经典翻译、佛教艺术、佛教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总结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总结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总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持续了约四百年之久,由魏、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多个王朝组成。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经济萧条,但思想文化方面却出现了一定的繁荣。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进行总结,并试图在1000字以内进行概括。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总结如下:一、政治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独行一统的大一统局面瓦解,政治思想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独行一统时期积累的君主权力观念延续下来,但对于政治体制的讨论也日益增多。

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王导主张君主集权制度,他认为君主应该尽忠职守,用法治来确保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然而,实际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开始衰落,地方的势力逐渐增强,士族地主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力量。

二、文化思想:1. 文学: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人活跃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以《世说新语》、《文选》等为代表,这些作品主要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物风貌,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魏晋南北朝也是古文运动的鼎盛时期,古文风格开始流行,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儒学:在这个时期,儒学逐渐走向衰落,但仍然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陆机是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学进行了巨大的改革,强调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完善。

与陆机相对立的是道教,道教主张追求超自然的神仙生活,排斥现实世界的繁琐。

3. 佛教: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在中国逐渐流行。

佛教主张世俗的忧虑,强调放下欲望和个人执着,追求解脱和涅槃。

佛教对于社会冲突、政治动乱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成为社会平稳发展的一种动力。

三、价值观念:1. 社会道德: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道德观念开始多元化。

传统的儒家道德依然流行,但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追求超脱世俗的价值观也开始广泛流传。

社会出现了一种“随实解释”的思潮,人们渐渐地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规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革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革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变革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过渡时期,涵盖了220年的时间。

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

尤其是在思想领域,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思想与观念,创造出了众多的思想经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一、思想状况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是在上一个时期的汉朝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奉为官方思想,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开始崭露头角。

这个时期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在汉朝时期,官员多以武功和家世为重,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才能、学识成为了衡量官员的重要标准。

因此,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他们也开始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二、哲学思想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开始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在此期间,包括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在内的各种思想流派纷纷出现,并对传统儒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佛教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中国,成为了一个新的哲学思想流派。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道家和佛教。

道家强调道教思想,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皆可通过道而得到疗愈和解脱。

佛教则强调生命的苦难、无常和空寂,而通过禅修等方式来达到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解脱。

这两种思想都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文学艺术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兴起,是在物质经济和政治上虽然动荡不安,但对文化思想的需求却仍然保持着高涨。

在此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强烈的鼓励和支持,大批文学家、诗人、画家等开始涌现,他们以文学、诗歌、小说、传说和演说等方式,记录和传播了人民的思想、情感、理想和创造,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文海》、《景德传灯录》等经典,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人们对美、善、真等价值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时代变迁的深切感悟。

魏晋南北朝的道家思想与文化趋势

魏晋南北朝的道家思想与文化趋势

魏晋南北朝的道家思想与文化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转换和转型阶段。

在这个时期,两汉的传统思想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力量和影响力,而新兴的思潮和文化呼之欲出,其中道家思想和文化趋势是当时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代表。

道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有着一定的发展和转变。

在此时期,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无为而治”和“道生一”,这与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大相径庭,体现了一种以自然为本的观念。

道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与儒家思想的衰落和失去主导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两汉时期的儒家经学和儒家儒学的理论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社会实践和历史变革的大环境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学说,如玄学、法家和道家等,它们各自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取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思想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与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趋势对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趋势进行简单的概括,可以说是“灰色的人生”,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南北朝时期干戈不息,社会动荡不安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它具有艺术领域的多样化、思想领域的超脱表现等明显特点。

道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趋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它体现了中国文化古老的传统,反映了道家思想所代表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传承的内涵和特点。

其次,它代表了一种超越阶级、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精神自由和艺术美学。

南北朝时期,艺术领域中的飞花令秀、琴棋书画、丝竹之声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趋势,它们所描绘的景象和表现的情感都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意味深长”的画作、山水画、竹林七贤、四伯马膺等等,都表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韵味和精神境界。

道家思想在文化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强调了虚实、精神、自由和行动的协同作用,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文艺表现和文学创作,而且在道德伦理和社会政治道德体系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思想和文化趋势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后来文化的高度鉴赏力和写作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秉承和发展历程,其中道家思想和思想趋势的发展也影响了后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与思想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与思想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与思想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时间跨度大致为220年,从公元220年到58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不断变化,同时,文化和思想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文化演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从汉朝开始的传统文化向全新文化的转换。

这个转换具体表现为三种:道教、佛教和玄学。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宗教和修行体系。

这个教派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达到了顶峰。

道经、道德经和庄子成了当时的典籍,有很多文人士子也是道教的信徒。

佛教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到广泛传播。

这个宗教的教义理论深奥,修行方式类似于道教,但是强调不同。

佛教重视发菩提心,追求涅槃。

而且佛教的经典也对中国的文学、哲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玄学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

这种学说强调菁华精微、含义难测的唯象性、现实性和玄妙性。

但是在玄学与道教、佛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思想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

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名家这些学派都经历了变革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是儒家学派的转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这是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引起的。

儒家早期的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在汉代就已经形成,这个时期,儒学发生了重要的扩展和发展,学术研究(特别是文学)的逐渐增多,新的儒家经典也陆续发表。

儒家的思想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儒家思想的民主化。

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有了颠覆传统思想的倾向,这种倾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和人民心理的变化。

第二,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转变为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把传统的文学、史学、礼制和道德的要求都纳入了哲学的范畴之内,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观点和讨论。

第三,儒家思想的个人性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重视个体的成长和完成。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此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后续的发展。

因此,要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发展,我们需要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政治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经过了三个时期: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代早期。

魏晋时期分为三个朝代:魏、晋、西晋。

此时期的政治形势呈现崩溃、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后续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政治形势更加混乱,经历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共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2. 政治经济状况的发展和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

在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国家经济和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萎缩和农民的困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逐渐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导致社会经济进一步衰退,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长期的军事斗争导致财政紧张,各朝代都采取过促进经济的措施,但效果甚微。

同时,朝廷和富地主的财富也逐渐积累。

二、文化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此时期文学风格跃然纸上,形成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文学体裁。

同时,由于此时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婉转优美,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和精神上的寄托。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人民对生命价值的深深体悟。

此时期文学作品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绘画领域在此时期蓬勃发展。

此时期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艺术家更加注重把人物设置在环境中。

这种画风带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和审美意蕴。

其次,在文物和陶瓷制作方面也出现了长足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趋势和思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趋势和思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趋势和思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形成了一些特别的文学趋势和思潮。

一、文学趋势1. 风雅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风雅之风盛行。

这种文学趋势具有崇尚自然、文学追求独特、精深、有味、多变等特点。

例如,《琅琊榜》《洛阳伽蓝记》等以描写人物、抒发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

2. 士人文学士人文学是以“士”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这些士人文学家主要通过对社会现实、政治局势的反映及对生命的认识和抒发来形成自己的文学特色。

代表作品如《世说新语》《齐民要术》等。

3. 佛教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渐渐兴起,佛教文学也开始崭露头角。

佛教文学以宣传佛教思想和教义为主题,例如《法华经》《楞伽经》《涅槃经》等。

4. 诗文文学诗歌和散文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代表作品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谢灵运的《文心雕龙》等。

二、文学思潮1. 玄学思潮玄学思潮是一个注重哲学思辨的文学思潮。

玄学主要关注人生的本质问题,追求道德、智慧和精神上的指引。

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庄子》等。

2. 造化思潮造化思潮是另一个流行的文学思潮,其强调人活在大自然中的思想。

著名的《山海经》《广雅》和《释名》等,都是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对大自然期望和对万物万理的探究。

3. 道教思潮道教思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非常流行。

隋朝的道家学家颜师古被称为“守夜道人”或“长夜子”,他在其文学作品中深刻体现了道教的精神和哲学思想,例如《道德真经》和《正一派道证了义》等。

4. 佛教思潮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成为了重要的信仰,而且对文学思潮也有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包括《华严经》、《法华经》、《般若心经》和《弥勒下生经》等。

总的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趋势和思潮五花八门,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态势。

这些文化成果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而且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仍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独具特色的思想和文化因此崛起。

本文将从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和文化。

一、哲学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思想家和学派,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被称为新儒家。

他们重视天人合一、仁爱道德和敬天爱民,主张“道、德、言、行”相合,推崇“中庸之道”。

禅宗的创始人韦诺和后来的南北朝佛教思想家郦道元、慧远等都曾受过新儒家的影响,他们致力于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在此时期得到了更深的发展,提出了“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等核心思想,强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力更生的理念。

同时道家还长期与野史、众说和治绸的做法进行着自我反思和对话,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

佛教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尤其是南北朝佛教思想家对佛教的诠释和理解,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输和扩散。

二、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一个时期,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也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创作热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盛事,当时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诗人,如曹操、陶渊明、刘义庆、陶潜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主题也十分丰富,描绘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和审美体验。

除了诗歌创作外,散文和小说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对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和作品,如《世说新语》、《列仙传》、《太平广记》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事实记载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人物塑造、情节布局、表达风格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魏 晋 玄 学 的 内 涵、性 质 和 历 史 作 用 问 题。魏晋玄 学 的 内 涵,学 界 讨 论 较 多 的 是 宇 宙 论 、认 识 论 ,而 对 政 治 论 、人 生 论 和 生 命 论 关 注 较 少。魏晋时 期 的 玄 学 家,他 们 大 多 关 注 政 治 问 题 ,无 君 论 是 极 端 表 现 ;他 们 也 讨 论 人 生 问 题 ,如 圣人 有 情 无 情,尽 管 对 人 生 取 向 的 态 度 各 异;他 们还关注 生 命 问 题,或 是 讨 论 养 生,如 嵇 康、郭 象 ,或 是 从 事 养 生 的 实 践 ,如 士 人 服 丹 。 可 以 说 , 对 政 治 、人 生 和 生 命 的 关 注 是 魏 晋 玄 学 的 重 要 组 成部分。就基本 性 质 而 言,学 术 界 普 遍 注 意 到, 魏晋 玄 学 崇 尚 自 然 ①,魏 晋 玄 学 是 儒 家 思 想 中 注 入 了 道 家 思 想 (还 有 后 继 的 佛 家 思 想 )因 素 ,是 儒 道 (或 儒 道 佛 )合 流 。 问 题 是 ,注 入 儒 家 思 想 中 的 “道 ”到 底 是 什 么 因 素 ? 人 们 往 往 说 ,这 个 “道 ”是 道 家 思 想 或 道 家 哲 学 ,道 家 哲 学 是 一 种 关 注 自 然 的哲学。然而,问 题 的 关 键 是,在 这 种 自 然 主 义 哲 学 背 后 ,隐 含 着 中 国 传 统 的 具 有 古 典 特 色 的 宗 教 思 想 ,它 是 汉 晋 及 后 来 道 教 最 重 要 的 思 想 资 源 之 一 。 因 此 ,早 期 的 魏 晋 玄 学 既 有 传 统 的 儒 家 思 想因 素,也 有 道 家 思 想 或 宗 教 思 想 因 素,是 二 者 的 混 合 体 。 关 于 魏 晋 玄 学 的 历 史 作 用 ,很 多 学 者 认 为 魏 晋 玄 学 开 启 了 思 想 解 放 的 时 代 潮 流 ,它 使 魏晋时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这也是一 个似是而非的判断。魏晋玄学用道家思想反对 儒 家 思 想 ,对 两 汉 经 学 和 官 方 名 教 产 生 了 很 大 冲 击 ,但 破 坏 名 教 未 必 是 思 想 解 放 。 先 秦 道 家 反 对 儒家,反 对 礼 乐 制 度 和 人 类 文 明。 儒 家 不 过 是 “祖述尧舜”、“宪 章 文 武”,而 道 家 的 理 想 世 界 是 “小国寡民”甚至 “与 禽 兽 居”,比 儒 家 保 守 得 多。 因此,魏晋玄学所 引 发 的 “无 君”思 潮,并 非 一 种 文 明 的 思 想 倾 向 ,相 反 是 一 种 反 文 明 倾 向 。 当 学 者 们 说 魏 晋 玄 学 开 启 了 思 想 解 放 格 局 的 时 候 ,往 往 忽 略 两 晋 南 朝 思 想 的 发 展 态 势 ,即 道 教 和 佛 教 的 盛 行 。 就 士 人 思 想 层 面 而 言 ,魏 晋 玄 学 作 为 一
关于道教思想与名教思想的关系。魏晋南 北 朝 是 中 国 本 土 道 教 兴 起 和 发 育 的 重 要 阶 段 ,这 一阶段士人道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两重性: 一方 面,它 具 有 世 俗 性,与 政 治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另 一 方 面 ,它 又 有 出 世 性 ,具 有 排 斥 现 实 政 治 的 倾 向 。 从 东 汉 晚 期 的 《太 平 经 》,到 东 晋 葛 洪 的 《抱 朴 子 》,均 是 如 此 。 《抱 朴 子 》分 为 《内 篇 》和 《外篇》,《内篇》讨 论 宗 教 修 行,《外 篇》讨 论 安 邦 治国,但他认为《内 篇》比 《外 篇》重 要,生 命 比 功 利 更 具 根 本 性 。 就 目 前 的 研 究 状 况 而 言 ,从 事 道 教研 究 的 学 者 着 重 于 探 讨 葛 洪 的 宗 教 思 想 ②,也 有学者偏 重 于 讨 论 葛 洪 的 政 治 思 想③。问 题 的 关 键 在 于 ,为 什 么 在 早 期 道 士 身 上 兼 具 上 述 两 类 互 不 相 容 的 思 想 因 素 ,这 两 类 思 想 因 素 中 哪 一 类 是旧 因 素,哪 一 类 是 新 因 素,其 未 来 思 想 走 向 如 何。这些都是目前学界没有回答的问题。要回 答 上 述 问 题 ,不 仅 需 要 考 察 该 时 期 道 教 思 想 与 玄 学 的 关 系 ,还 需 要 考 察 该 时 期 道 教 思 想 与 隐 逸 风 气 的 关 系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理 出 当 时 思 想 发 展 的 脉 络。
Regional Features and Their Trends of Chinese Thought from ng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Keywords:Metaphysics;Taoism;Buddhism;Hanization;history of thought Abstract:Two patterns of thinking existed from Three-Kingdoms to South-North Dynasties,one of which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accompanied by the impact of Taoism,Buddhism and then the so-called “three religions’ competition”took place in the Three Kingdoms,Jin and Southern Dynasties,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minority people’s traditions accompanied by the impact of Chinese thought and Buddhism and then the two events called “suppression of Buddhism”took place.In the two different patterns,the trend was also different.The former was Confucianism contin- ued decline and the Taoism and Buddhism in particular continued increasing,as a result,politics unstable and the state weak;in contrast the latter was minority people’s traditions continued decline and the Confucianism continued increas- ing,the state become stronger and ultimately unified China.
② 这方面的主要著 作 有:冯 友 兰 的 《中 国 哲 学 史 新 编 》第 4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任 继 愈 主 编 的 《中 国 哲 学 发 展 史 · 魏 晋 南 北 朝 卷 》,人 民 出 版 社 1988 年 版 。
③ 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徐大同主编的《中国 古 代 政 治 思 想史》,吉林人民出 版 社 1981 年 版;刘 泽 华 主 编 的 《中 国政治思想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浙江 人 民 出 版 社 1996年版;曹德本 主 编 的 《中 国 政 治 思 想 史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1999 年 版 。
· 34 ·
史 学 月 刊
2010年 第 10 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格局和发展趋势*
张荣明
(南开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关键词] 玄学;道教;佛教;汉化思潮;思想史 [摘 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呈现为两大格局:一 个 以 三 国 两 晋 南 朝 为 区 域 特 征 ,以 汉 族 思 想 为 主 体,同时伴随着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的冲击,发生了所谓的“三教”之 争;另 一 个 以 十 六 国 北 朝 为 区 域 特 征 , 以北方少数民族思想为主体,同时伴随着汉族文化和外来佛教的冲击,发 生 了 两 次 所 谓 的“灭 佛”事 件。 在 这两个不同的区域,思想发展的态势迥异。 前 者 是 儒 家 思 想 不 断 衰 落,道 教 尤 其 是 佛 教 思 想 影 响 日 盛,并 导致了政治动荡和国家积贫积弱;后者是少 数 民 族 思 想 不 断 衰 落,儒 家 思 想 日 益 走 强,国 家 逐 渐 强 大 并 最 终统一中国。 [中 图 分 类 号 ]K23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583-0214(2010)10-0034-08
· 35 ·
研究,也有一 些 学 术 论 文。 其 中,魏 晋 玄 学 成 为 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把握 这 一 时 代 思 想 的 基 本 风 貌 ,具 有 重 要 的 学 术 价 值 和意义。但与 此 同 时,同 其 他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如 春秋战 国 时 期、秦 汉 时 期、隋 唐 时 期、宋 代、明 清 时期)相比,魏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思 想 史 研 究 又 是 最 为 薄 弱 的 环 节 。 不 仅 如 此 ,对 该 时 期 一 些 基 本 思想事件的认识依然朦胧不清甚至存在严重的 误 解 ,并 进 一 步 导 致 了 对 魏 晋 南 北 朝 思 想 基 本 格 局和发展趋势的误判。
种 儒 道 佛 混 合 型 的 思 想 ,成 了 东 晋 南 朝 士 大 夫 走 向 道 教 和 佛 教 的 桥 梁 。 也 就 是 说 ,魏 晋 玄 学 是 从 传统儒学向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过渡的中间环 节 。 魏 晋 玄 学 非 但 没 有 促 进 当 时 的 思 想 解 放 ,相 反 ,造 成 了 士 人 思 想 的 去 政 治 化 和 宗 教 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