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叫惯性定律的原因

合集下载

第6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6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力与运动状态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有外力的作用物体才有速度,要维持物体的运动速度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观点 (1)理想实验(如图 6-1-1):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 图 6-1-1 某一高度滚下,无论右侧坡度如何,都会上升到几乎 等高 的地方。 (2)结论: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外力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的运动状态改
变指的是什么? 提示: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 (2)网球和乒乓球比较,用同样大小的力,乒乓球抽杀的速度比网 球快得多,这是什么原因? 提示: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状态容易改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有实验依据,但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故 A 错误,B 正确。理
想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与建立质点模型的思
维方法一样,故 C 正确。静止的物体可能不受外力,也可能受
外力但合外力为零,故 D 错误。
答案:BC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 如图 6-1-4 所示,一个劈形物体 M 放在固定的粗糙 斜面上,劈形物体上表面水平,在劈形物体的上表 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 m,劈形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 图 6-1-4 始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其轨迹无法确定 D.抛物线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二)惯性12、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理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毫无关系。

3)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带来的危害: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4、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基础知识检测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2)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

★惯性

★惯性

解释惯性现象的思路和方法
分两大类解释
一,涉及两个物体的情况: 涉及两个物体的情况:
1,两个物体原来都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其中某一物体由于某种原因 突然改变状态(或忽然分开)3,另一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状态, 于是就发生某种现象.
二,涉及同一物体两个部分的情况: 涉及同一物体两个部分的情况:
生产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踢球,用铁锹铲雪,泼水,滑冰; 烧锅炉时用铁锹往炉膛内添煤;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 跑步的人当脚碰到障碍物时向前摔倒; 撞击锤柄,可以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 骑自行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 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 摩托车飞跃断桥; 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 飞船后面.
△氢气球吊着一个重物升空,若氢气球突然爆炸,那么重物将( A ) A.先竖直上升,后竖直下落. B.匀速竖直下落. C.加速竖直下落. D.匀速竖直上升.
△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 现仍落回原处的原因是什么?( D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推力,带着他随同火 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向前推力,推 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 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的 不明显.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和车具有相 同的速度.
惯性现象分析
把一个木块直立在小车上,让小车突然启动,观察思考: 把一个木块直立在小车上,让小车突然启动,观察思考: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后倒去.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后倒去.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静止 当小车突然运动时, 静止,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静止,当小车突然运动时,木块由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要向后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要向后倒. 如果让小车突然急刹车,观察思考: 如果让小车突然急刹车,观察思考: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前倒去. 现象:小车上的木块向前倒去.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运动 运动, 思考:木块初始状态是运动,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 时, 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要向前 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要向前倒.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

er
m1
Fr m2
重力 P mg 矢量式 P mg
g 重力加速度
比 萨 斜 塔
重力加速度和质量无关
F

G
Mm
R2

P mg
g
G
M R2
9.80m/s2
讨论:
万有引力公式只适用于两 质点。
一般物体万有引力很小, 但在天体运动中却起支配 作用。
二、弹性力 (elastic force) 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后,内部产生欲恢复形变的力。 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索间的张力、压力、支
a


F 1 a1
aF22aF3 3
Fi ai
4.此式为矢量关系,通常要用分量式:
Fx ma x
Fy ma y
F ma
Fn man
三、牛顿第三定律 (Newton’s Third Law)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F12 F21
★已做和待做的工作:
• 弱、电统一:1967年温伯格等提出理论 1983年实验证实理论预言
• 大统一(弱、电、强 统一): 已提出一些理论,因目前加速器能量不够
而无法实验证实。
• 超大统一:四种力的统一
电弱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超大统一”(尚待实现)
万有引力作用
2.4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
动量为 mv 的质点,在合外力的作用下,其动量
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
表达式:
F合外

dp dt


或: F合外 ma

惯性不能说成惯性力或惯性作用

惯性不能说成惯性力或惯性作用

惯性不能说成惯性力或惯性作用一、“惯性定律”是指“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结论是间接推出的,它虽然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但由它所得的结论和实验事实相符合而得到证明。

同学们在理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律中的“一切物体”可分为“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两类,故定律可分述为:静止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于“惯性定律”,一方面可认为:物体原来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后来也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则物体后来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另一方面可认为:物体原来受到外力作用,后来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则物体后来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里的“原来”是有特定时限的,下面的4可进一步说明)3、所谓“不受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情况,在实际问题中是指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如果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假设在某一时刻撤销所有的外力,物体仍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使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假设在某一时刻撤销所有的外力,物体将保持撤销外力时刻当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5、“惯性定律”间接地告诉我们:“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此结论真正含义并不是说“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而是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了,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惯性定律”还间接地告诉我们: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平衡力作用。

二、惯性指的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这里的“物体”可分为“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两类,则这里的“运动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惯性”可分述为:静止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4、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停止C、做匀速直线运动D、改变运动方向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A、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B、子弹具有惯性C、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D、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6、.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 ]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7、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A.在目标的正上方B.在飞抵目标之前C.在飞抵目标之后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8、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9、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上,有人竖直向上跳起,他的落地点在()A.位于起跳点后面B.位于起跳点前面C.落于起跳点左右D.位于起跳点处10、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做立定跳远,则他()A、向前跳将更远B、向后跳的更远C、向旁边跳得更远D、向前向后跳得一样远1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以后,撤去外力,物体将不断地继续运动下去,原因是[ ]A.物体仍然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 B.物体具有惯性,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C.由于运动较快,受周围气流推动D.由于质量小,速度不易减小1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B.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说行驶中的汽车,只要把发动机关闭,车马上就停下了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填空题13.在下面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填上“变化”或“不变化”)小朋友荡秋千_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即静止物体会一直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会一直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1. 实验过程:在平滑水平面上放置一个小球,使其静止不动。

再用一个大球以一定速度撞击小球。

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2.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大球撞击小球后,小球会沿着撞击方向运动,并且速度会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

这是因为撞击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没有运动状态可保持。

撞击后,小球被大球撞击,受到了外力作用,所以它开始运动。

但是,由于没有其他外力作用在小球上,所以小球会因惯性而保持着自身的运动状态,并且速度会逐渐减慢,最终停下来。

3. 结论:这一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当物体没有受到其他外力作用时,它会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运动现象。

- 1 -。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析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析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

惯性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若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条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也就是说,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惯性定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静止状态的保持: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

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保持: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这一运动状态。

惯性定律也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惯性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是指一个相对于其他物体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

在这个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总是成立的。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中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核心定律,表述如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 a ]其中,( F )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 m ) 表示物体的质量,( a )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从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力的作用:力是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原因。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了外力,它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将会发生改变。

2.质量:质量是物体对加速度的抵抗程度。

质量越大,物体对加速度的抵抗越大,即相同的力作用在质量大的物体上,其加速度会比质量小的物体小。

3.加速度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这意味着,如果外力改变了方向,加速度也会相应地改变方向。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定律,表述如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力,且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的相互作用性。

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墙时,我们的手感受到了墙的推力,而墙也感受到了我们手的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再认识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在学界应用力学规律。

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这一定律的阐释却不尽完美,甚至有给学生的正确认识造成误导之虞。

牛顿力学三定律中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定律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然后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而得出物体在不受力时所表现出的运动规律,最后说明这一定律首先由牛顿发现所以叫“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在学生理解好这一定律后,通过定律中物体表现出的运动规律得出“惯性”的概念及其物理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而说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那么,这种认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呢?下面,本人就自己的认识略谈一二,不尽正确只期与好事同行商榷。

1、给定律正名;“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真名就叫“惯性定律”。

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如果交代不清,那么学生便会造成主与次真和假颠倒的错误认识,给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产生误导。

2、改变教材结构;改变教材旧有的编排结构,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惯性”的物理
含义、名称的由来等,然后深入认识生活里的典型的与“惯性”有关的现象及“惯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验探究结合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如此,便可科学合理、逻辑严密、顺理成章。

3、定律的内容再充实一点;将原定律内容扩充为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此改动,就会使这一定律中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成立的条件、发生的原因叙述得一清二楚了,而这一定律之所以被叫做“惯性定律”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至于“惯性定律”又被称作“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则仅仅是为了纪念牛顿而已,并无实际的物理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