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灭螺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药物灭螺实施方案

药物灭螺实施方案

药物灭螺实施方案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螺旋体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螺旋体寄生虫携带的钉螺传播给人类。

该疾病在一些地区流行,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药物灭螺实施方案对于控制螺旋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首先,针对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药物灭螺实施方案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当地螺旋体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病原体种类等进行深入调查,可以为后续药物灭螺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此外,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模拟分析,为药物灭螺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灭螺是药物灭螺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

针对当地螺旋体病传播的特点和螺旋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具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药物进行灭螺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稳定性、持久性和对非靶生物的影响,以确保药物灭螺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药物灭螺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的施用方式和施用量,确保药物能够覆盖到螺旋体寄生虫的传播范围,达到灭螺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施用药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实施方案,确保药物灭螺的效果。

最后,药物灭螺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实施药物灭螺方案后螺旋体病发病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客观评估药物灭螺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环境水体的监测,评估药物对非靶生物的影响,确保药物灭螺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药物灭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控制螺旋体病传播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有效的药物灭螺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减少螺旋体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当地居民的健康。

因此,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药物灭螺实施方案,并加强对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药物灭螺工作,为螺旋体病的控制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螺灭螺工作实施方案

查螺灭螺工作实施方案

查螺灭螺工作实施方案螺灭螺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旨在控制水体中的螺类数量,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有效地实施螺灭螺工作,以下是一份内容生动、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1. 控制水体中的螺类数量,保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2. 预防螺类对人类健康和农田灌溉系统的不良影响。

3. 保护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工作步骤:1. 螺类种类调查与监测:首先,进行螺类种类的调查与监测,了解目标螺类的分布情况、数量以及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可以通过采集样本、观察和记录螺壳特征等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

2. 确定灭螺方法:根据对螺类的调查结果和当地情况,确定适合的灭螺方法。

常见的灭螺方法包括机械捕捉、化学处理、生物控制和物理阻隔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单一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3. 机械捕捉螺类:使用专门设计的捕捉工具,如捕螺网、捕螺器等,对螺类进行机械捕捉。

捕捉过程中需要根据螺类的习性和栖息地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段和地点进行捕捉,提高捕获率。

4. 化学处理:选择合适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螺类进行药物处理。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投放螺灭剂、化学清洁剂和生物杀灭剂等。

在进行化学处理时,需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不对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5. 生物控制:引入螺类的天敌或寄生生物,通过控制螺类数量实现灭螺的目的。

这需要对螺类及其天敌的生态习性和食物链关系有一定的了解,选择合适的天敌进行引入。

6. 物理阻隔:利用物理屏障将螺类与农田灌溉系统或其它重要水体隔离开,阻止其传播和扩散。

常见的物理阻隔方法包括搭建防螺网、树脂屏障或设置隔离堤坝等。

7. 监测与评估:在实施螺灭螺工作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效果。

通过采集样本、分析数据和观察现场情况,评估螺类数量是否得到控制,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是否得到保护。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措施和方法。

三、注意事项:1. 在实施螺灭螺工作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50药物灭螺作业规程

50药物灭螺作业规程

1、常用的灭螺药物:氯硝柳安(5,2′~二氮~4′硝基水杨酰苯胺)。

2、药物配制方法:常用喷洒法。

每平方米用药2克(称药50克,加水25公斤)。

2、1、喷洒药物的配制(1)方法一是喷洒时按有效用药量,称(量)取药品加入定量水桶(缸)中,搅匀后进行喷洒,如每桶内水量为100kg,用氯硝柳氨剂量为2g/m2,则需加药200g,灭螺面积为100 m2。

(2)方法二是先配制母液,即根据有效剂量、液量、母液与出水量的比例配制。

例如,用灭螺机喷洒,喷液量1000ml/m2,母液与出水量的比例为1/8,母液桶的容量为20kg,则每桶母液的喷洒面积为20×8=160m2。

用氯硝柳胺剂量为2g/m2,则每桶母液需加氯硝柳胺为160m2×2g/m2=320g。

2、2、药物配比按药、水规定的配比浓度进行喷雾使用。

使用药剂及浓度为:阿维菌素类3000-5000倍液;灭幼脲类1500倍左右。

高效氯氰菊酯或杀灭菊酯加水,2000-3000倍液喷雾。

3、使用灭螺机喷洒灭螺3、1、机器操作(1)汽油机的起动把燃油阀扳到开位置。

起动汽油机,把阻风门拉杆扳到关位置。

重新起动处于热机状态的汽油机,则需把阻风门拉杆扳到开位置。

把节气门拉杆从慢向快方向移动约1/3。

把汽油机开关旋到开位置。

轻轻拉动反冲起动手柄直到感觉有阻力,然后用力快速一拉,再慢慢放回手柄。

起动汽油机,如果阻风门拉杆被移在关位置,慢慢把它移到开位置,同时让汽油机预热。

(2)药泵的操作合理地调整压力,压力一般在10—20公斤之间。

汽油机启动时,药泵开关手柄应打至回水位置,待汽油机正常运转时才可打至喷药位置。

4、注意事项4、1、严格灭螺操作规范,加强技术指导杂草长而且密或灌木丛生的环境应该事先砍除清理,使药物直接与螺体接触。

喷洒灭螺时应注意喷药不均匀或漏喷现象。

对流水的沟渠机器喷洒,避免压力过大,防止将岸壁钉螺冲入水中,药液经过流水的不断稀释后,药效消失,钉螺不易死亡。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应用效果报告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应用效果报告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应用效果报告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在四川省大山区应用的效果。

方法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在凉山州高山峡谷型和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春季或秋季进行泥敷和喷洒灭螺,采用灭螺前各环境抽查钉螺50框,再用6g/m2和2g/m2的剂量泥敷和喷洒,比较灭螺前和灭螺后30 d的钉螺死亡率、钉螺密度等结果,并观察钉泥敷灭螺1年后的远期效果。

结果泥敷灭螺优于喷洒灭螺,灭螺30天后有螺面积下降率分别为81.45%和52.86%,钉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8.23%和73.56%.泥敷灭螺的钉螺死亡率在96.64%~100%之间,有螺环境下降率为57.97%;1年后的钉螺密度平均下降超过80%以上。

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对土表钉螺、土内钉螺、螺卵都有效好的灭螺效果,建议在现场泥敷灭螺中使用6g/m2的剂量较为适宜。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些地区钉螺主要在分布沟渠、稻田、山涧、荒坡、林园等复杂环境。

常用的药物灭螺方法(喷洒法、浸杀法、)在山丘型地区的一些环境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药物灭螺效果,各地开展了较多灭螺方法的研究[1~3],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立了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4],为观察新方法在凉山州的灭螺效果,并进一步在凉山州推广应用,在凉山州的西昌、普格、喜德、德昌、昭觉等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高山峡谷型和高原平坝型有代表性的钉螺环境,现场推广应用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灭螺药物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生产,产品批号06235,由四川省卫生厅统一招标,集中采购,下发各地。

1.2 灭螺环境选择钉螺密度较高、人畜常到的沟渠、田埂、荒坡等多种环境。

1.3 灭螺时间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凉山各地开始春季农业用水或降雨适量的时节,这样利于泥敷灭螺的开展和泥敷后保养。

钉螺控制技术

钉螺控制技术

荣宝(即石灰氮、氰氨化氮) 宁夏大荣集团有限公司出品,适合喷粉。 对斑马鱼LC50为140.7mg/L。实验室荣宝80mg/L浸泡钉 螺2天后,钉螺死亡率为90%; 喷洒荣宝30g/m2 天d后,钉螺死亡率为100%; 现场自然沟渠中荣宝50mg/L浸泡钉螺7天后钉螺死亡 率为97.18%; 荣宝30g/m2喷洒和喷粉15天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 74.15%和81.11%。现场观察对植物(单叶)有明显毒 性。
烟酰苯胺
在25℃室内浸杀时,钉螺接触药液24h的LC50为 0.275mg/L;0.4mg/L浸杀48h钉螺死亡率为100%。 现场0.4mg/L浸杀24、48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7%和100%; 现场1.0g/m2喷洒后30天钉螺死亡率为87~100%。 杀螺作用不受阳光及土壤的影响。 小鼠口服烟酰苯胺的急性毒性LD50为1850mg/kg;对兔皮 肤和眼刺激性试验反应极小;在超过现场杀螺浓度5000倍 的情况下,妊娠鼠活胎率不受影响;Ames法未见明显致 突变作用。鲢鱼96h的LC50为127mg/L,鳙鱼96h的LC50为 113.3mg/L。 该药杀螺活性高,对鱼类毒性低,但水溶性差,成本较 大,钉螺接触后离水上爬。
钉螺控制技术
江苏省血防研究所血吸虫病室 黄轶昕 huang_yixin@
主要内容 药物灭螺 生态灭螺(环境改造) 物理灭螺 生物灭螺 植物灭螺 防螺(扩散)技术
一、药物灭螺
定义:药物灭螺是利用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包括 化学杀螺剂和植物杀螺剂),通过适当的方式杀灭钉 螺的方法。 特点:省时省力、见效快、可反复使用、价格低廉。 使用目的: 降低感染性钉螺密度或消除感染性钉螺。 降低山丘、水网和垸内环境的钉螺密度,压缩钉 螺面积(需反复使用) 。 提高或巩固环境改造灭螺的效果。

灭螺知识培训

灭螺知识培训

查螺技术培训一、相关定义和术语有螺环境:近2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人畜常到的生产生活区等易感环境可疑环境: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环境非疫区钉螺监测:与有螺水系直接相通的地区,养殖来自有螺地区的水生动、植物及场所,以及来自有螺地区的船泊停靠码头、船坞等开展螺情监测。

查螺框:用8号铅丝制成33.33cm正方形的框(框内面积为0.1m2)二、监测频次传播阻断村钉螺监测:a、1年内查出钉螺的村,每年查螺1次。

b 、3-9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3年查螺1次。

c、10-15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5年查螺1次。

d、15年以上未查出钉螺的村,如环境已彻底改变,已不适宜钉螺孳生,原则上可不再定期查螺。

三、调查方法1、现有钉螺环境:a、易感环境:用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江湖洲滩环境框线距20-50m,其他环境框线距5-10m)。

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b、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调查)查螺。

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2、可疑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查螺,若检获活钉螺,再以系统抽样进行调查,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3、对与历史螺区毗邻的乡(镇)、村,特别是与原有钉螺水系相通等适宜钉螺孳生的地区,采用可疑环境方法开展螺情调查。

4、对所有调查环境应采用GPS进行测量,并收集、汇总有关数据四、鉴别钉螺1、钉螺的死活鉴别a、敲击法将钉螺置于厚玻片或硬物上,用小铁锤轻击使之破碎,如未见钉螺有收缩反应,且未见新鲜软体组织者为死螺。

反之为活螺。

b、爬行法将草纸铺于平底瓷盘底部,在草纸中心上画直径为5cm的圆圈,瓷盘内加入少许脱氯水使草纸湿润。

将钉螺置于草纸上的圆圈内,置室温(20~25 ℃)下放置24小时后,观察钉螺爬动情况。

若钉螺爬到圈外,则为活螺。

乡镇春季查灭螺技术方案

乡镇春季查灭螺技术方案

乡镇春季查灭螺技术方案乡镇春季查灭螺技术方案如下:一、调查与监测1. 对乡镇范围内水域进行调查,了解螺类的种类、分布和密度。

2. 建立螺类监测系统,定期对水域进行螺类数量和分布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螺类的变化情况。

二、宣传与教育1. 制作宣传资料,向居民普及螺类危害和防治知识,引导居民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垃圾和废水排放。

2. 在乡镇范围内组织宣传活动,例如举办演讲、讲座、活动等,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治能力。

三、生物控制1. 引进天敌、天然控制剂等生物防治方法。

例如,引进适宜的控制螺类生物,如红鳝等,以减少螺类的繁殖和存活。

2. 优化水生态系统,保持水体健康。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增加水中微生物等方式,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降低螺类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四、药物防治1. 针对不同种类的螺类,使用合适的化学药物进行灭螺。

药物选择要安全、环保,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 在药物防治过程中,要确保药剂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对水体和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五、工程治理1. 开展水体清淤工作,清除水体底泥中的螺类卵和幼体。

2. 建设拦螺设施,如屏障、隔板等,防止螺类从上游迁移入下游水域。

六、定期评估和调整1. 对乡镇春季查灭螺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了解防治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技术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乡镇可以有效降低螺类数量和分布,减少其对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乡镇的环境质量。

七、定期清理和维护1. 每年春季到来之前,对水体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包括清除水域中的杂草、水生植物、垃圾等,以减少螺类的栖息和繁殖地。

2. 定期检查和维护拦螺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有效阻止螺类的迁移。

八、建立防治联防机制1. 在乡镇范围内建立螺类防治联防机制,由相关部门、专家和居民代表组成,共同参与和推动防治工作,形成合力。

杀螺剂农药的科学使用要点.doc

杀螺剂农药的科学使用要点.doc

杀螺剂农药的科学使用要点蔬菜、花卉、棉花、水稻等作物长期受到蜗牛、蛞蝓(鼻涕虫)、福寿螺等软体动物的为害,轻者造成缺株断垄,严重时大片蔬菜、花卉、棉花等作物被毁,尤其是春夏和秋冬天气多雨,潮湿时为害更烈。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杀螺剂农药的科学使用要点。

杀螺剂的作用原理6%斗蜗螺颗粒剂(6%四聚乙醛)是一种经过农业部登记,对蜗牛等软件动物有特效的农药。

四聚乙醛已被广泛应用于杀螺剂的生产(国内已有密达等产品登记),加工成毒饵颗粒剂使用,只要在蜗牛等软件动物为害时将毒饵均匀地撒施在田间或者发生的地方,一旦蜗牛等软件动物取食或接触毒饵,就会很快地中毒失水死亡。

斗蜗螺的产品特点6%斗蜗螺具有比同类产品更多的优点;一是作用持续时间长达12天(一般产品3-5 天);二是在产品中加有能强烈引诱蜗牛等软体动物取食的芳香引诱剂;三是蜗牛等软体动物取食中毒后吐出的未消化的或残留毒饵,会引起其他蜗牛等软件动物取食接触后再次中毒;四是由于诱饵颗粒遇水不易溶化,因此可以延长使用时间不影响防效,用药量可以减少,成本可以降低。

两者应用技术介绍可广泛用于有蜗牛等软体动物发生为害的旱地和农田,以及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民宅。

如各种瓜果蔬菜地、苗圃、果园、棉地、水稻田,只要按每平方米50- 60粒均匀撒施在地、田中,蜗牛等软体动物取食或接触后即可发生中毒死亡。

如果遇到大雨,毒饵冲刷到其它地方,这时可适当补充毒饵以保证防效。

水田中使用可根据田中蜗牛等软体动物密度和出行为害规律,撒施在田中或田埂上,田中要保持水层2-5厘米七天。

民宅可撒施在低洼、潮湿并经常被蜗牛等软体动物光顾的地方。

杀螺剂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撒施要均匀,不要成堆放药,以免影响防效。

2、本产品虽属低毒农药,但仍应按农药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应戴塑料手套撒施。

防止误食。

3、对鱼类等水生动物虽然较安全,但仍应避免过量使用污染水源,造成水生动物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杀总药量=水容量(m³)×剂量 (g/m³)。
3.2 铲草皮沿边药浸法
适用于积水多的河、沟、渠、塘等环境,不强调保持水位。 使用时将一定量药物沿水线上30~70cm撒布于河岸,再将
河岸孳生钉螺的草皮与药物一起铲入河边水中。使土表、 土内、水上、水下的钉螺同时受到药物的浸杀作用,灭螺 效果良好。铲草皮时要先铲近水线处30cm,再铲水线上较 高处,铲的厚度一般在6~10cm,随铲随扫,将草皮推到水 线下,不使其露出水面,以免钉螺上爬。水利防汛的堤岸 不可采用本法。 使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投药剂量2g/㎡ , 或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投药剂量50g/㎡.
3.5 灭螺时间 选择3~11月适宜时间实施药物灭螺。
3.6施药工具 在孤立小环境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药物灭螺,
多数地方采用机械药物灭螺方法。主要工具有:压 缩喷雾器和单管喷雾器、踏板喷雾器、机动药物灭 螺机、湘江-18和湘江-25型喷药灭螺机、5CML手抬 式灭螺机和18型背负式喷粉机等。
3.7 操作规程
大面积洲滩灭螺可采用出水量大、功效高的灭螺机。大面 积滩地喷洒灭螺时需增加人员移动输水管,因此,一个灭螺机 组通常需6~12人。内陆、山区小面积复杂环境可采用出水量较 小,但机动灵活,移动方便的灭螺机。使用50%氯硝柳胺乙醇 胺盐可湿性粉剂2g/㎡.
3.4 喷粉法 水源缺乏或水位不定的环境,如山丘地区、洲滩地区,
3.1 浸杀法
适用于有少量积水或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 浸杀时先筑坝堵住水流(如水源丰富,则可用引流法排除
余水),短期内使其不流通,然后计算水容量,再根据用 药剂量和水容量计算灭螺所需药量。落差较大的沟渠应分 段浸杀。施药时先将称取的药物置于桶中,加少量清水充 分搅匀成母液,然后将母液均匀泼浇至灭螺区水中,用棍 棒或机械搅拌。周边有螺区域水线以上的草土均要铲入水 中浸泡,铲草皮6cm左右,铲后要清扫1次。露出水面的芦 草、树枝等均要割除并浸泡于水中,四周堤岸以喷洒剂量 泼浇药液,以防止钉螺上爬。浸杀期间须保持水位恒定, 浸杀时间不少于72h,渗漏严重或蒸发较大时需随时补水加 药。 使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投药剂量2g/m³.
3.7.2 根据螺情分布情况,按照年度防治任务 的要求,事先做好年度灭螺计划,落实灭螺任务,将 灭螺任务层层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环境。明确 当年各地灭螺的范围、方法、时间、地点、人员和资 金安排等。
3.7.3 组织灭螺专业队, 灭螺前进行钉螺分 布特点、药物特性、灭螺方法、操作要点、灭螺质量 要求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应尽量保持灭螺人员的相对 稳定。
3.7.1 基本原则 3.7.1.1 全面规划原则 药物灭螺前要根据钉螺分布及环境特点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 效,做到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 3.7.1.2 先近后远原则 优先杀灭靠近村庄、人畜接触频繁的易感地带钉螺。 3.7.1.3 先上游后下游原则 灭螺要循水系,按照灌溉渠系,先上游、后下游,以防止钉螺向下游地 区扩散。 3.7.1.4 区域灭螺原则 按照钉螺分布单元,成片覆盖有螺区,灭螺区域越大,灭螺效果越能持 久。河岸灭螺范围通常自水线扩大至最高水位线。一般沟渠则包括沟底及两壁 (边)。田块则为隔埂所围区域。山涧溪流则需扩大至山洪淹没处。单元性较 强的有螺环境需全部覆盖。江湖洲滩钉螺呈面状或片状分布,灭螺范围较大, 施药时需按区域进行。 3.7.1.5 反复杀灭原则 根据防治目标的需求,有感染性钉螺环境和需要压缩钉螺面积的环境要 反复进行药物灭螺。 3.7.1.6 安全用药原则 制订和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准确掌握剂量和使用方法,做好个人防护,避 免污染养殖水域。
3.3 喷洒法
喷洒配药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喷洒时按有效用 药量,称(量)取药品加入定量水桶(缸)中, 搅匀后进行喷洒,
另一种是先配制母液,即根据有效剂量、喷液量、 母液与出水量的比例配制。
喷洒时按有效用药量,称(量)取药品加入定量水 桶(缸)中,搅匀后进行喷洒,如每桶内水量为 100kg,用50%氯硝柳氨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g/㎡, 则需加药200g,灭螺面积为100 ㎡.
药物灭螺技术规范
主讲人:
提纲
1 药物灭螺频次 2 灭螺药物 3 施药方法 4 评估指标和标准
1、 药物灭螺频次
1.1 湖沼地区的易感环境,每年灭螺1~2次。 1.2 山丘地区和水网地区的各类有螺环境,每年
灭螺2~3次。 1.3 计划环境改造的有螺环境,在工程实施前进
行药物灭螺1~2次。
2 灭螺药物
4 评估指标和标准 4.1 活螺密度下降率(%)=(药物灭螺前活 螺密度-药物灭螺后活螺密度)/药物灭螺前活螺密 度×100%. 4.2 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率(%)=(药物灭 螺前感染性钉螺密度-药物灭螺后感染性钉螺密度) /药物灭螺前感染性钉螺密度×100%. 4.3 钉螺面积下降率(%)=(药物灭螺前钉 螺面积-药物灭螺后钉螺面积)/药物灭螺前钉螺面 积×100%. 4.4 药物灭螺完成率(%)=(实际灭螺面积 /计划灭螺面积)×100%.
3.7.4.4 在积水较多,难以堵截流水和保持水位的沟、 渠、河等地区采用铲草皮沿边药浸法灭螺。
选择适当的灭螺方法。如在水体较大的池塘、河道采用 浸杀法,结果既浪费药物,又污染环境,还有可能毒害水生动 植物。同时注意采用氯硝柳胺浸杀法时,有钉螺上爬现象,若 不作相应处理,有可能降低灭螺效果,此时可适当增加用药剂 量,以抑制钉螺上爬。
先配制母液,即根据有效剂量、喷液量、母液与出水量的比 例配制。例如,用灭螺机喷洒,喷液量1000ml/㎡,母液与 出水量的比例为1/8,母液桶的容量为20kg,则每桶母液的 喷洒面积为20×8=160㎡.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 剂2g/㎡,则每桶母液需加氯硝柳胺为160㎡×2g/㎡=320g. 喷洒前必须先清除灭螺区域内的植被,将杂草等植物齐根割 下后即集中进行填埋或药物浸泡处理,防止钉螺藉此扩散。 喷洒时要经常搅拌药桶,不使药物沉淀。喷洒的水量,一般 为1kg/㎡,但通常提高土壤含水量可显著提高喷洒法灭螺效 果。
2.3 灭螺药的保存与管理 2.3.1 灭螺药的保存 应有专门的仓库,保存在干燥、安全的环境。 2.3.2 灭螺药的管理 应有专人保管,有药物入库及领用记录。药物领
用数量与实际药物灭螺面成浪费。
3、 施药方法
3.1 浸杀法 3.2 铲草皮沿边药浸法 3.3 喷洒法 3.4 喷粉法 3.5 灭螺时间 3.6 施药工具 3.7操作规程
3.7.5 在开展药物灭螺工作前,应由乡镇政府 通过广播、告示等形式提前7天通知当地群众了解灭 螺时间和范围,以便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3.7.6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组织和实施 药物灭螺前的环境清理工作,并组织实施药物灭螺。
3.7.7 药物灭螺事故处理。实施药物灭螺时,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周边环境、水域污染或水产品中毒 等事故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应使用国家批准的杀螺药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的药物。
2.1 常用药物 2.1.1 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溶解性较好。无
特殊味,对皮肤无刺激,对人、畜毒性低,不损害农作物, 可直接加水稀释应用。杀螺效果好,持续长。 2.1.1 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适用于水源缺乏或水位 不定环境进行喷粉灭螺。 2.2 药物采购 国家对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开展灭螺药物所需经费给予 补助。省、市、县级根据疫情或目标任务情况,负责安排 开展药物灭螺所需经费。灭螺药品由省、市、县级按照国 家政府招标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3.7.4 县级机构负责开展药物灭螺技术指导,根据不同 的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灭螺方法。
3.7.4.1 喷洒法适合江洲湖滩滩地和没有积水的沟、渠、 塘、田的埂边等有螺环境。
3.7.4.2 浸杀法适宜于有少量积水且水位能控制的沟、 渠、塘、田等环境。
3.7.4.3 喷粉法适用于缺乏水源或水位不定的环境。如 山丘地区、洲滩地区,以及干湿相间的灌渠农田,以及涵闸、 石驳岸、树林等复杂有螺环境。
以及干湿相间的灌渠农田,以及涵闸、石驳岸、树林等复杂 有螺环境,可采用喷粉法进行灭螺。 具体方法:用药量为50g/㎡(折合氯硝柳胺乙醇胺盐为2g/ ㎡),采用农用18型背负式喷粉机行进式喷施(边喷边退)。 灭螺前按一定面积称取药量试喷,取得正确的喷粉参考量。 每个喷粉组由2人组成,轮换操作。喷粉时操作人员戴防尘口 罩、手套,及透气性好的连帽防护服,走上风向,喷咀近距 直向地面(对准草根、树根),按一定顺序均匀喷施。现场 植被高度在不影响行走操作时通常可以不割草;有流动溪水 的环境应先作引流处理医`学教育网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