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热量平衡计算

合集下载

第三章 锅炉热平衡

第三章 锅炉热平衡

其它热损失: 其它热损失:冷却热损失
冷却水未接入锅炉汽水循环, 冷却水未接入锅炉汽水循环,吸收部分热量并带出炉 外,并入灰渣物理热损失中计入锅炉热平衡。 并入灰渣物理热损失中计入锅炉热平衡。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
第三章 锅炉热平衡
第三节 锅炉的热效率
一、正平衡效率与反平衡效率 1、正平衡法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
第三章 锅炉热平衡
2、反平衡法
在实际试验过程中, 在实际试验过程中,测出锅炉的各项热损失, 测出锅炉的各项热损失,应用 下式来计算锅炉的热效率。 下式来计算锅炉的热效率。
η gl = q1
= 100 − ( q2 + q3 + q4 + q5 + q6 )%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
Q2 = I py
[
q4 − α pyV (ct ) lk 1 − 100
0 k
]
式中 Ipy——排烟的焓, 排烟的焓,由烟气离开锅炉最后一个受热面处的烟气温 度和该处的过量空气系数决定, 度和该处的过量空气系数决定,kJ/kg; kJ/kg; αpy ——排烟处的过量空气系数 ——排烟处的过量空气系数; 排烟处的过量空气系数; Vk0——1kg ——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理论空气量 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理论空气量,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理论空气量,m3/kg; /kg; (ct)lk——1m ——1m3空气连同其带入的10g 空气连同其带入的10g水蒸气在温度为 10g水蒸气在温度为t 水蒸气在温度为t℃时的焓 ,kJ/ m3; tlk——冷空气温度 ——冷空气温度, 冷空气温度,一般可取20 一般可取2020-30℃ 30℃。

第四章能量衡算及热数据的估算

第四章能量衡算及热数据的估算

第二节 热量衡算
对气体混合物
N
Cp Ni Cpi i 1
式中:Ni —i组分的重量是百分数,(%) Cpi—i组分的热容,(KJ/Kg·K)
第二节 热量衡算
2、Q5的计算
如是稳态操作过程,Q5=0;对于非稳态过程,如开车、停车以及各种间歇操 作过程,Q5可按下式(4-6)计算。
Q5 Mcp(t 2 t )1 (4—6)
第二节 热量衡算
①用标准反应热计算
当反应温度为298K及标准大气压时反应热的数值为标准反应热,用ΔH0表 示,规定负值表示放热,正值表示吸热,这与热量衡算平衡方程式中规定的符 号相反,下述用q0r表示标准反应热,且规定正值表示放热,负值表示吸热, 因而
q0r = -ΔH0 (4-11)
第二节 热量衡算
Q3:过程热效应,KJ;放热为正;吸热为负
Q4:物料离开设备所带走的热量,KJ
Q5:加热或冷却设备所消耗的热量,KJ
Q6:设备向环境散失的热量,KJ
第二节 热量衡算
1、Q1与Q4的计算
Q1(Q4) m
t2
Cpdt
(4—3)
t0
Cp=f (t)= a + bt + ct2 +┅ (4-4)
当Cp—t是直线关系时,上式(4-3)可简化为
目录
一、概述 二、热量衡算 三、常用热力学数据的计算 四、加热剂、冷却剂及其他能量消耗的计算
第一节 概述
一、能量衡算的目的和意义
能量衡算数据是设备选择与 计算的依据。
进行能量衡算,决定过程所 需要的能量,计算生产过程能耗 指标,对工艺设计的多种方案进 行比较,以选定先进的生产工艺。
能量衡算是组织、管理、生产、 经济核算和最优化的基础。

热学基础热传导与热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热学基础热传导与热平衡的分析与计算

热学基础热传导与热平衡的分析与计算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热量传递和热平衡等热现象。

本文将对热传导和热平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传递,常见的方式有导热、导热和辐射等。

导热是最常见的传热方式,它依赖于物质内部的分子热运动。

导热可以通过热传导方程来描述:q = -kA∆T/∆x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物体的热量,k是热导率,A是传热面积,∆T是温度差,∆x是传热距离。

根据热传导方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热传导率和传热功率。

二、热平衡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为0,不再存在热量传递。

当两个物体之间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热平衡的条件可以通过热平衡方程来表达:q1 = q2其中,q1和q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热量。

热平衡方程告诉我们,当两个物体之间的热量相等时,它们达到热平衡状态。

三、热传导与热平衡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热传导和热平衡的相关参数。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计算。

考虑一个铜棒,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温度分布随传热方向x变化。

假设铜棒的热导率为k,铜棒上端温度为T1,下端温度为T2,我们希望计算出铜棒内各点的温度分布。

首先,根据热传导方程,我们可以得到铜棒内各点的温度分布:∆T/∆x = -q/kA其中,∆T是铜棒内两个相邻点的温度差,∆x是相邻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我们已知铜棒上下端的温度,即T1和T2,我们可以利用以上方程进行计算。

首先,选择适当的步长∆x,将铜棒分为N个小段,假设第i段的温度为Ti。

根据以上方程,我们可以得到:(Ti+1 - Ti)/∆x = -q/(kA)其中,i取值从1到N-1。

根据热平衡方程,我们有:q = -kA(T2 - T1)/L将其带入上述方程,可以得到:Ti+1 - Ti = kA(T2 - T1)/(L∆x)根据以上方程,我们可以利用迭代的方法,从上端到下端,求解各段的温度。

四、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详细了解热传导和热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工艺物料衡算学习1

工艺物料衡算学习1

7.由已知数据,根据物料平衡式进行物料 衡算 物料衡算式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 也适用于某一工序和设备;即可进行总 物料衡算,也可对其中某一组分进行衡 算。根据物料衡算式和待求项的数目列 出数学关联式,关联式数目应等于未知 项数目。当关联式数目小于未知项数时, 可用试差法求解。
8.校核与整理计算结果,列出物料衡算表
9.绘出物料流程图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物料流程图。物料流 程图能直观地表明各物料在生产工艺过程 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是一种简单、清楚的 表示方法。物料流程图要作为正式设计成 果,编入设计文件,以便于审核和设计施 工。 最后,经过各种系数转换和计算,得出 原料消耗综合表和排出物综合表,如下表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 (一)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意义 建厂的基本目的是生产目的产物和 获取利润,而技术经济指标则是衡量工 厂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的主要依据。 先进的、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工厂生 产成功的基础。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是确定生产过 程技术经济指标的关键数据。通过生产 全过程的总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各阶 段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就可以求出:
(8)产品质量 国标食用酒精 GB10343-1989 乙醇含量95% (体积分数)。 (9)薯干原料含淀粉65%,水分13%。 (10)α-淀粉酶用量为8u/g原料,糖化酶用量为 150u/g原料,酒母糖化醪用糖化酶300u/g原料。 (11)硫酸铵用量 7kg/t(酒精)。 (12)硫酸用量(调pH用) 5kg/t(酒精)。
物料流程图要作为正式设计成果编入设计文件以便于审核和设计施最后经过各种系数转换和计算得出原料消耗综合表和排出物综合表如下表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确定一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意义建厂的基本目的是生产目的产物和获取利润而技术经济指标则是衡量工厂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的主要依据

第五章能量衡算

第五章能量衡算

第五章能量衡算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热量衡算第三节过程的热效应第四节热量衡算举例第五节加热剂、冷却剂及其其他能量消耗的计算5.1 概述5.1.1 能量衡算的目的和意义计算过程能耗指标进行方案比较,选定先进生产工艺。

能量衡算数据是设备选型和计算的依据;是组织、管理、生产、经济核算和最优化的基础5.1.2 能量衡算的的依据及必要条件依据为能量守恒定律条件:物料衡算的数据,相关热力学物性数据。

5.1.3 能量守恒的基本方程输出能量+消耗能量+积累能量=输入能量+生成能量5.1.4 能量衡算的分类单元设备的能量衡算和系统的能量衡算5.2 热量衡算5.2.1 热量平衡方程式Q —物料带入设备的热量,kJ ;Q2—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及所处理物料的热量,kJ ;Q3 —过程的热效应,kJ;(注意符号规定)Q4—物料带出设备的热量,kJ ;Q5—加热或冷却设备所消耗的热量或冷量,kJ ;Q6 —设备向环境散失的热量,kJ。

注意各Q勺符号规定Q为设备的热负荷。

若Q为正值,需要向设备及所处理的物料提供热量; 反之,表明需要从设备及所处理的物料移走热量。

对间歇操作,按不同的时间段分别计算Q的值,并取其最大值作为设备热负荷的设计依据。

522 各项热量的计算1、计算基准一般情况下,可以0C和1.013 105Pa为计算基准有反应的过程,也常以25C和1.013 105Pa为计算基准。

2、Q或Q的计算无相变时物料的恒压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常用多项式来表示:若知物料在所涉及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恒压热容,贝心3、Q的计算过程的热效应由物理变化热Q和化学变化热Q两部分组成物理变化热是指物料的浓度或状态发生改变时所产生的热效应。

若过程为纯物理过程,无化学反应发生,如固体的溶解、硝化混酸的配制、液体混合物的精馏等,则Q C= 0 。

化学变化热是指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可根据物质的反应量和化学反应热计算。

4、Q的计算稳态操作过程Q 5= 0非稳态操作过程由下式求QQ=' GC (T2-T1)G-设备各部件的质量,kg;G—设备各部件材料的平均恒压热容,kJ kg-1「C-1;T1—设备各部件的初始温度,C;T2—设备各部件的最终温度,C。

第二节热量平衡计算.

第二节热量平衡计算.
V3=2401010%1.5=3601.5(kg) 故Q6=2257.23601.5=8129306(kJ) 3.热损失为
Q6=15%(Q6+Q6) 4.把上述结果代码(5-17)式可得出麦汁煮沸
总耗热
Q6=115%(Q6+Q6) =12537830(kJ)
(七)糖化一次6 总耗热量Q总
Q总 Qi 21043661 (kJ) i1
=3.67〔kJ/(kg·K)〕
(4)故Q4=26.7%G混合C混合(100-70) =559860(kJ)
2.二次煮沸过程蒸汽带走的热量Q4 煮沸时间为10min,蒸发强度5%,则蒸发水分 量为:
V2=26.7%G混合5%1060 =42.4(kg)
故Q4=IV2=2257.242.4 =95705.3(kJ)
4.确定合适的计算基准
在热量衡算中,取不同的基准温度,算出的 (5-8)式中各项数据就不同。所以必须选准 一个设计温度,且每一物料的进出口基准态必 须一致。通常,取0℃为基准温度可简化计算。
此外,为使计算方便、准确,可灵活选取 适当的基准,如按100kg原料或成品、每小时 或每批次处理量等作基准进行计算。
5.进行具体的热量计算 (1)物量带入的热量Q1和带出热量Q4可按下式
计算,即: Q=ΣGct
式中 G——物料质量(kg) c——物料比热容〔kJ/(kg·K)〕 t——物料进入或离开设备的温度(℃)
(2)过程热效应Q3 过程的热效应主要有生物合 成热QB、搅拌热QS和状态热(例如汽化热、溶 解热、结晶热等):
=4680041(kJ)
(六)麦汁煮沸过程耗热量Q6 Q6=Q6+Q6+Q3
1.麦汁升温至沸点耗热量Q6 2.煮沸过程蒸发耗热量Q6 3.热损失 Q3

营养与能量平衡

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三、体力活动
中国将一般男性的体力劳动分为五级(因女性无极重体力劳动,分为四 级)
(1)极轻体力劳动
身体主要处于坐位的工作(办公室、开会、读书和装配或修理钟表 等)
(2)轻体力劳动
站立为主的工作(商店售货员、实验室工作和教师讲课)
(3)中等体力劳动
如重型机械操作、拖拉机驾驶、汽车驾驶和一般农用劳动等。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摄食 而引起的能量的额外消耗就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也就是食物在整个消 化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结果。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蛋白质的食物动力作用最强,相当于蛋白质本身所产生热能的 30%,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可达10~12h。
碳水化合物约为其本身所产生热能的5%~6% 脂肪约为4%~5%。 一般情况下,成人摄入的普通混合膳食中,每日由于食物特殊动 力作用所引起的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约为627~836kJ,相当于基础 代谢的10%。
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需要。 指在清晨而又极端安静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 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测量条件:机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餐后12~14h)、静卧状态,环境温度 18 ~25℃时所需能量的消耗。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1.基础代谢率(BMR)
(4)重体力劳动
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半机械化搬运工作,炼钢和体育活动等。
(5)极重体力劳动
如非机械化的装卸工作、采矿、木和开垦土地。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
(1)肌肉越发达者,活动能量消耗越多; (2)体重越重者,能量消耗越多; (3)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 (4)与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质量衡算
•输入速率 •=50×2×1.4=140 mg/h
•输出速率 •=1000×ρ=1000ρ mg/h •降解速率
第02章质量衡算与稳态系统
•【例题6】一圆筒形储罐,直径为0.8m。罐内盛有2m深的水。在无水源
补充的情况下,打开底部阀门放水。已知水流出的质量流量与水深Z的关
等原因增加或者减少。求稳态情况下流出水中污染物的质量
浓度。

•稳态情况: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质量衡算
•B 稳态反应系统
•解:假设完全混合意味着湖泊中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等于流出水中 的污染物质量浓度,
•输出速率
•输入速率

•降解速率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质量衡算
•【例题6】在一个大小为500m3的会议室里面有50个吸烟者,每人 每小时吸两支香烟。每支香烟散发1.4mg的甲醛。甲醛转化为二氧 化碳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0.40 h-1。新鲜空气进入会议室的流量 为1 000m3/h,同时室内的原有空气以相同的流量流出。假设混合 完全,估计在25℃、101.3KPa的条件下,甲醛的稳态质量浓度。 并与造成眼刺激的起始体积分数0.05×10-6相比较。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1.常用物理量
•【例题2】在101.325KPa、25℃条件下,某室内空气一氧化 碳的体积分数为9.0×10-6。用质量浓度表示一氧化碳的浓度。 •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mol空气在101325Pa和 25℃下的体积为:
• 一氧化碳(CO)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所以CO的 质量浓度为:
第02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I篇 工程原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米醪的初温t0设原料的初温为18℃, 而热水为50℃,则
t0 (G大米 c大米 G麦芽 c麦芽 18 G1 c w ) 50 G米醪 c米醪
=47.1(℃)
(3)把上述结果代回(5-15)式,得:
Q2
=6625.853.76(100-47.1) =1317908(kJ)
(一)糖化用水耗热量Q1 根据工艺,糖化锅加水量为: G1=(1003.9+200.8)4.5=5421.15(kg) 式中,1003.9为糖化一次大米粉量,200.8为 糊化锅加入的麦芽粉量(为大米量的20%)。 而糖化锅加水量为: G2=2808.93.5=9831.15(kg) 式中,2808.9为糖化一次糖化锅投入的麦芽 粉量,即3009.7-200.8=2808.9(kg)。而3009.7为 糖化一次麦芽定额量。
二、计算实例 (3000t/a啤酒厂糖化车间热量衡算)
二次煮出糖化法是啤酒生产常用的糖 化工艺,下面就以此工艺为基准进行糖 化车间的热量衡算。工艺流程示意图如 图5-6所示,其中的投料量为糖化一次的 用量(计算参考本章第一节表5-7)。
图5-6 啤酒厂糖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糖化过程各步操作热量计算: (一)糖化用水耗热量Q1 (二)第一次米醪煮沸耗热量Q2 (三)第二次煮沸前混合醪升温至70℃的耗热量Q3 (四)第二次煮沸混合醪的耗热量Q4 (五)洗糟水耗热量Q5 (六)麦汁煮沸过程耗热量Q6 (七)糖化一次总耗热量Q总 (八)糖化一次耗用蒸汽量D (九)糖化过程每小时最大蒸汽耗量Qmax (十)蒸汽单耗
通常,Q入=Q1+Q2+Q3 Q出=Q4+Q5+Q6+Q7 Q损=Q8 式中 Q1——物料带入的热量(kJ) Q2——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 所处理的物料的热量(kJ) Q3——过程的热效应,包括生物反应热、 搅拌热等(kJ) Q4——物料带出的热量(kJ) Q5——加热设备需要的热量(kJ) Q6——加热物料需要的热量(kJ) Q7——气体或蒸汽带出的热量(kJ)
2.煮沸过程蒸汽带出的热量 设煮沸时间为 40min ,蒸发量为每小时 5% ,则蒸 发水分量为: V1=G米醪5%4060 =220.86(kg) =V1I=220.862257.2 故 Q2 =498525(kJ) 式中,I为煮沸温度(约为100℃)下水的汽化 潜热(kJ/kg)。
故糖化总用水量为: Gw=G1+G2=15252.3(kg) 自来水平均温度取 t1=18℃,而糖化配料用 水温度t2=50℃,故耗热量为: Q1=(G1+G2)cw(t1-t2) =488073.6(kJ)
(二)第一次米醪煮沸耗热量Q2 由糖化工艺流程(图5-6)可知, Q2 Q 2 Q2 Q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最后,根据 Q2来确定加热(或冷却)介质及其 用量。通常,能量消耗综合表如表5-10所示。
表5-10 能量消耗综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每昼夜 每吨产 每小时 (或每 年消耗 品消耗 最大用 小时) 量 定额 量 消耗量
备注
有关热量衡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 (1)确定热量衡算系统所涉及所有热量或可能转化 热量的其他能量,不要遗漏。但对衡算影响很小 的项目可以忽略不计,以简化计算。 (2)确定物料计算的基准、热量计算的基准温度和 其他能量基准。在相变时,必须确定相态基准, 不要忽略相变热。 (3)正确选择与计算热力学数据。 (4)在有相关条件约束,物料量和能量参数(如 温度)有直接影响时,宜将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 计算联合进行,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c麦芽=0.01[(100-6)1.55+4.186]=1.71[kJ/(kg· K)] c大米=0.01[(100-13)1.55+4.1813]=1.89[kJ/(kg· K)]
c米醪
G 大米 c大米 G 麦芽 c麦芽 G1c w G 大米 G 麦芽 G1
1003.9 1.89 200.8 1.71 5421.15 4.18 1003.9 200.8 5421.15 3.76[kJ /(kg K )]
=3.63„kJ/(kg· K)‟
混合醪比热容:
c混合 G 麦醪 c麦醪 G 米醪 c米醪 G 混合
=3.67„kJ/(kg· K)‟
(4)故Q4=26.7%G混合C混合(100-70) =559860(kJ)
2.二次煮沸过程蒸汽带走的热量Q4 煮沸时间为10min,蒸发强度5%,则蒸发水分 量为: V2=26.7%G混合5%1060 =42.4(kg) 故Q4=IV2=2257.242.4 =95705.3(kJ) 式中,I为煮沸温度下饱和蒸汽的焓(kJ/kg)。
19265 3.67 63 12639 .15 3.63 46.67 6405 3.76
= 96(℃) 3.Q3=G混合c混合(70-630) =494918(kJ)
(四)第二次煮沸混合醪的耗热量Q4 由糖化工艺流程可知:
Q4 Q 4 Q4 Q4
( 2 )据工艺,糖化结束醪温为 78℃ ,抽取混合 醪的温度为70℃,则送到第二次煮沸的混合醪 量为:
G 混合 (78 70) 100 70 G 混合 100% 26.7%
(3)麦醪的比热容
G麦芽c麦芽 G 2c w 28081.71 9831.15 4.18 c麦醪 G麦醪 2808 9831.15
( 5)设备向环境散热Q8为了简化计算,假定设备壁 面的温度是相同的,则: Q8=FT(tw-ta) 式中 F——设备总表面积(m2) T——壁面对空气的联合给热系数„W/(m2· ℃)‟ tw——壁面温度(℃) ta——环境空气温度(℃) ——操作过程时间(s) T的计算: ① 空气作自然对流,T=8+0.05tw ② 强制对流时,T=5.3+3.6W(空气流速W=5m/s) 或T=6.7W0.78(W>5m/s)
1.混合醪升温至沸腾所耗热量Q4 2.二次煮沸过程蒸汽带走的热量Q4 3.热损失Q4
1.混合醪升温至沸腾所耗热量Q4 (1)经第一次煮沸后米醪量为: G米醪=G米醪-V=6625.85-220.86 =6405(kg) 糖化锅的麦芽醪量为: G麦醪=G麦+G2 =2808.9+9831.15 =12640(kg) 故进入第二次煮沸的混合醪量为: G混合=G米醪+G麦醪 =6405+12640 =19045(kg)
第二节 热量平衡计算
内 容
一、热量衡算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二、计算实例 (3000t/a啤酒厂糖化车间热量衡算)
一、热量衡算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一)热量衡算的意义
计算生产过程能耗定额指标
设备类型的选择及确定其尺寸、台数的依据
组织和管理、生产、经济核算和最优化的基础
(二)热量衡算的方法和步骤
画出单元设备的物料流向及变化的示意图
5.进行具体的热量计算 (1)物量带入的热量Q1和带出热量Q4可按下式 计算,即: Q=Σ Gct 式中 G——物料质量(kg) c——物料比热容„kJ/(kg· K)‟ t——物料进入或离开设备的温度(℃)
(2)过程热效应Q3 过程的热效应主要有生物合 成热 QB 、搅拌热 QS 和状态热(例如汽化热、溶 解热、结晶热等): Q3=QB+QS 式中 QB——发酵热(呼吸热)(kJ),视不同 条件、环境进行计算,参考本章第四节(二) 有关内容 QS=3600P(kJ) 其中P为搅拌功率(kW),为搅拌过程功 热转化率,通常=92%。
3.搜集数据 为了使热量衡算顺利进行,计算结 果正确无误和节约时间,首先要搜集有 关数据,如物料量、工艺条件以及必需 的物性数据等。这些有用的数据可以从 专门手册查阅,或取自工厂实际生产数 据,或根据试验研究结果选定。
4.确定合适的计算基准 在热量衡算中,取不同的基准温度,算出的 ( 5-8 )式中各项数据就不同。所以必须选准 一个设计温度,且每一物料的进出口基准态必 须一致。通常,取 0℃ 为基准温度可简化计算。 此外,为使计算方便、准确,可灵活选取 适当的基准,如按100kg原料或成品、每小时 或每批次处理量等作基准进行计算。
(6)加热物料需要的热量Q6 Q6=Gc(t2-t1) 式中 G——物料质量(kg) c——物料比热容„kJ/(kg· K)‟ t1、t2——物料加热前后的温度(℃) (7)加热(或冷却)介质传入(或带出)的 热量Q2对于热量平衡计算的设计任务,Q2是 待求量,也称为有效热负荷。若计算出的Q2 为正值,则过程需加热;若Q2为负值,则过 程需从操作系统移出热量,即需冷却。
1.糊化锅内米醪由初温t0加热至100℃耗热 2.煮沸过程蒸汽带出的热量 Q2 3.热损失 Q2
Q2
1.糊化锅内米醪由初温t0加热至100℃耗热 Q2 =G米醪c米醪(100-t0) (1)计算米醪的比热容c米醪根据经验公式 c谷物=0.01[(100-W)c0+4.18W]进行计算。式中 W 为 含 水 百 分 率 ; c0 为 绝 对 谷 物 比 热 容 , 取 c0=1.55kJ/(kg· K)。

分析物料流向及变化,写出热量衡算式 搜集数据 确定合适的计算基准 进行具体的热量计算
1.画出单元设备的物料流向及变化的示意图。 2.分析物料流向及变化,写出热量衡算式: Q入 =Q出+Q损 式中 Q入——输入的热量总和(kJ) Q出——输出的热量总和(kJ) Q损——损失的热量总和(kJ)
(3)加热设备耗热量Q5为了简化计算,忽略设备不同部 分的温度差异,则: Q5=Gc(t2-t1) 式中 G——设备总质量(kg) c——设备材料比热容„kJ/(kg· K)‟ t1、t2——设备加热前后的平均温度(℃) (4)气体或蒸汽带出热量Q7 Q7=Σ G(ct+r) 式中 G——离开设备的气态物料量(kg) c——液态物料由0℃升温至蒸发温度的平均比 热容„kJ/(kg· K)‟ t——气态物料温度(℃) r——蒸发潜热(k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