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 ——寒潮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寒潮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寒潮知识点总结

寒潮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剧烈降温..、冻害..等现象。

气..、雨雪..,并伴有大风象部门规定:一天内降温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称为寒潮。

所以,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分布:时间上,多发生在冬半年,秋末、冬季、初春,其中以秋末初春的危害最大。

空间上: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我国除①青藏高原地区和滇南谷地因地形原因不受寒潮影响②海南岛由于纬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影响较小,③四川盆地因受地形的影响面受寒潮影响较小,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寒潮影响。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①西路:源自北极,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对我国西北、江南及华南影响大;②中路:源自西伯利亚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南下,一般只影响北方。

天气:长江以北以大风、降温为主,长江以南则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危害:①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秋末春初危害最大);②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③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④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沙尘暴;⑤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不利;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感冒、气管炎等疾病。

有利:①带来雨雪天气,缓解冬天的旱情。

(瑞雪兆丰年)②低温可以杀死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措施:①应加强监测预报②注意保暖。

③制定应急预案沙尘暴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分布:西北、华北地区。

发生时间:冬春季节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③春季多大风④地表植被稀少⑤西北地区沙漠广布,沙尘物质充足。

自然灾害寒潮

自然灾害寒潮
1.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1.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危害最 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大) 2.大风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在华北地区易形成沙尘暴) 2.大风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在华北地区易形成沙尘暴) 大风摧毁建筑物 3.大雪、冻雨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段, 3.大雪、冻雨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段,交通运 大雪 输受阻 4.容易对老人、 4.容易对老人、小孩以及体质较弱者的健康带来影响 容易对老人
二、发生时间及地区
深秋至初春(冬半年、我国9月至次年5 深秋至初春(冬半年、我国9月至次年5月)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三、寒潮源地及寒潮源地的天气系统
寒潮源地: 寒潮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寒潮所属天气系统: 冷锋 寒潮所属天气系统:
四、寒潮形成原因: 寒潮形成原因: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 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 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 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 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 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 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 越来越少, 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 。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 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 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 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 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 )。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 伯利亚高压)。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 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我 国袭来,这就是寒潮。 国袭来,这就是寒潮。

地理寒潮知识点总结

地理寒潮知识点总结

地理寒潮知识点总结一、寒潮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 寒潮形成的原因寒潮主要是由于高压区的冷空气向低压区移动而形成的。

冷空气在高纬度地区往往较为稳定,当在某些情况下,长时间处于高纬度的冷空气受到南侧高压区阻挡,无法向东移动,而受到西风带和温带气流的推动,向东下滑,形成了寒潮。

2. 寒潮的特点(1)强度大:寒潮一般会伴随着寒潮水平动量输送的加强而引起的大风、低温、降雨等极端恶劣天气。

(2)影响范围广:寒潮主要影响华北、黄淮地区,南至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地区,东至东海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巴士海峡,北至东北地区。

(3)影响期长:寒潮一般在3~7天,极端情况可能长达10余天。

二、寒潮对气象的影响1. 降温寒潮主要引起的影响之一就是明显的降温。

在寒潮来临之前,气温可能会急剧下降,导致寒冷的气温持续一段时间。

由于寒潮所带来的冷空气往往较稳定,因此对气温的影响也比较持久。

2. 大风另一个寒潮的明显特征就是伴随的大风天气。

寒潮所带来的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会与暖湿气流产生强烈的对流,从而形成大风。

这种大风往往会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3. 降雨、雪寒潮还会引发大范围的降雨、雪。

当冷空气遇到暖湿气流相遇时,往往会引发一定的降水,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形成大雪,对当地的交通和生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4. 能见度降低由于降雪或降雨加上强烈的大风,会导致能见度急剧下降。

这对交通运输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三、寒潮对农业的影响1. 作物受冻寒潮所带来的严寒天气,往往会对一些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

尤其是在寒潮来临之前,农民需要采取措施来防范农作物受冻。

2. 畜禽受冻在寒潮来临之前,畜禽养殖者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畜禽免受寒潮的侵害。

3. 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寒潮伴随的降雨或降雪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旱地农业和露天养殖来说,降雨或者降雪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困扰。

四、寒潮对交通的影响1. 公路交通在寒潮来临之前,道路可能会受到大风和降雪的影响,路面结冰,能见度降低,给路况带来一定的不便。

高考寒潮的知识点

高考寒潮的知识点

高考寒潮的知识点高考中的地理科目常常涉及到天气灾害,其中之一就是寒潮。

本文将介绍高考中与寒潮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

以下是对寒潮的详细讲解。

什么是寒潮?寒潮是一种冷空气活动的过程,通常由来自寒带的强冷空气流向低纬度地区,引起强烈的寒冷天气现象。

寒潮的形成原因寒潮的形成与冷空气活动有关。

在冬季,气温差异较大的地区,冷空气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

当冷空气移动到低纬度地区时,受到地形或其他天气系统的作用,冷空气会遭遇到阻挡,导致冷空气锋面的形成。

同时,冷空气锋面也是寒潮天气出现的前兆。

寒潮的影响寒潮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骤降:寒潮带来的冷空气使得气温迅速下降,常常出现较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2. 强风低温:寒潮天气常常伴随着较强的风力,进一步增加了低温天气的寒冷感。

3. 降雪和降温:寒潮过程中,冷空气与其他温暖湿润的空气团相遇,会导致降雪现象的发生。

同时,寒潮还会引起气温的降低,对当地的农作物和交通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寒潮的措施针对寒潮天气的到来,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 做好保暖准备:选择合适的服装,多层次穿着,同时注意保护头部、四肢等容易受冷的部位。

2. 加强室内保暖:及时关闭门窗,保持室内温暖,可以使用取暖设备,但需注意用电安全。

3. 关注交通安全:在寒潮天气条件下,道路可能会结冰,会对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出行前需检查路况,谨慎驾驶。

4. 注意健康保护:注意多喝水、适当增加热量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防止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总结寒潮是冷空气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了解寒潮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掌握应对寒潮的基本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寒潮天气的到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

希望本文对你在高考中的地理科目有所帮助。

初中寒潮知识点总结

初中寒潮知识点总结

初中寒潮知识点总结一、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夏季风的南移,冷空气南下到达低纬地区,引起天气骤冷和强风的天气现象。

导致寒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冷空气的南下,从而给我国北方以及中东部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冷空气天气。

二、寒潮的特点1. 温度骤降:在寒潮的影响下,气温骤降,天气寒冷。

2. 风力加强: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风力也会明显加强,有时候会引发强风或者台风。

3. 降水少:寒潮一般会带来少量的降水,通常是零星小雪或者雨夹雪等形式。

三、寒潮的影响1. 气温下降:伴随着寒潮的到来,气温明显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没有暖气供应的地区。

2. 交通受阻:寒潮带来的降雪或者降雨会给交通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道路结冰、交通受阻,危害人们的出行安全。

3. 农作物冻害:寒潮的到来,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一些娇嫩的果蔬等作物受到冻害的影响较大。

4. 人们健康受损:寒潮的到来,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儿童来说,更是需要格外重视。

四、如何防范寒潮1. 加强预警:对于寒潮天气,各级气象部门需要提前发布预警,让民众做好应对准备。

2. 保暖防寒:在寒潮天气到来之前,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穿上厚衣服、戴上帽子、手套等,以防止自己受到寒潮天气的侵袭。

3. 交通安全:在寒潮天气到来之后,人们需要格外留意交通安全问题,避免行车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4. 农作物防护:对于一些农作物需要做好防护工作,例如覆盖保温等,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寒潮天气的侵害。

五、寒潮的常见问题1. 寒潮与台风的关系:寒潮往往会与台风产生关联,有时候寒潮的骤降也可能引发台风的生成,造成更严重的灾害。

2. 寒潮对气象条件的影响:寒潮的到来,会对气象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霾天气的增多等。

3. 寒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寒潮的到来,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对农业、渔业等的影响,导致一定的损失。

六、寒潮的防范措施1. 对于影响范围较大的寒潮,需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以及采取相应的减灾措施,减少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寒潮原因地理知识

寒潮原因地理知识

寒潮原因地理知识
寒潮是一种较强冷空气活动,常常给人们带来寒冷、降温和
降雪等天气现象。

寒潮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几个地理因素:
1.边界锋面:寒潮是由边界锋面引起的,通常是指位于两个
不同气团之间的锋面。

当暖气团和寒气团遇到时,形成的边界
锋面上会发展出寒潮。

当寒潮的边界锋面通过的时候,就会带
来明显的降温现象。

2.气候环流系统:寒潮的形成也与大气环流系统有关。

在高
纬度地区,特别是位于西风带边缘的地区,寒潮的频率较高。

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受到了中纬度西风带的影响,冷空气容易从
北方向南方扩散。

3.气候变化:寒潮的发生也与气候变化有关。

气候变冷时,
大气中的水蒸汽减少,冷空气容易在寒潮形成区域形成和扩散。

4.地理地形:地理地形对寒潮的形成和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比如,山脉、高原和河流等地形会改变冷空气的路径和速度,
进一步增加寒潮的强度和范围。

总之,寒潮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边界锋面、气候环流系统、气
候变化以及地理地形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促使寒潮的生成和传播。

寒潮天气的防护与应急知识

寒潮天气的防护与应急知识

寒潮天气的防护与应急知识是指针对寒潮天气来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应对措施。

寒潮天气是指全球中纬度地区冬季期间由于极地气团南下引发的低温、大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在寒潮天气中,温度骤降、风速增大,容易引发各类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因此,了解寒潮天气的特点,并掌握相关的防护与应急知识,对我们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一、寒潮天气的特点寒潮天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骤降:寒潮天气来临时,气温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与之相关的常见现象有冷空气的涌入、降温速度加快等。

2. 大风天气:寒潮天气伴随着冷空气的强劲气流,往往伴有阵风或大风,风力可达7级以上,甚至突破10级。

3. 降水减少:寒潮天气一般都伴随着冷空气的入侵,空气干燥,气压增大,天空晴朗,很少有降水发生。

4. 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寒潮天气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几天到一周左右,所以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二、寒潮天气的防护措施为了在寒潮天气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保持室内温暖:增加室内温度,使用暖气等供暖设备。

在室内还可以盖上棉被、穿厚衣物等保暖。

2. 注意用电安全: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用电安全,切勿乱拉乱接电线,防止电器故障引发火灾。

3. 注意用火安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要避免使用带来一氧化碳中毒的燃气、木炭等取暖方式,采取安全的取暖方式。

4. 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选择适当的保暖衣物,出门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等保护头颈部位。

同时注意保护手脚,避免冻伤。

5. 饮食保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鸡蛋、鱼等,补充身体所需热量和营养。

6. 防止煤气中毒:使用燃气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透气,以免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

7. 加强保暖设施的维护:及时检查暖气、供暖管道等设施的运行情况,确保正常运行,及时处理问题。

三、寒潮天气的应急知识在寒潮天气中,需要掌握一些应急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互救和灾后恢复,以下为一些建议:1. 学会紧急救护: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急救技巧,以便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处理。

寒潮防护知识教育

寒潮防护知识教育

寒潮防护知识教育寒潮,是指寒冷空气的南下影响范围较广的一种天气现象。

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严寒的天气和极低的温度。

为了更好地应对寒潮天气并保护自己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寒潮防护知识。

第一节:寒潮的定义和特征寒潮是指由北方面积较大的寒冷空气团向南方侵袭,对南方大范围造成降温、低温和雨雪的天气现象。

寒潮通常伴随着冷空气的强劲风力,持续时间较长,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寒潮天气的特征包括极低的气温、寒冷的风、大范围的雨雪以及降温的幅度较大等。

在寒潮来临前,通常会有气温骤降、风力增强和降水的变化。

这些特征是我们预判寒潮天气的重要指标。

第二节:寒潮的危害和影响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危害和影响。

首先,极低的气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容易引发各种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其次,寒潮天气造成农作物和果树的冻害,影响农业生产。

此外,寒潮还会导致道路结冰、交通事故增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了解和掌握寒潮防护知识非常重要。

第三节:寒潮防护知识1. 注意保暖:在寒潮来临前,要及时增加衣物,特别是保护头部、面部和手脚,使用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护措施。

在室外活动时,尽量减少裸露部位,以免受冻。

2. 饮食调节:寒潮天气中,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红枣、鱼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3. 居住环境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及时关闭门窗,尽量避免寒风侵入。

室内使用电暖器或取暖设备时,要确保它们的安全性,并遵循正确使用的方法。

4. 预防意外事故:行车时要注意道路结冰的可能性,并谨慎驾驶。

步行时要小心地疏通结冰道路上的积雪,以避免滑倒。

此外,避免在冰冻的湖泊、江河或水库上进行滑冰等活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5. 做好防寒物资准备:在寒潮来临前,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防寒物资,如棉衣、棉被、食品等。

同时,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和相关的防寒指导,及时调整生活和工作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潮
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剧烈降温
..、冻害
..等现象。


..、雨雪
..,并伴有大风
象部门规定:一天内降温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称为寒潮。

所以,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分布:
时间上,多发生在冬半年,秋末、冬季、初春,其中以秋末初春的危害最大。

空间上: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我国除①青藏高原地区和滇南谷地因地形原因不受寒潮影响
②海南岛由于纬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影响较小,
③四川盆地因受地形的影响面受寒潮影响较小,
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寒潮影响。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
①西路:源自北极,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对我国
西北、江南及华南影响大;
②中路:源自西伯利亚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
地区;
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南下,一
般只影响北方。

天气:长江以北以大风、降温为主,长江以南则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危害:①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秋末春初危害最大);
②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③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
④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沙尘暴;
⑤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不利;
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感冒、气管炎等疾病。

有利:
①带来雨雪天气,缓解冬天的旱情。

(瑞雪兆丰年)
②低温可以杀死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措施:
①应加强监测预报
②注意保暖。

③制定应急预案
沙尘暴
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分布:西北、华北地区。

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三是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③春季多大风
④地表植被稀少
⑤西北地区沙漠广布,沙尘物质充足。

(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保护植被等
危害:
①沙漠扩张,淹没农田,刮走沃土;
②加剧土地荒漠化;
③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④破坏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
⑤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⑥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⑦与之相伴的寒潮会农作物受霜冻之害;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有利:
①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小酸雨的危害;
②提供凝结核,增加降水,缓解旱情;
③给海洋生物提供饵料,增加捕鱼量;
④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可以抑制温室效应。

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
②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
③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覆被率;
④加强加强监测、预报
⑤限制牲畜数量,合理放牧,恢复草原生态环境;
⑥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解决农村、牧区用能问题。

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可以理解为:
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

沙化土地面积
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④离沙源地较近
雾霾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

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霾就是灰霾(烟霞)。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

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怎么做才能减少雾霾对身体危害
一、避免雾天晨练。

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

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二、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

三、患者坚持服药。

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
四、别把窗子关得太严。

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五、尽量远离马路。

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

六、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
注意事项
1、雾霾天气少开窗
2、外出戴口罩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水
6、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7、深层清洁
治理方案
“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