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合集下载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思考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得到有力巩固 ➢ 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路线 ➢ 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和热情工作 ➢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援助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随着19经54济年建9月设,的第发一展届,全我国国人的民民代主表政大治会建在设北也京加召紧开进。行。
自主探究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问题1.新中国为什么要进行一五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好转,工业生产 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 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 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2.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基本知识;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制度 确立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
度的正式确立。
检测提升
1、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 沈阳飞机制造厂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国营经济
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三大改造”的 完成,基本上实现 了把生产资料私有 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建立。
1953年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底 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事件
领导
理论
第一次 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 和三大改造 毛泽东 完成
146 235%
38.3
50.5 32%
内容
对农业的 改造 对手工业 的改造 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 的改造
阅读课本P22-23,完成 P25“自我测评”表格。 结果及历 存在的主 途径 史意义 要问题
走合作化 道路 走合作化 道路 公私合营
结果:完 成了社会 主义改造
急于求成 工作过粗
意义:社 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 立
1956年 第一种国产 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宝成铁路(1956年 通车) 宝成铁路,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鹰厦铁路,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694 公里;1954年动工,1957年竣工。
新藏公路(1957年开通) 新藏公路西从新疆叶城出 发,东到西藏拉孜。 川藏公路(1954年开通) 在怒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川藏公路

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

北师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导学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内容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3、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学习难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法提示情境式和讨论式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1、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时间:主要内容: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时间重点成就。

3、“三大改造”:①对农业:②对手工业: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意义:。

(二)质疑问难:二、探究交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

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但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金,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直面—总路线材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想一想:上述材料被概括为什么?公布于何时?●写一写:“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什么?“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实际上指的是哪一段时间?●议一议: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聚焦--“一五”计划●读一读:“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想一想:材料中的“计划”是指什么?●议一议:该“计划”的两大任务是什么?并分析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精研--三大改造●读一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

03
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和影响
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01
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
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和进步提供了重要借鉴。
02
促进国际共产主义合作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团结合作,推
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符合 中国国情,满足了人民对于公正、平等和繁荣的追求。
不断完善和发展
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在实践中 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求。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持续改革和创新
为了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 优越性,必须持续推进改革和创 新,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制度和
社会不公
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僵化,创新意识不强 。
思想观念束缚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城乡、 地区发展不平衡。
政治体制僵化
政治体制缺乏活力,官僚主义严重,民主法 制不健全。
应对挑战和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01
02
03
04
改革经济体制
逐步放开计划经济体制,引入 市场机制,增强企业自主权和
灵活性。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16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设想建立理 想的社会制度,强调公有制和集体劳动。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 主义,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实践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7年,苏联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学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学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2.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分析和把握社会主义制度。

【学习重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反思各领域既有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性条件。

【学习过程】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3)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想一想: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社会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呢?提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查阅资料:列举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提示: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考虑。

【判断正误】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改三化”。

( )提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概括起来是“一化三改”。

2.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社会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美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美版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完美版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年级下册)执教⼈:张⼆华连云港市新坝中学⼿机号码:139********点评⼈:刘俊利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学出版社《历史》⼋年级下册第4课)共有⼆个⼦⽬,分别是:第⼀个五年计划,“三⼤改造”⾼速进⾏。

第⼀个五年计划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三⼤改造”是完成国家“⼀五”计划中社会主义⼯业化的必要条件,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我国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执教对象:连云港市新坝中学⼋年级(1)班授课时间:2008年3⽉12⽇⼀、课标要求知道对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的标志⼆、教学⽬标了解第⼀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的标志;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字、图⽚、声像等资料,并对其进⾏分析整理,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为辅,通过课本剧、辩论、讨论等形式,引导学⽣进⾏体验、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教学流程)导⼊新课:新中国诞⽣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国⼈民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下⼀步要做的就是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建⽴社会主义制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的?讲授新课:模块(⼀):⾃主探究,建⽴知识结构(达成知识与能⼒的⽬标)⼀、第⼀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化三改造):在⼀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业、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课时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课时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党引导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把集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上海市的手工业者建立生产合作社
3、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三大改 造”的后期,由 于发展速度过 于迅猛,工作 过于急促和粗 糙,在实际工 作中出现了一 些偏差。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政治: 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 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基本建立 起来。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 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
A、1949年--1950年 B、1949年--1953年 C、1949年--1956年 D、1949年--1952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 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我 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 了1956年底,全国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参加合作 占全国农民 参加高级生产 占全国农户 社的农户 总数(%) 合作社的农户 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任务(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主要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武汉长 江大桥


铁 路
鹰厦 铁路
观看视频:国家“一五计划”成就
思考: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②中材料国二共:中产共党采取采正取确的正方针确政的策,方确针定了政一策五
课堂小结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工 业 化 的
经济建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交通 运输业等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经政 济治 建建 设设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推保

动障
人 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9月
政经
代 表 大 会 制
政治建设
(武昌)铁路连为一体,
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
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武汉长江大桥
的作用。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铁
江西鹰潭
宝成铁路
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福建厦门
鹰厦铁路
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
①苏联的援助
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
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完 成了社会 主义改造
急于求成 工作过粗
意义:社 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 立
辨析题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 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1953年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阅读教材,填写完成下表
项目 方针 原则 方法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步骤
三、“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项目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针
原则 方法
发展、稳步前进
自愿互利
赎买
步骤
典型示范逐步推 加工定货、统购包销、 进 公私合营 农业互助组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 ↓ 初级合作社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 ↓ 高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三大改造”
1、对农业、手工业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走集体化道路,参加 生产合作社
采取赎买方式,走全行 业公私合营的道路
3、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实质
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基本建立。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 合作社 农户 1.18 亿户 占全国 农民 总数 96.3% 参加 高级生产 合作社 1.0742 亿户 占全国 农户 总数 87.8%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底 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2.76千瓦时
4千克 10.9千瓦时
538.3千克 2949千瓦时
发电量
(人均)
材料2: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 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 从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为此,党和 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有经济
私有经济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 较
项目 国民收入 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 92.9% 私有制经济 7.1% 4.2%
工业总产值
商品零售额
100%
95.8%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三、“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总结“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 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 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 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 的巨变。
内容
对农业的 改造 对手工业 的改造 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 的改造
阅读课本P22-23,完成 P25“自我测评”表格。 结果及历 存在的主 途径 史意义 要问题
走合作化 道路 走合作化 道路 公私合营
1956年1月10日,毛 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陪同 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 新九厂,和荣毅仁交谈。
上海信大 祥绸布店 “公私合营” 时的情景。
1956年1月10日,毛 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陪同 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 新九厂,和荣毅仁交谈。
上海信大祥绸 布店“公私合营” 时的情景。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
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
鞍山钢铁公司
新疆克拉玛依Biblioteka 田的工人 在竖立井架在怒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川藏公路
红旗轿车
解放卡车
1956年 第一种国产 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1957年10月25日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3年10月27日,鞍钢无缝钢管厂成功轧出我 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以来,从此结束我国不能生产 无缝钢管的历史。
工业国
※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 从私有制 公有制
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找一找 一五计 划所取 得的代 表性成 就
★具有相对优越的工 业基础,资源丰富,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 地,靠近苏联易于接 受支援。
1.大型的工业企业有 ,主要集中在 地区。 2.新建的公路有 ,这些公路沟通了 与各地 的联系。 3.新建的连接川陕两地的铁路是 。 4. 的修建使南北铁路贯通。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书本P24黑色字体第1、2行)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 比历史最高 增加 年产量增加
19% 26% 296% 96% 166% 235% 30% 93% 580% 210% 320% _%
1.95亿吨 粮 164万吨 棉 535万吨 钢 1.3亿吨 煤 电 193.4亿千瓦时 146万吨 原油
第四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25,找一找:
1.“过渡时期”的含义。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4.“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基本
完成时间、存在的不足及意义?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 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 能造。
三、“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什么叫“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社 会主义公有制,是一场变革生产 关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的完 成,标志着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
农业: 手工业:
说一说的“三 大改造的 措施”。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三、“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
中 国 (1952年产量) 印 度 (1950年产量) 美 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从表格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材料1: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表
中国
(1952年产量)
★什么是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
时期。
(书本P20 最下面的注释①)
时间:1953年 内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可概括为:“一化”、“三改”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
总路线
“一化”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三改”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疑难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个把生 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并 举的计划,其实质是使生产资料 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 一的经济基础。

时间:1953年——1957年
内容: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 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 增长。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
2、重点:集中发展重工业 3、任务: 由农业国 工业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