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课程期末试题库10套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的能力。
2.学前生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以及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两类结构。
4.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5.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6.,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7.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8.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句子中。
9.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10.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情景表演讲述三种。
二、判断(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
( )2.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 )3.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 )5.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 )6.轶事记灵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亦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 )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 )9.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 )10.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综合练习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
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科学实验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主要有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发展功能。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是倾听行为培养、表述行为培养、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和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四大类。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作用有反馈作用、诊断作用、增效作用。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自由叙述评价法、观察评价法、综合等级评定法。
1.言语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写被称为表达性言语,听、读称为印入性言语。
2.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是发音器官的成熟、语音听觉系统的成熟和大脑神经中枢的成熟。
3.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成人的语言观念的影响和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
4.儿童的语言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言语阶段阶段、言语发生阶段和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5.儿童的前言语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语音核心期。
6.心理学研究表明,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
3-4岁以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呈现扩展的趋势,之后,趋势逐渐趋向收缩。
7.推广普通话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我国各地区方言中的语音问题,即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淮阴师范学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淮阴师范学院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的现象、()及其训练和()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教育()、()和()。
3、语言教育评价是语言教育()中的一个要素,它通过对其他各要素的评价以及对语言教育整体运行中各个步骤的()、诊断和(),对语言教育整体效果作出评价。
4、语言有三种基本属性:一是符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二是工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三是信息属性,指语言是一种()。
5、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也是不断地由()的过程。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和(),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与人、物、()、材料等()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二、名词解释题1、第一语言2、双语3、强化说4、模仿说5、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6、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三、简答题1、简述狭义和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2、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途径单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要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进行。
答案: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2、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3、语言教育评价是语言教育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它通过对其他各要素的评价以及对语言教育整体运行中各个步骤的反馈、诊断和监测,对语言教育整体效果作出评价。
4、语言有三种基本属性;一是符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二是工具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三是信息属性,指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5、3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次序、有规律的过程,也是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半开卷共4页20 14年(春)学前教育专业班级学号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应得分(本试卷共 2 页,满分 100 分,90分钟完卷)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2、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并将其运用成熟。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和。
4、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提高。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三种。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分)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3.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4.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6. 0 —3 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9.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10.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11.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2.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南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南》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选择题1.()是人们根据交际目的和语言情境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具体表现为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能够理解不同句子的含义。
A.语言运用B.语言形式C.语言内容D.语言能力2.“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的习性学家()对动物的“印刻现象”进行研究后提出,指的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习得某种能力的时期。
A.格塞尔B.劳伦兹C.蒙台梭利D.华生3.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将关键期称为“敏感期”,认为在敏感期中幼儿最容易吸收外界环境中的事物,发展某种心理能力。
A.格塞尔B.劳伦兹C.蒙台梭利D.华生4.以()和勒内伯格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发展先天论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过程,是人类基因自然展开的结果。
A.阿尔伯特B.布鲁纳C.斯金纳D.乔姆斯基5.以阿尔伯特和斯金纳等人为代表的()认为语言是在环境和强化的过程中获得的,儿童通过模仿他人的话语和运用来学习语言。
A.认知主义者B.结构主义者C.行为主义者D.人文主义者6.以布鲁纳和()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交互作用论者认为,儿童的语言是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和发展的,儿童从一出生就有着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期待说话。
A.阿尔伯特B.班杜拉C.斯金纳D.乔姆斯基二、判断题1.语言是以语音或符号形象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形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包括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以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组织多样化的语言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
(√)4.6岁“狼孩”在被解救时未能发展出人类的语言,但通过后天训练,“狼孩”可以再获得人类的语言,具有正常的语言发展水平。
(×)5.“双语”在教育中指的是两种语言同等重要、共同使用的语言环境,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上表现为能同时产生和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是与成人阅读是有区别的,在阅读视觉符号方面,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是以()为主。
A.听讲为主B.全文字为主C.画面为主,文字为辅D.文字为主,画面为辅2.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和《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这三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进入()。
A.发展期B.成熟期C.萌芽期D.稳定期3.在看图讲述活动中,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图片应该主题鲜明,线索单一,人物角色不宜过多,表情要明显,画面背景单一,色彩鲜艳,一般()幅。
A.1-2B.3-4C.5-6D.7-84.( )是指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的色彩、图像、文字、或通过成人的形象地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A.听说游戏活动B.讲述活动C.早期阅读活动D.谈话活动5.将幼儿学习的范畴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了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并提出了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的文件是()。
A.《幼儿园工作规程》B.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C.《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D.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6.1-3岁是学前儿童语言(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被称为()。
A.语言准备期B.语言成熟期C.语言危险期D.语言敏感期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制定,一些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制定了统一的标准。
A.教师B.家长C.专门的机构D.儿童8.在进行学前儿童诗歌和散文的仿编活动的时候,对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大班要求()。
A.换词B.换句C.换标题D.变动结构或以开头为线索进行创编9.()是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A.游戏法B.模仿法C.表演法D.练习法10.()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学前儿童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言语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考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考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 让儿童学会识字B 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C 让儿童背诵更多的诗词D 为入小学做准备2、()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A 0-3 岁B 3-6 岁C 6-8 岁D 8-10 岁3、以下哪种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倾听习惯?()A 听故事B 唱歌C 做游戏4、教师在引导学前儿童学说新词时,以下哪种方法不恰当?()A 多次重复B 结合实物C 解释词义D 让儿童死记硬背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应该()A 多提封闭式问题B 多提开放式问题C 以教师为中心提问D 提问难度要超出儿童的能力范围6、早期阅读活动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不包括()A 提高识字量B 培养阅读兴趣C 丰富语言表达D 促进思维发展7、以下哪种方式不适合用于学前儿童的口语表达训练?()B 谈话活动C 辩论活动D 背诵活动8、培养学前儿童语言创造力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 限制儿童的想象B 鼓励儿童大胆表达C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D 尊重儿童的独特想法9、()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途径。
A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B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C 家庭中的语言教育D 数学活动中的语言教育10、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A 主导者B 旁观者C 引导者D 指挥者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3分)1.作为一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_________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学前儿童提供语言研究的样板,让学前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研究。
2.学前儿童研究语言,主要靠_______,因此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让他们多练。
3.口腔、咽腔、鼻腔和胸腔属于________器官,对形成语音、扩大音量和丰富音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__________谈话活动是指定期组织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的语言活动,它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形式。
5.由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有限,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凭记忆讲述,为了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表达讲述的内容,应进行___________。
6.学前儿童散文(诗)具有_________的结构。
7._______是指学龄前儿童以笔墨纸张及其他书写替代物为工具,通过画图和涂写,运用图画图形、文字及其符号,表达信息,传递信息,与周围的同伴和成人分享、交流其思想、情感和经验的游戏和研究活动,而________是为学前儿童进入小学后正式研究书写所做的准备工作。
8.在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念唱起来有短暂的停顿,这就形成了________。
9.______是人一生中掌控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______岁是研究语音的关键期;______岁则是研究词汇和语法的关键期。
10.在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中,应该将家长发现学前儿童语言变化的情况以_________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掌控语言信息,联系语境的聆听属于()聆听。
A.意识性B.辨析性C.理解性D.目标性2.在归纳图书内容的形式中,适合中班后期以后的学前儿童的有()。
①一句话归纳法②一段话归纳法③图书定名法A.②B.①、③C.①、②D.全部13.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分别蕴涵在()等形式的活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试题库10套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2、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并将其运用成熟。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和。
4、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提高。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三种。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 )13.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 )14. 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 )15. 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
( )16.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 )17. 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
( )18.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 )19.学前儿童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 )20.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1. 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2. 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3.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四、案例评价(共15分)1、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字数不少于 300字。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堂实录有趣的线条看线条图谈话(引题)1、出示粘在纸上的线条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昨天,老师在织绒线时,发现绒线可以甩成许多图案。
你们看,图上的线条多有趣呀,好象是这样,又象是那样。
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师:(作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线条图,变换线条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线条像什么?竖着看线条像什么?倒过来看线条像什么?”幼:横看线条像山峰、波浪……竖看线条像小路、蛇……师:真的很像。
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词来说“像什么样的山峰、像什么样的波浪……就更好了!幼:横看线条像起伏的山峰、涌动的波浪……竖看线条像弯曲的小路、行进的蛇、上升的烟、侧面的人脸……倒看线条像骆驼的背、奶牛的乳头……师:说得真好!引导幼儿操纵绒线形成线条图,进行想像的发散。
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
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幼:横看像一棵茂盛的树、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顶厨师帽……倒过来看像老爷爷的鼻子和胡子……竖着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分散玩线条游戏。
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幼B:我觉得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它在阳光下跳舞,吸引了许多的动物来,它们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幼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
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
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要求讲述的幼儿声音响亮,语句、情节讲述完整,其他幼儿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
开着开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
师:是吗,讲得真好!不过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个小姑娘,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辫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小姑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
小朋友们看到了,急忙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你!”可怎么帮呢?小姑娘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长长的辫子甩进小坑里,大声说:“你别哭,你抓住我的辫子,我们把你拉起来!”嘿哟、嘿哟,大家终于把这个小朋友拉了上来。
教师小结,结束活动,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师:今天我们跟绒线做游戏,有趣吗?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编了许多好听的故事,我想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一定很喜欢听,我们一起去讲给他们听,好吗?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围绕“材料2”设计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方案;(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材料2:雨中的森林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2.(语音)、(词汇)、(语法)。
3.(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4. (亲子共读)5. (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6. . (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7. (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8. “(泛化)”、“ (窄化)”、“ (特化)”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2. X3. X4. X5. √6. √7. √8. √9. X 10. X11. X 12. √13. X 14. X 15. X16. X 17. √18. √19. √20.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1. 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
2. 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3.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答:(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
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