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翘.(qiào)巉.岩(chán)晦.暗(huì)楔.形文字(xiē)

B.蓦.然(mù)斡.旋(wò)羁.绊(jī)挟.而不服(xié)

C.冗.杂(rǒng)闭塞.(sè)幽悄(qiāo)强.词夺理(qiǎng)

D.糜.子(méi)龟.裂(jūn)襁.褓(qiǎng)白雪皑.皑(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怀古伤今喏喏连声相得益彰矫揉造作

B.面面厮觑画龙点晴走投无路歇斯底里

C.起程转合狼狈不堪一望无际间不容发

D.李代桃僵形肖骨立大发雷霆细丝锭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

B.《红海行动》有的镜头炫技过甚,削减了影片的力量,但瑕不掩瑜

....,它无疑为2018年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好头。

C.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第三季《诗词大会》上战胜了北大硕士彭敏,夺得冠军,

在场的人都弹冠相庆

....,起立鼓掌。

D.5月27日,在汤姆斯杯决赛中,中国男子队同仇敌忾

....,3:1战胜日本队,时隔6年重返冠军领奖台。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5、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C.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宋人郑熊也在《番禺杂记》中记载:“二三月花既谢,芯为绵。

②由于华南不产棉花,当地人就用木棉果荚中的棉絮代替棉花。

③它全身都是宝,花朵、树皮、树根皆可入药,躯干可作木材。

④唐代诗人有“衣栽木上棉”之句。

⑤木棉树不仅适于观赏,更是粤人生存的依傍。

A.②④①③⑤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⑤③

7、默写古诗文。

⑴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 。(《孟子》)

⑵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⑷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⑸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⑺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⑻在“扫黑除恶”行动中,任何不法分子都不要心存侥幸,因为“天网恢恢,_____”(《魏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景德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好贤,奖掖后进,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范仲淹、王安石皆出其门下。笃学工诗,凡书简①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子晏几道,聚书益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有类乞儿搬漆碗。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②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③,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大为赞赏,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下。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④馆职,遂跻侍从矣。

——以上语段均选自《宋人轶事》注释:①简:书信;信函。②茹:蔬菜的总称。③笔札:毛笔与简牍,亦泛指书具。④辟置:征聘人才,置为僚属。

1.请用“/划分下句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使侍史读壁间诗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公以.文章名誉

(2)聚书益.多

(3)既.命酒

(4)瞑目徐.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

(2)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

4.晏殊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

称。结合上述文章内容,你能说说晏殊为何在文学方面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寒门多出贤

①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这更引起了人们关注。我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

②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七十二人。这些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七十二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

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故事呢?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辛酸,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

④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贤”更近一步。

⑤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

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中心论点:寒门多出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身“寒门”,意味着多付出。

2.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一个自然段的末尾,为什么?

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

3.第②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年代相隔不远,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享福与吃苦

①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

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支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清朝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选文有删改)1.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3.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四、写作题(40分)

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2)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D

A

B

B

A

B

(1)地利不如人和(2)五色交辉(3)长风破浪会有时(4)阴阳割昏晓(5)梦回吹角连营(6)山重水复疑无路(7)万水千山只等闲(8)疏而不漏

1.使/侍史/读壁间诗板

2.(1)凭借(2)更,更加(3)已经,以后(4)慢慢地3.(1)凡是书信以及公事文书,(晏殊)不曾丢弃一张纸,都积累下来用以抄书。(2)(晏殊)下令斟酒以后,果实蔬菜(才)逐渐送上,(同时)也一定要奏乐陪伴饮酒。

4.①从他“笃学工诗,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可见他专心好学、勤奋刻苦、惜纸爱书、积累深厚。②从他“喜宾客”“每有佳客必留”“相与赋诗,率以为常”可见他谈笑之间有鸿儒,喜欢与同道之人切磋技艺,在切磋中得以长进。③从他“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可见他非常在意对诗词的推敲和斟酌,不肯轻易对句。④从他听到王琪的诗作大为赞赏并力邀其同食同游,还向王琪请教“弥年不能对”的词句可见他求贤若渴,能虚心向有才能的人请教。

1.①寒门多出贤的原因。②出身寒门怎样成为贤才。③出身“寒门”,意味着多学习。

2.这句话应该放在第③段的末尾。因为这句话举孔子出身寒门的经历使他有了

贤思贤举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寒门经历是出贤的原因之一,正好与第③段的观点相符。

3.不能删除。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证明贤人多出身寒门。颜回是儒家七十二贤之首,曾参不仅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发扬了孔子的学说,而且被道家庄子所称道,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

1.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或答:(1)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2)我们要崇尚吃苦精神

2.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3.(1)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2)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3)对比论证。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4.示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