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入选的五部重要蒙古文文献

合集下载

文史互证:洪钧形象研究

文史互证:洪钧形象研究
301页。 ② 刘半农:《赛金花本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第15页。
59
海花侧记》里曾言“行销10万部左右,独创记录” o尽管小说如此畅销,但因为傅彩云形象的光彩照人, 博人眼球,以致后人对男主人公洪钧形象的关注却少极,并且对其存在颇大的偏见和误解。
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七年(1868)状元,光绪十三年 (1887)简派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光绪十六年(1890)任满回国,官至兵部左侍郎,奉旨在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行走。因错勘中俄地图受劾郁郁而终。从历史维度看,洪钧的典型性在于他是晚清第一个状元外 交官,携妓出洋使他青史留名,因错勘地图而宦海险幟又隐喻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困境与摩擦 ;从文学维度 看,洪钧的典型性在于他的传奇经历被晚清小说家所青睐,并作为小说人物原型纳入笔下,从而由晚清的 政治、历史人物进入到晚清文学领域,辐射至晚清社会的时局、官场及外交等侧影,因此洪钧对晚清社会 百态、中西交流、知识分子形象等的建构都形成了颇有意味的观照。
物的文学价值,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物进行了曲解、污名化。我们将被忽视的文史文本置于研究中,通过 "材料的陌生化使用”,从文史结合的维度比较洪钧形象在不同论域的书写异同,旨在总结现有成果之外,打
破前人对洪钧文学形象单一、片面的看法与认识,还原出洋使臣的文学及历史文化形象,并对之作出学理性评
价。 关键词:洪钧形象;文史互证;出洋状元;晚清公使
另有一些以洪钧为次要人物的晚清小说。如俞达的《青楼梦》(1878),原名《绮红小史》,共 六十四回。主人公金挹香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一生功名不遂,经常出入酒楼妓院。他用《青楼梦》来抒 写自己的理想,全书围绕着“情”而写。洪钧形象作为次要人物出现在小说的第四十回“武雅仙订盟洪殿 撰”。

蒙古国所藏四种蒙古文《西游记》考论

蒙古国所藏四种蒙古文《西游记》考论

蒙古国所藏四种蒙古文《西游记》考论⊙荣 荣聚 宝(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摘 要]清代以来,汉族文学经典作品《西游记》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其中蒙古国是其主要传播地区之一。

翻译传播是《西游记》在蒙古国传播的主要形式。

据调查,目前蒙古国现存《西游记》蒙古文抄本七十余种。

这些抄本分属4种蒙古文译本,主要分藏于蒙古国国家图书馆、策·达木丁苏伦私人博物馆和蒙古国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

这批译本的搜集、整理、编目,对《西游记》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蒙古国;《西游记》;蒙译本[中图分类号]H21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80X(2020)03-0041-09引言自1721年阿日那蒙译本《西游记》问世以来,《西游记》便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

仅据目前传世文献来看,至少曾有近百余部抄本在国内外广泛流传。

其中蒙古国是其翻译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

本文援用相关蒙汉文献,对蒙古国所藏4种《西游记》蒙古文译本进行简要介绍和底本来源探考。

不妥之处,敬请方家予以指正。

一、《西游记》清代蒙译本研究概况最早将《西游记》译成蒙古文者当属阿日那。

1721年由阿日那译成的《西游记》是现今已知所有《西游记》蒙古文译本中问世最早且最为经典的译本。

随着《西游记》在蒙古地区以蒙译本和口头传播的日渐广泛,《西游记》蒙译本便引起了蒙古族学者的广泛关注。

下面依研究成果产生的时间顺序,简要梳理一下《西游记》蒙译本的研究概况。

(一)20世纪关于《西游记》蒙译本的研究国内对《西游记》蒙译本的专题研究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展开的。

1977年,内蒙古大学确精扎布教授在其论文《t o d u U s u U g u n t a n g s u Gl a ma a y i n t u G u j io l d a b a》(《新发现托忒文〈唐僧喇嘛传〉》)中,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发现的《托忒文〈唐僧喇嘛传〉》进行详细的版本介绍,同时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所藏阿日那蒙译本《西游记》之经卷式抄本进行初步比勘,提出《托民族翻译 2020年第3期(总第116期)忒文〈唐僧喇嘛传〉》并非抄自阿日那蒙译本《西游记》的结论。

国学经典著作名录

国学经典著作名录

国学经典著作经部——儒学经典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不可不知的300部国学名著内容简介文化是人的精神脊梁,它能使人读懂世界,读懂生活,读懂自己,并且能更好地诠释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精神面貌,这对于开拓人生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介绍了从先秦两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不同时期最具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共300部,对其精要内容进行了讲述,便于读者一册在手,对众多中国经典名著了然于胸。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内容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1~2题。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百年来,齐鲁大地的山川河海向来都倍受古今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美。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圣杜甫漫游“五岳之首”泰山时,惊叹于泰山雄伟磅礴.、神奇隽.秀的景象,抒发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节/气概)。

而在冯骥才笔下,雄伟的泰山更是代表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力量,泰山上挑山工们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坚韧/坚忍)精神成为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真所谓地杰人灵,山东的秀丽山川让文人墨客们流恋忘返,山东(产生/诞生)的杰出人物所氤氲.的人文精神,更是绵延千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倍受雄伟磅礴.(bó)B、隽.秀(juàn)弥足珍贵C、漫游坚持不懈.(xiè)D、氤氲.(yūn)流恋忘返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气节坚韧产生B、气节坚忍诞生C、气概坚韧诞生D、气概坚忍产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涵咏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B、继《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首次走上世界舞台中央之后,人们对科幻在中国的全方位发展拭目以待....。

C、李清照以不朽的词作在山东青州留下了独特的时光,循着词韵的蛛丝马迹....,也许会从若干细节中勾勒出一代词宗的形象。

林世田 俄罗斯访学记

林世田 俄罗斯访学记

俄罗斯访学记古籍馆林世田俄罗斯是海外收藏中华古籍的重镇之一,所藏古籍既多且精。

2011年6月27日至7月2日,笔者有幸成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代表团的一员,在詹馆长带领下,访问了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三家中华古籍重要收藏单位,得以近距离接触流失海外的中华古籍。

现仅就所见所闻,简述如下。

一、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始建于1862年,附属于鲁缅采夫博物馆,它是莫斯科第一所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通常称鲁缅采夫图书馆。

1925年改名为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

1992年,改名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古老的建筑、连片成排的目录柜、249种文字4400多万册件的藏书、各类精致设计的专业阅览室,处处显示了该馆深厚的文化底蕴。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所藏超过6万册件的中文古籍,是我们此行考察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古籍共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晚清驻华领事斯卡奇科夫的专藏;另一部分是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的藏书,1945年后作为苏联对日战争的战利品运往苏联。

斯卡奇科夫专藏最富特色,斯卡奇科夫中文名叫孙琪庭、孔气、孔琪,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汉学家、外交家。

他利用在北京传教士团担任气象观测台台长以及担任俄国驻华领事的便利,收集大量珍贵汉文典籍。

他的兴趣广泛,除购买大量有关天文、地理、水利等工作用书之外,还购买文学、宗教、历史、经济、语言、哲学、民族学等领域的典籍及各种舆图、水利图等,其中许多善本藏书现在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珍本。

斯卡奇科夫专藏在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分藏在手稿部和东方文献中心。

手稿部收藏有斯卡奇科夫专藏的手稿、舆图、水利图等。

去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俄罗斯A.N.麦尔纳尔克斯尼斯著、张芳译、王菡注释的《康•安•斯卡奇科夫所藏汉籍写本和地图题录》,著录了这部分专藏。

我们参观时,手稿部负责人已经给我们提好了《顺天府志》、《洪泽湖水系图》、《首善全图》、《历代钱币考》等几件藏品。

第一批国家贵古籍名录

第一批国家贵古籍名录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8一、汉文珍贵古籍名录(一)先秦两汉时期00001穷达以时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2 缁衣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3 鲁穆公问子思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4 五行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5 成之闻之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6 语丛一、二、三、四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7 六德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8 性自命出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09 尊德义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10 唐虞之道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11 忠信之道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12 太一生水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13 老子(甲、乙、丙)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00014 周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5 逸诗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6 孔子诗论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7 容成氏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8 缁衣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19 性情论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0 内丰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1 民之父母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2 子羔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3 中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4 昔者君老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5 相邦之道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6 鲁邦大旱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7 从政甲乙篇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8 恒先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29 曹沫之陈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00030 志怪故事秦竹简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00031 战国末期秦木板地图秦木板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00032 日书甲乙种秦竹简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00033 编年记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国家博物馆00034 为吏之道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湖北省博物馆00035 封诊式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湖北省博物馆00036 法律答问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湖北省博物馆00037 效律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湖北省博物馆00038 秦律杂抄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湖北省博物馆00039 秦律十八种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湖北省博物馆00040 日书甲乙种秦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湖北省博物馆00041 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秦竹简湖北沙市周家台30号秦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2 日书秦竹简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3 归藏秦竹简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4 二年律令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5 奏谳书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6 庄子·盗跖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136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7 盖庐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8 算数书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49 历谱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50 脉书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51 引书西汉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00052 周易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53 诗经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54 春秋事语西汉木牍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55 年表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56 大事记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57 苍颉篇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58 儒家者言西汉木牍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59 楚辞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60 刑德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61 万物西汉竹简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安徽阜阳市博物馆00062 晏子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63 唐勒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64 孙子兵法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65 孙膑兵法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66 六韬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67 守法守令十三篇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68 尉缭子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69 地典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70 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71 占书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72 元光元年历谱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2号汉墓山东省博物馆00073 合阴阳西汉竹简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74 天下至道谈西汉竹简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75 杂禁方西汉木简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76 十问西汉竹简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77 论语西汉竹简河北定县八角廊40号汉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00078 儒家者言西汉竹简河北定县八角廊40号汉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00079 文子西汉竹简河北定县八角廊40号汉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00080 地节元年历谱西汉木简甘肃汉长城青水沟东墩烽燧遗址敦煌市博物馆00081 元延二年日记西汉木牍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2 神乌傅(赋)西汉竹简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3 元延元年历谱西汉木牍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4 元延三年五月历谱西汉木牍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5 神龟占西汉木牍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6 六甲占雨西汉木牍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7 博局占西汉木牍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8 刑德行时西汉竹简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89 行道吉凶西汉竹简江苏连云港尹湾村汉墓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00090 相宝剑刀西汉木简甘肃居延破城子遗址甘肃省博物馆00091 甲本仪礼西汉木简甘肃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甘肃省博物馆00092 乙本服传西汉木简甘肃威磨嘴子6号汉墓甘肃省博物馆00093 丙本丧服经西汉竹简甘肃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甘肃省博物馆00094 东汉医简东汉木简甘肃武威旱滩坡1号汉墓甘肃省博物馆00095 周易及卷后佚书(二三子问、要、昭力、缪和、易之义)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96 系辞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97 丧服图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98 春秋事语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099 战国纵横家书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0 老子甲本及卷后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1 老子乙本及卷前四篇佚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2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3 刑德甲乙本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4 五星占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5 天文气象杂占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6 阴阳五行甲乙本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7 相马经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8 足臂十一脉灸经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09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10 脉法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11 阴阳脉死候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14 杂疗方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15 养生方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16 导引图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00117 卻穀食气西汉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00118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释玄奘译唐写本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存三卷(一、二百七十一、三百八十八)00119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卅(唐)释玄奘译唐写本重庆图书馆0012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四(唐)释玄奘译晚唐五代写本山西省曲沃县图书馆001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六十三(唐)释玄奘译唐洪赟写本黑龙江省图书馆00122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2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仪凤元年(676)写本国家图书馆00124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后秦)释鸠摩罗什译隋开皇二十年(600)写本国家图书馆00125 大菩萨藏经卷第三(唐)释玄奘译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写本国家图书馆00126 大方等大集经无尽意菩萨品第二(北凉)释昙无谶等译唐写本山东省图书馆00127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东晋)释佛陀跋陀罗译北魏延昌二年(513)写本国家图书馆00128 大般涅槃经卷七(北凉)释昙无谶译隋写本中国书店00129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九(北凉)释昙无谶译唐写本山西省曲沃县图书馆00130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北魏神龟元年(518)写本上海图书馆00131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写本山西省图书馆00132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唐)释义净译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写本山东省博物馆00133 思益梵天所问经四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写本国家图书馆00134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三(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写本山东省图书馆00135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释义净译唐景龙元年(707)写本国家图书馆00136 诸佛要集经(西晋)释竺法护译西晋元康六年(296)写本旅顺博物馆存残片十二件00137 贤劫千佛名经卷上后梁贞明六年(920)写本国家图书馆00138 四分律初分卷三(后秦)释佛陀耶舍释竺佛念译西凉建初十二年十二月(417)写本国家图书馆00139 杂阿毗昙心论(刘宋)释僧伽跋摩译南北朝写本国家图书馆00140 金光明经卷二(北凉)释昙无谶译庚午年(430?)写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00141 金光明经卷四(北凉)释昙无谶译唐末写本甘肃省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00142 三十七品经失译北魏写本南京博物院00143 戒缘卷下北魏太安四年(458)写本国家图书馆00144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一卷大魏三年写本山东省博物馆00145 妙法莲华经卷一(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写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00146 妙法莲华经卷三(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写本山西省图书馆00147 妙法莲华经卷五(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垂拱四年(688)写本山东省博物馆00148 观世音经一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天复二年(902)血书国家图书馆00149 观世音经一卷(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归义军时期写本国家图书馆00150 [大般涅槃经疏] 南北朝释昙鸾写本上海图书馆00151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十(唐)释窥基撰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52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北魏)释昙摩流支译唐写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00153 无量寿观经(刘宋)释畺良耶舍译唐写本吉林省图书馆00154 诸经要集卷九(唐)道世编唐宝应二年(763)写本国家图书馆00155 最妙胜定经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56 维摩诘经义记卷三西魏大统三年(537)写本国家图书馆00157 十地论义记卷一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写本上海图书公司00158 行事钞中分门图录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59 [佛门问答十二论] 南朝陈天嘉六年(565)写本卷背[三佛五门义记] 南北朝写本天津博物馆00160 禅数杂事卷下隋开皇十三年(593)写本天津博物馆00161 诸文要集唐大历二年(767)写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0162 高声念佛赞等四十三种归义军时期写本上海博物馆00163 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唐)释神会撰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唐)释神会撰南宗定邪正五更转(唐)释神会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授无相戒(唐)释法海集记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释净觉注归义军时期写本敦煌市博物馆00164 息诤论等三种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65 七祖法宝记归义军时期写本国家图书馆00166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后秦)释鸠摩罗什译唐写本卷背 [曲子词] 归义军时期写本天津博物馆00167 维摩诘经讲经文归义军时期写本国家图书馆00168 首罗比丘见五百仙人并见月光童子经唐写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0169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卷上释惠辩注疏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0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1 老子道德经五千文卷上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2 [老子道德经五千文义疏] 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3 南华真经田子方品第二十一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4 无上秘要卷五十二(北周)宇文邕主持编纂唐开元六年(718)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5 [摩尼教经典] 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6 古文尚书传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77 论语郑氏注唐西州卜天寿抄本吐鲁番地区博物馆00178 孝经义(梁)叔明撰阚氏高昌抄本吐鲁番地区博物馆00179 三国志•孙权传(晋)陈寿撰晋写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00180 三国志•步骘传(晋)陈寿撰晋写本敦煌研究院00181 [唐景云二年张君义勋告] 唐景云二年(711)写本敦煌研究院00182 地志唐写本卷背[紫微宫星图][占云气书] 唐写本敦煌市博物馆00183 开元新格卷三户部唐开元写本国家图书馆00184 逆刺占唐天复二年(902)写本卷背毛诗传笺(汉)郑玄笺归义军时期写本国家图书馆00185 辩亡论(西晋)陆机撰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86 刘子新论卷中题(南梁)刘勰撰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87 李陵变文唐写本国家图书馆00188 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唐)王仁煦撰(唐)长孙讷言注(唐)裴务齐正字唐写本故宫博物院(三)宋辽夏金元时期00189 十三经注疏三百五十三卷元刻明修本北京市文物局00190 十三经注疏三百五十三卷元刻明修本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存三百四十一卷00191 周易九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陆德明释文略例一卷(魏)王弼撰(唐)邢璹注南宋初刻本董其昌文嘉文震孟文从简秦蕙田跋国家图书馆00192 周易九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陆德明释文略例一卷(魏)王弼撰(唐)邢璹注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国家图书馆00193 周易正义十四卷(唐)孔颖达撰南宋初刻递修本翁方纲傅增湘跋国家图书馆00194 周易注疏十三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序、表、卷一配清陈氏士乡堂抄本)陈鳣跋国家图书馆00195 伊川程先生周易经传十卷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元刻本国家图书馆00196 周易本义十二卷五赞一卷筮仪一卷易图一卷(宋)朱熹撰宋咸淳元年(1265)吴革建宁府刻本国家图书馆00197 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宋)朱熹撰(宋)朱鉴辑元刻本国家图书馆00198 程朱二先生周易传义二十四卷首一卷(宋)程颐朱熹撰元延祐元年(1314)翠岩精舍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存九卷(一至八、首一卷)00199 程朱二先生周易传义十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易图集录一卷(宋)朱熹撰元后至元二年(1336)建安碧湾书堂刻本国家图书馆00200 周易程朱传义音训十卷(宋)程颐朱熹撰(宋)吕祖谦音训易图一卷(宋)朱熹撰元至正六年(1346)虞氏务本堂刻本傅增湘跋国家图书馆00201 周易程朱先生传义附录二十卷(宋)董楷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朱子易图说一卷周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宋)董楷辑元延祐二年(1315)圆沙书院刻本国家图书馆00202 大易粹言十二卷(宋)曾穜辑宋淳熙三年(1176)舒州公使库刻本国家图书馆00203 张先生校正杨宝学易传二十卷(宋)杨万里撰(宋)张敬之校正宋刻本郑希圣朱良育跋国家图书馆00204 童溪王先生易传三十卷(宋)王宗传撰宋开禧元年(1205)建安刘日新宅三桂堂刻本国家图书馆存二十二卷(一至十四、十八至二十二、二十八至三十)00205 童溪王先生易传三十卷(宋)王宗传撰宋开禧元年(1205)建安刘日新宅三桂堂刻本辽宁省图书馆存六卷(十五至十七、二十五至二十七)00206 大易集义六十四卷(宋)魏了翁辑宋淳祐十二年(1252)魏克愚徽州紫阳书院刻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吴梦炎重修本(卷六至十、二十四至二十六配清抄本)国家图书馆00207 周易要义十卷(宋)魏了翁撰宋淳祐十二年(1252)魏克愚徽州紫阳书院刻本国家图书馆存六卷(一至二、七至十)00208 东谷郑先生易翼传二卷(宋)郑汝谐撰元大德十一年(1307)庐陵学官刻本国家图书馆存一卷(下)00209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图一卷(宋)胡方平撰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熊禾武夷书室刻明修本国家图书馆00210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宋)胡方平撰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熊禾武夷书室刻明修本山东省博物馆00211 周易象义十二卷(宋)丁易东撰元刻本(上经、下经配抄本)季锡畴校国家图书馆00212 周易本义启蒙翼传四卷(元)胡一桂撰元皇庆延祐胡氏家刻本上海图书馆00213 易纂言外翼十二卷(元)吴澄撰元刻本国家图书馆00214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辅撰元刻本山东省图书馆存七卷(六至十二)00215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辅撰元刻明修本国家图书馆00216 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十四卷朱子易图附录纂注一卷朱子启蒙五赞附录纂注一卷朱子筮仪附录纂注一卷(元)董真卿撰元刻本山东省图书馆00217 学易记九卷附图经纲领一卷(元)李简撰蒙古中统刻本辽宁省图书馆存四卷(一至四上)00218 学易记九卷(元)李简撰蒙古中统刻本国家图书馆存六卷(四至九)00219 古三坟书三卷宋绍兴十七年(1147)婺州州学刻本陆元通陶日发宝康题款国家图书馆00220 尚书十三卷题(汉)孔安国传南宋初刻乾道重修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0221 尚书正义二十卷(唐)孔颖达撰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卷七至八、十九至二十配日本影宋抄本)杨守敬跋国家图书馆00222 禹贡论二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宋淳熙八年(1181)陈应行泉州州学刻本国家图书馆00223 杏溪傅氏禹贡集解二卷(宋)傅寅撰宋刻元修本国家图书馆00224 朱文公订正门人蔡九峰书集传六卷(宋)蔡沈撰书传问答一卷宋淳祐十年(1250)吕遇龙上饶郡学刻本国家图书馆00225 书集传六卷书图一卷(宋)蔡沈撰(元)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元至正十一年(1351)德星书堂刻本国家图书馆00226 书集传音释六卷首一卷末一卷(宋)蔡沈撰(元)邹季友音释元至正双桂书堂刻本吉林省图书馆00227 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宋)陈大猷撰元刻本国家图书馆00228 书集传辑录纂注六卷又一卷朱子说书纲领辑录一卷(元)董鼎撰元延祐五年(1318)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王元亮点校国家图书馆00229 朱子订定蔡氏书集传六卷(元)董鼎辑录纂注元刻本 1970年鲁荒王墓出土山东省博物馆00230 尚书通考十卷(元)黄镇成撰元至正刻本沈祥龙跋国家图书馆00231 书义矜式六卷(元)王充耘撰元刻本南京图书馆00232 直音傍训尚书句解十三卷(元)朱祖义撰元泰定敏德书堂刻本国家图书馆00233 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元至正十五年(1355)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卷三、四有抄配)黄丕烈校并跋顾广圻瞿中溶傅增湘跋国家图书馆00234 韩鲁齐三家诗考六卷(宋)王应麟辑元泰定四年(1327)刘君佐翠岩精舍刻本国家图书馆00235 毛诗诂训传二十卷(汉)毛苌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国家图书馆00236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图谱一卷(汉)毛苌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卷五至七配清黄氏士礼居影宋抄本)黄丕烈劳健周叔弢跋国家图书馆00237 诗集传二十卷(宋)苏辙撰宋淳熙七年(1180)苏诩筠州公使库刻本国家图书馆00238 诗集传二十卷(宋)朱熹撰宋刻本吴寿旸跋并录陈鳣跋南京图书馆存八卷(一至八)00239 诗集传十卷(宋)朱熹撰元刻本国家图书馆00240 诗集传附录纂疏二十卷诗序附录纂疏一卷诗传纲领附录纂疏一卷(元)胡一桂撰语录辑要一卷(元)胡一桂辑元泰定四年(1327)翠岩精舍刻本国家图书馆00241 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二十卷(元)罗复撰元至正十一年(1351)双桂书堂刻本国家图书馆00242 诗集传通释二十卷纲领一卷外纲领一卷(元)刘瑾撰元至正十二年(1352)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国家图书馆00243 诗集传通释二十卷纲领一卷外纲领一卷(元)刘瑾撰元至正十二年(1352)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韩应陛跋北京大学图书馆00244 诗集传通释二十卷纲领一卷外纲领一卷(元)刘瑾撰元至正十二年(1352)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湖北省图书馆00245 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宋)吕祖谦撰宋淳熙九年(1182)邱崈江西漕台刻本国家图书馆00246 诗童子问二十卷(宋)辅广撰元至正三年(1343)余志安勤有堂刻本上海图书馆00247 诗说十二卷总说一卷(宋)刘克撰宋淳祐六年(1246)刘坦郴州州学刻本吴宽跋钱同爱题款国家图书馆存十卷(一、三至八、十一至十二,总说)00248 诗经疑问七卷(元)朱倬撰附编一卷(元)赵悳撰元至正七年(1347)建安书林刘锦文刻本国家图书馆00249 直音傍训毛诗句解二十卷(元)李公凯撰元泰定敏德书堂刻本国家图书馆00250 周礼十二卷(汉)郑玄注宋婺州市门巷唐宅刻本劳健抄补并跋国家图书馆00251 京本点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礼十二卷(汉)郑玄注南宋建阳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

内蒙古地区蒙文古籍搜集保存的历史痕迹论文

内蒙古地区蒙文古籍搜集保存的历史痕迹论文

内蒙古地区蒙文古籍搜集保存的历史痕迹论文根据副研究馆员德力格尔所撰《<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编纂情况及全国蒙古文古籍的鉴别统计》一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有蒙文古籍6280种,内蒙古图书馆有2100种,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有1542种,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有 1625种。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与历史学相关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内蒙古蒙文书籍搜集保存历史痕迹(论文摘要)本文在探寻内蒙古地区个人和机关搜集保存蒙文古籍的历史痕迹的同时,着重记述了建国后国家重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了搜集保存蒙文古籍的工作,及其得到各界的热情帮助,取得了巨大成就。

论文正文:蒙古民族在游牧文化基础上创造并发展的书籍文化,在文字、内容、形式、种类等方面独具特色,对丰富中国文化乃至全人类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是在古代,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和夭灾人祸,很多历史文献散失损毁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现象才告结束。

本文将概述内蒙古蒙文古籍搜集保存事业发展的历史痕迹,供蒙古学学者们参月比.万。

作为一个经营畜牧业而分散游牧的民族,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珍存在祭祖场所、寺庙、塔楼等处。

[1」清代和民国时期,虽然在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杭锦旗管旗章京那木林减布、乌拉特前旗镇国公嘎勒当旺楚克多尔济等富人诺颜和尹湛纳希、贺希格巴图、卓勒扎格台吉等文人的书斋中积聚有蒙文古籍,但很少有专门保存书籍的服胃公共图书馆。

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建立了公共图书馆,逐渐认识到搜集保存古籍的重要性,在动荡岁月的空暇,开始搜集蒙文古籍,做出版或研究工作。

具体而言,蒙古民族的改良主义先驱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早在光绪28年(1902年)就在本旗创办了新式官办学校“崇正学堂”和一个小图书馆。

关于这个小图书馆,崇正学堂的首届学生吴恩和在题为《贡桑诺尔布》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与此同时,贡王还拿出一批钱来,在北京购买了一批《图书集成》、《佩文韵府》等大部头珍贵书籍,在王府西跨院开辟了一个略具规模的小型图书馆,专供各校师生和旗衙门内的行政人员阅读。

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著作

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著作

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著作
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著作包括《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三字经》《钦定同文韵统》《五体清文鉴》《西域同文志》等。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著作,是一部用畏兀儿蒙古文写成的编年体史诗。

这部书的第二部分,描写了成吉思汗的崛起和建立大蒙古国的过程,反映了蒙古社会的社会状况。

《蒙古源流》是清代蒙古族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述了蒙古社会由游牧发展到定居、由封建领地转化为封建国家的全部历史过程,全面记述了蒙古的地理沿革、历史演变、社会变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

《蒙古黄金史》是一部重要的蒙古族历史著作,全书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蒙古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故事,是一部诗歌体史书。

此外,还有许多用不同民族文字合璧的古籍,如《三字经》《钦定同文韵统》《五体清文鉴》《西域同文志》等,这些古籍体现了各民族深入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的和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入选的五部重要蒙古文文献
李金花
2008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全国参加申报的200余家单位及个人的5000余部古籍中遴选出来2392种古籍精品,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等14种文字。

入选的蒙古文文献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等5个收藏单位的11种文献。

在2008年6月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展出了7种蒙古文文献。

此次名录入选的蒙古文文献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儒家经典文献《孝经》;大藏经,包括《甘珠尔》、《丹珠尔》;历史文献《阿勒坦汗传》、《蒙古源流》、《必用之全义经》、《金轮千辐》、《十福善白史》;蒙古民俗文献《成吉思汗祭祀经》;军事法律文献《军律》等。

其中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文献,简单介绍如下:
1.《孝经》,儒家经典,回鹘式蒙古文文献。

此次特展中由于藏书单位没有提供展品而未能展出。

但该书最值得介绍。

回鹘式蒙古文是蒙古族最早使用的文字,元版回鹘式蒙古文文献留存下来的甚少,仅有20余种,包括手抄本、刻本、碑刻、官印等。

其中流传下来的典籍仅有《孝经》和《入菩提行注释》(残,现存12叶,原件藏于德国柏林)两种。

《孝经》是国内收藏的唯一一部元代汉蒙合璧刻本。

遗憾的是,书的封面及第一页残缺。

据《元史》第二十二章记载,本书为元大德十一年(1307)八月中书右丞孛罗铁木儿编译。

书内附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一月二十六日苏联使馆秘书潘克福赠”的说明。

回鹘式蒙古文《孝经》是研究十三世纪蒙古语言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蒙古文翻译史的重要文献。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2.《大藏经•甘珠尔》,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是大藏经的佛说部,亦称正藏,系佛祖圆寂后经弟子们六次结集而记录下来。

《名录》收录了蒙古文《甘珠尔》两个不同版本。

最早的蒙古文佛教典籍是元代依据藏文、梵文、汉文佛典译出,以写本形式流传。

元朝灭亡后,蒙古地区的佛教也趋于衰落。

十六世纪末,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入,蒙古地区的佛教得到复兴,佛典的翻译事业也再次兴盛起来,并于十七世纪前期,完成蒙古文《甘珠尔》的翻译与结集,于1628-1629年完成著名《金字甘珠尔》。

《金字甘珠尔》,共一百一十三函,磁青纸泥金写本,现存19函,梵夹装,为蒙古文《甘珠尔》最早的版本。

此版本由蒙古大汗林丹汗召集蒙古右翼三万户以班智达贡葛厄斯尔、固什萨木丹僧格为首的33位译师翻译,后被列为“镇国至宝”收藏供奉。

据《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1957年有位名叫照达巴的先生把此经请进原内蒙古历史语言文学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前身),现收藏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另一种为北京版朱印《甘珠尔》,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存一百零九函,梵夹装。

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十九日,奉清圣祖玄烨旨意,在内蒙古多伦县汇宗寺开始经书的校勘工作,经众喇嘛在原《金字甘珠尔》的基础上,依据1683年北京版藏文《甘珠尔》重新校订和翻译,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北京嵩竹寺刊毕。

它是蒙古文仅有的刻本《甘珠尔》,世界上仅存八套,国内存六套。

《名录》入选的两套藏品分别收藏于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目前国内收藏蒙古文《甘珠尔》有五种版本,分别为明代竹笔泥金写本(19卷),清代竹笔写本(108卷),清初竹笔朱墨套写本(22卷),清代朱印本(109卷)清中期竹笔写本(109卷)。

3.《大藏经•丹珠尔》,印度大乘佛教经典,是大藏经的论部,亦称副藏。

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和杂著。

蒙古文《丹珠尔》共225函,梵夹装,由赞颂统会、本续解、契经解等三大部分内容组成,共3861
部经释。

该部巨作是由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比多吉奉敕,于乾隆七年(1742),以藏文北京刻本为底本,主持翻译,清乾隆十四年(1749)译毕,内府刊刻。

它是蒙古文仅有的《丹珠尔》,存世三套,分别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蒙古国中央图书馆。

三套《丹珠尔》均残缺不全,不少函帙有墨迹脱落现象,有的页面已无法利用。

《名录》入选的藏品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蒙古文大藏经是蒙古民族文化史上的翻译之最,也是蒙古民族出版印刷史上雕版印刷之最。

具有镌刻优良、字体秀丽、装帧精美等特点,是一部内容丰富、卷帙浩瀚的大型佛学丛书。

亦是国内外存数极少的珍贵文物。

4.《阿勒坦汗传》,蒙古族历史文献,书中未记载作者及成书年代。

据有关学者推测本书的著者可能是侍于阿勒坦汗左右的通晓佛教人士,成书年代大约在1607年春。

《阿勒坦汗传》是不分章节的传记体裁作品。

我们所见到的文献由竹笔写成,共54叶,两万余字,存世孤本。

其内容包括成吉思汗以来蒙古地区的佛教传播史、达延汗略传、阿勒坦汗的生平事迹、阿勒坦汗之子都楞僧格统治时代、阿勒坦汗孙子阿穆岱彻辰洪台吉统治时代(1587-1607)以及后记。

其中突出反映阿勒坦汗生平业绩、蒙古右翼各部与明朝的关系,以及西藏佛教再度传入蒙古的历史。

《阿勒坦汗传》不仅具有研究明代蒙古社会历史价值,也是研究蒙古文学艺术的重要文献。

该书由原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墨尔根巴图尔先生上世纪50年代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王府所得。

现收藏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5.《蒙古源流》,十七世纪蒙古文重要的历史著作。

清代鄂尔多斯部乌审旗人萨冈彻辰洪台吉(1604—?)著。

成书于清康熙元年(1662),乾隆四十二年(1777)译成满文,乾隆五十四年(1789)据满文本译成汉文。

《蒙古源流》成书后,辗转抄录,蒙古地区流传广泛。

到目前为止留存下来的很多版本里手抄本居多。

《名录》收录的《蒙古源流》为清代竹笔朱墨套写本,梵夹装。

全书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四种:宇宙形成及人类起源;印度、西藏诸王世系以及佛教史;蒙古部落的崛起及成吉思汗王统的起源、元明两代蒙古各汗的事迹,以及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明、清两代简史等。

《蒙古源流》是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最珍贵的一部历史文献,与《元朝秘史》、《蒙古黄金史》合称为蒙古民族的三大史著,也是蒙古族重要的宗教史文献。

《蒙古源流》除了蒙古文各种早期的版本之外,还有满、汉、日、德、俄、英等其他文种的版本,是清代唯一一部御译满文的蒙古文史籍。

从第一批《名录》入选蒙古文文献来看,主要以蒙古族早期历史文献、佛教文献以及系谱史文献为主,以文献价值为主。

从整个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收藏来看,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医学、教育、语言文学、翻译等各个学科领域。

希望在以后《名录》选书方面不但考虑资料性,还要考虑其艺术性和文物性,涉及更多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纂学》,刘金锁编著,1979年7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2.《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目录》编委会编,2002年12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

3.《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汇编》,道布整理、转写、注释,巴•巴根校,1983年6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4.《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编委会编,1999年12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