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相关技术发展综述思考
国内外BIM标准研究综述

国内外BIM标准研究综述潘婷;汪霄【摘要】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sprung up like mushrooms,overthrowing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ield manual operation mode.The management mode has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extensive management to intensive management,and set off an unprecedented wave of reform.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lacks unified standards and project criterion that participants could follow,barricading informationinterchang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et new standards to meet the industry'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BIM 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cards the BIM standards development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nd finally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mestic BIM standard system.%近年来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般,推翻了传统建筑领域的手工操作方式,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然而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缺乏各项目参与方共同遵循的标准,使得信息无法交互,无法解决信息断层问题,因此必须制定新的标准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总结了国内外BIM标准发展现状,梳理了国内外BIM标准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国内BIM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建议.【期刊名称】《工程管理学报》【年(卷),期】2017(031)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BIM标准;标准体系;BIM操作指南【作者】潘婷;汪霄【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816;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8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7自2002年以来,中国建筑行业掀起了信息化改革大浪潮,BIM技术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逐渐进入建筑行业,加快了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更新的步伐。
“工业4.0”综述

“工业4.0”综述本文首先介绍“工业4.0”概念、起源和现状;分析了“工业4.0”关键技术:RFID 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AI技术、云计算技术;介绍了“工业4.0”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工业4.0”的美好未来。
标签:“工业4.0”;工业革命;德国制造;智能工厂1 引言“工业4.0”是德国在《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它是基于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虚实融合系统,目的在于实现工厂生产智能化,令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生产环节无缝对接。
德国总理默克尔指出,未来智能工厂将能够自行运转,机器与元器件将能够自行交流,这就使跨行业的合作成为必须。
她建议,信息业、通信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需要长远规划、增进合作,对彼此抱有好奇心。
2 “工业4.0”发展现状在过去,科学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
而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以工业智能化为代表。
2011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致辞中,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Wolf-gang Wahlster教授首次提出“工业4.0”概念。
2013年“工业4.0”被列为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美国于2011年提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并于2012年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英国于2011年发布了《英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策略和行动计划》。
日本亦出台过类似的协同式机器人与无人化工厂发展计划。
2011年4月6日,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5部委以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合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快建立现代化生产体系。
3 “工业4.0”关键技术3.1 RFID技术(射频识别)RFID是种无线通信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识别目标读写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目标间接触,适用各种恶劣环境。
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快捷,可识别多个标签的高速物体。
3.2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SN)WSN是大量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摘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及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典型应用、工艺、功能电路实现手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其中,着重介绍了电子技术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等当前电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
同时,文章以微电子领域为主阐述了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技术;EDA;自动控制;变革引言人类历经过以火、陶瓷及金属农具生产为代表的年代;人类也走过以英国瓦特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以德国李比希为代表的化工技术革命以美国爱迪生发明为代表的电力革命;如今跨入了以高新科技综合创新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代。
而正是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电子技术诞生的历史虽短,但深入的领域却是最广最深,而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新型电子材料的发现,电子器件发生了深刻变革。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一般均由电子电路来完成,因此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各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领域都存在着大量与电子技术有关的问题,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涉及计算机产业、通讯、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如电视信号传播、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军事雷达、医疗X射线透视等,所有这些方面均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
电子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发展带动了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1.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高。
综述NC,FMS和RPM

综述NC,FMS和RPM文传奇(20111029)西南交大机械工程学院机械8班【摘要】:本文介绍了N C (数控) 、FMS (柔性制造系统) 、RPM(快速原型制造)等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运作理念.了解其的优点,简要谈到我国自动化进程的现状,以及部分改善措施。
【关键词】:数控,CAM,柔性制造,发展现状,改进措施,快速原型制造,CAD,【引言】: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柔性技术等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
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柔性制造等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NC】:1.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
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
2.采用数控的机床的优点:(1)具有高度柔性。
(2)加工精度高。
(3)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4)生产率高(5)改善劳动条件(6)利于生产管理现代化3.Master CAM 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Master CAM 是数控领域和机械模具设计中广泛使用的CADPCAM 软件, 运用该软件,可以模拟加工过程, 且能自动生成NC 数控代码, 这些代码可直接用在数控加工中。
专业性强的Master CAM 软件, 淘汰了繁琐复杂的手工编程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效地保证了零件加工精度。
C里发展历史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C N C 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机床相结合的产物, 它经历了约40 多年的发展, 到70 年代末、80 年代初, 国际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开始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高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 使计算机不仅解决了机械制造业主导产品的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问题, 还给大批量生产的个别机械的自动化增加了实现的手段。
PLC文献综述

PLC文献综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文献综述一、引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设备,它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易于编程和维护等优点。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PLC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PLC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文献综述。
二、PLC的定义和发展历程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的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汽车工业生产线上出现了一种名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设备,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PLC 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PLC的研究现状目前,PL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PLC的硬件设计:PLC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PLC的硬件设计越来越先进,例如采用多核CPU、高速存储器和大容量输入输出模块等,提高了PLC的处理速度和性能。
2.PLC的软件设计:PLC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编程语言、编程环境和应用程序等。
目前,PLC的编程语言主要有梯形图(Ladder Diagram)、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等,编程环境也越来越友好,例如采用图形化编程方式等。
此外,PLC的应用程序也不断丰富,例如实现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网络通信等功能。
3.PLC的通信技术研究: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PLC的通信技术研究越来越重要。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软件工程学院指导教师二零一二年六月前言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行业都采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来管理或处理事务,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网上书店分为前台用户模块和和后台用户模块两个功能模块,本文是一篇关于网上书店的各个功能简介和使用以及测试的一篇文章。
根据小型书店的规模,本系统前台具有客户登陆、浏览和购物等功能;后台具有图书的管理、销售的管理、会员的管理等功能并且界面简单、操作简便。
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分析○1JSP简介JSP(Java Server Pages)是一种建立在Servlet规范提供的功能之上的动态网页技术,和ASP类似,它们都是在通常的网页文件中嵌入脚本代码,用于产生动态内容,不过JSP文件中嵌入的是JAVA代码和JSP标记。
JSP文件在用户第一次请求时,会被编译成Servlet,然后由这个Servlet处理用户的请求,所以JSP也可以看成是运行时的Servlet。
Servlet是JAVA对CGI的回应。
它们在服务器上执行和解释浏览器的请求,承担客户端和其他应用程序之间的中间层的角色。
Servlet主要是把动态的内容混合到静态的内容中以产生HTML。
JSP页面在HTML元素中潜入JAVA脚本代码和JSP标记,使得文件长度变短,格式更加清晰。
另一方面,JSP把静态和动态的内容分离开来,实现了内容和表示的分离。
使用JSP,不需要单独配置每一个文件,只要扩展名是.jsp,JSP容器(也是Servlet容器)就会自动识别,将其转换为Servlet为客户端服务。
术语WEB容器和JSP容器是同义的。
○2JSP的运行原理在JSP第一次获得来自于客户端浏览器的请求时,JSP文件将被JSP引擎(JSP engine)转换成一个Servlet,即将”.jsp”文件编译成Java Class文件。
综述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背景与技术原理

综述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背景与技术原理智能机器人是一种集软硬件技术于一身的自动化机器设备,它具备感知、识别、理解、决策、执行等能力。
智能机器人作为当今高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诸多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综述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背景与技术原理。
一、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背景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背景与科技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密不可分。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推进,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机器人能够承担繁重、危险、重复性高的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医疗护理领域,智能机器人的运用也逐渐增多。
智能机器人在医疗卫生监测、康复护理、手术辅助等方面可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外,智能机器人在生活服务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智能机器人在家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使老人和残疾人能够更好地独立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在家庭中完成家务劳动,给家庭带来便利。
二、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原理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感知、识别、理解、决策和执行等几个环节。
首先是感知环节。
智能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信号。
感知环节是智能机器人实现自主感知和接触外界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识别环节。
智能机器人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周围环境的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物体、人脸、声音等的识别。
通过识别环节,智能机器人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辨别和分析。
第三是理解环节。
智能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技术,将人类的自然语言转化为机器可识别的指令或信息。
理解环节是智能机器人与人类交流的重要环节。
第四是决策环节。
智能机器人根据感知、识别和理解的结果,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决策环节是智能机器人实现行为规划和智能决策的核心环节。
最后是执行环节。
智能机器人根据决策结果,通过机械装置和执行器执行具体的动作,完成各项任务。
未来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综述

未来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对未来网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未来网络技术的主要特点、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首先对网络技术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未来网络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高速、智能、安全、泛在等方面。
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支撑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如5G/6G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技术等。
文章展望了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网络融合、网络智能化、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的网络建设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未来网络技术的主要特点未来网络技术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超高速度和超大容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网络技术将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大的网络容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新的传输技术和协议,如可见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将进一步推动网络速度的提升和容量的扩大。
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使未来网络具备更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性。
网络将能够自我优化、自我修复,甚至能够预测和应对潜在的问题,大大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度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严重,未来网络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通过先进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未来网络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私密的网络环境。
全面覆盖和深度融合:未来网络技术将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包括偏远地区和深海等难以覆盖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软件相关技术发展综述及思考1 工业软件概论1.1 工业软件的内涵“两化融合”的目标:将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过程控制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装备功能智能化;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两化融合”是以工业软件的应用来支撑的。
工业软件,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工业过程的控制逻辑、管理流程代码化,从而驱动装备或管理业务按照既定的逻辑自动高效的运行,以实现预定的功能。
可以细分为:面向企业经营的管理软件、面向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软件和面向装置级的嵌入式软件。
工业软件不同于一般的通用计算机系统软件或基础软件,有其自身的功能需求和行业特征;强调发展工业软件是从“两化融合”的需求出发,充分认识这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工业软件的重要性。
没有工业软件就不可能在工业化的硬优势基础上形成信息化的软优势,也就没有两化融合。
只有通过工业软件,才能使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意义下的工业化转变。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要根据业务流程需求,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配置恰当、适用的工业软件,而不能受软件供应商的商业策略左右。
同时,IT与业务的融合,也不仅仅是设定一个技术目标,按照需求购买一款软件、搭建一个网络、构建一个系统就可以了。
它需要针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的基础上,按照工程需要配置各种工业软件及其他要素,如数字化设计、分析、制造、管理等软件,集成框架软件,面向特定领域的专业化软件,数据、知识、流程、标准、规范等。
1.2 工业软件模式就目前来看,国内的软件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制造业脱胎出来的软件公司,如宝钢的宝信、一汽的启明、中石化的石化盈科;第二类是生产通用软件的公司,如金蝶、用友(600588行情,股吧,信息化)等;第三类是从院校研究所走出来的软件公司,如东软、浙大网新、浙大中控等。
三类企业各有特点:第一类软件企业有着行业的专业背景、多年积累的行业服务经验和先进的IT技术,但因依附于母公司所以存在诸多限制,市场化发展相对缓慢。
如何平衡母公司与市场环境双重影响,消除可能作为母公司竞争对手的用户的疑虑,是其考虑的重点,市场营销能力薄弱和“靠山”的负面影响是此类企业必须弥补的两个“短板”。
第二类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不具备行业优势,如何专注于某一行业,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其发展的重点。
而对于第三类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更具有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更多。
但是,如何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技术成果,满足行业需求则是其需要考虑的重点。
1.3 工业软件的开发工业软件:即为工业+软件,工业是指需求,软件是指产品。
工业软件的开发需要大力创新,因要求对行业更为贴近,工业软件产品的开发也将与其他类型的软件产品不同。
究竟应该如何开发?这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开发过程的特殊性,一个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从宏观着眼,需要熟悉行业知识的专家与软件开发人员的紧密配合,仅仅依靠软件人员是编写不出工业软件的;应用需求不是现成的,它会以各种形式随时体现出来,如:透过口述、会议记录、文件传递、技术交流、或者用户日常繁杂的管理流程等,开发软件有时候会需要从极有限的信息中,找出打造系统的线索;所以,在工业软件的开发中,从市场和工程实践中发掘企业需求的能力至关重要,要懂得行业,要能够用行业的语言与工业专家对话,并从对话中提炼需求。
从微观着眼,则要求企业在产品开发之前进行调研,了解工业企业用户在应用上关注的焦点,提高开发的可靠性,满足企业信息化的要求。
为了保证工业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在技术线路上要特别关注前期的“应用调研”和后期的“工程评价”。
1.4 国内工业软件的市场在积极的推动因素下,我国的工业设计软件业迎来了极大市场空间,在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家电、国防军工、装备行业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汽车电子行业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需求将达600万辆,这将为CAD等设计软件带来近3000亿元的市场。
而管理类软件,如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也日益受到重视,以每年500万套设计软件的使用量来估算,未来将成就500亿元的大市场,我国的民族工业设计软件企业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凭借着可以替代国外软件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国产工业软件已成功“杀”出重围,开始与海外著名软件品牌分庭抗礼,并出现了像北京数码大方科技(CAXA)这样业界领先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工业设计软件企业。
中国的C A D\P L M市场长期以来国外软件居垄断地位,Autodesk、UGS、PTC和达索四巨头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只有国产软件CAXA“一枝独秀”,进入第一梯队,销售额占据6%的市场份额,使用率高达42%(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CAD/CAM杂志调查数据),打破了国外软件多年的垄断局面。
另据2008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PLM 市场占有率,CAXA已经成为国产品牌第一,仅次于Autodesk等国际厂商。
目前,CAXA的软件已经成功应用于沈阳鼓风机、东风股份、中国二重、中石油、北方奔驰、西安航空、格力、新飞电器和松下等知名企业,在装备、汽车、国防军工及电子电器等行业拥有25000家大中型企业用户。
总体而言,在CAD领域,以CAXA、皓辰和中望为代表的一批国产软件,逐渐打破了AutoCAD一家独大的局面,平衡了软件市场价格,使中国企业真正得到了实惠。
CAXA公司总裁雷毅表示,中国工业发展必定会带动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
“首先是需求牵引,中国从制造大国正在转向制造强国,工业也将成为整体上的工业强国。
中国在家电、电子装备、造船等工业领域正在出现世界级公司,包括最近出现一系列的公司并购案,中国公司把自己的腿伸出去走国际化道路,并购国外的工业企业。
其次是技术变革,会带来整个产业的重新变动。
我们看到最近互联网的应用而且是广泛的应用,SaaS的广泛应用,包括SOA、云计算的出现,终端设备正在向互联网模式转变,控制系统的进步,导致技术上出现了过去没有听到、看到、用到的很多技术,在需求的强大牵引下,在技术变革下,中国工业软件必将迎来新的机会和春天。
”但我们也应看到,软件行业虽然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支柱性行业,但离行业用户的需求仍有比较大的距离。
“软件技术上我们已经走的比较快,但软件服务能力还需要加强,国产软件本身产业规模也需要进行加强。
”陈英副司长指出。
1.5 应用是促进工业软件提升之本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以促进两化融合是工业软件的使命,信息化不是点缀,而是加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真正的信息化不是企业建立了网络系统、上了ERP,或实现了网上办公,而是渗透到企业生产过程和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要从产品设计到市场销售、从计划管理到物流控制、从降低成本到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都能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宝钢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走在同行前列,归结于信息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
企业信息化系统应该集控制、运行、计划、管理与优化为一体,确保充分发挥先进装备和工艺的设计能力,同时提升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快速响应和应对能力,从而使企业综合绩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工业软件的开发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检验工业软件的最有效办法是工业企业的应用实践。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传统工业企业要真正有意愿通过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竞争力;工业软件的提供商要珍惜用户提供的应用实践的宝贵机会,说到底是一个服务的问题。
因此,工业软件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是双赢的关键。
2 具体的软件应用2.1 工业市场成为物联网重要应用领域从技术上理解,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从物理上理解,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很显然,工业已经成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
2.2 面向企业经营的管理软件管理软件技术的很多新概念,新技术发展很快。
管理软件在不断发展当中,中国的企业只要有条件的多采用管理软件,当然规模、水平差距很大。
管理软件进入的门槛不高,国内都会做但是要做好、做大很不容易,大型管理软件市场多数是国外几家大公司,像SAP、甲骨文。
用好管理软件跟中国的文化背景更加密切,所以国内软件厂商可以提供更加好的,性价比好的服务,所以中国管理软件前景看好,在未来十年当中,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思想是有很好的前景。
管理软件的核心数据库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现在国家专项在做,要把数据库做好,从数据库到数据库可能是要在世界上跟别人并起并坐不容易,但是把数据库和管理软件捆绑在一块会比较好。
目前,用友与IBM携手打造云计算合作实验室,将给云计算领域带来一股强心剂。
王文京指出:用友与IBM的合作将在未来引领中国管理软件走进一个全新的云服务时代。
2.3面向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软件作为物联网的原形,已经发展很多年了,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就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比如,一个做集成电路芯片的企业,在流水线上面,特别是芯片的封装,包括里面一些加工的过程,都是要求高纯净度,空间里面不能有杂质、灰尘这样,甚至于不可以进人。
这个生产过程靠工业机械人,整个的过程都是自动可控制的。
依靠的就是传感器,网络,自动控制的软件系统,智能化的设备,这个领域在一个局域范围内物与物的网络,实际上是物联网第一代雏形,这不是物与物的互联网,而是物与物局域网络。
在控制设备和系统里面有大量的软件,包括数控、集散系统、生产总线等等。
对生产线过程控制优化是信息化重要内容,数控系统是关键技术之一,可以说代表装备制造业水平。
对流程工业来说,对钢铁、冶金、化工等设备控制,国内自动化系统已经为中小企业开始以及大小企业提供装置,这个前景还是不错的。
现在很多人开发的算法,可以为我们软件企业的相应软件核心技术、很多算法提供支持。
现在总线控制系统得到工业广泛应用,这里面有硬件,也有软件,核心芯片还有差距,但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单位开始做的,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
2.4 面向装置级的嵌入式软件我们产品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紧密结合,使机械化、电器化装备具有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特征,嵌入式的东西包括处理器,硬件平台,也包括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支撑软件,这个形式嵌入到产品当中。
在移动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交通管理控制等方面有很多企业做软件,做硬件。
嵌入式系统在未来的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是一个大的市场。
根据赛迪顾问的估计,2007年全球嵌入式系统是4000多亿美元,这个增速达到17.5%,从国内来讲芯片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