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钢以外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铜、铝、镍、锌、锡等。
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环保要求。
首先,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涵盖了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
这些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选取、生产设备要求等内容,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例如,针对铜材料的生产,标准规定了铜的成分要求、熔炼工艺、铸造工艺等,以确保铜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还包括了产品质量和检测要求。
这些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指标、检测方法、检测设备要求等内容,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例如,针对铝合金材料的标准,规定了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指标,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要求。
此外,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还涉及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
这些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排放标准、废水处理要求、安全生产措施等内容,以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和员工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
例如,针对镍冶炼的标准,规定了镍冶炼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标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求等,以保护环境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总的来说,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是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和管理规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企业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加强生产管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当加强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不断完善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体系,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建设工程资料标准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修订试行)1。
总则1.1 为了加强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保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
2 本标准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标准.1.3本标准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使用国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
2。
基本规定2.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施工综合质量的检查、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按本标准附录1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2.2 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
按规定必须检验的均应实行见证取样送检。
凡涉及工程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相关专业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质量应报工程质量监督站核验。
2.3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建筑工程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
本标准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评定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
4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质量验收、质量等级评定:(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系列标准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4)工程质量验收和质量等级评定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彩色涂层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卷材辊涂涂层线生产的,供建筑、家用电器、饮料罐盖、瓶盖、交通运输等行业用的彩色涂层铝及铝合金板,带材(以下简称板材和带材)。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8-1987 金属拉伸试验法GB/T 1720-1979(1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40-1979(198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 1766-199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 3190-1996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4-1998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尺寸允许偏差GB/T 3199-1996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GB/T 4957-1987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方法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6987.1~6987.21-1986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6987.22~6987.23-1987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6987.24-198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9266-1988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测定GB/T 9286-19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9780-1988 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11942-1989 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GB/T 16259-1996 彩色建筑材料人工气候加速颜色老化试验方法GB/T 16865-1997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GB/T 17432-1998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GB/T 17748-1999 铝塑复合板YST 432-2000 铝塑复合板用铝带3 要求3.1 产品分类3.1.1 产品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08-063T-Y)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2018-0613T-Y)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编制说明(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鲅鱼圈海关2019年4月10日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8]31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铜冶炼烟尘化学分析方法》等25项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有色标秘[2018]41号)确定《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测定法》(项目编号:2018-0613T-YS)起草单位为鲅鱼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验(独立实验室验证)单位为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化矿金属材料检测中心、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加二验(协同试验)的单位为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中心、甘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金昌综合实验室、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防城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参加协同试验。
2 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本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3 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金属矿产已成为各国的战略资源。
铜磁铁矿已成为铜和铁冶炼的主要原料全国年利用含铜磁铁矿数千万吨。
由于铜磁铁矿含有较高的铜、硫和磷,铜含量在0.1~1.5%、硫含量在0.5~6%、磷含量在0.5~6%。
现有的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基本以铜含量小于0.1%、硫含量小于0.5%、磷含量小于3%为基础,而铜量大于0.1%为特例。
有色金属行业制定了YS/T 1047-2015《铜磁铁矿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但未包括汞含量测定方法。
行业标准《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送审稿编制说明.doc

《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6]152号)》序号第192项“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计划号 2016-1434T-YS)制定,该标准由上海市期货交易所与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归口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
二、目的和意义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同时有色行业也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和升级改造,部分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仓储物流企业已开始尝试或探索在生产、仓储、运输、贸易等环节运用条码技术。
但条码技术的应用基本局限于企业内部,非全产业链、分散化的信息孤岛式运作,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不统一、条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非常突出,给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高效流通、全程监管、质量追溯等带来了极大不便。
由于条码技术具有效率高、可靠性高、成本低廉、易于操作、采集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十分普遍,条码技术在有色行业有着十分广阔应用空间和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统一编码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的缺失,阻碍了有色行业条码技术的应用发展。
对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统一编码与条码标识的研究势在必行,制订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迫在眉睫。
由上海期货交易所牵头,联合上海市质量与标准化研究院、有色冶炼生产企业、期货交割仓库,参照编码与条码标识方面的国家标准,建立一套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有利于提高有色行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品质量追踪追溯机制的建立健全,很好地解决目前物流链上编码规则不统一、码制不规范等实际问题。
随着行业标准在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贸易销售等全流程的条码自动识别、信息自动采集,形成质量跟踪追溯的实时大数据,为以产品物流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开发应用创造条件,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市场建设和行业规范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

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在国内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有色金属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不断完善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色金属行业的相关内容。
一、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是指对有色金属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等进行规范的标准。
它的制定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可以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
1. 有色金属产品分类的技术标准有色金属产品繁多,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用途,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比如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等产品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产品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尺寸偏差、表面质量等要求,确保产品的性能稳定和合格。
2. 有色金属加工工艺的技术标准有色金属的加工工艺也是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的一部分。
这些工艺包括熔炼、铸造、锻造、挤压、轧制等过程,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可以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3. 有色金属产品的环境保护标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色金属行业也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以及资源的节约利用等要求。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有色金属行业质量管理制度有色金属行业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对有色金属产品生产、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制度。
它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有色金属原材料的供应管理有色金属原材料作为有色金属产品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有色金属行业需要制定原材料的供应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追溯。
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加工、组装、检验等环节,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制度。
通过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编制说明(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夏新媛王恒赵秀荣2015年05月09日《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编制说明1前言铜原矿是指从铜矿中直接采出的矿石,铜的平均品位不是很高,大多在百分之几之间。
铜尾矿,又称铜尾砂,是由矿石经粉碎,精选后所剩下的细粉砂粒组成。
大量的尾矿堆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由于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这些铜原矿和尾矿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49号文对进口铜精矿中氟含量做了限量规定,同时GB20424-2006中对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给出了限量规范,要求铜精矿中氟含量不得大于0.1%。
作为对堆积铜原矿和尾矿的周边环境来说,氟对地下水和植物的危害最终转移到对人体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开展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量的检测。
2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秘[2014]第22号”《关于印发《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任务落实会会议纪要的函》,《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3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由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定于2015年完成。
3编制原则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4国内外标准现状与国内外标准的对比4.1经查询,国内外对铜原矿和尾矿中氟含量的检测尚无标准,国内相关标准包括包括:1)铁矿石氟含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6730.28-2006;2)锡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819.15-2006;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3884.5-2012;4)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4633-2014;5)磷矿石中氟和氯的测定离子色谱法SN/T2993-2011;6)铁矿石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6730.69-2010;7)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B/T3884.12-2010;4.2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1]段慧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的氟化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1;[2]刘在美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铜矿石中氟量的不确定度分析[J],有色矿冶, 2009,1;[3]谢立进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冰铜中氟[J],有色矿冶,2014,6;[4]孙红英等.锡精矿中氟的测定新方法[J],土壤与环境,2002,4;[5]高华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铝土矿、赤泥中的氟[J],山西科技,2004,2;[6]周玉文等.铜精矿中氟离子测定方法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0,26(21):47-48;[7]王俊荣等.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测试技术,2005,3. 5前期准备从连云港口岸进口的铜原矿来自世界各地,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对其中的氟含量进行长期监测,寻找到典型的氟含量样品;通过与国内几家大型的矿产品冶炼公司合作,筛选到铜尾矿样品,从而最终形成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平样品。
有色金属行业质量标准

有色金属行业质量标准有色金属行业是指以金、银、铜、铝和其他贵重金属为代表的一类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的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
为保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制定质量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是对有色金属产品进行评价和验证的依据。
通过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可以规范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
一方面,质量标准可以规定有色金属产品的基本性能指标、技术要求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帮助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质量标准也可以为有色金属产品的购买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产品,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产品标准和过程标准。
产品标准是针对具体的有色金属产品而制定的,它规定了产品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等。
例如,对于铝合金板材来说,产品标准中可能会涉及材料的成分、机械性能、表面质量和尺寸允许偏差等方面的要求。
过程标准则是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设备、工艺和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标准。
过程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制定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
制定质量标准的过程通常由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共同参与。
首先,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会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了解当前行业的情况和需求。
然后,他们会形成专门的工作组,进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在制定质量标准的过程中,他们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讨论和辩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经过多次的评审和公示,质量标准才正式发布和实施。
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标准对于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通过服从于质量标准,企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高镍锍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金、铂和钯量的测定火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2018年8月13日
一、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厅科[2017]40号下达的有色行业标准标准项目计划,经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2017年10月24日~2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任务落实和讨论会议,并对标准计划项目的分工和进度进行了安排。
确定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国家标准《第8部分:金、铂和钯量的测定火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起草,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防城港市东途矿产检测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参加协同试验,计划号为2017-0161T-YS,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2019年。
二、标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
按照GB/T 6379.2-2004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确定方法的重现性和再现性。
三、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
高镍锍是镍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很重要的一种富含镍、铜及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的中间产品,而现行有色行业系列标准《高镍锍化学分析方法》中没有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在生产企业内部金属平衡和外部贸易结算时没有可以依照的分析标准。
本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火试金方法对高镍锍中的金、铂、钯进行富集分离后,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进行测定,方法能够满足样品中1~200g/t的金、铂、钯的测定,为高镍锍生产、贸易提供数据结算的依据,填补了有色行业标准没有金铂钯分析标准的空白。
四、国内外有关情况
火试金分析是国际国内通用的贵金属分离富集手段,但是国内外没有高镍锍中金、铂、钯等元素的相关分析标准,新研究建立的火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金、铂、钯的分析方法方法效率高、检出下限低,更能满足产品生产和贸易需求,技术手段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没有发现有知识产权的问题。
五、主要工作过程
1、工作分工
依据2017年10月24日~2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任务落实会议纪要安排,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防城港市东途矿产检测有限公司为一验单位;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为二验单位。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提供样品。
2、标准起草过程
2.1依据任务落实会议中各参会单位的讨论,确定高镍锍中各元素的测定范围为金1 g/t~100 g/t;铂1 g/t ~200 g/t;钯1 g/t~100 g/t。
2.2起草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开了所负责方法的研究工作,包括文献查询、实验方案的确定,根据实验方案,开展该标准方法的分析条件优化选择试验、火试金富集分离的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考察及消除试验、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试验等一系列工作,工作过程中发现镍基体对火试金配料存在的干扰,采用盐酸预分离的手段分离大部分的镍,使得样品基体成分简单化,从而得到了较好的渣型和试金铅扣。
2.3各项实验内容完成后,于2018年6月底形成实验报告和标准预审稿,随即将验证样品、实验报告和标准讨论稿交与各参加起草单位开展验证工作。
2.4 各实验室先后于2018年8月初全部完成验证工作,负责起草单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验证数据开展统计整理。
2.5 2018年8月,在宁夏银川召开标准评审会议,对其标准讨论稿进行讨论及征求意见。
2.6 2018年?月,在???、召开标准审定会议。
3、主要实验内容
开展了样品前处理实验条件的选择与优化,考察了盐酸分离镍后的滤液中贵金属元素的损失情况,选择了合适的火试金配料比以及熔炼条件。
确定了灰吹后得到的试金合粒的溶解条件以及仪器的测定条件,进行了方法检出限试验,样品的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实验,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精密度较,准确度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可作为高镍锍中金、铂、钯量的行业标准测定方法进行推广。
具体实验内容详见《高镍锍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金、铂、钯量的测定火试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实验报告。
4、协同实验
对各家实验室出具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见表1、2、3。
表1高镍锍中金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表2 高镍锍中钯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表3高镍锍中铂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五、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的制定与现行标准没用冲突,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标准制定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
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的建议
可向相关企业和用户推荐采用本标准。
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初次制定,无现行有关标准。
九、预其效果
本标准的制定,补充了现行行业标准《高镍锍化学分析方法》,使其更加完善,本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规范高镍锍中金、铂、钯等贵金属元素的分析检测,对生产单位或贸易双方在内部金属平衡和数据结算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标准实施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行业标准。
十一、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无。
标准编制小组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