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试题-九年级科学分析计算题专题 最新

九年级科学试题-九年级科学分析计算题专题 最新
九年级科学试题-九年级科学分析计算题专题 最新

九年级科学分析计算题专题

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黄家村石灰厂带来一块石灰石样品,技术员告诉他们此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4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操等操作后称量,

(1)表中m的值为克.

(2)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3)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有趣的元件(如图甲所示):透明玻璃壳内有一个标有“0.6V 3W”字样的小灯泡L(阻值不变)和一个由一种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体R0,A,B,C是其外露的三个接线柱。为进一步了解导体R0的某些特征,他们使用了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伏的实验装置:把导线M,N分别与A,C接线柱相连,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得了一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曲线。

(1)小灯泡L的电阻为欧姆,当它正常工作时电流是安培。

(2)小明同学在原来连线的基础上,再用导线连接A,B两个接线柱,闭合开关S,把滑片P移到a端,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安培?

(3)若把导线M,N分别接到A,B接线柱上,闭合开关S,把滑片P移到a端,则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温馨提示:本小题可用作图法辅助求解)

3.有四种化学药品如表所示。

(I)它们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请选“酸”、“碱”或“盐”)。

(3)现要利用这四种物质中的一种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备4.9克Cu(OH)2,请你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反应原理,并计算其中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漂浮着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立方体木

块,木块有1/5露出水而,如图所示。用力将木块向上拉起,当木

块在水中的体积为总体积一半时,水面下降1.5厘米(g取10牛/

千克)。

(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

(2)木块的密度为▲ 。

(3)将木块完全拉出水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帕斯卡?

5.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有趣的电子元件R1,从说明书知道,元件R1的电阻值与其两端的电压值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得到了元件R1的I~U关系,如图甲所示:

(1)元件R1两端电压为90伏时,R1的阻值为▲欧,消耗的电功率为▲瓦。

(2)小明把元件R1与阻值为100欧的定值电阻民串联后接到220伏的电源上,如图乙所示,

则R1的实际功率为多少?(温馨提示:本小题可用作图法辅助求解)

6.(5分)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

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

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

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⑴.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顿,弹簧的伸长增加

___________厘米;

⑵.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8分)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千克,用细线

系一质量为1.78千克的实心铜球,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

使铜球在水中静止不动,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桶中的水也没有溢出。已知

铜的密度为8.9×118千克/米3。试分析、计算在这种情况下,

⑴.铜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⑵.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是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⑶.根据你的判断,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将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10分)最近研究“地外文明”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银河系中两个可能孕育着生命的外星天体,它们被命名为“奥雷里亚”和“蓝月亮”。其中“蓝月亮”更引人注目,据推测“蓝月亮”是一颗本身不发光,却围绕着一颗巨大的行星运转的固体星,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蓝月亮”上的一天为240个小时。“蓝月亮”上光照良好,有液态水存在,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密度的4倍,而中心引力又比地球小很多,“蓝月亮”上的O2浓度是地球上的5倍,CO2的浓度是地球上的30倍,动物、植物种类繁多。请根据上述推测,回答下列问题:

⑴. “蓝月亮”上的光照最可能来自于离“蓝月亮”最近的_________________。

⑵. “蓝月亮”上的动物大多数善于飞翔,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⑶. “蓝月亮”上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得高大茂盛的多,(不考虑砍伐因素)你认

为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⑷.你认为“蓝月亮”上的平均气温与地球平均气温相比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更高”、

“更低”、“差不多”或“难以判断”),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

9.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热敏电阻的阻值在特定温度时会发生急剧变化,它在笔记本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有多种用途。如甲电路图,电源电压是9伏,当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如乙图所示。热敏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I--U

关系如丙图所示。

(1)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2)电阻R的值,

(3)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

10.某工厂每天排出废水1000米3,其中每立方米废水中含氯气(Cl2)35.5克,含盐酸

(HCl)36.5克.直接排放将引起水污染,需先用亚硫酸钠(Na 2SO 3)除去Cl 2,反应方程式为:

Na 2SO 3+ Cl 2+H 2O== Na 2SO 4+2HCl ,再用NaOH 中和盐酸。

试问(1)该1000米3废水中含HCl 的质量为 克;废水的PH 7(选填:

“>”、“=”、“<”)

(2)该厂每天需质量分数为9%的Na 2SO 3溶液多少克?

(3)为使废水呈中性,需NaOH 固体多少克?

11.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垃圾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主要采用填埋——在远离城市的农村或山区的土地上倾倒垃圾。绍兴市区某发电厂从2000年起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式——焚烧发电。它的主要过程是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垃圾填埋方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列举二点),

(2)垃圾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是 。

(3)垃圾焚烧后的尾气含有毒的二恶英,必须处理后排放。下列关于二恶英(如C 12H 42C14)

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它由C 、H 、O 、C1四种元素组成 ②它的分子中含有1个O 2和2个Cl 2分子

③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克 ④它是一种毒性较强的有机化合物

(4)若该发电厂每天处理生活垃圾450吨,由表中数据可知,能发电 焦耳。目前,实际生产中由于工艺水平和价格等因素,每处理1吨垃圾亏损几十元人民币。请你简述建造这样的垃圾处理厂是否值得。

12 .曹冲称象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某科技活动小组受此启发,准备制作一个可以测量物体重力的“浮力秤”,装置如图所示。他们将作秤盘的空心国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为“O 牛”,然后在秤盘上放10 牛的物体,在秤盘与水面相交处标上“10 牛”.小组同学对如何标记浮力秤上O --10牛的其他刻度有一番争论(如图)。

为此他们继续实验研究,在秤盘中分别加上不同重力的物体,测出水面离“0牛”刻度线的距离,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当水面离“0牛”刻度线3.5 厘米时,秤盘上所放的物体重为______牛。

以下两个小题中.请你选做一题:( g 取10 牛/千克)

( 1 )当水面处于秤盘“0 牛”刻度线位置时(如图甲),测得水面离秤盘底0.18 米,

已知秤盘的底面积为200 厘米2.求秤盘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 2 )当水面处于秤盘“10 牛”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乙),测得此时水面离秤盘底0.10 米,求秤盘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少?

13 .某纯碱含有氯化钠杂质,为了测定纯碱的纯度,小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B 、C 装置中的物质均充足。现取6克样品放入锥形瓶,

加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从长颈漏斗加入

10%的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C 装置

质量在反应前为220克,反应后为222.2 克.请

回答下列问题:

( 1 ) B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发生的化学反

应是CuSO 4+ 5 H 2 O = CuSO 4·5H 2O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 2 )计算样品中纯碱的纯度(计算结果保留到0.001 或0.1%)。

14.小王同学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想对学校实验室中的锌、铜合金中所含锌、铜的质量分数进行粗略测定。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用了三种试剂:A .蒸馏水 B .锌、铜合金 C .稀硫酸。小王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合金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上述实验装置把水排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即为量筒中水的体积),可计算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科学试卷分析

这次期中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判断、记忆、与创造等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的实用价值。总体来说,这次考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了实际水平,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成绩与不足,现对三年级三班科学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情况本次试题主要有这些类型的题目: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简答题。所出题型含盖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前的所学内容,范围广泛、坡度平缓,无偏题怪题。二、学生得分分析 1 、填空题。学生在做填空题时,喜欢写错别字;学生填得颠三倒四,失分较严重。 2 、判断与连线题。这两题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正确率较高。 3 、简答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不完整,不具体。失分情况较严重。三、反思及建议仔细分析考试试卷,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的能力较差。这提醒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余仞有余。科学试卷分析(二) 一、试题及检测成绩分析: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二大类为判断题,大约有10小题,满分在14分左右,学生基本得分在10分以上,反映出学生对概念性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科学现象的判断正确率较高。对涉及到有关自然现象的错误判断,就是由于学生平时不做相关模拟实验,没有养成有目的地观察自然现象的良好习惯,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象。第四大类为连线题,分值在1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7、8分左右,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第五大类为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实验材料与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判断,实验及其科学设计的水平与能力,所占分值三个年级相差较大,学生平均得分不过半,零分试卷也有出现。不论就是三年级“测量水温的方法”还就是五年级“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实验,由于试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相应的难度,学生得分都不高。说明平时教学中许多实验教师只就是讲一讲或者演示一下,没有按照教材的设计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材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造成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组织好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亲力亲为实验操作过程。此外,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实验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态度与习惯。第六大类为简答题,分值在30分左右,学生得分基本在20分左右,以五年级三个简答题为例,第一题“举例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题“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功与过”许多学生没有答几句,两题满分16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得了几分,甚至有些学生得了零分。分析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审题不当,缺乏审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训练与有效的语言描述与交流;学生缺乏思维训练,解题时思维混乱,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综合分析来瞧,本次测试较好地反映了我县三至五年级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体现了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平衡、实验条件的差异、领导的重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对科学教学的影响。三、加强科学课教学的措施及建议: 1、潜心研读《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要吃透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实践。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抓住教学的关键,突出教与学的重点,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2、要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尤其就是要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本次考试难度有所提高,但还就是以基础题为主。从学生答题情况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对一些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不能理解、不能把握,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明确把握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3、努力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就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解、讲授或者让学生“读”、“听”、“记”、“瞧”就可以实现的。也许对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用这样的方法还就是比较有效的。但就是对于规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科学学习水平,也要关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

神农中心校xx--xx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命题基本情况 试卷能尽可能反映出学生最基础的学习情况,试卷通过各种试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忆与再现,或者对试题进行辨析能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如选择题、判断题、实验探究题和问答题,这些题型基本都能反映学生平时所学习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否,所以通过本试卷的检测能考查出学生基础知识所掌握的情况 试卷的题型除保存了原来传统题型,还增加了看图回答问题这类的新题型,使得试题非常灵活,尤其是实验探究题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试卷的综合包括它的知识综合与技能的综合,知识的综合体现在试卷的题目型上,如对知识的再现,体现在选择、判断题上,能力的综合是我们科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探究题,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点说出能此题的解释,这就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 二、试题的类型与分值分布图 试题一共分三个大题:分别是:选择题5分、判断题3分、实验探究题13分、回答19分。 三、试卷分析 1.选择题:错误率较高集中在第1、2题中。第1题:学生对于生物种类和动植物种类的记忆混淆,第2题:每年的()被称为国

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个题在资料库,学生对知识的把控不够,关注的知识点不够细致。 2. 判断题: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使错误减了。 3. 实验探究题 在这一道题中,有三个小题,在第一小题中考察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部分同学回答不是很好。第二小题是电磁铁南北极的探究,关键在于学生能审清题意,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第三小题是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灵活运用。 试题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做到一题多选,一题多变,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灵活掌握的情况。 4.回答题。 本题总共有三个小题,分值都比较高。学生在此失分比较严重。第一题:你是怎样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的?学生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题的,有很多学生没有指明4根斜杆和正方体框架的长度不一样失分。第二题:各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此题学生做的比较好。第三题:为什么说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和植物?这个题有很多学生没有分点答,不够条理大都失了一半分。 四、努力方向 从以上试卷分析中,在今后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认真钻研教材

2014年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科学 试题卷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 0-16; S-32;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室有甲、乙两种溶液,经测定,甲溶液 pH=0,乙溶液pH=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呈中性,乙溶液呈碱性 B ?甲溶液属于酸性溶液,乙溶液属于碱性溶液 C ?甲溶液一定属于酸溶液,乙溶液一定属于碱溶液 D .甲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乙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冬天,数十位同学长时间呆在门窗紧闭的教室里上课,有的同学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下降等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脑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B .脑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C .脑细胞缺乏足够的氧气而供能不足 D .贫血使脑细胞缺乏血红蛋白 A . 甲图中,被燃烧的食物所含的能量等于试管内水吸收的能量与灰烬中剩余能量之和 B .乙图中,向左轻推载玻片 b ,可形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并且不会破坏血细胞 C .丙图中,选择尾鳍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部位,主要是因为尾鳍中有丰富的动脉和静脉 6. 关于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汽缸内燃气燃烧,推动活塞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只有一个冲程对外做功 C .在压缩冲程中燃气剧烈燃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氢氧化铜 沉淀中滴 加稀硫酸, 沉淀消失 旷 , P Set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湿纱布一一一载玻片 培养皿 D .丁图中,用皮筋扎紧 a 处,用手指沿 5. 成成同学提着装有 30 个鸡蛋的塑料袋从 估算,合理的是 A .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 200J ab 方向将血液推向b 处,血管ab 段会扁平 1楼走到5楼的家里。下列对此过程中做功和功率的 B .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 3000W D .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 1 X 04W 10%的稀 盐酸加蒸 馏水稀释 ① ③ ④ F 列有关实验取材、操作方法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静脉瓣

初三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初三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题型分析 这是宣汉县2010年秋季期末九年级物理检测的试卷分析,考试班级为初三(8)班,总参与人数68人。 题型结构:选择题20道40分,填空题12道23分,作图题3道11分,实验探究题2道10分,计算题2道16分。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及灵活应用能力。 三、试题错题分析 选择题大多考查基础知识。其中错误比较多的有第13、15、、17、18题,第13题是磁学综合应用题,15题是滑动变猪戚的使用规律,17题是是串联计算,18题是电阻的串并联特点应用; 填空题也是考查基础知识。其中错误比较多的有23、26题,第23题是用电能表测量功率的计算,26题是电学综合计算题的应用; 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由于这两道题目比较简单,大部分都对了,但第34题仍有少许同学联结错误; 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2个实验都讲过,当学生失误较多,36题的电表读数,有少部分同学错误,37题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方法,一半同学没有记住; 计算题38题(热学)错误较多,主要是涉及初二的机械功部分知识几公式,学生不能灵活应用。 四、原因分析

1、从学生来看,平行班的特点是学生的层次不同,一半学优生和中等生,少部分学差生。个别学生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目标不明确,志向不远大。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惰性强,不及时进行复习和预习。还有部分没有良好或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做题如喝水,流过无滋无味。整张试卷没有一个没见过。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看到应有的结果,有些同学做这些题只是似曾相识,而没有下笔如有神的快感。充分说明部分同学,对做过的题目的漠然,对就对了,错就错了,而没有好好的反思总结一下,对是怎么做对的,错又是如何思考错误的,如此泛泛的做了一道题又一道题,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3、审题不清楚,计算出错误。有些同学计审题不清楚,不清楚解题角度,如实验题选择仪器理解为选择量程,仪表读数错误,读正确了。又没看到额定电压。不能计算额定功率 五、本期补救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争取做到人人过关,每个基础知识点都到位!选择贴近初中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掌握基本概念。 2.加强学生在物理中的各种规范要求,必须加以明确,严格要求,比如实验规范、作图规范;书写规范等。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3.多灌输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会从题目的文字、图像、表格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会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应加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细化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提高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答题正确率,重视对学生实验模仿,操作及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激发学习的动机,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优化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施展的空间,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来;培养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节制,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大凡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密、灵敏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敏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优良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危机。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例外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 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敏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九年级上科学(浙教版)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Ag:108 N :14 S :32 Cu :64 Mg :24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纯净的水是一种 ( ) A 、氧化物 B 、非金属 C 、元素 D 、 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 A .水银Ag B .纯碱NaHCO 3 C .胆矾 CuSO 4 D .烧碱NaOH 3、下列生活用品中,哪个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 A 、铁锅 B 、塑料盆 C 、玻璃杯 D 、砖块 4、20XX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 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 A .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 .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 .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 .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6、x 、y 、z 三种金属中,只有z 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 y 放入x 的盐溶液中,y 表面有x 析出,则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 .x>z>y B .y>x>z C .z>y>x D .y>z>x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锌和硫酸铜溶液 C.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8、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C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 、功率越大,能量转化越快 9、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溶质的是 ( ) A 、只有FeSO 4 B 、有CuSO 4和FeSO 4 C 、有H 2SO 4和FeSO 4 D 、有H 2SO 4 10、在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其中没有做功的是 ( ) 11、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 、②CuSO 4、③MgCl 2、④Na 2SO 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 来的正确顺序是 ( ) A 、③①②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12、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 ) A 、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C 、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异味 D 、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1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 + 、Ba 2+ 、Cl -、SO 42- 、 CO 32-。现取200ml 溶液C =C H H R 1 H C =C H H R 2 H C =C H H H H C =C H H R 2 R 1 + + 催化剂

科学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科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以新科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可以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本卷试题分五部分:判对错、找动物、连连看、圈不同、会分类,另加五分卷面分。 2、试题的特点 本试题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拓展型题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判对错、圈一圈、分类等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动物,主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难易程度适中。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具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并

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能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将科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取得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很多学生做题时不能认真审题,比较贪玩,念题时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题,不能用心检查题目,想当然去做题,并且在答完卷后不能认真检验校对,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做题习惯进行培养。(2)学生在找动物题时,不是很明白题意,并且在写发现地点时学生的拼音错误百出,一方面说明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不够透彻,只是含糊其词。 (3)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半年,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表现在分类题上,有一些模棱两可的题目,学生在分类时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等于提高。 四、答卷中的典型错误 第二大题找动物学生理解不透彻,动物和发现地点书写不准确,学生答的不太理想,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表达的不太清楚,以致失分。第四大题圈不同,圈一圈把眼睛位置不同的动物圈出来,学生不能日常生活引用到课本中。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不认真不同程度的错了不同的题。 五、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 1、在重视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

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_教学反思.doc

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_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一)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全班应考人数37人,参加考试人数30人。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0%;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50%,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平均分为分。 二、命题评价 本次月考采用是青龙县教育局小学科学试题库中第一单元测试卷。总体来看命题题量适度,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改精神。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5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五大题。第一题,我来填一填,目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本大题有7小题22空,每空1分,共22分;第二题,我是小法官,目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三题,我有双慧眼,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答案,做出自己选择,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第四题,我答得最棒,要求学生用自己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知识加以正确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五题,实验我会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旨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值为1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说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理解出题者意图,从而做出自己答案,但也有个别题答题情况整体上不是很好。现将学生具体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剖析: 第一题,我来填一填,即传统填空题,满分22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5分——18 分左右,答错率较高是第1小题。本题虽然是书本上内容,但师生没有给予足够关注,从而造成失分。 第二题,我是小法官(判断题),满分2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6分左右,差错率较高是第3小题。并不是所有鸟类都擅长飞行,但相当多学生却做出了错误判断。按常理,即使课本上没有相关知识,学生在平时影视节目中也经常接触到这方面内容,如驼鸟、企鹅等都是不擅长飞行鸟类,只要学生稍加注意就能做出正确判断。这说明学生灵活应用能力应强化训练。此外,第10小题答错率也较高。“自然界只要有动物和植物,人类就能繁衍生息”,本题涉及是微生物作用,正确答案应该为“错误”,但相当多学生却判断为“正确”,同样说明学生应变能力欠缺。 第三题,我有双慧眼(选择题)。本题满分为20分,学生得分将近50%。究其原因,一是在平时练习与测试中没有涉及到多项选择题,所以学生普遍对多选题不知所措,因而造成失分;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在考试时只能乱选一气。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从而造成了明显失误。如第3小题:“下列动物属于鸟类是()”,答案应该为“企鹅、猫头鹰、蜂鸟”,可有许多学生却误把“企鹅”丢掉,错选了“蝙蝠”或“蜻蜓”。 第四题,我答得最棒(简答题)。本题总分28分,答得较好是第1、2小题,最差是第4小题。本题最普遍问题是学生答题不全面,如第1小题有两个问题,相当多学生只把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各列举了3个,却没有回答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第2小题,有许多学生将鸟类共同特征中“卵生”丢掉了;第3小题“食物在什么条例

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附加规范标准答案)

初三上学期科学期末测试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时,须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写明校区、考场、座位号、姓名、班级等内容。答题必须书写在 各规定区域之内,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将被视为无效 3、本卷所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12 O---16 N---14 S —32 Cl —35.5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K —39 Cu —64 Ag —108 Ba —137 Fe---56 4、本卷中g 取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利用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2、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 、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 、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D 、自然界的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聚变 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 的是( ) A .物质的俗名 B .物质的分类 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碳酸钠的俗名——纯碱 HNO 3——酸 NH 3·H 2O ——碱 C .物质的物理性质 D .物质的鉴别 干冰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 食盐与硫酸钠------- 加氯化钡溶液 4、 A 晒被子 B 打孔钻头很烫 C 烧开水 D 铁锅热得烫

早餐 点心 午餐 点心 茶 晚餐 87.576.566 7 8 9 10 111213 141516 1718 19 202122 pH 上午 下午 时间(时) 点心 ( )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5、今年4月央视曝光了“毒胶囊”事件,某些不良企业利用皮革废料加工制成药用胶囊,而合格的药用胶囊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保护哪个器官免受药物的刺激( ) A 、口腔 B 、胃 C 、小肠 D 、 大肠 6、 少年儿童按下图时间就餐,口腔残留食物的pH 在一天中的变化如下: 已知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如果只从这一点考虑,你认为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 ( ) A 、三次吃点心后 B 、早、午、晚餐前 C 、早餐、午餐、晚睡前 D 、早、午、晚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棕色,查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Cu 和C ;②Fe 2O 3和C ;③Fe 3O 4和C ;④Fe 3O 4、C 和Fe ;⑤Fe 2O 3、C 和Fe 。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④⑤ 8、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其中, A 、甲组乙组 B 、丙组丁组 C 、甲组丙组 D 、乙组丁组 9、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 ) A 、金属单质 B 、碱 C 、盐 D 、金属氧化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汇总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九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于都二中朱仕文2011-201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试题分析 本次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共四个大题:填空题(16分)、选择题(20分)、作图、简答或计算题(32分)、实验或探究题(32分)。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及有较大难度题比例合理。整份试卷共设置了26个小题,题量适中,保证试题有一定的信度,又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考试负担,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 本试题的内容符合课标要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也符合近年来中考要求,而且能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和科技应用出题,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了重点考查知识点和一般考查知识点的结合。试题的设计上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改的动向,整份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且灵活多变。 2.体现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3.体现了对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4.体现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5.知识覆盖面较全,重点突出。 二、学生答题况分析 1、填空题: 第1、2、5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运用。学生答题大都较好,但第3题答的不好,我想是老师平时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知识的讲授所至。第8题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的较好的有第1、2、5、8题,第4题答的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电路分析能力较差,运用知识不灵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多多辅导。(填空题当中,计算的分量稍重了一些) 2、选择题: 这一大题出错学生最多,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比如第10、14题)14题对电路分析要求较高,同时对用电器功率分析也有较高的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比如第11、12、13题),选择题看似简单,拿高分却是不易,甚至有些学生得0分,教师在考前指导中要多加强选择题的考试方法方面的指导,力求学生少失分。(11题,在本题特定的条件下,似乎D选项也是对的) 3、简答或计算题: 这一大题总的答题情况要比选择题好得多,但也暴露了学生的一些问题。比如第17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分子运动的相关因素的理解,很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差错。第15、16题属于基础题,18题属开放题,学生思路不开阔,无法根据图形的含义进行发散性思考,19、20当属常规题,答题情况正常,做得最差是21题,学生无法在大量信息中找出有用信息来解题,题目也确实难了点。 4、实验或探究题: 22、24、25、26题,题目比较常规,学生答题情况较好,23题学生答题较差,主要是没能正确理解“电压一定”这句话的含义,很多同学都把它与课本中“焦耳定律”实验混淆在了一起。 以上只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的问题所做的试卷分析,通过分析这张考试卷,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茅草坪小学2016年秋季学期六年级 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不够理想,教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五年级应考24人,实考24人,90分以上15人,平均分89.48分,优秀率为62.5%,及格24人,及格率为100% 。成绩在麻栗镇第二名。 三、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试题是以《九年制义务教务科学课》为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目标为指导,内容涵盖了全面,试题抓住了最基本的要点,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信心,这份试题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更好的促进了科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试卷题分析 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搜集、记录、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没有正确理解和构建,观察、实验操作不到位,缺少活动体验,不利于学生形成与概括并得出科学结论。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不够,

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与思考习惯。试题中一些典型的错题,根据本次试卷检测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题:完成质量不够理想。全部答对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应该在12题出错。 2、判断题:完成质量不太理想,第二题做错的较多。 3、连线题:完成质量比较理想。 4、实践能力题:完成质量比较理想。 5、画图题:完成质量比较理想。 6、实验设计题: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反映出在科学课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搞好常规课教学,把实验课落实到位。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较好是因为常规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大都能掌握当节课学习到的科学概念。从这次考查的反馈得知,学生喜欢课外考察课和动手操作的科学课,他们对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很感兴趣,并表示很愿意去了解。他们也喜欢动手实验和操作,下学期要注意在实验中引导他们多观察多记录。另外,在认真组织、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课外观察、考察课,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 2、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 避免突击性复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游刃有

九年级迎春科学试题卷

联考复习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Cl-35.5 K-39 Ba-137 一、选择题Ⅰ(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物质鉴别过程,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 C.用闻气味法鉴别酒精和白醋D.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 3、某些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素,沾上它会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下列可用来涂 抹止痒的是() A.食醋B.食盐溶液C.浓硝酸D.纯碱溶液 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扛着米袋,B.足球离开脚,在C.用力推车,D.提着水桶在慢慢爬上楼梯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车未动水平面匀速前进5、据报道,科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状物质“干水”,其颗粒大小不一,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则“干水”属于() A.氧化物B.单质C.有机物D.混合物 6、小柯做作业时,电灯突然变暗,其原因可能是() A.电灯的实际电压变大B.电灯的额定电压变小 C.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D.电灯的额定功率变小 8、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①冬天,搓手②冬天,嘴③炒菜时,④水蒸气把软木塞 会让手变暖和对手哈气取暖铁锅热得烫手冲开时,温度会降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下表中的1、2、3各项之间能构成右下图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1 2 3 A 合金金属水银 B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C 细胞组织器官 D 氧气氧化物化合物

10、下列是我市某校四位学生在科学实验操作时的特写,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测NaOH溶液的pH C.倾倒试剂D.稀释浓硫酸 11、要测量小柯同学上楼梯时的功率,不需要 ...测量他的() A.质量B.通过的路程C.通过的楼梯高度D.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13、下列有关厨房内的几种做法不科学 ...的是() A.选刀柄比刀口长的剪刀剪鸡骨头,可以省力 B.将菜刀用完后擦干存放,以防生锈 C.将火烧得旺些,可提高锅内水的沸点,使食物熟得快 D.微波炉、电饭锅、热水器等多种大功率用电器错开时间使用,以防过载 14、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人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发现试 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最有可能 是() A.A为氯化钙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B.A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一氧化碳气体 C.A为浓硫酸,B为空气 D.A为稀硫酸,B为氨气 1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CuSO4、Na2CO3、 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NaOH C.肯定不存在Na2SO4、BaCl2 D.肯定存在CuSO4和Na2CO3 16、如图所示,R是磁敏电阻,它的阻值能随周围磁场的增强而增大。 闭合开关S,当磁敏电阻R周围的磁场增强时() A.R消耗的电功率变小B.L消耗的电功率变小 C.L消耗的电功率变大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17、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1)向试管中加少量稀盐酸,插入X,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在(1)所得溶液中插入Y,无明显现象。 (3)在(1)所得溶液中插入Z,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A.Z>Y>X B.Z>X>Y C.X>Z>Y D.X>Y>Z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 稀盐酸除铁锈 B . 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 C . 铁丝被绕成各种形状 D .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烧水时水温升高 B . 双手摩擦生热 C .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D . 钻木取火 3. 学校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 A . 硝酸钾KNO3 B . 碳酸钾K2CO3 C . 尿素CO2 D . 碳酸氢铵NH4HCO3 4. 如图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它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恒星 B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 太阳和太阳系会永久存在 D . 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 5. 如图所示是某轿车发动机的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A . 吸气冲程 B . 压缩冲程 C . 做功冲程 D . 排气冲程 6.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血液中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 A . ①白细胞 B . ②血浆 C . ③红细胞 D . ④血小板 7. 如图是人体心脏及其所连接的血管示意图。甲、乙为心脏右边的腔室,丙、丁为心脏左边的腔室。脑细胞的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先到达的腔室是图中的()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8. 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的是()

九年级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分析 这次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前面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填空题难度适中,后面三个计算题算简单。因此,学生总体来说,考得不是很理想,较上次月考平均分整体下降了2分左右。这次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参考人数73人,最高分100分,202班程雄伟,最低分4分,202班陈森康。平均分54.07,及格率43.84%,优秀率10.96%。其中90-99有7人,80-89有5人,70-79有9人,60-69有10人,50-59有8人,40-49有9人,30-39有9人,30分以下有15人。分数跨度较大,两极分化较严重。 本套试卷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因对学生的细心程度和掌握知识的灵活度要求很高。 1、选择题:满分30分,难度较大,题型较灵活,学生失分较大,尤其是第9、10、11、15小题,做对的同学很少,9、10、11小题是考察基础概念的运用,15小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电学有一定的基础。 2、填空题:共11题,满分22分,难度和灵活度较大,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还有些题是这学期重点知识点且多次强调,但仍然做错,只有第20题看电路图难度相对大些。 3、实验探究题:共12空,满分24分,难度适中,对学生的实验考察,得分情况较好,其中第21题,这种题型讲过多次,学生还有一定的印象,第23题失分较多,学生对电学实验还是理解不够透彻。 4、计算应用题:共3个大题,满分24分,其中24题6分,2 5、26题9分。题目简单,24题是考察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的运用。25题是考察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的运用。26题是我们之前考过的热学题,学生第一小问还是做的不错,第二、三小问做不出,学生计算能力太差了,还需要加强练习。学生失分较多。 二、学生分析 存在问题: 1、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的观察、分析、迁移、设计等能力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完整解答实验题; 3、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物理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在答题中较多失分。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不能按试题的要求作答等等; 4、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解答计算题的格式不规范。 三、具体改进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针对发生和存在的某一事物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出发去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重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迁西二小陈爱民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答题时间是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点,涵盖了小学六年级下册整个小学阶段的主要知识点,是一份切合农村小学生实际的、较有价值的语文试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展现题型的多元而多样。 综观这份试卷,其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板块,题型多样而富有开创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方面的评价。 2、突出语文的实践与开放。 基础知识题的灵活运用,看拼音写词语题的基本功训练,课外阅读题的灵活丰富以及作文题的贴近生活实际,都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并注重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3、注重课外的积累和运用。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学习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本次试题紧扣文本,较好地处理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的有机整合。总体说来,本份试题涉及面广、题型多样、难易适中,检测全面而合理,突出了重点,试题命题符合学生实际,问题明确无歧义,很规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份较为科学而合理的语文试卷。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这次参加考试人数61人,平均分数69.90分,及格人数48人,及格率77.05%,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9.84%,没有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三、做题分析: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大致如下: (1)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字、词、句子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得分率较高。 (2)字词方面,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不能正确选择。 (3)对于灵活性强的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的短文中第3小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填的不是十分准确,可见学生对行文方法及表达手法掌握不准。 (4)习作方面。这次作文,写一篇读后感。这次学生的作文整体上很好,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提高。由于学生以前写过,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写的不错。基本达到了写作要求。而且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用词也不错。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1)词语句子积累不够。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特别是有些容易写错的字,很多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