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四、采样时的安全预防措施
1、在水体和底部沉积物中进行采样时,会遇到各种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情况。 为了保护人体不受伤害,要采取措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防止通过口腔和皮肤 吸收有毒物质。 负责设计采样方案和负责实施采样操作的人员,必须考虑相应的安全要求。在 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要了解应采取的必要的防护措施。
4、尽可能避免从不安全的河岸等危险地点采样,如果不能避免,要采取相应的 安全措施,并注意不要单人行动。如果河岸条件不是采样研究特殊要求的,应 尽量采取在桥上采样来代替河岸边采样。
四、采样时的安全预防措施
5、要选择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方便地进行频繁采样的地点,在某些情 况下,必须考虑到可能的自然危害,如有毒的枝叶、兽类和爬行动物。 危险物质应贴上标签。
2、为了保证工作人员、仪器的安全,必须考虑气象条件。在大面积和水较深的 水体上采样时,要使用救生圈和救生绳。在冰层覆盖的水体采样之前,要仔细 检查薄冰层的位置和范围。当采用水下整装呼吸装置或其他潜水器具时,则应 经常检查和维护这些器具的可靠性。
3、采样船要坚固,在各种水域中采样时都要防止商船和捕捞船只靠近,要正确 使用信号旗,以表明正在进行的工作性质。
2、采样点的定位 只有固定采样点位才能对不同时间所采集的样 品进行对比。 大多数河流的采样点可参照河岸地貌特点标定。 确定非封闭海湾以及海岸边的采样点时寻找容易识别的固定目标 作参照。在船上采样,使用仪器为采样点定位。可以使用地图或 其他一些标准图表定位。
五、采样的专门注意事项
3、水流的特征 从充分混合的湍流中取样最为理想。只要有可能就要把层流诱发成湍
采样目标可区分为一下三种
采样技术规范

地表水的采样-采样点设置
水面宽 ≤50米 50~100米 >100米
垂线 一条(中泓) 二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 三条(左、中、右)
水深 ≤5米 5~10米 >10米
采样点数 上层(水面下0.5米)一点 上、下层(河底上0.5米)两点 上、中(1/2水深处)、下三层三点
采样工具的选择
目录
一、地表水采样 二、污水采样 三、水样的保存 四、有组织废气采样 五、无组织废气采样 六、噪声现场监测
监测的五个要求
1. 代表性 要充分考虑污染物的空间、时间分布,优
化布设采样点位,在有代表性的时间、地 点,按照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有效样品, 能代表现场的环境状况。
监测数据的五性
生物因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会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种 指标的变换
化学因素:部分指标容易被氧化还原或溶 解状态发生变化
物理因素:水样中的物质会吸附在采样瓶 上,或者容易挥发损失而硼、钾、钠等元 素容易从玻璃中被析出。
样品保存
有机物类监测项目均需使用玻璃瓶采样, 包括COD、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油类等
距反射面至少0.5m,离地1.2m,开窗测量,并按 限值减10分贝评价 当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结构传播至室内 时,须在室内测量结构传播噪声及不同频率下的 噪声
噪声监测
冷却塔
高 层
住
百页窗
宅
厂房
楼 厂界
比较常见的情况
噪声监测
背景值的修正 在受背景噪声影响的情况下按下表修正
差值
3
修正值
在采样的标准规范中,比较少有“必须”、“禁止”这类 的词语出现,而较多使用“可以”、“需要”这样的词。 因为采样现场情况多变需要采样者自己把握。在容器材质、 保存剂添加方面现实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自由度,但以尽可 能减少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为原则。比如对于能在当天送至 实验室分析的样品可以不加保存剂,但需要保存较长时间 的就必须加保存剂。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1. 引言水质采样是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样方案的设计对于获取准确、可靠的水质数据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水质采样方案设计的技术规定,以确保采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采样目的和原则2.1 采样目的水质采样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代表性样品,以便进行水质分析和评价,从而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
2.2 采样原则在设计水质采样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代表性:采样点位应能够代表该区域水体的整体水质状况。
•周期性:采样应定期进行,以便获取水体的时变信息。
•一致性:采样方法和参数应与历史数据保持一致,以便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可控性:采样操作应简单可行,能够在实际条件下实施。
•可追溯性:采样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包括采样日期、时间、地点、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
3. 采样点位选择3.1 定点采样定点采样是基于水体特性和污染源分布等因素,选择特定地点进行采样。
在选择定点采样点位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水体特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体区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污染源分布: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选择采样点位,以确保获取受污染程度较高的样本。
•水体流动性:考虑水体流动情况,选择能够代表整个水体流域的采样点位。
•生态环境:避免选择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地点,以免影响到采样的代表性。
3.2 划分网格采样划分网格采样是将采样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每个网格内选择一个采样点进行采样。
划分网格采样的优点在于能够覆盖采样区域的整体情况,并对不同网格内的污染程度进行比较。
4. 采样方法4.1 表层采样表层采样是指采取水表面一定深度的水样进行分析。
表层采样方法主要有:•用采样瓶采集水样:用采样瓶在水体表层采集水样,避免污染物沉积的影响。
•用浮标系列器具采样:利用浮标系列器具,在水体表层附近进行采样,避免受底泥污染的影响。
•用管道或泵抽取水样:通过管道或泵将水体表层的水样抽取到采样容器中。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一、引言水质采样是评估水体环境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有效的采样方案设计能够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旨在制定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采样目标1. 确定采样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采样的目标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水质主要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
2. 确定采样地点:根据水体环境特征、污染源分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站点。
三、采样设备和容器1. 采样器具: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保证采样设备不对水样造成污染,并满足采样参数的要求。
2. 采样容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容器,确保不对水质产生影响。
四、采样频次和时间1. 采样频次:根据目标参数的变化特征、季节变化和污染源活动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采样频次。
2. 采样时间:根据目标参数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段,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五、采样方法1. 表面水采样方法:根据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倾倒法、真空法等。
2. 底泥采样方法:根据底泥特性和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管状采样器、铲斗采样器等。
3. 悬浮物采样方法:根据悬浮物的性质和目标参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悬浮物收集器、网状采样器等。
六、现场质控1. 现场质控程序:制定现场质控程序,包括现场质控人员、设备检验等环节,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现场记录:现场人员需记录采样日期、时间、位置等信息,确保数据溯源和可追溯性。
七、样品保存和运输1. 样品保存:根据不同的分析项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如低温冷藏、防光等。
2. 样品运输:根据样品的特性和要求,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冷链运输、封闭式运输等,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
八、质量控制1. 内标物质:根据分析项目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内标物质,用于质量控制和结果校准。
2. 平行样品:在采样过程中设置平行样品,进行实验室质量验证。
九、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记录: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质采样规范

水质采样规范篇一:水质采样技术指导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 1991-12-05实施)本标准是采样技术的基本原则指导,不包括详细的采样步骤;本标准适用于开阔河流、封闭管道、开阔水体、底部沉积物及地下水采样;本标准是为质量保证控制、水质特征分析、底部沉积物及污泥在内的采样技术指导,是为水污染鉴别得到可靠的数据而设计的。
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的第二部分。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667-2:1982《水质——采样——第2部分:采样技术指导》。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是采样技术的基本原则指导,不包括详细的采样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开阔河流、封闭管道、开阔水体、底部沉积物及地下水采样。
本标准是为质量保证控制、水质特征分析、底部沉积物及污泥在内的采样技术指导,是为水污染鉴别得到可靠的数据而设计的。
2 水样类型2.1 概述为了说明水质,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或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测定水的一些参数。
如无机物、溶解的矿物质或化学药品、溶解气体、溶解有机物、悬浮物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浓度。
某些参数,例如溶解气体的浓度,应尽可能在现场测定以便取得准确的结果。
由于化学和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步骤和设备均不相同,样品应分别采集。
采样技术要随具体情况而定,分类在第3章中叙述。
2.2 瞬间水样从水体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地点而言)采集的样品称之瞬间水样。
瞬间水样无论是在水面、规定深度或底层,通常均可手工采集,也可以用自动化方法采集。
在一般情况下,所采集样品只代表采样当时和采样点的水质,而自动采样是相当于在预定选择时间或流量间隔为基础的一系列这种瞬间样品。
下列情况适于瞬间采样:a.流量不固定、所测参数不恒定时(如采用混合样,会因个别样品之间的相互反应而掩盖了它们之间的差别);b.不连续流动的水流,如分批排放的水;c.水或废水特性相对稳定时;d.需要考察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或要确定污染物出现的时间;e.需要污染物最高值、最低值或变化的数据时;f.需要根据较短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确定水质的变化规律时;g.需要测定参数的空间变化时,例如某一参数在水流或开阔水域的不同断面和(或)深度的变化情况;h.在制定较大范围的采样方案前;i.测定某些参数,例如溶解气体、余氯、可溶性硫化物、微生物、油脂、有机物和pH时。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11、不同密度的混合水 在层流中,水因密度不同而产生分层,例如,在冷水层上面产生一个温 水层,盐水上面有淡水层。
五、采样的专门注意事项
12、有害液体、烟雾 必须注意有毒液体、烟雾的出现,以及可能发生爆炸气体的积集。
布及生物种类,通常把这些参数变化的研究与时间、 流量、工厂工艺、气候条件因素等结合考虑。
四、采样时的安全预防措施
1、在水体和底部沉积物中进行采样时,会遇到各种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的情况。 为了保护人体不受伤害,要采取措施避免吸入有毒气体,防止通过口腔和皮肤 吸收有毒物质。 负责设计采样方案和负责实施采样操作的人员,必须考虑相应的安全要求。在 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要了解应采取的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采样的专门注意事项
6、从管道中采样 用适当大小的管子(如抽取多相液体时,管的最小公称内径为25 mm) 从管道中抽取样品。液体在管中的线速度要大,足够保证液体呈湍流的 特征,避免液体在管内水平方向流动。
7、液体的性质 液体可能具有腐蚀性和磨蚀性,因此要考虑使用耐腐蚀和耐磨材料。对 于长期采样,可寻找一种容易替换、对样品无显著污染的配件,以代替 昂贵的耐化学腐蚀的仪器设备。
六、天然水的各种采样情况
监测断面可分为以下几种: (1)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等。 (2)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
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3)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批准日期0000-00-00 实施日期1991-08-09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Water quality—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design of sampling programmes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第一部分。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5667/1《水质——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案设计指导》。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包括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控制、质量表征、污染物鉴别采样方案的原则。
第一篇采样目标的确定2 引言本篇强调在进行水、底部沉积物和污泥采样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的比较重要的因素。
采样和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其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在表征水体、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时,不可能检验其整体,必须采集样品,并且要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样品在采集和分析的间隔内发生变化。
当采集合悬浮固体或者含难混溶的有机液体的多相样品时,还会遇到特殊的问题。
确定采样地点、采样时机、采样额率、采样持续时间、样品处理和分析的要求时主要取决于采样目标。
所以在设计采样方案之前,要首先确定采样目标。
在设计采样方案时还要对详尽程度、适宜的精密度、以及表达形式和提供结果的方式也要给予考虑,比如浓度或负荷、最大值和最小值、算术平均值、中位数等。
此外,还要编制有彦义参数的目录和确定相应的分析方法。
它们将对采样和输送样品时的保护进行指导。
在保证获得所需资料的前提下,要注重效率。
采样目标可区分为以下三种(详见第14章):a.质量控制检测需要进行短期过程的校正时由管理部门决定。
b.质量特性检测用于表明质量,多数情况作为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以达到长期质量控制目的或指出发展趋势。
c.污染源的鉴别采样方案的目标可由质量特性检测变为质量控制检测,比如,当硝酸盐浓度接近限值时需要提高采样频率,这样就可由较长时期的质量表征变为短期的质量控制方案。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批准日期0000-00-00 实施日期1991-08-09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Water quality—Technical regulation on the design of sampling programmes本标准是水质采样标准第一部分。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5667/1《水质——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案设计指导》。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包括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控制、质量表征、污染物鉴别采样方案的原则。
第一篇采样目标的确定2 引言本篇强调在进行水、底部沉积物和污泥采样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的比较重要的因素。
采样和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其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在表征水体、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时,不可能检验其整体,必须采集样品,并且要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样品在采集和分析的间隔内发生变化。
当采集合悬浮固体或者含难混溶的有机液体的多相样品时,还会遇到特殊的问题。
确定采样地点、采样时机、采样额率、采样持续时间、样品处理和分析的要求时主要取决于采样目标。
所以在设计采样方案之前,要首先确定采样目标。
在设计采样方案时还要对详尽程度、适宜的精密度、以及表达形式和提供结果的方式也要给予考虑,比如浓度或负荷、最大值和最小值、算术平均值、中位数等。
此外,还要编制有彦义参数的目录和确定相应的分析方法。
它们将对采样和输送样品时的保护进行指导。
在保证获得所需资料的前提下,要注重效率。
采样目标可区分为以下三种(详见第14章):a.质量控制检测需要进行短期过程的校正时由管理部门决定。
b.质量特性检测用于表明质量,多数情况作为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以达到长期质量控制目的或指出发展趋势。
c.污染源的鉴别采样方案的目标可由质量特性检测变为质量控制检测,比如,当硝酸盐浓度接近限值时需要提高采样频率,这样就可由较长时期的质量表征变为短期的质量控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8年3月
1、任务来源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财函[2007]971号)和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财函[2007]971号)下达了《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指导》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统一编号为885,任务承担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编制目的和意义
随着水质采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采样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水质采样技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水质采样的需要,而且,许多先进的高科技采样设备应用于实际采样过程中,所以急需要有相应的标准进行指导;同时,本标准(GB 12997—91)从实施之日起到现在已经超过十年,因此有必要对本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
3、编制原则和依据
3.1 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制原则是对原有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修改和完善,确保方法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2 编制依据
本标准主要以《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ISO 5667-1-2006标准作为编制依据,在查阅了大量国内现有文献和国际已有标准方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水质采样方案设计的实践经验,对原有的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7-91)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编制了本方法。
实施后,将为水质采样方案的设计技术提供相应的指导。
3.3 技术路线
根据《水质技术导则》所述:
①按照不同水样类型、不同采样类型所述过程分别进行采样试验,根据现实情况对现有的水样类型及采样方法进行修改和补充。
②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气化、自动化和各种科技材料的大量应用在环境科学这一方面,本标准所述的对各种水体的采样设备已经被更好、更先进的
设备所取代,查找现时国外、国内各种资料,如ISO 5667-1-2006、《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地下水采样监测技术规范》,对现有的标准进行修正。
③查找更新、更多的高科技材料对现有容器材料进行补充。
4. 国内外有关标准现状
《水质采样技术导则》(GB 12998—9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水质采样标准的第二部分,并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5667-2:1982《水质—采样—第2部分:采样技术指导》,适用于开阔河流、封闭管道、开阔水体、底部沉积物及地下水采样。
随着水质采样技术的发展以及采样仪器的更新,许多先进的高科技采样设备应用于实际采样过程中,同时,新的国际标准ISO-5667-1-2006对原有标准也进行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