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的耳朵 柴可夫斯基 1812年序曲
【俄】柴科夫斯基培养音乐的耳朵

奏鸣曲式
结 构 序奏 呈示 展开 再现 尾声
音 乐 主 题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1、祈祷和平 (借用《马赛 与安宁——众 曲》音调) 赞歌 3、俄罗斯军 2、俄国骑兵 民I(思乡、 抒情) 4、俄罗斯军 民II(乐观、 轻快)
呈示部 第一、二 主题的交 织与展开 (俄法军 队的“较 量”)
问题
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 什么不同? 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 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 法军主题最终失败。 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
不同。再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 是礼炮。
课堂小结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 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搏斗。 2.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 3. 听到了和平的钟声,希望人类不要在爆发战争。 通过本课的的学习我们应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音 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可把我们带入到有声的历史 事件中去。
呈示部 四个主题的 再现和变 化 ,最后 汇聚成疾风 暴雨 般的 下行音列
1、众赞歌 由祈祷变 为赞颂 2、骑兵音 调发展为 辉煌的凯 旋号角
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2、俄国骑兵
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俄罗斯军民主题
3、俄罗斯军民I——思乡、抒情
4、俄罗斯军民II——乐观Fra bibliotek轻快交织发展,描写 激烈的战斗。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呈示部的压缩再现,当1、2、
3、4四个音乐主题依次出现后, 音乐继续展开,最后汇聚成疾风 暴雨般的下行音列,描写法军的 溃败。
众赞歌由祈祷变 为赞颂。
骑兵音调发展为辉煌 的凯旋号角。
1812序曲

1812序曲简介1812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交响乐序曲。
这首乐曲以其壮丽的音乐表达和庆祝战胜拿破仑大军的主题而闻名。
它是柴可夫斯基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经常在音乐会和庆典上演奏。
历史背景1812序曲的创作灵感源于1812年6月24日至25日,俄罗斯与法国在蒙特雷证宽广场举行的一场庆祝活动。
这次活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失败以及拿破仑的军队被驱逐出俄罗斯。
柴可夫斯基受邀为这场庆祝活动创作一首乐曲,作为城市庆祝胜利的一部分。
他选择了一支庞大的乐队,包括管弦乐器,加农炮和教堂钟声。
曲式结构1812序曲采用了典型的序曲曲式,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快板、慢板和终曲。
1.引子:序曲以宁静的弦乐开头,表达了战争前夕的宁静与和谐。
蒙茨chioni主教城堡的钟声在远处响起,为节奏奠定基础。
2.快板:序曲进入快板部分,以强有力的铜管乐器的主题开始,象征法军的入侵。
随后,俄罗斯民间旋律“杯子舞曲”出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3.慢板:慢板部分以柔和的弦乐和木管乐器开始,展示了一种战斗的前夜的悲愁和担忧氛围。
之后,主题逐渐强大起来,象征着俄罗斯人民抵御入侵者的决心和力量。
4.终曲:序曲的终曲部分是最为著名的部分,其中包括了加农炮的声音,以及城堡的钟声。
这部分的目的是重现拿破仑撤退时的战争景象,以及俄罗斯军队的胜利。
这一部分充满了庄严的氛围和战胜的喜悦,成为了整个作品的高潮。
深度分析1812序曲是一首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乐曲。
通过强大的乐队编制和音乐表达,柴可夫斯基成功地传达了他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恢复和平而感到的喜悦和荣耀。
作曲家精巧地运用了不同乐器的声音,从宁静的弦乐到铜管乐器的强大声音,再到加农炮的轰鸣声和钟声的宏伟。
这些音色的转换和对比为作品增添了戏剧性和视听上的冲击。
1812序曲也是柴可夫斯基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赞美。
他巧妙地将俄罗斯民间旋律与西方古典音乐形式相结合,塑造了一种带有俄罗斯特色的乐曲风格。
《1812》序曲

新课导入:
欣赏影片《战争与和平》.flv 片段。
思考讨论:
1、同学们在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激烈的两军交战、伤亡的士兵……)
2、类似题材的影片作品的背景音乐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激昂、紧凑、辉煌……)
创作背景:
《1812》序曲是「俄」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创 作的,目的是为了庆祝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 重建。这座教堂曾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被战火焚 毁 ,《1812》序曲是根据史实创作而成的一部管 弦乐作品。
序 曲:
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称“开场 音乐”。由管弦乐队演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 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发旋律, 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影。
序曲类型:
(1)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 (2)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 。
作品听赏
《1812序曲》.mp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音乐的耳朵(二)
《1812》序曲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什么是序曲及序曲 类型。了解听赏乐曲的三个假设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体验音乐,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迪学生对音乐的联想、 想象,激发创造愿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受到了 反侵略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他在音乐创作的各个 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主要作品有第四、第五
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 《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 子》、《睡美人》,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 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1812序曲》、《意大利随想曲》,钢琴组 曲《四季》等。
1812序曲

1812序曲
管弦乐曲
《1812序曲》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
1812序曲作于1880年,柴可夫斯基应邀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艺术与工业博览会上的演出创作一部 作品, 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柴可夫斯基围绕第三个题目——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展开构 思。这座天主教堂曾在1812 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被摧毁, 作曲家以俄国人民的抗法战争 为创作素材, 写成了这首作品, 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 为大乐队而作的 1812 年庄严序曲 ( 简称1812 序曲 ) 。
呈示部:1、战斗主题
进入呈示部后, 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降e 小调, 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主题,描绘 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
2、法军主题
• 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 它的反复出现 预示着拿破仑军队即将侵入俄国国境。
• 《马赛曲》经过变化引申及同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发展, 描写了拿 破仑军队的凶残、步步逼近, 俄军抗敌的艰苦、激烈。你会听到急 促的军鼓声, 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 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 召性的合奏主题,炽烈的战斗平静下来
序曲
• 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全序曲采用奏鸣曲式, 弦乐奏出乐曲的引子首先从一首古老的赞 美诗《主啊, 拯救你的子民》 开始。这是一首庄严的众赞歌, 由中提 琴和大提琴分成6 个声部舒缓演奏, 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俄罗斯人民 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同时, 也描写了拿破仑侵入俄国境内时群众的苦 恼情绪和人民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情景。
俄罗斯军民主题
• 之后, 副部主题抒情优美,具有俄罗斯民歌风格, 揭示了俄国战士对 家乡的思恋对和平生活的祈望。俄罗斯的民间旋律展示了士兵们热 爱祖国、怀念亲人的心情, 也描写了战士们休息时的欢快场面。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1812年序曲》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2、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1812年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还不够充分,需加深认识,对乐曲中的乐器也需作讲解。
3重点难点
通过参与聆听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
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
“欣赏”又可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
2【讲授】音乐鉴赏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812序曲

这 个 故 事 描 述 了 一 个 什 么 历 史 事 件 ?
你 可 以 用 一 个 音 乐 作 品 来 描 述 这 个 事 件 吗 ?
柴科夫斯基简介
1、生活年代:1840——1893 2、籍贯:俄国作曲家 3、代表作品: 交响曲:第四、五、六(悲怆)交响曲 歌剧:《叶浦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舞剧: 《天鹅湖》、 《胡桃夹子》、 《睡美人》 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 《1812年序曲》、《意大利 随想曲》 钢琴组曲: 《四季》等
同学们再见
欣赏《1812序曲》,展开你的丰富想象力, 用适当的音乐术语形容不同的场景.
序奏(较 长) 1、祈祷 和平 和安 宁---众赞 歌 2、俄国 骑兵
呈示部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借 用《马赛曲》 音调) 俄罗斯军民 A(思乡、抒 情) 俄罗斯军民 B(乐观、轻 快)
展开 呈示部第一、 二主题的交织 与展开(俄法 军队的“较 量” 再现) 呈示部四个主 题的再现和变 化,最后汇聚 成疾风暴雨般 的下行音列
暂停
暂停
暂停
练习与欣赏
学唱关键音乐主题
1、《众赞歌》
2、《俄国骑兵 》
3、法军主题
4、俄罗斯军民A(思乡、抒情)
5、俄罗斯军民B(思乡、欢快)
1=G 4/4 快板
334 32 11 26
11 6 171 26
3 66 61 76
3 66
欣赏古典辣妹改编的《1812年序曲》, 你能听出用的是哪个主题吗?请用动 作表现出来。
作品结构图(奏鸣曲式)
结构 序奏(较长) 呈示 展开 再现
尾声(较长 )
音 乐 主 题
1.祈祷和 平和安宁 ----众赞 歌 2.俄国骑 兵
(完整版)1812序曲赏析

概要《1812序曲》又称降E大调序曲“1812”,是柴可夫斯基于1880 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的第49 号作品,全名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 年庄严序曲》,是为了纪念1812 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而作, 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
该序曲于1882 年8 月20 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这首乐曲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
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 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汤,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本文将简单介绍《1812 序曲》的作者柴可夫斯基和乐曲的创作背景,并对乐曲做简要赏析。
正文作者简介——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 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 岁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 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悲怆”》,9 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为代表作)、6 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 、4 部协奏曲(以《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3 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篇一:湘教版高中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精品教案培养音乐的耳朵周雪课型:音乐鉴赏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铃鼓等教学内容:探究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欣赏《1812年序曲》《山林的呼唤》等。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了解听懂音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来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方法:欣赏、谈话、表演、比较启发、发现法等教学目标:1.在高中的起始单元的课上,能认真欣赏音乐作品,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期待今后的音乐课。
2.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探究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征,以及音乐是声音、听觉、时间和情感的艺术。
3.通过欣赏《1812年序曲》的感受与认识,了解一些听懂音乐的方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力度、节奏、音色等)在作品中的作用,同时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平时有空听音乐吗?听哪些的音乐呢?请学生讲讲听哪些音乐。
无论你们喜欢听哪一类音乐,你们一定有个愿望——听得懂音乐,对吗?(老师和学生用谈话方式互相贴近,消除彼此的陌生感。
)要想听得懂音乐,我们就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培养音乐的耳朵。
(点出课题)二.音乐与耳朵——感受音乐的物理属性我们先来听三组音,同学们来对比一下。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一组音,一高一低——音的高低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二组音,一长一短——音的长短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三组音,一强一弱——音的强弱学生听由钢琴与长笛演奏的两段《土耳其进行曲》,得出第四个属性——音色。
音的这四个属性是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所以,我们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那么,是不是我们能听出音的高低、长短就能听得懂音乐呢?答案当然不是。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感知音乐,这只是听得懂音乐的第一步。
(音乐与耳朵)要想真正深入音乐,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现呈示部的四个主题 再现部: 战斗更加激烈、坚定
尾声
俄国军民乘势袭击、法军尸横遍野
拿 破 仑 兵 败
序奏 呈示部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凯旋进行曲 等
柴科夫斯基这首音乐会序曲以 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为题材,用粗 犷而明快的叙事笔调,逐次表现了 战争的激烈、俄方将士的英勇及战 壕中士兵的思乡之情。战争以法军 从莫斯科溃败告终,于是乐曲结尾 响起欢庆胜利的钟声和礼炮,沙俄 国歌压倒了一度嚣张的马赛曲。
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
(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十岁开始学习 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 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专心从事音乐创作, 创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歌剧《奥涅 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 夹子》、《睡美人》,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交 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意大利随想曲》、 《1812年序曲》等等。他是继贝多芬后唯一能达 到古典大师们广度、深度的作曲家 。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骑兵形象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抒情主题
欢快主题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两军交战 战来自更加激烈、坚定 凯旋进行曲 等
尾声:
P25页: 听赏策略
欣赏整首乐曲 要求: 一、聆听、体验音乐,想象音乐形象。
1、讴歌了什么样的精神 二、曲作者在这首乐曲里 2、谴责了什么样的行为 3、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两军交战 战斗更加激烈、坚定 凯旋进行曲 等
尾声: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波拿巴· 拿破仑
烧 毁 的 空 城
库图佐夫元帅
法 军 侵 俄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骑兵形象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尾声
序奏
战斗主题
呈示部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
法军主题 抒情主题
欢快主题
尾声
法 俄 交 战
序奏 呈示部
奏鸣曲式
展开部: 两军激战
阅读课文P22页:
1、相关链接 2、阅读材料
救 主 基 督 大 教 堂
1880年,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应鲁 宾斯坦的要求,为重建毁于1812年拿破仑 大军入侵战火的莫斯科大教堂,写作了一 首音乐会序曲,1882年在莫斯科首演。俄 国文学家高尔基评论道:“这首序曲的具 有深刻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 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 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 音表达出这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 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 气魄。”序曲以奏鸣曲式写成,是柴科夫 斯基的代表作品。
培养音乐的耳朵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历 史上有些战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 色它预示着文明、科技的发展,带 来了朝代的兴亡,时代的前进,但 同样也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与 痛苦。无论那些挑起战争的“英雄 们”是如何的义正言辞,战争都将 是残酷而丑陋的。
战争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原本应 该十分遥远,但是音乐又是与时代紧 密联系的,所以,在音乐发展的长河 里,不乏有一些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 在今天这节课里,让我们共同关 注一下这些“充满硝烟”的旋律吧! 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关于法俄战争的管 弦乐曲《1812年序曲》。
1812年的法俄战争和中国的抗 日战争都离我们比较遥远了。但是 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与痛苦是永远 不会忘记的,也是不能忘记的。相 信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们 都不希望战争的爆发。让我们每一 个人都成为和平的使者吧!
序奏 呈示部
众赞歌 骑兵形象 战斗主题 法军主题 抒情主题
欢快主题
奏鸣曲式
展开部: 再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