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漫谈漫画》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漫谈漫画》阅读答案

《漫谈漫画》阅读答案《漫谈漫画》阅读答案①孩子们吵架,有一个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铅笔了在墙壁上写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①这和政治之类是毫不相干的,然而不能算小品文。
画也一样,住家的恨路人到对门来小解,就在墙上画一个乌龟,题几句话,也不能叫它作漫画。
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和被画者的形体或精神,是绝无关系的。
②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
③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并不是中国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
当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但因为发芽于诚实的心,所以那结果也不会仅是嬉皮笑脸。
这一种画,在中国的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里的丑脚的摹写;罗两峰的《鬼趣图》,当不得已时,或者也就算进去罢,但它又太离开了人间。
④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
无缘无故的将所攻击或暴露的对象画作一头驴,恰如拍马家将所拍的对象做成一个神一样,是毫没有效果的,假如那对象其实并无驴气息或神气息。
然而如果真有些驴气息,那就糟了,从此之后,越看越像,比读一本做得很厚的传记还明白。
关于事件的漫画,也一样的。
所以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⑤夸张这两个字也许有些语病,那么,说是廓大也可以的。
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固然使漫画容易显出效果来,但廓大了并非特点之处却更容易显出效果。
矮而胖的,瘦而长的,他本身就有漫画相了,再给他秃头,近视眼,画得再矮而胖些,瘦而长些,总可以使读者发笑。
但一位白净苗条的美人,就很不容易设法,有些漫画家画作一个骷髅或狐狸之类,却不过是在报告自己的低能。
有些漫画家却不用这呆法子,他用廓大镜照了她露出的搽粉的臂膊,看出她皮肤的`褶皱,看见了这些褶皱中间的粉和泥的黑白画。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模拟阅读试题与答案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模拟阅读试题与答案鲁迅《灯下漫笔》(节选)模拟阅读试题与答案《灯下漫笔》(节选)模拟阅读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
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1. 嗜好指。
爱情指。
2. 对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这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对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怕钞票代替了银子。
B. 本国的钞票伪钞太多,不敢使用。
C. 钞票贬值严重,但还是喜欢本国的。
D. 大家不明事理,对本国钞票怀有偏见。
3. 文中不小的打击指的是() A. 袁世凯想做皇帝,恢复银元。
B. 蔡锷讨袁,中国银行停止兑现。
C. 物价飞涨,剥削严重。
D. 蔡锷起义,引起战乱,民不聊生。
二.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
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1. 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中的这指代的是。
2. 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表达的情感体验是 _______。
3. 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这一句从情与理的角度包含的意思是_________。
这句话在由情入理的过程中起了_________作用。
4. 对万分喜欢理解正确的是() A. 这里用的是反语。
B. 不理解奴隶的含义,上当受骗。
C.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进步。
D. 是久已形成的奴性心理的反映,是人性的扭曲。
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鲁迅文集》阅读测试题(带答案)

《鲁迅文集》阅读测试题(带答案)鲁迅文集阅读测试题(带答案)
阅读材料: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扬,字豫扬,后改名周樟寿,字豫山,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
论家、革命家。
他对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鲁迅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包括小说、散文、杂文、戏剧等类型。
其中,鲁迅的《呐喊》、《彷徨》、《狂
人日记》等作品被公认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阅读测试题:
1. 鲁迅的原名是什么?
答案:鲁迅的原名是周扬。
2. 鲁迅的笔名是什么?
答案:鲁迅的笔名是鲁迅。
3. 鲁迅被誉为什么?
答案:鲁迅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4. 鲁迅的作品类型包括哪些?
答案:鲁迅的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杂文和戏剧。
5. 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狂人日记》等被公认为什么?
答案:这些作品被公认为现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注意事项:
本测试题旨在考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基本了解,帮助读者检验自己对鲁迅的认知程度,并加强对鲁迅文学的兴趣。
答案仅供参考,读者也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确认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时请尽量直接回答问题,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解释或摘要。
《北风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北风行》原文及翻译赏析《北风行》原文及翻译赏析《北风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古诗简介《北风行》是明代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此诗前两句写城墙上士兵受苦寒来保卫祖国的情景,与其不怕牺牲的精神面貌;后两句则描写边将们享乐狂欢滥饮的场景。
此诗通过对比揭露了边将的特权与腐朽,表达了作者辛辣的讽刺与深沉的感慨。
全诗无雕饰、做作,信口而成,流畅自然。
翻译/译文城外萧萧刮起了寒冷的的北风,城楼上守城的将士被寒风吹得连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将军在帐篷里面身披貂鼠大衣,手持酒杯忧愁的看着帐外的飞雪。
注释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
健儿:指士兵。
这句形容天气极度寒令,北风怒号,把守城士兵的耳朵都快要吹下来了。
玉帐:军帐,征战时主将的帐幕。
貂鼠衣:用貂鼠皮缝制的贵重衣裳。
创作背景刘基在年轻时即向往成为一个有经世之才的政治家,且在元末就曾参与实际政治、军事活动,有维护封建统治的欲望,但因元朝统治者的腐败,不能采纳他的政见,甚至受到压制和排斥,曾被羁管于绍兴,当然使他大失所望,深感不满。
终于由哀时愤世,进而以锋利的笔触,对现实进行揭露和讽刺。
这首新题乐府诗《北风行》,即为揭示元末官兵苦乐悬殊的矛盾而作。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起眼绝句,第一句诗中“萧萧”说明风很大,而“北风”即北方吹来的风,北方吹来的风都是非常寒冷的,所以风很大,而且很冷。
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城上守卫的将士(健儿),自然会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连耳朵都快被萧萧寒风吹落。
所以第二句紧接着就写了守城将士在此种恶劣环境下的状况。
在颈联中作者再次突出天气之寒冷,将军在帐篷中都还要穿着貂鼠大衣才能御寒。
在这时候,将军面对这样的天气和环境也能能持酒望着帐外飞雪而已。
尾联即将军的反应。
全诗通过对这种恶劣天气和环境的描写,对将士们的反应刻画,表达出了将士们行军打仗的艰辛,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将士们的怜爱之情。
鲁迅的阅读答案(精选10篇)

鲁迅的阅读答案鲁迅的阅读答案(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的阅读答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的阅读答案11936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遗体。
在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并没有死去,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他以影子的形式继续存活,以至人们忘却他的真身。
一个完美的鲁迅,如同一尊不会生病的神。
这完全可以理解。
危急关头的中国,总是需要旗帜,需要偶像的。
“时势造英雄”,用在鲁迅身上颇为合适,他成了首屈一指的文化英雄。
说鲁迅是英雄,似乎一点不为过。
他本人是想做战士的,眉宇之间也弥漫着硝烟的气息。
而且形容鲁迅的文风,大家也习惯了以投枪、匕首之类比喻。
出于时代的需要,他本身也成了一件带有仪仗性质的兵器,用来在思想领域披荆斩棘或镇妖捉鬼。
鲁迅仿佛有两个。
一个是作为文学符号的,一个是作为政治符号的。
他的政治色彩经常压倒他的文学色彩。
然而更多的人误解了他。
作为诗人、小说家的鲁迅,恐怕不愿意自己被误解、被误读;作为唯物主义者的鲁迅,恐怕也不愿意自己被美化、被神化。
可惜,鲁迅还是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神话。
其实鲁迅也是有缺点的。
如果我们使劲掩盖或回避他的缺点,反而会模糊了他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
鲁迅这个人,在任何时代,都不愿意坐在主席台上,更不能接受别人向他进贡或烧香。
鲁迅很平凡,只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半途而废的医生、一个爱国者、一个思想者。
朴素的鲁迅,其实比那些强加于他的华丽的外衣更有魅力。
本色的鲁迅,有什么不好的呢?干吗非要镀金呢?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收鲁迅的文章是最多的。
他的人被偶像化了,几乎成了文化的“高大全”。
他的人格魅力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尤其是毛主席说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也就给众生以“铁人”的印象。
古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还有个易受伤的脚踵呢,而鲁迅连脚踵都是铁打的,一点破绽都没有。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

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鲁迅《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灯下漫笔》(节选)课后练习解答指导一、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观点;理解本文融情于理的艺术特色,感受本文所包含的强烈感情。
学生答题,可先简单说说作者是由日常什么小事引发出来的,他又是怎样过渡到本文观点的,再准确概括作者观点,既可用自己的话,也可用课文原话。
作者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二、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和难点句,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要联系作者思想、课文主题和上下文进行解题。
1 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作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喜欢了。
2 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3 人的价格的内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4 奴隶规则是指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总之,是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不受意外的灾殃。
5 第三样时代是指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怪圈,从而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是一个老百姓告别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成为社会主人的时代。
总之,第三样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情感化的议论这一艺术特色。
抓住各小题中关键词语,先体会感情,再说说思想。
1 作者这段话是通过打比方,愤怒抨击封建暴政,暴露国民的奴性人格,讽刺所谓的太平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百姓略等于牛马的时代,至多是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鲁迅《漫谈漫画”》练习及答案

鲁迅《漫谈“漫画”》练习及答案【《漫谈“漫画”》原文】①孩子们吵架,有一个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铅笔了——在墙壁上写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①这和政治之类是毫不相干的,然而不能算小品文。
画也一样,住家的恨路人到对门来小解,就在墙上画一个乌龟,题几句话,也不能叫它作“漫画”。
为什么呢?就因为这和被画者的形体或精神,是绝无关系的。
②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
③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并不是中国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
当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但因为发芽于诚实的心,所以那结果也不会仅是嬉皮笑脸。
这一种画,在中国的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可惜的是不过戏文里的丑脚的写;罗两峰的《鬼趣图》,当不得已时,或者也就算进去罢,但它又太离开了人间。
④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但又不是胡闹。
无缘无故的将所攻击或暴露的对象画作一头驴,恰如拍马家将所拍的对象做成一个神一样,是毫没有效果的,假如那对象其实并无驴气息或神气息。
然而如果真有些驴气息,那就糟了,从此之后,越看越像,比读一本做得很厚的传记还明白。
关于事件的漫画,也一样的。
所以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⑤“夸张”这两个字也许有些语病,那么,说是“廓大”也可以的。
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固然使漫画容易显出效果来,但廓大了并非特点之处却更容易显出效果。
矮而胖的,瘦而长的,他本身就有漫画相了,再给他秃头,近视眼,画得再矮而胖些,瘦而长些,总可以使读者发笑。
但一位白净苗条的美人,就很不容易设法,有些漫画家画作一个骷或狐狸之类,却不过是在报告自己的低能。
有些漫画家却不用这呆法子,他用廓大镜照了她露出的搽粉的臂膊,看出她皮肤的'褶皱,看见了这些褶皱中间的粉和泥的黑白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鲁迅专题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
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1)《二十四孝图》选自
(作者)的回忆性散文集《
》,共收入十篇
作品(2分)
(2)为什么“我”在请人讲完《二十四孝图》后,“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
2. (1) 鲁迅;朝花夕拾;散文。 (2) 1、谋害死“我”的隐鼠。2、喜欢在家里切切擦擦。3、爱打小报告,凡事爱告状。4、给我讲“长毛”的故 事。 (3) 《阿长与<山海经>》主旨:通过对长妈妈形象的刻画与儿时记忆的叙述,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 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回忆,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 求,也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3. B项.这句话选自《范爱农》,描写的是范爱农; A项.孔乙己是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 C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D项.寿镜吾老先生的外貌描写是“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带着大眼镜。” 故选B。
的是什么?(4分) (3)作者认为该如何孝敬父母才是正常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孝敬父母的看法(4分)
2. (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A】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
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
话描写的人物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漫谈漫画》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①孩子们吵架,有一个用木炭——上海是大抵用铅笔了——在墙壁上写道:“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同同三千三百刀!”①这和政治之类是毫不相干的,但是不能算小品文。
画也同样,住家的恨路人到对门来小解,就在墙上画一个乌龟,题几句话,也不能叫它作“漫画”。
为何呢?就由于这和被画者的形体或精神,是绝无瓜葛的。
②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实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
③漫画是Karikatur的译名,那“漫”,其实不是中国旧日的文人学士之所谓“漫题”“漫书”的“漫”。
当然也可以不假思索,一蹴而就的,但由于发芽于诚实的心,所以那结果也不会仅是嬉皮笑脸。
这一种画,在中国的过去的绘画里很少见,《百丑图》或《三十六声粉铎图》庶几近之,惋惜的是无非戏文里的丑脚的模写;罗两峰的《鬼趣图》,当不得已时,或也就算进去罢,但它又太离开了人间。
④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那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大”,但又不是胡闹。
平白无故的将所袭击或暴露的对象画作一头驴,恰如拍马家将所拍的对象做成一个神同样,是毫没有效果的,假设那对象其实并没有驴气味或神气味。
但是如果真有些驴气味,那就糟了,从此以后,越看越像,比读一本做得很厚的传记还明白。
关于事件的漫画,也同样的。
所以漫画尽管有夸大,却仍是要诚实。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大,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咱
们立刻晓得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为笑话了。
⑤“夸大”这两个字或许有些语病,那末,说是“廓大”也可以的。
廓大一个事件或人物的特色当然使漫画容易显出效果来,但廓大了并不是特色之处却更容易显出效果。
矮而胖的,瘦而长的,他自身就有漫画相了,再给他秃头,近视眼,画得再矮而胖些,瘦而长些,总可以使读者发笑。
但一名白皙修长的丽人,就很不容易想法,有些漫画家画作一个骷髅或狐狸之类,却无非是在讲演自己的低能。
有些漫画家却不用这呆方法,他用廓大镜照了她露出的搽粉的臂膊,看出她皮肤的褶皱,看见了这些褶皱中间的粉和泥的黑白画。
这么一来,漫画稿子就胜利了,但是这是真实,倘不信,大家或自己也用廓大镜去照照去。
因而她也只好承认这真实,倘要好,就用肥皂和毛刷去洗一通。
⑥由于真实,所以也有力。
但这类漫画,在中国是很难生存的。
我记得去年就有一名文学家说过,他最厌恶论人用显微镜。
⑦欧洲先前,也其实不两样。
漫画尽管是暴露,讽刺,甚而至因而袭击的,但由于读者多是上等的雅人,所以漫画家的笔锋的所向,常常只在那些无拳无勇的无告者,用他们的好笑,衬出雅人们的完整和高尚来,以分得一枝雪茄的生意。
像西班牙的戈雅和法国的陀密埃②那样的漫画家,到底仍是不可多得的。
【注】①“小三子可乎之及及也”二句,意思是“小三子可恶之极,戳他三千三百刀。
”②戈雅:西班牙讽刺画家,作品多取材于民间糊口;陀密埃:法国画家,晚年曾参加巴黎公社革命运动。
16、请扼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阐述层次。
(6分)
17、结合全文,扼要概括“漫画”的特色。
(6分)
18、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何含义?(6分)
答案:
16、(6分)①首先提出漫画经常使用方法是夸大但不胡闹的观点;②接着举例论证不当的夸大反而影响漫画的效果;③最后指出漫画夸大但要诚实,否则就会变为笑话。
(每点2分)
17、(6分)①诚实,确实显示精神;②夸大(廓大),但又不是胡闹;③讽刺(暴露,讽刺),甚至于袭击。
(每点2分)
18、(6分)①漫画家讥讽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反衬上等人的完整和高尚;②漫画家为了取得利益,逢迎雅人;③但愿中国的漫画家担负社会文化责任。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