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大陆把OLED产业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计划。
根据《规划》,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中的发展重点包括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件方面。
对于有机发光显示器件,《规划》提出将“推进中小尺寸OLED 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
”中国OLED 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国内维信诺、上海天马、京东方、彩虹、虹视等都在大力推进OLED特别是AMOLED发展的步伐。
那么我们对日韩台以及大陆OLED产业发展现状做一下浅析。
利润丰厚的OLED产业引起国家间的竞争。
OLED作为未来新一代显示器件,将在全球领引显示和照明两个领域,OLED产值以万亿计不为过,对如此回报丰厚的行业,世界各国和地区争相趋之,以分去最大蛋糕。
OLED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已不单是企业间的竞争,而体现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
日韩台及欧美均已制定了OLED产业战略规划。
早在1979年开始,日本通产省经光电产业技术振兴协会联合16家企业资助8.2亿美元为期10年的液晶显示产业化基础研究计划,受助企业要匹配70%研究经费。
2011年年底,为抢占苹果iPadiPhone引发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突破性的需求,又在《企业创新联盟》框架下投资25亿美元(占股70%到80%)组织日立索尼与东芝成立世界最大的中小尺寸LCD触摸屏及OLED显示屏新公司。
日本三菱化学、松下电工、出光兴产、堡土谷化学、柯尼卡美能达、住友化学、NHK、DOW、COVION等企业以及东北先锋、日本山形大学、大日本印刷与日本有机电子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都积极开展OLED材料、显示等方面的研究,布局全球OLED 市场。
韩国在1990年起组成大专院校100多家企业参加的“平面显示器研究联盟”,每年政府投入30亿韩元支持经费。
在韩国政府在2010年5月19日推出的《显示器产业动向及应对方案》中,已经将OLED产业列为中长期发展目标。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建议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建议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建议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显示技术也在迅速演进,从传统CRT显示器到液晶显示器、LED显示器、OLED显示器等,不断涌现出新的显示技术。
本文通过对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建议一、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清晰度的需求越来越大,显示器分辨率的提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已经有4K、8K分辨率的显示器问世,并且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高分辨率显示器将逐渐成为主流。
2. 省电环保能源和环境的问题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显示器作为大量能源消耗的设备之一,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
因此,未来新型显示技术应该考虑能耗优化和环境友好的设计,如LED显示器和OLED显示器等。
3. 超薄轻便超薄轻便是当前显示器市场的一个热点,对于移动设备来说,轻薄是一种趋势。
随着薄膜技术的发展,屏幕厚度越来越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也越来越轻,这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便携性和使用舒适度。
4. 可折叠、可弯曲可折叠、可弯曲是显示技术的又一大趋势。
例如,折叠屏手机在近几年逐渐流行起来,这种创新的设计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5. 智能交互显示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图像的质量和尺寸,还需要考虑用户体验的改进。
未来的显示技术应具备智能交互功能,可以与用户进行更加自然、智能的互动。
例如,通过手势识别、声音识别、眼动追踪等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用户交互操作。
二、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建议1. 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是创新的源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才能推动新型显示产业的进步。
各企业、研究机构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实现新技术的突破。
2. 加强产学研结合显示技术的发展需要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的共同努力,加强产学研结合是必要的。
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
九大未来产业解读:未来显示

三维显示
全息投影、体三维显示等技术 将实现真正的三维立体显示效
果。
智能交互
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智能交 互方式将与显示技术深度融合
。
THANKS.
趋势分析
高分辨率、广色域、低功耗、轻薄便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此外, 可弯曲折叠、透明显示等新型形态也将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将为未来显示技术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关键技术与挑战
关键技术
未来显示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新型显示原理和材料、高分辨率显示技术、广色 域显示技术、低功耗显示技术、轻薄便携显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推动 未来显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采用液晶、OLED等显示技 术制备具有高分辨率和高 色彩还原度的显示面板。
器件组装与调试
将光学元件和显示面板进 行精确组装,并进行系统 调试和优化。
三维立体显示在娱乐产业中的应用
电影放映
01
采用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震撼的观影体
验。
游戏体验
02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使游戏画面更加逼真,提升玩家的沉浸感和
发展历程
从CRT到LCD再到OLED,显示技术经历了多次革新。未来显 示技术将继续朝着更高分辨率、更广色域、更低功耗、更轻 薄便携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将探索可弯曲折叠、透明显示等 新型形态。
市场需求及趋势分析
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显示体验的追求,未来显示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 板电脑、电视、显示器、VR/AR设备等领域。同时,车载显示、智能穿戴、智能 家居等新兴市场也将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制备工艺
包括光刻、蒸镀、封装等关键工艺步 骤,以确保器件的显示效果和稳定性 。
苏州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试 、光电材料 为辅 的显示器 件产 业群 。
12 与 国际 OL D技 术研发 相接 轨 . E
fu d t n h ril s g e t ta h ne p s s s o l ly f l rl ft e a v n a e fi d p n e ti n v t n a d te o n ai ,te a t e u g s h tt e e tr r e h u d p a u l oe o d a tg s o n e e d n n o ai n h o c s i h o d v lp n h u h s a l , n e r e o in e ,ld b h o e n n ,ame ta p iain , t ae y t e ma k t e eo me tt o g t,n mey e tr i - r td e y t e g v r me t i d a p l t s moi td b h r e, p s e c o v
a e ssi n sr n enain lz d,s aia in a d ide e de ti o ain. nd p rit ng idu t i tr to aie y e l to n n p n n nn v t z o
【 ywod 】 e p a p nl i l d sy s ts u ; l nn ;eerhn ut mesrs Ke rs nwt eft ae ds a i ut ; tu o p n igrsacigc ne aue y l pyn r a q a o r
T eSau n fS z o w T p lt a e slyId s ya di o neme srs h tts0 oo u h uNe v eFa n l pa n ut n sC u tr aue P Di r t
电子信息行业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方案

电子信息行业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方案第一章新型显示技术概述 (2)1.1 新型显示技术简介 (2)1.2 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 (3)1.2.1 高分辨率与高刷新率 (3)1.2.2 软性及可穿戴显示技术 (3)1.2.3 低功耗与节能技术 (3)1.2.4 集成化与智能化 (3)1.2.5 新型显示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3)1.2.6 跨界融合与创新 (3)第二章新型显示技术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 (4)2.1 核心技术概述 (4)2.1.1 技术背景 (4)2.1.2 核心技术构成 (4)2.2 关键材料研究 (4)2.2.1 有机发光材料 (4)2.2.2 量子点材料 (5)2.2.3 纳米材料 (5)2.2.4 其他关键材料 (5)第三章产业化政策与市场环境分析 (5)3.1 政策支持与法规 (5)3.1.1 政策支持 (5)3.1.2 法规保障 (6)3.2 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 (6)3.2.1 市场需求 (6)3.2.2 竞争态势 (7)第四章产业化路线规划 (7)4.1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阶段划分 (7)4.2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8)第五章产业化关键设备与工艺 (8)5.1 关键设备选型 (8)5.2 工艺流程设计 (9)第六章产业化基地建设与布局 (9)6.1 基地选址与规划 (9)6.1.1 选址原则 (9)6.1.2 规划布局 (10)6.2 基础设施建设 (10)6.2.1 交通设施 (10)6.2.2 供水供电 (10)6.2.3 通讯网络 (10)6.2.4 环保设施 (11)第七章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 (11)7.1 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11)7.1.1 人才引进 (11)7.1.2 人才培养 (11)7.2 培训体系构建 (12)7.2.1 培训内容 (12)7.2.2 培训形式 (12)7.2.3 培训评估与激励 (12)第八章资金筹措与投资分析 (12)8.1 资金需求预测 (12)8.2 投资效益分析 (13)8.2.1 投资回报期 (13)8.2.2 投资收益率 (13)8.2.3 风险分析 (13)第九章市场推广与渠道建设 (13)9.1 市场推广策略 (13)9.1.1 产品定位 (14)9.1.2 价格策略 (14)9.1.3 渠道营销 (14)9.1.4 宣传推广 (14)9.2 渠道拓展与维护 (14)9.2.1 渠道拓展 (14)9.2.2 渠道维护 (14)第十章产业化风险与应对措施 (15)10.1 风险识别与分析 (15)10.1.1 技术风险 (15)10.1.2 市场风险 (15)10.1.3 资金风险 (15)10.1.4 政策风险 (15)10.1.5 人才风险 (15)10.2 应对措施与预案 (15)10.2.1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16)10.2.2 市场风险应对措施 (16)10.2.3 资金风险应对措施 (16)10.2.4 政策风险应对措施 (16)10.2.5 人才风险应对措施 (16)第一章新型显示技术概述1.1 新型显示技术简介新型显示技术是指在传统显示技术基础上,通过创新材料、结构设计及驱动方式,实现更高功能、更低功耗、更优显示效果的显示技术。
新型显示技术分析及发展概况

新型显示技术分析及发展概况引言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新型显示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几种新型的显示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原理和发展状态。
OLED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它采用有机材料作为发光层,通过电流激发产生光。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OLED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广的视角。
同时,OLED还具有柔性和可弯曲的特点,可以应用在可穿戴设备和弯曲屏幕等领域。
目前,OLED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其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了改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OLED产品问世。
QLED显示技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点的新型显示技术。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通过控制其尺寸和组成可以实现调节发光颜色的功能。
QLED技术在光电转换效率、色彩表现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呈现更准确和丰富的色彩。
与OLED相比,QLED显示器有着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低的功耗。
目前,QLED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中,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QLED产品问世。
MicroLED显示技术MicroLE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面板显示技术,它采用了微米级的LED作为发光源。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MicroLED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广的视角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同时,MicroLED还具有更长的寿命,不易出现烧屏现象。
然而,由于MicroLED技术的制造复杂性和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大规模商用的MicroLED产品。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MicroLED显示技术将迎来发展的机遇。
总结新型显示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
OLED、QLED和MicroLED等技术在显示效果、功耗和可靠性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优势。
虽然这些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不断的研究投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完全替代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数字世界。
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案例研究

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案例研究一、引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显示技术更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显示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本文将从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两个方面来研究探索。
二、显示技术发展趋势1. OLED技术OLED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缩写,是一种新型的平板显示技术。
它采用有机材料作为发光材料,因此具有自发光、低功耗、超薄柔性等优势。
OLED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可以用于电视、汽车显示屏等大屏幕显示设备,并逐渐成为各个领域显示技术的主流。
2. 显示屏尺寸的加大随着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普及,消费者们对于更大尺寸的显示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也促进了显示屏尺寸越来越大的趋势。
同时,高清、4K、8K等超高清分辨率也逐渐成为了显示器的标配,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图片和视频体验。
3. 智能化显示技术不再只是简单的显示屏,智能显示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显示技术的认知。
智能显示技术可以实现语音控制、触控等各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舒适的体验。
智能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三、显示技术应用案例研究1. 消费电子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标配之一,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
例如,iPhone X采用了超高清的OLED屏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同时,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产品也开始采用显示技术,例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
2. 电子商务显示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例如虚拟试衣间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虚拟试衣间采用了智能显示技术,允许消费者在不试穿实物的情况下,通过虚拟试衣的方式体验衣服的效果。
虚拟试衣间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提升了购物体验。
3. 医疗医疗领域也开始采用显示技术,例如手术室的显示屏可以用来显示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手术过程。
此外,医疗中的智能显示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影像的显示和操作。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版)

研 智 路 迪 电 1150
路 迪 电 赛 成 1100
赛 成 所 集 1050
2016
2017
2018
2019(E)
价不增
• 形态变化:外观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尺
寸
大
39.0”
型
化
2014年
41.2”
2016年
43.9”
2018年
形 态 柔 性 化
路迪研智究库所•M集世ic赛技成ro界术-迪LE新创智D 新型库:显集各示赛成种产迪电技业智术路Q竞发库B研DD-相O集展C究L发eE成新l所lD展电特路点研究成所电赛• 路➢迪竞➢中耕M发研争智日仍i国T展c格究Fr库本把台To局--所面控湾集LLC:E板上地赛DD区产游区着,迪能核域深力在智收心特缩库色,所分集赛化成,迪电错智路位库研发集究展成➢➢韩抢电中规要国先路国模地巩布研大快位固局集陆速逐新O究L地增渐兴成E所区长确D技电优赛产,立术势路业重迪,研智究所
成 所 集 究 产业投融资 智库集 路研究 迪智库 电路研 赛迪智 • 产业链上游持续跟进 迪 电 赛 成 所 1月15日,合肥清溢光电“8.5代及以下高精度掩
成 所 集 究 模版”项目举行奠基仪式,项目总投资10亿元,
计划年产能1250片LTPS和AMOLED用偏光片。
库集 研究 智库 路研 4月1日,皖维集团年产700万平米偏光片项目在 智 路 迪 电 合巢产业新城举行桩基开工仪式,项目投资3.5亿 迪 电 赛 成 所 元,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 赛 成 所 集 究 5月28日,四川阿格瑞OLED新材料项目一期举行 所 集 究 库 研 封顶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 究 库 研 智 路 年产30吨OLED高纯材料的生产基地。 路研 迪智 电路 赛迪 成电 6月18日,蚌埠中光电公司8.5代TFT-LCD玻璃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新型显示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交叉型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先导性支柱产业,需要高技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支撑,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对生产环境和能源要求较高。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面板产业,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三维立体(3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克发光二极管(LED)、OLED 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材料,提高LED、OLED照明的经济性,新型显示产业步入加速创新发展的攻坚时期。
一、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一)显示技术定义显示技术主要是指基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产生的图像再现技术,根据视觉可识别的亮度、颜色,将信息内容以图像的形式传达给眼睛产生视觉效果,其任务是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改变光的强弱、光的颜色和光的其他特征,组成不同形式的视觉信息。
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是相对传统的显示技术,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的发展舞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已成为当前各种显示技术的一个最基本标准,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已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
(二)新型显示技术分类新型显示技术是指能够实现特定清晰标准并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该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包括基于器件的新型显示技术、基于芯片的新型显示技术和其他新型显示技术。
——基于器件的新型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LCD)、液晶显示技术(LCD)、等离子显示技术(PDP),且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已发展成为显示主流技术,主要侧重于显示器件本身的开发。
——基于芯片的新型显示技术:数字光学处理技术(DLP)、硅基液晶技术(LCoS),该类新型显示技术是立足于微型显示芯片的制造技术,在芯片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价值。
——其他新型显示技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场发射显示技术(FED)、栅状光阀系统技术(GLV)、激光投影显示技术、3D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技术(下一代显示技术)等。
其中,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3D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激光显示技术是我国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
(三)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围绕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形成了LCD产业、PDP产业、DLP产业、LCoS产业、激光投影显示产业五大产业方向,重点发展LCD、PDP、DLP、LCOS、OLED、TDEL等平板数字显示器。
其中,LCD 和PDP是目前新型数字显示器的主流,分别占新型显示器市场份额的70%和10%。
目前,新型显示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化发展优势逐步显现。
二、国内外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一)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自20 世纪90年代实现产业化以来,新型显示产业飞速发展,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示,总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迅猛。
1、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市场成熟期2010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约914亿美元,其中等离子体显示(PDP)产业经历整合后,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已有中小尺寸产品推向市场,正酝酿向大尺寸发展的技术突破。
此外,电致发光显示(EL)、激光显示等新兴显示技术均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全球已拥有高世代(6代及以上)TFT-LCD面板产业线20余条,大尺寸TFT-LCD面板已处于成熟发展期。
2、产业呈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三足鼎立格局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在全球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产业竞争中,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占据全球90%以上的份额,使得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呈现日、韩和台湾地区三足鼎立之势。
目前,韩国三星(SDI)和LG、台湾友达和奇美、日本夏普生排名全球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厂商前五名,占据全球生产和销售总量的80%以上。
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小尺寸显示面板方面占有相对优势,而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大尺寸市场具有比较优势。
3、TFT-LCD主导市场,产能竞相移向高世代线2010年全球TFT-LCD面板产值比2009年增长8.9%,占整体平面显示器(不含设备与零组件材料)的87%,主导平板显示市场的发展。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面板需求萎缩,面板厂纷纷减产。
然而,自2009年以来,三星、LGD、友达、奇美、夏普相继推进高世代生产线,2010年产能呈供过于求。
(二)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起步较晚,2000年以后新型显示产业才进入批量生产。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开发能力较薄弱,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形成了多种技术竟相发展、产业集聚初见端倪、配套产业渐成规模的喜人局面。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呈以下发展特点:1、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发展。
其中,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产业发展迅速。
承接国际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开展了有机发光显示和电子纸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合作。
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
2、政府主导产业调整,产业集聚日渐明显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完善,在世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区域性的制造产业集群开始形成。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
基板玻璃、彩膜等配套产品在生产技术、工艺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产业集聚优势逐步凸显。
政府立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要聚集地,加快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主要中心城市集聚,建设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新型显示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随着电子消费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了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行业向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为主的新型显示行业过渡。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逐步加强数字化和平板化引领,带动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和核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中游模组、下游整机制造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随着更为严格的节能降耗标准的实施,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逐步向高光效发光材料、低能耗背光模组等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绿色发展。
(三)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然而,总的来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弱小、企业竞争力不强;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原材料、元器件和专用设备等本地配套能力不足;三是已建或在建的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难以形成区域和企业的规模效应,无法满足我国彩电产业对面板的需求;四是产业发展有失平衡,呈高端短缺、低端过剩的发展格局,在新型显示器件高端领域,TFTLCD、PDP、OLED 等新型显示器件与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差距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迫切需要在国际技术和制造重心转移的关键时期,吸引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重心加速向我国内地转移,全力打造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基地。
三、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区域发展布局(一)总体区域分布我国国内(大陆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以深圳高新区为主,长三角地区以无锡—昆山为核心区域,辐射南京、合肥、武汉、成都形成沿长江及周边区域分布的一条新型显示产业带。
1、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以北京为代表,集中了新型显示产业的人才与智力优势。
清华大学液晶中心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平板显示人才培养中心之一,加上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等,北京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人才最集中的城市,而天津南开大学以及河北工业大学则是新型显示产业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基地。
同时,北京聚集了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等IT厂商,PC、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众多,加上天津、大连等地区的手机产品,这些都为液晶面板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苏州、昆山、宁波为聚落的长三角洲FPD 产业与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样出色,几乎全球前十大TFT-LCD 面板厂的模组生产、背光模组厂、液晶显示器厂和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已在此建立了生产基地。
LG、飞利浦、瀚宇彩晶、统宝光电选择了南京;索尼、夏普选择了无锡;中华映管选择了吴江;友达、三星、日立选择了苏州;奇美在宁波建立LCM 生产线,这些国际面板大厂基本都选择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凭借全球60% 的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在此进行OEM 加工的优势,从材料到模组,长三角集合了FPD 产业相关的众多环节,利用新型显示产业的产业链优势,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拥有两条5代线的地区。
3、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厦门、佛山、东莞带状分布的珠三角洲是我国FPD 产业发展较早、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集聚了长城、康佳、创维、TCL、中兴通讯、华为等终端用户群体和我国80% 左右的液晶电视产能,在我国内地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原本TFT-LCD 面板产业以小尺寸应用为主,但随着“聚龙光电”在深圳扎根,以及奇美、中华映管等LCM 的投资,形成珠江三角洲第二波以LCM 为主的发展局面,珠三角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TN/STN-LCD 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基本都已实现本地化。
上游原材料除了液晶材料之外,其他关键原材料如ITO 玻璃、背光模组、偏光片、彩色滤光片和驱动IC 等,珠三角企业均有能力生产。
总的来看,三大区域各有优势,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
然而,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与跨国企业相比差距仍很大。
目前在TFT-LCD领域,三星和LG、飞利浦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全球市场的20%,同时我国在大尺寸面板上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亟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发,以期有所突破。
(二)主要产业基地分析目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昆山、深圳、成都、合肥、武汉、无锡和西安等8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 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
1、北京北京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了京东方、北泰公司、晶门科技、奥特康森等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