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合集下载

PCB设计规范-元器件封装库基本要求-模板

PCB设计规范-元器件封装库基本要求-模板

1.0目的用于研发中心硬件部PCB设计中所使用的焊盘、元器件封装库的命名、丝印、图形坐标原点等基本要求。

2.0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硬件部所有PCB制作。

3.0职责及权限文件编写标准文件制定单位为研发中心硬件部,修改需要通知相关部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4.0术语SMD: Surface Mount Devices/表面贴装元件。

RA:Resistor Arrays/排阻。

MELF:Metal electrode Leadless face components/金属电极无引线端面元件.SOT:Small outline transistor/小外形晶体管。

SOD:Small outline diode/小外形二极管。

SOIC:Small outline Integrated Circuits/小外形集成电路.SSOIC: Shrink Small Outline Integrated Circuits/缩小外形集成电路.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Integrated Circuits/小外形封装集成电路.SSOP: Shrink Small Outline Package Integrated Circuits/缩小外形封装集成电路.TSOP: 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薄小外形封装.TSSOP: Thin Shrink Small Outline Package/薄缩小外形封装.CFP: Ceramic Flat Packs/陶瓷扁平封装.SOJ:Small outline I ntegrated Circuits with J Leads/ “J”形引脚小外形集成电路.PQFP:Plastic Quad Flat Pack/塑料方形扁平封装。

SQFP:Shrink Quad Flat Pack/缩小方形扁平封装。

CQFP:Ceramic Quad Flat Pack/陶瓷方形扁平封装。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

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安规原则为确保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并遵守一系列工艺规范以及安全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阐述PCB工艺规范及PCB设计的安规原则。

一、PCB工艺规范1.板材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尺寸等要求;-必须符合应用环境的工作温度范围。

2.排布与布线:-尽量减少板上的布线长度,增加抗干扰能力;-根据电路频率、信号速度等要求合理设计布线;-所有布线层之间,要合理选用必要的接地和供电是层,增强电磁兼容性。

3.参考设计规则:-依据电路功能和各器件的规格书,正确设计布线规则;-合理设置电线宽度、间隙及线距。

4.等电位线规定:-等电位线使用实线表示;-必须保证等电位线闭合,不得相互交叉。

5.电气间隙要求:-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线,必须保持一定的电气间隙,避免跳线;-电源与信号线应尽量分成两组布线;-信号线与信号线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串扰。

6.焊盘设计:-合理布局焊盘和接插件位置;-焊盘和焊孔的直径、间距等必须满足可焊性和可靠性要求。

7.线宽、间隔规定:-根据电流、信号速度和PCB层数等因素,合理决定线宽和线距;-涂阻焊层的孔内径要适应最小焊盘直径;8.焊盘过孔相关规范:-不得将NC、不焊接引脚和地板连接到焊盘;-必需焊接的引脚应通至PCB底面或RX焊盘,不得配通至其他焊盘。

二、PCB设计的安规原则1.电源输入与保护:-保证电流符合设计要求,在输入端添加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电路。

2.信号线与地线的安全:-信号线与地线应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干扰和电磁辐射;-尽量避免使用跳线。

3.防静电保护:-添加ESD保护电路,提高抗静电能力;-配置合适的接地网络,减少静电影响。

4.温度管理:-避免过大的电流密度,以减少热量;-根据散热要求设计散热装置。

5.安全封装:-选择符合安全认证标准的元器件封装;-避免封装错误和元器件方向错误。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制造性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布局PCB电路板时所需考虑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电路板的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性和性能。

一、尺寸规范1.PCB电路板的尺寸要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包括最小尺寸、最大尺寸和板上零部件之间的间距。

2.确保电路板的边缘清晰、平整,并防止零部件或钳具与电路板边缘重叠。

二、层规范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层次和层的数量,确保原理图和布局文件的一致性。

2.定义PCB的地平面层、电源层、信号层和垫层、焊盘层等的位置和规格。

三、元件布局规范1. 合理布局元件,以最小化路径长度和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2.避免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干涉,确保元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便于焊接工序和维修。

四、接线规范1.线路走向应简洁、直接,避免交叉和环形走线。

2.确保信号和电源线路之间的隔离,并使用正确的引脚布局和接线技术。

五、电路可靠性规范1.选择适当的层次和厚度,以确保足够强度和刚度。

2.确保电路板表面和感应部件光滑,以防止划伤和损坏。

六、焊接规范1.在设计中使用标准的焊盘尺寸和间距,以方便后续的手工或自动焊接。

2.制定适当的焊盘和焊缺陷防范措施,以最小化焊接问题的发生。

七、标准规范1. 遵循IPC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 Circuits)标准,以确保PCB的制造符合国际标准。

2.正确标注和命名电路板上的元件和信号,以方便生产和测试。

八、生产文件和图纸规范1.提供准确和详细的生产文件和图纸,包括层叠图、金属化孔、引线表和拼图图等。

2.确保文件和图纸的易读性和可修改性。

九、封装规范1.选择适当的封装类型和尺寸,以满足电路板的要求。

2.避免使用不常见或过于复杂的封装,以确保可靠的元件焊接和连接。

FPC PCB焊盘元件封装设计规范

FPC PCB焊盘元件封装设计规范

焊盘设计规范1、对于0201 C&R :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并要求焊盘设计尺寸如下:L=0.8~0.9mmW=0.3~0.35mmZ=0.15~0.22mm2、对于0201无引脚二极管: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并要求焊盘设计尺寸如下:Z=C; W=B+0.1mm; L=A+0.25mm3、对于0402无引脚二极管: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并要求焊盘设计尺寸如下:Z=C; W=B+0.1mm; L=A+0.3mm4、对于0402有引脚二极管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并要求焊盘设计尺寸如下:Z=A-0.2mm; Y=B+0.2mm; L =A+0.7mm 零件物料5、对于0402 C&R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并要求焊盘设计尺寸如下Z=0.25~0.3mmL=1.3~1.65mmW=0.55~0.7mm6.对于0603 C&R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Z=0.7~0.8mmX=0.8~1.0mmY=0.9~1.0mm6.对于0603二极管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Z=A-0.2mm; Y=B+0.2mm; L=A+0.7mm6.对于0805 C&R焊盘开窗方式如右图示:Z=0.8~1.0mmX=1.2~1.45mmY=1.35~1.5mm7、LED 焊盘设计如右图示:8、QFN 焊盘设计如右图示:并要求焊盘设计尺寸如下X=B+0.6mm; W=A ~A+0.05mm9、CN 焊盘设计如右图示:L=A+0.6mm; W=B +0.4mm0.05~0.08mm物料10、定位孔设计如右图示:将定位孔设计在贴装区对角,形状圆孔,直径优先1.2mm和, 二选1mm;。

PCB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1. 厚度规范:PCB的厚度是指PCB板的整体厚度,包括铜箔厚度和基板厚度。

通常,常用的PCB板厚度为1.6mm,厚度小于0.8mm的为薄板,大于2.4mm的为厚板。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板厚,以确保PCB的机械强度和电性能。

2. 最小线宽线距规范:线宽和线距是PCB中电路走线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电路的复杂性、元器件封装的引脚间距以及制造工艺的要求来确定线宽和线距。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线宽线距为0.15mm,对于高密度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线宽线距可以更小,如0.1mm。

3.确保电信号完整性的规范:在高速信号和高频电路设计中,为了保证电信号的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PCB材料、布线布局、地与电源平面的设置、阻抗匹配和信号层堆叠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延迟,尽量缩短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串扰。

4.元器件布局规范:元器件的布局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元器件之间的布局要合理,避免互相干扰;其次,布局要符合热分布平衡的原则,尽量避免热点集中;最后,布局要注意便于元器件的调试和维护。

5.焊接规范:PCB的焊接是PCB制造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方式和元器件类型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和无铅焊接。

此外,还需要注意焊接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温度和时间对PCB和元器件产生损害。

6.通孔设计规范:通孔是PCB中连接不同层电路的重要通道。

为了确保通孔的质量和可靠性,通孔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通孔尺寸应符合元器件引脚和焊盘的要求;其次,通孔布局应合理,避免通孔过多导致PCB变形和信号串扰;最后,通孔孔径和层数需要根据通孔负载和导通电流来确定。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PCB工艺设计规范,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常见的一种基础组成部分,用于连接电子元器件并传导电信号。

在进行PCB设计过程中,封装规范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了PCB的性能、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PCB设计中的封装规范和要求。

1.封装规范在PCB设计中,封装规范是指PCB元件封装的几何形状、尺寸、引脚布局和连接方式等的标准化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封装规范:(1)尺寸规范:首先,封装应符合原理图中所示的尺寸和轮廓要求。

其次,对于贴片组件封装,引脚的间距、封装的长宽比等也需要满足相关标准。

(2)引脚布局:引脚布局应考虑到元件的安装和焊接方便性,避免引脚之间的短路和其他不必要的问题。

引脚的顺序可以按照相对原点的位置、数字顺序或按照特定功能进行排序。

(3)焊盘规范:对于贴片元件,焊盘的形状和尺寸应与引脚匹配,并考虑焊接工艺的要求,如合适的焊接垫大小、间距和形状。

(4)三维模型规范:为了在PCB设计时进行三维可视化布局和冲突检查,每个封装都应有相应的三维模型,包括组件的外形、引脚、焊盘等。

2.封装要求在PCB设计中,封装要求是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些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封装要求:(1)一致性:对于相同功能的元器件,应使用相同的封装,以确保板上的元件一致性,避免布局和焊接的问题。

(2)可靠性:封装应设计为可靠的,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运行。

封装的外形和焊接足够牢固,焊盘和引脚的连接可靠。

(3)散热性能:对于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如功放器件、处理器等),封装要求应考虑到其散热性能。

为了降低元器件温度,应设计合适的热传导路径和散热装置。

(4)DRC检查规则:封装设计应符合设计规则检查(Design Rule Check,DRC)的要求,包括最小间距、最小径迹宽度、最小孔径等。

总之,封装规范和要求是PCB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印制电路板(PCB)中贴片元件封装焊盘尺寸的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中贴片元件封装焊盘尺寸的规范

PCB中贴片元件封装焊盘尺寸的规范在PCB中画元器件封装时,经常遇到焊盘的大小尺寸不好把握的问题,因为我们查阅的资料给出的是元器件本身的大小,如引脚宽度,间距等,但是在PCB板上相应的焊盘大小应该比引脚的尺寸要稍大,否则焊接的可靠性将不能保证。

下面将主要讲述焊盘尺寸的规范问题。

为了确保贴片元件(SMT)焊接质量,在设计SMT印制板时,除印制板应留出3mm-8mm 的工艺边外,应按有关规范设计好各种元器件的焊盘图形和尺寸,布排好元器件的位向和相邻元器件之间的间距等以外,我们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印制板上,凡位于阻焊膜下面的导电图形(如互连线、接地线、互导孔盘等)和所需留用的铜箔之处,均应为裸铜箔。

即绝不允许涂镀熔点低于焊接温度的金属涂层,如锡铅合金等,以避免引发位于涂镀层处的阻焊膜破裂或起皱,以保证PCB板的焊接以及外观质量。

(2)查选或调用焊盘图形尺寸资料时,应与自己所选用的元器件的封装外形、焊端、引脚等与焊接有关的尺寸相匹配。

必须克服不加分析或对照就随意抄用或调用所见到的资料J 或软件库中焊盘图形尺寸的不良习惯。

设计、查选或调用焊盘图形尺寸时,还应分清自己所选的元器件,其代码(如片状电阻、电容)和与焊接有关的尺寸(如SOIC,QFP 等)。

(3)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焊接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焊盘的长度而不是宽度。

(a)如图1所示,焊盘的长度B等于焊端(或引脚)的长度T,加上焊端(或引脚)内侧(焊盘)的延伸长度b1,再加上焊端(或引脚)外侧(焊盘)的延伸长度b2,即B=T+b1+b2。

其中b1的长度( 约为0.05mm—0.6mm),不仅应有利于焊料熔融时能形成良好的弯月形轮廓的焊点,还得避免焊料产生桥接现象及兼顾元器件的贴装偏差为宜;b2的长度(约为0.25mm—1.5mm),主要以保证能形成最佳的弯月形轮廓的焊点为宜(对于SOIC、QFP等器件还应兼顾其焊盘抗剥离的能力)。

(b)焊盘的宽度应等于或稍大(或稍小)于焊端(或引脚)的宽度。

Allegro PCB封装库的设计与规范

Allegro PCB封装库的设计与规范
PAD
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占用的资源比较少,当要批量更新焊盘的时候只要更新PAD库里 的焊盘,再刷新一下电路板就ok,这就是为什么用Allegro打开PCB会比用Protel快的原因,资 源是一点点省下来的。
1 Allegro封装库基本介绍
与Protel封装的区别
Allegro 封装库的 PAD number是唯一的, Protel PCB封装库PAD number可以不唯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原理图库的时候Pin number也要和Allegro封装库对应起来,否 则设计的电路图没法导入Allegro里作PCB设计。
例如:bga484_1r00_23x23 表示484 管脚,球间距为1mm,Body size 为23mm 乘以23mm 的BGA 封装。
qfp100_0r50_16x16 表示100 管脚,脚间距为0.5mm,最大外型尺寸为16mm 乘以 16mm 的QFP 封装。 3)SOP、SO、SSOP、TSOP、TSSOP 类封装元件: sop/tsop/ssop/tssop+管脚数_Pitch_Full size 宽度 例如: tssop8_0r65_4r90 表示管脚数为8,管脚间距为0.65mm,Full size 宽度为4.9mm 的 TSSOP封装。
2 Allegro封装库设计规范
PCB 封装名称的命名方法。
1)标准两管脚分立器件: 阻容感等贴装分立器件,根据国际标准命名法则0402、0603、1206、1210、1805…等,以 其实体英制大小进行标准命名。 2)集成芯片类封装元件: 比如:BGA、 QFP、QFN、PLCC、 DFN、SON等等类型芯片,命名规则为: 芯片类型+管脚数_Pitch_Full size
2 Allegro封装库设计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及要求
在PCB设计中,封装规范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了电子元件的物理布局和接口的连接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封装规范和要求可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封装规范和要求。

1.引脚定义和尺寸:每个元件的引脚定义和尺寸应遵循标准规范。

这些信息可以从元件数据手册或供应商提供的封装库中获取。

确保引脚的编号和功能正确,并保持一致性。

引脚的尺寸和间距应与元件相匹配,以确保正确的焊接和连接。

2.安装方向和标识:每个元件应有清晰的安装方向和标识。

这对于焊接和组装过程非常重要。

在PCB设计中,可以使用标记或符号来指示元件的方向,例如极性标记或指示箭头。

3.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在PCB设计中,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的大小对元件之间的互相连接和电流传输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应符合元件和电路的规范。

密度较高的设计中,可以使用比普通封装更小的引脚间距和走线宽度。

4.保持间距和清晰度:在布局和设计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保持间距和清晰度。

保持间距指的是元件与元件或与走线之间的最小间距,以确保电气和机械的隔离性能。

清晰度是指保持不同元件和走线之间的明晰分离,以避免电气干扰和短路。

5.体积和重心平衡:在设计中要考虑元件的体积和重心平衡。

尽量使元件的布局均匀分布,避免在设计中出现过大或过重的元件。

这有助于提高PCB的物理稳定性,并使其易于组装和维护。

6.焊盘和焊接垫设计:焊盘和焊接垫的设计对于元件的焊接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确保焊盘的大小、形状和间距符合焊接要求,使焊锡易于流动并能提供良好的焊接接触。

同时,确保焊接垫对于不同的元件尺寸和引脚形状是合适的。

7.材料选择和耐热性:在选择封装材料时,要考虑其耐热性能和可靠性。

一些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因此封装材料应能承受这些温度,并保持稳定的机械和电气性能。

8.封装和封装库的标准化:在进行PCB设计时,使用标准的封装和封装库可以提高设计的一致性和效率。

许多封装库提供了常见元件的标准封装,可以直接在设计中使用。

通过使用标准化的封装,可以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并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和可维护性。

总之,在PCB设计中,遵循封装规范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可制造性。

封装规范和要求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降低设计缺陷和故障的风险,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