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心衰治疗方法

肺炎心衰治疗方法

肺炎心衰是指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并伴随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导致肺功能障碍,同时心脏衰竭也加重了病情的发展。肺炎心衰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心衰治疗和支持治疗。

1. 病因治疗:肺炎心衰的治疗首先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可以进行病毒抑制剂治疗。另外,对于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需要同时进行治疗,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2. 心衰治疗:心衰是肺炎心衰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心衰的治疗是肺炎心衰治疗的关键。治疗心衰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心衰药物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病因、病情分级、年龄等。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剂量控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心脏瓣膜病变引起的心衰,可考虑行相关的瓣膜修复手术或置换手术。

(3)手术治疗:对于心衰程度较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人工心脏

辅助装置(LVAD)植入或心脏移植手术。

3. 支持治疗:支持治疗是指通过辅助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支持治疗主要包括氧疗、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精神心理支持等。这些支持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肺炎心衰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心衰治疗和支持治疗。通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合适的心衰治疗和支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是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以促进康复。

肺炎心衰治疗方法

肺炎心衰治疗方法 肺炎心衰是指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并伴随心力衰竭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导致肺功能障碍,同时心脏衰竭也加重了病情的发展。肺炎心衰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心衰治疗和支持治疗。 1. 病因治疗:肺炎心衰的治疗首先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可以进行病毒抑制剂治疗。另外,对于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需要同时进行治疗,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2. 心衰治疗:心衰是肺炎心衰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心衰的治疗是肺炎心衰治疗的关键。治疗心衰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心衰药物有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病因、病情分级、年龄等。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剂量控制,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心脏瓣膜病变引起的心衰,可考虑行相关的瓣膜修复手术或置换手术。 (3)手术治疗:对于心衰程度较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人工心脏

辅助装置(LVAD)植入或心脏移植手术。 3. 支持治疗:支持治疗是指通过辅助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支持治疗主要包括氧疗、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精神心理支持等。这些支持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肺炎心衰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心衰治疗和支持治疗。通过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合适的心衰治疗和支持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最重要的是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以促进康复。

肺炎合并心衰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患严重肺炎的患儿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炎患儿,往往易发生心力衰竭,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小儿心脏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心脏的心肌纤维细,互相交织很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少,但小儿代谢旺盛,所以,心脏负担相对较大。 (2)肺炎时的缺氧和感染: ①缺氧使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酶生成不足,致使化学能量减少,造成心肌收缩无力。 ②细菌代谢产物及毒素的作用可使心肌受损。 ③肺部炎症病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 ④发热等因素使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迫使心脏加强活动,加重了心脏负担。 (3)小儿原有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等其他疾病,平时心脏负担已重,一旦发生肺炎,就更容易引起心衰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除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细湿罗音外,并发 1、呼吸突然加快>60次每分钟 2、心率突然>180次每分钟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的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4、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5、肝脏在短期内迅速增大>2㎝ 6、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 以前5项即可确诊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三治疗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抗感染,平喘,补液及支持治疗。 2.心力衰竭先兆时立即给予吸氧镇静处理。1小时后病情不见好转者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毒毛旋花子苷kg静注,每6~12h/次或西地兰。首次给洋地黄总量(~kg)的半量,余量分2次,每隔4~6h/次。洋地黄化12h开始给予维持量,维持量的疗程根据病情而定,心力衰竭缓解期停用。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3洋地黄治疗时密切注意电解质失衡症状,给予利尿剂,定时称体重及记录尿量。必要时查心电图和血钾。 4用药期间注意洋地黄的毒性反应。 四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一例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心衰合并肺炎 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65岁 病史:高血压、冠心病 症状: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水肿 病情描述: 这是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以及 水肿。患者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病史。一周前,患者开始出现咳嗽和胸闷,伴随乏力及全身不适感。患者没有明显的咳痰和发热症状。随后,患者出 现了呼吸困难以及下肢水肿。家人陪同患者就诊。 体格检查: 患者进入医院后,全身情况较差,神志稍差。血压为160/90 mmHg, 心率为110次/分钟,呼吸频率为28次/分钟。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并且呼吸音减弱。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尖部第三心音、心界扩大。双下肢触 诊可见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略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 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未见异常。

免疫学检查:C反应蛋白(CRP)升高。 胸部X线片:心脏大小增大,肺野不清晰。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扫描:双肺散在小片状浸润,伴有肺段、叶间裂增厚。心脏 肥大,心包腔也有轻度积液。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初 步诊断患者为心衰合并肺炎。 治疗方案: 1.给予氧疗:患者呼吸困难明显,需要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氧合情况。 2.控制液体摄入:由于患者存在水肿及心衰情况,需要限制液体摄入,控制液体平衡。 3.引流积液:考虑到患者存在心包积液,可以行心包穿刺引流。 4.抗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肺炎。 5.利尿药物治疗:考虑到患者的水肿情况,可以给予利尿剂以减轻水肿。 6.心衰治疗:给予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心血管药物治疗。 预后:

肺炎合并心衰

肺炎合并心衰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 一、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与肺部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困定湿罗音。 【护理目标】患儿气促、发绀症状逐渐改善至消失,呼吸平稳。【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清静、明亮、空气新鲜,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60%,注意通风,定时开窗换气,避免空气对流风 2.被褥要轻暖,衣着避免过多和过紧而影响呼吸。体位要头高或半卧位,以减轻肺部淤血。保持口、鼻、眼、皮肤的清洁。 3.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吸氧量的多少及持续时间,可鼻导管给氧或头罩给氧,氧流量一般为高中低,分别为6-8L/min,3-5L/min,1-3L/min,可采用间歇给氧,缺氧严重时,可连续呼吸道正压吸氧或应用人工呼吸器。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无力排痰有关。【主要表现】痰液粘稠,呼吸困难伴喘息。 【护理目标】患儿能顺利有效排出痰液,呼吸道通畅。 【护理措施】 1.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压力小于0.133千帕,动作轻柔,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注意无菌操作。

2.经常更换体位勿使气道受压。平卧位时,背部颈部要垫起。 鼻腔内有粘稠的分泌物或结痂,应及时轻轻用棉签清除。必要时予以氧气雾化,以利排痰,时间不超过20分钟,雾化后拍背促使痰液引流。 3.拍背方法为将手成弓形叩背部,第八肋以上避开脊柱和肾脏,左右各拍5分钟,力度适中拍至微微发红。吸痰前予以拍背,尤其在喂奶及服药前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与肺部感染有关及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主要表现】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护理目标】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1.首先给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下、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行走处,水温32-36℃。待半小时后测体温。同时要注意遮盖患儿,以免受凉。如患儿出现颤抖,应立即停止降温。经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 2.高热抽搐时,应及时按压人中、涌泉,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防止咬伤舌部并加强防护措施。 3.保持衣着及被盖适中。大量出汗时应及时更换衣服。体温骤降时给予保暖,避免孩子直接吹风,防止着凉。 4.由于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唇干裂,容易发生口腔炎,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每天两次,防口腔感染,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口

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衰的护理

毕业论文 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心衰的护理 本文对15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抢救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5例,入院时即合并心衰。其中男6例,女9例。患儿入院时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式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呼吸频率大于60次/分,心率大于180次/分,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肝脏达肋下3cm,体温升高或不升。 2、临床护理 (1)及时有效的氧疗,迅速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前庭导管或小儿鼻塞导管,氧流量0.5—1升/分,氧气应湿化,以免操作时气道纤毛上皮细胞干燥而使痰液粘稠,缺氧明显者用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4升/分。及时消除呼吸道及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适当垫高患儿的头胸部,有利于呼吸和循环。如果鼻腔粘膜有水肿、充血,可用0.5%麻黄素滴鼻,以保证有效的氧治疗。在用氧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给氧效果,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口周、唇、指、趾青紫是否减轻,同时向患儿家属及同室陪同人员交待用氧注意事项。 (2)纠正心衰,心衰是肺炎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除氧疗外,及时应用治疗心衰的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洋地黄类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增加心搏出量,改善血循环,宜采用快效洋地黄制剂,如毛花苷C及毒毛花苷。1)剂量及用法:基本原则是先达洋地黄化剂量,然

后根据病情需要用维持量以维持疗效。用量:0.03—0.04mg/kg体重静注,首次给总量的1/2,余量根据需要间隔4—6小时分次给予。2)洋地黄疗效观察及中毒处理:应用洋地黄有效指征为用药后20—30分钟后数心率,心率减慢至130—140次/分,肝脏缩小,气急改善,安静,尿量增加。如用药后心力衰竭症状未见减轻或加重,应仔细寻找原因,药量是滞准确,是否安静,尿量增加,如用药后心力衰竭症状未见减轻或加重,心功能越差,越易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表现为嗜睡、头昏等,发现中毒辣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停止使用洋地黄制剂及利尿药,同时补充钾盐,如钾盐治疗无效或并发其他心律失常时,按心律失常治疗。 3、一般护理 (1)肺炎患儿与其他患儿及恢复期患儿应分开居住,目的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肺炎患儿病情变化凶险,最好收住在抢救室或办公室附近的病房,以利护士观察和抢救。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2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0%—60%。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抢救。 (2)定时测体温,肺炎患儿多数有不同程度发热护士必须定时测体温,一般4小时测一次,必要时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在38.5摄氏底左右时给予对症处理,体温在39摄氏度或发生惊厥时应积极采取冷湿敷或枕冰袋,同时置冰袋于腑下及腹股沟,但降温不宜过快,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使用降温措施后1小时重复测体温。 (3)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及肌张力,由于病原体毒素可引起中毒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探讨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收治7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抗感染和抗心衰的治疗,同时针对病情和患儿症状,使用给氧、镇静止喘、雾化吸入疗法等抢救性和辅助性治疗措施。对于小儿抗心衰治疗,在使用常规药物洋地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多巴胺联合米力农或洋地黄+酚妥拉明治疗。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有效率100%。结论以上治疗方法临床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标签:小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多发疾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对生命威胁最大的疾患之一[1]。小儿肺炎主要由细菌、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一般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小儿重症肺炎由于神经体液因素等各方面易发生心肌损害、肺动脉高压而合并心力衰竭[2]。对我院收治7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临床治疗方法和体会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7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男40例,女36例;年龄3个月~3岁;病程2~10d。3个月~1岁37例,1~3岁39例,平均年龄10个月。临床表现:咳嗽喘憋,多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凉,皮肤发绀,呼吸促(>60次/min),心动过速(>160次/min),有奔马律,双肺干湿罗音,肝脏增大。全部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四版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 1.2方法本组全部患儿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或者床头抬高30°~40°的体味,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严重缺氧出现呼吸衰竭时可使用呼吸机。 1,2.1主要治疗方法 1.2.1.1抗生素治疗:为控制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选用青霉素30~50万u/(kg·d),先锋必50~150mg/(kg·d),2次/d静点,菌必治20~80mg/(kg·d),1~2次/d静点。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有过敏史或耐药者以及感染支原体肺炎者可选用红霉素20~30mg/(kgod)+5%葡萄糖液,2次/d静点。对病毒感染者联合应用病毒唑10~15mg/(kg·d),2次/d静点,1次/d静点。 1.2.1.2抗心衰治疗:使用洋地黄常规治疗,西地兰0.02~0.03mg/kg(>2岁),0.03~0.04mg/kg(<2岁);同时加用多巴胺,按5~10μg/(kgomin)持续静脉用药,由于多巴胺在临床上强大的升压作用,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及时调整滴速,及时撤换。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0.1~0.2mg/kg/次,呋塞米1mg/kg利尿,氨茶碱2~3mg/kg解痉平喘,氨茶碱由于其对肾血管的扩张作用临床具有轻微的利

肺炎的治疗方法用药

肺炎的治疗方法用药 肺炎好治么: 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多数患者要7~10天或更长疗程。肺炎住院病死率为1.7%~6.4%,多数为4%左右。老人小孩与体弱预后较差。无严重并发症的预后良好。 肺炎的治疗: 肺炎除一般的休息和促进排痰外,抗感染治疗是最重要的环节。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确诊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必要时作胸腔闭式引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 预防肺炎的疫苗: 预防接种是对抗肺炎球菌疾病的有效手段。肺炎疫苗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预防约90%的感染性肺炎。绝大多数健康的成年人,在接种后2-3周内,保护率可达92%,免疫功效可维持5年。2岁以上体弱或反复患肺炎的幼儿及年龄>65岁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者可以使用。 肺炎的详细治疗: 1.抗感染方案的选择 肺炎的治疗除一般的休息和促进排痰外,抗感染治疗是最重要的环节。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所谓经验性治疗是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针对病原体治疗是根据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的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生素。由于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受时间、技术手段限制,常常不能很快得到病原学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经验性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2.确定合适的疗程 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确诊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病情稳定后可从静脉途径转为口服治疗。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大多数患者需要7—10天或更长疗程,如体温正常48—72小时,

无肺炎任何一项临床不稳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治疗后48~72小时应对病情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临床状态稳定、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如72小时症状仍无改善,需仔细分析,是否存在药物未能覆盖病原体、出现并发症或患者存在免疫抑制、诊断有误等问题,并做必要的检查,进行相应处理。 合并症及处理: 1.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1)诊断标准:在肺炎基础上,出现以下4症状2体征。 1)突然极度烦躁不安; 2)心率突然增快超过18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 3)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罗音增多; 4)明显发绀,面色皮肤苍白发灰,发凉,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5)肝脏在短时间内进行性增大超过2cm; 6)足背眼睑出现水肿(营养不良除外),尿少。 (2)治疗:具备以上1)、2)、3)条诊断为可疑心衰、马上给予: 1)镇静:可选用冬眠灵、非那根每次各1mg/kg,肌注或静注,或安定每次0.1~0. 3mg/kg,肌注或静注,或苯巴比妥钠每次4~6mg/kg,肌注。 2)吸氧:常采用浅鼻管吸氧,小儿氧流量为0.5~1.1/分。还可用头罩、口罩、漏斗吸氧法。如果半小时后仍不好转,并出现肝脏肿大,可确诊心衰即给予以下药物。 3)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可选用毒毛旋花子甙K0.007~0.01mg/kg,加5%~10%葡萄糖10ml缓慢静脉推注或选用毛花甙丙(西地兰),洋地黄化剂量<2 0="" 03="" 0="" 04mg="" kg="">2岁0.02~0. 03mg/kg,首次为化量的1/2,余量分2次,各间隔6小时肌注或静注。 4)利尿剂:速尿每次1mg/kg,静注或肌注。 5)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每次0. 5~1mg/kg,加入5%~10%葡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 治疗原则:①减轻心脏负荷,包括前负荷和后负荷;②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③控制体内的水和钠。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 可降低机体基础代谢率,减少器官组织所需的血流量,减轻心脏负荷。 (二)吸氧 有呼吸困难表现或伴肺炎、急性肺水肿而有明显发绀者,应给予吸氧治疗。 (三)镇静 对气急或烦躁不安者皮下注射吗啡,成人量每次5~10mg。主要作用是降低呼吸中枢的敏感性,从而中断反射性换气过度及控制烦躁不安,但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禁用。 (四)病因和诱发因素治疗 包括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治疗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避免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二、增强心肌收缩 (一)增强心肌收缩药

1.肾上腺素 兼有α和β受体激动作用。α受体激动引起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β受体激动使冠状血管扩张,心肌兴奋和心率增快,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松弛。 2.多巴胺 激动肾上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DA1和DA2两种受体)。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较大剂量时,激动α、β受体,导致心率增快,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此时,多巴胺加速心率的作用强于多巴酚丁胺,并且有可能加重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损害。DA1受体位于突触后,分布于内脏、脾、肾、冠状血管的平滑肌。通过兴奋腺苷环化酶和增加cAMP浓度,扩张血管,增加肾和肠系膜的血流量。 注意事项:①不能皮下或肌内注射。②不能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患者慎用;注意可能诱发的心律失常。③严重败血症时产生的内毒素抑制多巴胺β羟基化酶使多巴胺转化为去甲 肾上腺素受到阻碍,可能降低其疗效,可追加少量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即可恢复多巴胺效应。④剂量过大能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肢体远端坏死。⑤多巴胺可增加肺动脉压,右心力衰竭时应慎用。 ⑥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延长及加强多巴胺的效应;多巴胺是通过单胺氧化酶代谢,在给多巴胺前2~3周曾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