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历史变化
曲靖介绍-曲靖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罗平九龙瀑布群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蚀,在此 形成了十级高低宽窄不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 其中最大的一级宽112米,高56米,气势恢宏, 蔚为壮观,号称九龙第一瀑。九龙瀑布群因其 瀑布众多,景点密集而形成其独有的观赏特点, 一年四季美景不断,素有“九龙十瀑,南国一 绝”的美誉。
曲靖城市介绍
“滇黔锁钥”、“云南咽喉”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曲靖历史悠久。西汉元封 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味 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蜀 汉名相诸葛亮率师南征,降 服当地大姓首领孟获后。 置 建 宁 郡 。 1913 年 南 宁 县 (原味县)改为曲靖县、沾益 州改为沾益县。1983年,经 国务院批准撤销两县建制 成立曲靖市。
麒麟黑皮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做法是将猪腹部的带皮五花肉切成大块煮至六 七成熟,捞出沥干水分,再切成三寸见方的小 块,抹上蜂蜜和白酒,放进烧热的油锅里煎炸 至肉块发黑,肉皮变皱即可。吃起来肉味香浓, 风味独特,受到食客的喜爱。
富乐酥肉
富乐酥肉的制作一般都在杀年猪的晚上,是以 猪腿肉为主要原料,加入蜂蜜、姜汁、葱汁、 淀粉、盐、料酒、胡椒粉、八角粉、鸡蛋等佐 料搅拌均匀,再用漏勺将拌好的猪肉舀到油锅 里炸制而成。
3、旅游景点
会泽大海草山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东南部,属乌 蒙山系主峰段,海拔在3570--4017米之间, 其最高峰牯牛寨(即绛云弄山)海拔4017.3米, 是乌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时南诏国王封为东 岳。
4
美食文化
胡辣鱼
我和我的家乡曲靖

PART 13
曲靖与我:一段永恒的情感纽带
曲靖与我:一段永恒的情感纽带
1
曲靖,这座我深爱的城市,对我而言 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和
记忆的寄托
这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经 历了青春期的迷惘与挣扎,见证了成
长的喜怒哀乐
2
3
每一个街角、每一片风景,都承载着 我的故事和回忆
曲靖与我:一段永恒的情感纽带
游行,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曲靖,你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 如舞龙、舞狮、杂技等。这些表演都是曲靖人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充满了浓厚的 地方特色
PART 8
曲靖的方言与语言
曲靖的方言与语言
01
曲靖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与四川、 贵州等地的方言有相似之处
曲靖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为一个曲靖人,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这 里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美丽的自然 风光和美食。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曲靖 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故乡
PART 4
曲靖的现代发展
➢ 近年来,曲靖在经济发展 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 重视和支持,曲靖充分利 用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能 源、化工、农业等。同时 ,曲靖还注重培育新兴产 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 技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PART 10
曲靖与我
曲靖与我
作为一个曲靖人,我深深地爱着这座城市。 这里不仅有我成长的足迹,还有我亲人的 笑脸和朋友的陪伴。每当我离开曲靖,我 总会思念这里的美食、风景和文化。无论 我走到哪里,曲靖都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总结起来,曲靖是一个充满魅力和 活力的城市。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产、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 美食和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曲靖人, 我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并希望更 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这座美丽的 城市,共同见证它的发展和进步。 无论我身在何处,曲靖永远都是我 心中的故乡,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曲靖市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介绍

曲靖市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介绍珠江源头之城——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区最高点在会泽县的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3米,最低点在会泽县娜姑区王家山象鼻岭小江出口处,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
曲靖市地处东经102°42′~104°49′,北纬24°21′~27°04′之间,东西距215公里,南北长302公里,总面积32565平方公理,其中南良坝子面积771.99平方公理,是全省最大的坝子。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东少严寒,四季如春。
其东与贵州、广西两省区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州,西与昆明市交界,北达昭通,辖8县1市1区,139个乡镇。
市委所在地曲靖城(传说中有麒麟仙女在此下凡造福于人故以称为“麒麟城”)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38公理。
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梁子山蜿蜒纵横,奔流不息的南盘江(珠江上游)、牛栏江南北分流,自古以来便是进入云南的陆地要塞,史称“入滇锁钥”。
曲靖,人文古迹众多,自然景观幽美,民风古朴。
在中国书法上吏上有被康有为誉为“正书古石第一”的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有战国至元明时期的庞大罕见的珠街八塔台古墓群,秦修“五道尺”、“七擒孟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演义过多少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
有绿荫怀抱,水碧如玉的花山湖、潇湘湖;有被称为“云南第二奇观”的地下艺术宫殿——天生洞;有美绝人寰的罗平风景区——九龙瀑布群、美丽的多依河、有“小三峡”之称的鲁布革峡谷;有地理奇观壮、秀、幽、绝的陆良彩色沙林;有被徐霞客称为“秀拔为此中之冠”的翠峰山、廖廓山、郎目大山……多少美丽的自然风景引你进入一个清爽的世界。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五百多万汉族以及彝、回、壮、布依、苗、瑶、水等少数民族。
占人口总数7.8%的七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苗族的采花山,布依族的“三月三”和“尝新节”……,这些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添了无限情趣!全区铁路、公路纵横交错,是云南通往内地的“咽喉”,这也造就了曲靖的各行业逐渐走向繁荣。
曲靖历史文化漫谈(升级版)

宁州的变迁
宁州设置12年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曾 废宁州而置南夷府,设置南夷校尉管辖原来的南 中七郡,后来干脆叫做镇蛮校尉。20年后,西晋 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才恢复宁州建制,继续以 南夷校尉李毅为宁州刺史。 北周时期,仍授爨氏为宁州刺史。但因北魏已设 置宁州于彭元(甘肃境内),为区别南中宁州,则 将彭元的宁州改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改称为南 宁州。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唐王朝 建立后,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承隋制设 南宁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 设郎州都督府。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又复名南宁 州都督府。管16州。
乌蒙山位于滇东北、黔西南云贵两省边境上的十三个县地带。 乌蒙山由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成,其地势东北低 西南高。平均海拔2400左右,最高峰在会泽县大海梁子牯牛 寨,海拔4017.3米。大海梁子是云南名山,南诏时被封为 “东岳”。
南中之脉——翠峰山
“东界群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頴,……盖此丛立 之峰,西南始于此,……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而此尤为西南之极。”(徐霞客)
爨宝子碑(小爨碑)
爨宝子碑立于东晋义 熙元年(公元405年),文 辞古雅,事迹少而铭文多, 颇有魏晋骈文之风,书体 在隶楷之间,笔法古拙浑 厚,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 地位无以伦比,碑康有为 誉为“正书古石第一”。 现存曲靖一中爨碑亭。
爨龙颜碑(大爨碑)
爨龙颜碑,俗称大爨碑,立 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 457年),碑文纳入对研究爨 氏家族的历史,当时职官、 爨氏统治区域范围等有着极 为重要的价值。书写笔力遒 劲,气势恢弘,被康有为称 为“神品第一”。现存陆良 县薛官堡村。
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
1978年——1982年,在曲靖珠街八塔台发 现了大批古墓群,共发掘了各个时期的墓葬 700余座,文化堆叠层高达7米,墓群类型多样, 交叉堆积,上至春秋,下至元明的墓葬层层叠 压,文化层历时2000余年。在属于春秋至战国 这一时期的30余座封土墓和土坑竖穴墓中,出 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墓葬 220座,宋元明时期的火葬墓304座,共出土陶 器、青铜器、玉器、铁器1000多件。其中,东 汉以前的文物带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
如何介绍一个城市

我的家乡曲靖市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它,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概况;历史;现状;特点;经济;文化;人文景观。
南城门1.曲靖概况:曲靖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文山州、红河州接壤,西与昆明市、东川市连接,北靠昭通地区和贵州毕节地区,是边疆中的内地。
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曲靖,距省会昆明市135公里,地区面积33,8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来这里可领略到彝、壮、苗、瑶等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曲靖还是古代爨(cuan)文化的发祥地,主要风景名胜有珠江源、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大理三十七部会盟碑、千佛塔及罗平多依河、九龙瀑布群、鲁布革风景区等。
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
曲靖是中国第三大江、南方第一大江——珠江的发源地,因此也被称为珠江源头第一城。
全市名雕众多,被誉为“雕塑之都”。
2005、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2006年荣获中国走向世界——中小城市成就奖,名列第六;连续数年GDP 排名全省第二,并且保持高速增长。
2009年,曲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
曲靖市地跨东经102°42’—104°50’,北纬24°19’—27°03’之间。
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黔锁钥”、“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称。
曲靖是云南第二大城市,也是云南第二大经济体,云南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曲靖现今面积:面积28904平方公里,人口:人口587.5万(2007年),城区人口85万。
下辖一区一市七县,分别是:麒麟区、沾益县、宣威市、罗平县、我的家乡——曲靖富源县、会泽县、马龙县、师宗县、陆良县。
这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小谈明朝汉族移民曲靖的历史及随想

小谈明朝汉族移民曲靖的历史及随想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无论疾病、内乱或是外敌入侵,无论天灾,无 论人祸,都没有把这个古老而倔强的民族击倒。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毁于一 旦,千年以前在哈拉巴地区的古印度文明也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古埃及则在古 罗马帝国如潮的进攻中被侵吞。
唯有中国,华夏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程中不但没 有消亡,反而凭借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托起了亚细亚东岸的那片天空。
作为云南人,作为曲靖的一份子,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城市,历史,我们 不能忘却,我们要去了解,去探寻,去回到过去,看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发 生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事。
为此,我用了近一年半时间,从各大文献资料库、各正 史或野史所记载、 以及在多方查询资料和实地走访确认妥当的基础上, 撰写此文, 目的谨在于让曲靖人更好地了解那些历史中尘封的往事, 并且提醒读者不应只注 重大范围的历史学习,也该注意小范围的如自己家乡的历史的研究,同时,在新 时代发展、国际经济政治日趋全球化的今天,提醒我们不应该将自己民族的历史 捏碎,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任凭它们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本文着重写到明朝汉族移民曲靖的那段历史,可以说,它改变了从那以后曲 靖乃至云南滇东北、滇东、滇中等地区的民族构型,使得曾经的蛮夷之地走上在 封建正统思想之下不得不俯首数百年的时代。
不过,先要说起曲靖的历史,还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
公元前 225 年,在秦皇赢政尚未统一中原的时候,他就派人从今天的四川宜 宾修建了远近闻名的“五尺道”,其终点正是今天的曲靖地区。
公元前 109 年, 汉武帝刘彻率兵攻打南疆,因为曲靖正置于滇东,也正是从贵州进入云南内部的 必经交通要道,为进一步开发南疆,刘彻决定在曲靖南盘江及北盘江,即今天曲 靖市麒麟区以北大范围地区立县,名叫味县。
据文献记载,味县原址在今曲靖三 岔一带,当时的曲靖,也就是味县,成为了滇东地区乃至南中地区也就是今天云 南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中心。
曲靖历史变化

曲靖历史变化一先秦曲靖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
市境内的南盘江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留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
1983年,宣威县尖角洞文化遗址的发现,丰富了对曲靖远古人类活动的了解。
2001、2002年,对富源县大河癞石山旧石器遗址的发掘,说明曲靖远古先民至少在距今10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生息、繁衍于滇东红土地上。
2006年3~4月,富源县大河镇茨托村发现距今3万~10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的2400多件遗存,其中大量遗存具有同时代欧洲莫斯特文化典型特征,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考古的空白,同时在地层里发现人类牙齿。
该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遗物、遗迹现象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是中国莫斯特文化分布最多、时代最早的遗址之一。
麒麟区珠街乡陡山扁窟坑出土的炭化稻(粳稻型稻,是云南发现的第三个古稻分布点)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1175±54年遗存,说明公元前12世纪以前,在珠江源头的南盘江两岸,曲靖先民已创造着农耕稻作文明。
公元前4世纪中叶,“蜀身毒道”开通,曲靖成为自四川、贵州、云南进入缅甸的“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重要枢纽。
1977~1982年,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1、2号封土堆的考古发掘,揭示了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曲靖地区的先民已创造高度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曲靖为“靡莫之属”,已进入部族社会,与滇池地区的居民为同一族属(叟族)。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率部入滇,沟通曲靖与内地的联系。
秦以前曲靖为滇国、夜郎国势力交界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
……滇王者,其众数百万,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
”南盘江流域地区为滇文化范围,其地时为滇王国劳浸、靡莫等部落所据。
而北盘江流域地区则为夜郎文化区域。
二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道置吏,把曲靖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下。
在“蜀身毒道”的基础上,开凿修建从四川宜宾至建宁(曲靖)的“五尺道”,作为秦通往西南夷的重要据点,为西汉设置郡县打下基础。
最简曲靖史

最简曲靖史曲靖的历史,分四个时期:远古至东汉(古滇)、三国至唐中期(爨氏)、唐中期至元初(南诏大理)、元初至现代。
春秋战国时,滇池周围和南盘江流域居住着原始部族(叟族),“滇、靡莫、劳浸”是其中较大的三个部落联盟,散居南盘江流域曲靖一带的,史称“靡莫之属”。
公元前280年,庄蹻率2万余官兵开赴云南。
秦灭楚后,2万余人90%留居滇地,促成一次空前的经济文化大交汇。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堂琅县(会泽)、存鄢县(宣威)设立,标志着郡县制在曲靖也是在云南的最早确立。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举兵入滇,滇王归顺。
西汉在“南中”设“益州郡”,治所在滇池县(昆明晋宁),在曲靖置“味县”(麒麟区)。
“味县”隶属益州郡。
益州郡是中原王朝对云南实施统治的开端。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南征,孟获兵败归附。
诸葛亮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将治所迁到味县,管辖南中七郡。
至此,曲靖成为云南的统治中心。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灭蜀,南中七郡归属魏国。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氏建国,至唐初,曲靖为爨氏所据,先后设宁州、南宁州、郎州,治所均在味县。
泰始六年(270年),西晋将隶属益州的建宁、云南、永昌、兴古4郡分出设宁州,南中不再隶属益州(四川),成为直隶中央的行政区划,宁州是全国十九个州之一,以味县为州治。
至此,味县(麒麟区)成为云南第一个首府。
东晋咸康五年(339年),宁州大姓孟彦、霍彪火拼后同归于尽,“建宁太守孟彦率州人缚宁州刺史霍彪降晋”(《北魏书·唐雄传》),以爨琛为代表的爨氏乘时而起,独霸南中。
中央政府任命爨氏为宁州刺史,统领“南中”。
曲靖是爨氏发祥地,按境界分东、西二爨,也称乌蛮(东爨)、白蛮(西爨)。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刘宋立国,刘裕称帝,曲靖境内郡县设置基本沿袭晋制。
北朝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宁州改名南宁州。
隋朝初年,曲靖沿袭北朝时的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开皇四年(584年),隋朝在味县设南宁州总管府,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以州代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历史变化一先秦曲靖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
市境内的南盘江流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留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
1983年,宣威县尖角洞文化遗址的发现,丰富了对曲靖远古人类活动的了解。
2001、2002年,对富源县大河癞石山旧石器遗址的发掘,说明曲靖远古先民至少在距今10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生息、繁衍于滇东红土地上。
2006年3~4月,富源县大河镇茨托村发现距今3万~10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的2400多件遗存,其中大量遗存具有同时代欧洲莫斯特文化典型特征,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考古的空白,同时在地层里发现人类牙齿。
该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遗物、遗迹现象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是中国莫斯特文化分布最多、时代最早的遗址之一。
麒麟区珠街乡陡山扁窟坑出土的炭化稻(粳稻型稻,是云南发现的第三个古稻分布点)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1175±54年遗存,说明公元前12世纪以前,在珠江源头的南盘江两岸,曲靖先民已创造着农耕稻作文明。
公元前4世纪中叶,“蜀身毒道”开通,曲靖成为自四川、贵州、云南进入缅甸的“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重要枢纽。
1977~1982年,对曲靖珠街八塔台古墓群1、2号封土堆的考古发掘,揭示了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曲靖地区的先民已创造高度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曲靖为“靡莫之属”,已进入部族社会,与滇池地区的居民为同一族属(叟族)。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率部入滇,沟通曲靖与内地的联系。
秦以前曲靖为滇国、夜郎国势力交界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
……滇王者,其众数百万,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
”南盘江流域地区为滇文化范围,其地时为滇王国劳浸、靡莫等部落所据。
而北盘江流域地区则为夜郎文化区域。
二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道置吏,把曲靖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下。
在“蜀身毒道”的基础上,开凿修建从四川宜宾至建宁(曲靖)的“五尺道”,作为秦通往西南夷的重要据点,为西汉设置郡县打下基础。
《史记·西南夷列传》:“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五尺道北端为秦国的巴郡,南端直通滇国(曲靖)。
使曲靖处在对内地开放的前沿,成为内地进入云南的门户。
三两汉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堂琅县(今会泽、东川一带)、存鄢县(今宣威)的设立(为同年设立的犍为郡所辖),标志着郡县制在曲靖在云南的最早确立。
汉武帝派唐蒙“凿石开道,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
”(《水经·江水注》)。
史称僰道或朱提道。
五尺道由僰道南下,过石门,经朱提(今昭通),达味县(今曲靖)。
公元前112年,牂牁郡设置,其中谈稿、漏江、平夷、漏卧4县即为今陆良(南部)、师宗、富源、罗平4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益州郡,辖区包括味县(今曲靖)、牧靡(今寻甸)、铜濑(今马龙)、同劳(今陆良)。
史载汉武帝派名将郭昌为统帅,“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
滇王降……于是以为益州郡。
”(《史记·西南夷列传》)。
益州郡是中原王朝对云南实施全面统治的开端。
曲靖郡县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诸部林立、不相统属的局面,有利于中央王朝管辖治理和诸部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
汉王朝推行“移民实边”,汉民族不断进入曲靖垦殖、屯田,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
公元14年,滇东“僰人”领袖若豆、孟迁率众起义,牵制了王莽政权大批军事力量和重要朝臣,支援和推动了内地绿林、赤眉、铜马等起义军。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以夷帅栋蚕为领袖的起义军杀了益州郡各地的东汉官吏,控制益州郡大部地区。
起义坚持到建武二十一年(45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地方豪强势力。
东汉时期,曲靖境内郡县基本沿袭西汉设置,部分县归属有所调整,存鄢(今宣威)并入犍为属国的汉阳县(今赫章),堂琅县(今会泽、东川、巧家)并入朱提郡(今昭通),其余各县的隶属不变。
四三国历经两汉王朝的更迭、兴衰,云南变为地狭民寡的蜀汉政权的后院,曲靖成为蜀汉政权控制云南的要津。
左右云南政治数百年的南中大姓集团在滇东大地上悄然崛起。
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原犍为郡的基础上,刘备设置朱提郡。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蜀国腹地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很快被镇压。
但是越巂夷帅高定乘机起兵反蜀,揭开南中叛乱的序幕。
章武三年(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攻杀益州太守正昂,将继任益州太守张裔缚送给吴国。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亲自率军南征。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兵分三路征讨:诸葛亮自率蜀军主力击越巂高定,丞相参军马忠率师伐牂牁朱褒,降都督李恢直捣益州郡腹地。
诸葛亮率军驱巨兽,烧藤甲,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所由滇池县(今晋宁)移至味县。
蜀汉设置建宁郡,使滇东地区在云南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片独立行政区。
在南中4郡的基础上,调整设置南中7郡。
分越巂、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分别任命南中大姓中的拥蜀派人物和平叛功臣李恢、吕凯、王伉、马忠、张嶷为建宁、云南、永昌、牂牁、越巂等南中诸郡太守。
收取中间实力派南中大姓部曲为“五部飞军”加以利用,征调南中大姓中的实力派人物爨习、孟琰两人领部曲为蜀将军。
孟获被利用为文臣,官至御史中丞。
“统摄”南中之降都督,均由朝中派遣。
建兴十一年(233年),将具有军事管制职能和行政职能的降都督府由鄨县(今贵州毕节)移至南中腹地味县,南中7郡统属于降都督管辖,管辖范围由60县增至62县,统管“南中”(包括今云南全境、川南、黔西部分地区)。
这使早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就设置的专事招降南中大姓和夷帅的降都督正式成为一个军事统治机构和行政机构,最终为西晋设宁州打下基础,为云南成为与全国其他州并列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创造条件。
境内味县、牧靡、铜濑、同劳、存鄢属建宁郡,堂琅县属朱提郡,宛温、漏卧属兴古郡。
南中7郡的设置,尤其是益州郡改建宁郡,郡治迁至味县和降都督迁至味县,统领7郡,使曲靖成为“南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唐天宝年间。
五晋朝晋朝中央王朝统治力量与地方实力派的冲突,已由以夷帅势力为主,变成与南中大姓为主。
利用、分化南中大姓势力,镇压南中大姓的反叛,成为晋王朝统治期间宁州政治的一个主要特点。
西晋至唐初,中原纷乱,曲靖为爨氏大姓所据。
王朝先后在此置宁州、南宁州、郎州,治所均在曲靖。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灭蜀,南中7郡属魏国统治。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氏建立西晋,仍以霍戈为降都督,统兵镇守南中。
西晋泰始六年(270年),西晋王朝将原隶属益州的建宁、云南、永昌、兴古4郡析出设立宁州,史载:“八月,分益州之南中郡置宁州”(《晋书·武帝记》)。
宁州的设置使南中不再隶属于益州,成为直隶中央王朝的行政区划。
是当时全国19州之一,以南中都督驻地建宁郡味县为州治,从此味县(治所在今西山三岔)成为中原王朝统治云南的第一个首府。
泰始七年(271年),晋吴交州之战,南中大姓出兵支援吴国,部损人亡,而霍氏得渔翁之利。
太康三年(282年),晋武帝废宁州入益州,设南夷校尉统之。
元康中改南夷校尉为镇蛮校尉。
太安元年(302年),复置宁州。
建宁大姓毛诜、李睿与朱提大姓李猛共约驱逐杜俊、雍约,发动叛乱,为南夷校尉李毅镇压。
太安二年(303年),又将原来就属于南中地区的牂牁、越巂、朱提3郡划归宁州管辖,同时又将建宁郡西7县划出,恢复两汉时期的益州郡(永嘉二年改为晋宁郡),此后宁州即辖有8郡(建宁、晋宁、云南、朱提、越巂、牂牁、兴古、永昌),故设有“八郡监军”一职(见《爨龙颜碑》)。
今曲靖辖县除漏卧、堂琅分属兴古、朱提郡外,其余各县均属建宁郡。
李毅后王逊为南夷校尉时,将宁州8郡分为16郡。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春,分宁州置交州,以霍彪为宁州刺史、爨琛为交州刺史,封李寿为建宁王节制2州。
后来,晋朝分而治之,不断把南中诸郡分小,意在分化地主大姓、夷帅势力,结果导致南中地区扰攘纷乱,战乱重开。
东晋衰落,曲靖爨氏大姓乘势登上云南历史舞台。
咸和八年(333年),爨氏攻陷宁州。
咸康五年(339年),宁州大姓孟彦、霍彪势力在争斗中同归于尽,“建宁太守孟彦率州人缚宁州刺史霍彪降晋”(《北魏书·唐雄传》)。
以爨琛为代表的爨氏势力吞并其他大姓,开始控制称霸南中地区,爨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大放光彩。
六南北朝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刘宋立国,刘裕称帝,曲靖境内郡县设置基本沿袭晋制。
王朝主要依靠爨氏大姓对宁州进行统治。
爨氏家族的爨龙颜成为刘裕的直接幕僚——南蛮府行参军5年后,更“万里归阙,除散骑侍郎”、“忠诚简于帝心”,成为刘宋朝廷的新贵之一,以三品龙骧将军高衔荣归故里。
宋元嘉九年(432年),爨龙颜领宁州两大要职镇蛮校尉、宁州刺史于一身,集宁州军、政两权于一体,成为爨氏家族历史上最显赫的人物之一。
爨氏称霸南中后,郡县长官多由爨氏出任。
南朝时期,宁州辖建宁等17郡。
今曲靖辖境属建宁郡。
至南朝建元元年(479年),南朝萧齐建国,已经不能控制南中,《南齐书·州郡志》中有:“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诸葛亮所谓不毛之地也。
道远土脊,蛮夷众多,齐民甚少,诸爨、氐强族,恃远擅命,故数有土反之虞。
”梁大同年间萧纪任徐文盛为宁州刺史。
太清二年(548年),徐文盛离任,南中又成为爨氏天下。
552年,西魏占领益州。
558年,宇文周篡魏,益州为北周所有,即命益州刺史兼理宁州军事,遥授爨瓒为宁州刺史,北朝从此建立了对益州稳固的统治,同时也直接导致南朝再未能恢复对宁州的统治。
爨氏称霸南中虽奉中央王朝为正朔,但却不服统管,故有“维南宁夷帅爨震恃远不宾”(《隋书·梁睿传》)之说。
北朝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宁州改名为南宁州。
七隋朝隋初,曲靖辖境基本沿袭北朝时的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
开皇四年(584年)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
开皇五年(585年),隋朝任命韦冲为南宁州总管,持节抚慰,置恭州、协州、昆州归总管府统辖,昆、协、恭3州即北周时的朱提、建宁、兴古3郡。
今麒麟区、陆良县、马龙县、沾益县属昆州辖地,会泽属恭州辖地。
命爨震之子爨翫为昆州刺史。
隋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以州代郡,任命土长为刺史,加强对南中的有效控制。
后爨氏豪强恃远擅命,称霸野心越来越大。
开皇十七年(597年),隋王朝命太平公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征讨南宁州,擒爨翫,爨翫重金贿赂得脱。
次年,爨翫复叛,杨坚子蜀王杨秀奏史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杨坚大怒,严处史万岁,并命令将军杨武通领兵进入南宁州,再次生擒爨翫,俘爨翫全家回朝,隋文帝怒而诛杀了爨翫,“诸子没为役”(《新唐书·两爨传》)。
八唐朝唐初,曲靖境内设置羁縻州县,实行州、县二级制,对爨氏由镇压改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