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江南春》赏析【5篇】
《江南春》原文及赏析

《江南春》原文及赏析说起杜牧的《江南春》,那可真是一首经典之作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短短几行字,就把江南的美景和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先来说说这“千里莺啼绿映红”。
想象一下,在那广袤的江南大地,黄莺欢快地歌唱着,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这画面,简直美翻啦!记得有一次我去江南游玩,那是一个春天的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鸟儿的歌声此起彼伏。
我漫步在乡间小道上,路旁是盛开的桃花和杏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跟我打招呼。
那种美,真的就跟诗里写的一模一样,让人心醉神迷。
“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更是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
水边的村落,山间的城郭,还有那迎风飘扬的酒旗。
这让我想起了在一个小镇上的经历,当时我正走得又累又饿,忽然看到前方一家小酒馆,门口的酒旗随风飘动。
我走进店里,要了一碗当地的米酒,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小河和远处的青山,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想想看,那么多的寺庙,曾经是多么辉煌,如今却在烟雨中显得有些朦胧和神秘。
我曾经参观过一座古老的寺庙,那斑驳的墙壁,褪色的佛像,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当天下起了小雨,寺庙周围雾气弥漫,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整首诗,既有江南春天的明艳和生机勃勃,又有历史的厚重和深沉。
杜牧用他的妙笔,把江南的美景和人文都融合在了一起。
再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明快,意境开阔。
杜牧没有拘泥于细节的描绘,而是用“千里”这样的夸张手法,展现出江南的广阔和丰富。
而且,他把静态的山水和动态的莺啼、酒旗结合起来,让整个画面活灵活现。
总之,《江南春》这首诗,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它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春天里,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美和韵味。
每次读起这首诗,我都会想起在江南的那些美好经历,真希望能再次踏上那片充满诗意的土地,去感受更多的美好!。
杜牧的《江南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牧的《江南春》原文译文及赏析杜牧的《江南春》原文译文及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郭:外城。
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诗: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赏析: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杜牧的这首《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呀,读起来那叫一个美!先说说这“千里莺啼绿映红”,好家伙,一开篇就是一幅宏大的画面。
想象一下,千里江南,到处都是黄莺欢快的歌声,绿树映衬着红花,那是怎样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呀!我记得有一次去江南的乡村游玩,那真的是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叫。
我走在乡间小路上,路旁的野花五彩斑斓,红的、粉的、黄的,还有那翠绿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这景色,和诗中的“绿映红”简直一模一样。
“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呢,描绘的是水边的村庄和山峦旁的城郭,到处都飘扬着酒旗。
这让我想起了那次在一个江南小镇上,看到的一家小酒馆。
那酒馆就在河边,门口的酒旗随风飘动。
走进酒馆,能闻到阵阵酒香,还能听到客人们的欢声笑语。
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场景,不就是诗人笔下的江南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提到了南朝遗留下来的众多古寺,它们在朦胧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我曾经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里参观过一座古老的寺庙。
雨滴打在寺庙的屋檐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寺庙的建筑古朴而庄严,周围的树木在雨中显得更加青翠。
看着那被雨水笼罩的寺庙,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沉淀。
咱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翻译。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这翻译呀,把诗中的意境大致都传达出来了,但要真正领略诗的美妙,还得从原文中去感受。
这首《江南春》,杜牧不仅仅是在描绘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暗含着他对历史的感慨。
那么多的寺庙,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在烟雨中显得有些落寞。
这就好像人生,有繁华也有落寞,有热闹也有寂静。
总之,《江南春》这首诗,无论是原文还是翻译,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牧《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写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
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鉴赏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
“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
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
江南春赏析与评价

江南春赏析与评价江南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
该诗由唐代诗人杜牧创作,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五十乡村如梦里,十万树梨花映白墙。
天姥山下天姥水,舞风舞雨舞春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繁花似锦,山水如画的景象,展现出了江南春天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五十乡村如梦里,十万树梨花映白墙”、“天姥山下天姥水,舞风舞雨舞春风”等句,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江南风光的独特感受。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首先,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表现了诗人的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其次,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再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诗中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最后,我们来评价一下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江南春》是一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独特感受,使人对江南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江南春》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江南春古诗赏析

江南春古诗赏析《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杜牧千古传诵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南春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这里指城镇。
2.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3.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4.楼台:指寺庙。
【译文】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依山傍水的村镇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时建的成千上万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赏析】江南,顾名思义,就是长江以南。
而唐诗宋词里的江南,主要是指今天的苏南、浙北一带,这是人文意义上的“江南”。
打开地图你就知道,它是以太湖为中心,长江、运河、钱塘江和东海环绕的一块地方。
“千里莺啼绿映红”,很多人一说江南,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桥流水、庭院深深,精致是精致,但江南并不只是这种小格局。
一个“千里”,畅快淋漓,原来江南也可以这么气贯长虹。
这种感觉,很像我们现在看无人机在高空拍摄的照片。
要知道,杜牧的时代并没有那玩意,大诗兄很佩服他的想象力和代入感。
“南朝四百八十寺”,有人说这是讽刺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小朝廷迷信佛教,或者是讽刺当时的李唐朝廷。
这么解释,当然也可以。
不过,大诗兄觉得,倒也不必想太多。
我的直觉是,佛教传入中国,更加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带来了文化、建筑、雕塑、绘画上的多样性和融合发展。
直到现在,你看南京的鸡鸣寺、杭州的灵隐寺、苏州的寒山寺,烟雨笼楼台,这些江南寺院的美,真的可以延续千年。
《江南春》诗歌赏析

《江南春》诗歌赏析
《江南春》诗歌赏析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①,
水村山郭酒旗风②。
南朝四百八十寺③,
多少楼台烟雨中④。
[注释]
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城邑。
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飘动。
③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之多。
因为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④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解说]
题目既然是“江南春”,所以诗人的目光驰骋于千里:江南春景,辽阔千里,莺歌燕舞,柳绿桃红,水乡山郭,酒旗迎风。
尤其是那迷蒙细雨中金碧辉煌的佛寺,更为绚丽的江南春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因为这些佛寺又都是南朝建立的,于是又勾起作者对历史的回忆,那不尽的幽思似乎与蒙蒙细雨交织成一片。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江南春》赏析

杜牧《江南春》赏析杜牧的《江南春》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既表现出了江南风光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出了江南的广阔。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首诗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将江南春天的美景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人先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展现出江南春天的繁华和生机勃勃。
此句描绘了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画面跃然纸上。
接着,“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诗人描绘了水边村庄和依山而建的城镇,还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呈现出江南春天另一面的繁华和生机。
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还反映了江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风情。
其次,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通过选取典型的意象和景色,将江南春天的复杂多样和丰富多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人以寺庙和楼台为典型意象,通过描绘它们的若隐若现和烟雨中的朦胧美,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神秘和深邃。
同时,这些楼台寺庙也反映了江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再者,这首诗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中,诗人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的手法,将黄莺的欢唱与绿树红花的繁盛相对照,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诗人通过“水村”、“山郭”、“酒旗”等词语,描绘出了江南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最后,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在描绘江南春天美景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江南的深深向往和热爱之情。
同时,这首诗还隐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和感慨,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杜牧的《江南春》是一首优美的描写江南风光的诗篇,以其生动的描绘、典型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江南春》赏析【5篇】杜牧《江南春》赏析篇一第一板块情境引入(师生问好。
)师:老师在屏幕上打上了几张照片,仔细看一看,能不能猜得出这些照片是拍摄在什么季节?不单单要告诉我什么季节,而且要告诉我从什么细小的地方判断出来的。
生:是春天,因为我是从照片上的花和柳树知道的。
师:花红柳绿是春天的象征和标志。
生:我从图片上看到天非常晴朗。
我觉得春天一般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判断出这些图片是在春天拍的。
师:可能春光明媚给你的印象很深,不过老师要告诉你,春天也是多雨的,不单单是晴朗的。
生:我从左下角那张图上看出柳条已经发芽了,一般是在春天柳条才会发芽。
师:柳树的这个状态说明这是春天。
这图上有没有你们熟悉的景物啊?生:右下角的照片是七宝。
(笔者注:上课学生来自于七宝镇上的一所小学。
)师:你看出来,很好。
七宝是江南古镇,有将近千年的历史。
长江以南大片的地区,我们经常用两个字来定义它,叫江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关于江南的春天的古诗。
请大家小声地快速地读一读老师发给大家的讲义。
读上面的诗,读上面的作者介绍,读上面注释,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小声读讲义)评析:执教者精心采用学生故乡景物创设情境,引导其理解江南及其景色的特点,入情入境,且直观,亲切,简洁。
第二板块学会按照平仄诵读古诗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江南春》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生:我知道了在公元420到589年的南朝建立了许多,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师:知道了一个历史小知识。
生: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师:这也是一个小知识。
读得非常仔细。
生:我知道了南朝是从公元420年到589年。
师:这个时间段和这首诗还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同学们刚才说到的都是和这首诗有关系的一些背景资料。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读《江南春》)评析:很多课堂上习惯利用媒体之形象、集中的特点出示文字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统一了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点。
《江南春》词句浅显,执教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纸媒和注释,让其自读,而不是逐句解释,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的背景信息,则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得到自己学习的机会,而不单单成为课堂的配角。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
不过,老师的读法可能和你们有些不同哦,请大家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老师的读法不同在哪里?(教师读诗。
)生:老师读得有快有慢。
生:我们都是按照一个说法读的,比如说前面四个连在一起,然后断一断,再读后面三个。
老师不是这样读的,有时候,前面两个字停一停再读后面,有时候前面连在一起,后面读得慢了。
师:这个同学听得真仔细,她先说自己的读法是四个字三个字这样停顿,而老师的停顿不一样。
对呀,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
我们可以怎么停呢?有好几种方法,老师这里介绍一种,你可以用最方便的2、2、2、1(板书)这样来停。
生:我听出,千下面是一个横,就声音长一点,里下面是一竖就读快一点。
师:这叫做平仄(板书),我们今天学习的古诗,也叫格律诗。
它在声音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写。
在古诗当中,我们把现在普通话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称之为平声,它们比较舒展、平缓,当然也有极个别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发生变化,这个我们暂时不讲。
那么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字,叫仄声(板书)。
它比较短促、有力,读得快一点。
在我们停顿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板书)如果它们是平声,我们要读得长一些,如果这二、四、六位置上的字是仄声,我们读得短一些。
生:我还发现老师读得时候有轻有重。
师:对啊,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每句后面都会有停顿,停顿好长时间才接着读第二句。
师笑:呵呵,句子与句子之间也要停顿。
好,同学们,想学一学这样的读法吗?谁能第一个来试试看。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师:有点味道了,不过有一个字没有读准,不要着急。
停顿时要换气。
千里莺啼(拖长)换气,绿映红(示范),试试看!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有明显进步)师:对,好多了。
谁再能试试看?生:千里莺啼绿映红。
师:你不单单读准确了,而且读得很有情感。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响亮而有激情)。
师:真好!第二句谁愿意试试看?生:水村山郭绿旗风。
师:这句其实很难读,特别是要注意在停顿时换气。
有没有同学愿意再来尝试一下?(学生练习读诗句)师:后面两句谁愿意一起来?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台字再长一点试试看!生: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有没有同学还想试的?(学生练习读诗句)师:我们一起来,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
(学生按照平仄读诗)师:很好,给自己掌声。
第一遍就读得这么好。
老师配上音乐,再给大家读一遍。
(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评析:不讲平仄的古诗教学不是真正的古诗教学。
如何讲解平仄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执教者启发学生辨析质疑,然后清晰简明地介绍有关概念,接着又细致周到地组织学生模仿、学习、操练。
学生从不会到会,教学效果明显。
如果前一板块是诗意的情感导入,那么,这里就是语言的形式学习。
第三板块辨析词义体会诗境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
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生:我看到了黄莺。
生:我看到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
生: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
生:我看到了佛教寺院。
生:我还看到了雨。
生: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二句的村应该是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那个烟雨中,景色很美。
生:我看到了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
评析:梳理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说词语,到说句子说画面。
在叙述过程中,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体会诗意,并表达出来。
同时,学生也会明白,古诗是古人将所见之景描述下来,古今的情感是一致的。
为最后的照片描述环节提供了语言素材,奠定了情感基调。
师:色彩多么鲜艳。
黄莺在歌唱,还有很多的鲜花,还有树木。
一首小诗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就是一首好诗,这首好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传到了明朝。
有一个读书人,他读出了一些问题。
(播放幻灯片)他说,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生笑)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阁、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这段话是文言,你理解它的意思吗?生:我觉得千里莺啼谁能听得指的是千里之外的黄莺鸟叫谁能听得到,那么远?我们又不是顺风耳(众笑),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离得那么远的桃花还有柳树,谁能看得到啊?师:所以说这句话的人说,要怎么改啊?生:就把它改到十里,就差不多能看得见了,也能听得见。
师:你觉得千里和十里哪一个好?生:千里好,我觉得这个千里是指整个千里都有鸟在叫,有柳树发芽桃花开放,如果改成十里的话,就感觉很近,不怎么美了。
师:你是从美的角度去体会的。
生:如果改成十里的话,读起来也不怎么顺。
师:对对对,非常好!千是一个平声字,读起来很舒展,感觉很远,地方很大。
十,在古代是个仄声字,读上去很局促。
生:南朝有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个寺,地方肯定很大,肯定能占据一千里(众笑)。
师:你把两句诗里面的数量词合在一起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认为千里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
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杜牧《江南春》赏析篇二《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41《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写今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