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纤维细胞在微纤维生物膜上的增殖实验研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的研究进展作者:戴江波安宁张文亮吕淑楠王旭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29期【摘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13,是对人类卵巢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的产物[1]。
FGF13因其N端缺乏典型的分泌序列,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也无法与FGF受体的胞外端结合,又被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同源性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Homologous Factors,FHFs)2[2]。
本文探讨了FGF13的结构特点,FGF13在神经、肌肉发育中的影响以及在疾病中的表达。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结构;生理学功能;疾病1 FGF13的结构特点1.1 FHFs家族成员FGF-11、FGF-12、FGF-13、FGF-14作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类特殊成员,因为在结构上与其他FGFs家族成员存在差异,又被称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同源性因子。
FHF-3、FHF-1、FHF-2、FHF-4共同构成FHFs亚家族[3]。
FHFs亚家族成员与FGFs家族成员间的同源性仅有30%-50%,而FHFs亚家族成员间的同源性高达60%-70%,FGF-13与 FGF-8氨基酸水平相似度高达70%[4]。
FHFs亚家族成员与FGFs其他家族成员在结构上有不一样的特性,FHFs亚家族的四个成员只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区域[5, 6],研究表明该核心区域为晶体结构域[7]。
此外,该家族成员的N端上缺乏分泌信号序列,因此不能被分泌到细胞外,都储存于胞内,也不能与FGF受体胞外端结合进一步激活。
故FHFs也称为细胞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2 FGF13的结构与表达FGF-13是人类卵巢癌细胞文库高通量测序的分子克隆产物。
FGF-13的编码蛋白质由2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2KDa[1]。
FGF13 N末端存在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疏水区,缺乏自身的信号分泌序列,因此FGF13不能被分泌到细胞外[8]。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93)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通过重组DNA技术使表达的溶酶体蛋白C端加上KDEL序列,那么重组蛋白将从高尔基体返回内质网,不能进入溶酶体。
()答案:正确解析:KDEL为回收信号序列,C端的含有该序列的多肽将通过COPⅠ有被小泡运回内质网。
2. 来源于质膜的不同信号能通过细胞内不同信号途径间的相互作用而被整合。
()答案:正确解析:3. 染色体上由于“位置效应”形成的非活性区在所有细胞后代中都能稳定的遗传下去。
()答案:错误解析:基因表达有位置共振,有的活性基因变位到异染色质区附件使会失活。
4. 极微管头对头连接,因此从一个纺锤极到另一个纺锤极是连续存在的。
()答案:错误解析:极微管末端相互重叠并通过将微管之间跨接起来的蛋白质而相互连接。
5. 经过流式细胞仪分离出来的细胞不能继续培养。
()答案:错误解析:如果染色过程不影响细胞活性,经流式细胞仪分离出来的细胞可以继续培养。
6. 细胞内一种蛋白质总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取决于其合成速率、催化活性以及降解速率。
()答案:错误解析:蛋白质的含量取决于和降解的比率,而与硫酸锂无关。
7. 膜周边蛋白与生物膜结合比内在膜蛋白更紧密。
()答案:错误解析:内在膜蛋白与生物膜结合更紧密。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center,MTOC)答案: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center,MTOC)是指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
如鞭毛基体、动物细胞中的中心线形。
微管组织中心决定了细胞微管的极性,微管的负极指向微管组织组织信息中心,正极背向微管组织中心。
廊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细菌)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
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C.绿藻和螺旋藻都能利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2.甜度的检测通常用蔗糖作为参照物,以它为100,果糖甜度几乎是蔗糖的两倍,其他天然糖的甜度均小于蔗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糖和半乳糖都是单糖B.多糖和蔗糖都属于还原糖C.糖类主要是由C、H、O元素组成D.生物体中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3.2021年美国肥肿症周大会上公布了肥胖症新药Weg0vy(司美格鲁肽)。
数据显示:接受Wegovy治疗的成人患者,在2年研究期闻实现了显著和持续的体重减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Wegovy只能注射不能口服B.组成Wegovy的基本单位在人体中有21种C.Wegovy彻底水解后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Wegovy是一种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4.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A.蔗糖B.核酸C.甘油D.脂肪酸5.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家利用胰腺腺泡细胞研究分泌蛋白(如胰岛素)的分泌过程B.同位素标记法利用其放射性来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C.真核细胞才具有的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D.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的囊泡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6.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由无色逐渐变化为砖红色沉淀B.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菌细胞中的细胞器C.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D.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7.如图表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有关图解分析合理的是()A.上述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可利用15N标记B.分别注射放射性的头部和尾部的后两组,在实验设计上形成了对比C.该实验可以说明,细胞核内的蛋白质都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的D.综合分析实验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必须保持结构完整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所需要的细胞结构及其顺序是()A.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C.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D.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9.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酶和葡萄糖苷酶都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A.纤维素酶中C1B.在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加入前无需对刚果红溶液灭菌C.增加样品液中纤维素分解菌浓度时往往利用固体选择培养基D.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产纤维素酶的实验10.拟利用番茄表达人类凝血因子Ⅸ,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①制备工程农杆菌②构建植物表达载体③获取人类凝血因子Ⅸ基因④番茄植株中凝血因子Ⅸ基因的检测⑤用农杆菌转化番茄植株并筛选⑥提取凝血因子Ⅸ并检测活性A.③①②⑤⑥④B.⑥③①②⑤④C.④③②①⑤⑥D.③②①⑤④⑥11.乳酸菌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丙酮酸会在LDH酶的催化下产生乳酸,如图所示。
人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免疫荧光鉴定

人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免疫荧光鉴定发表时间:2015-03-16T13:42:34.5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0期供稿作者:吴国盛1 吴梅芳1 蔡金明1 许春萱2 陈建泉2 [导读] 心肌纤维化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
吴国盛1 吴梅芳1 蔡金明1 许春萱2 陈建泉2 (1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莆田 351100)(2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福州 350001)【摘要】目的:探讨和建立适用于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
方法:从将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内取右心耳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细胞,再通过差速贴壁分离法收集心肌成纤维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传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成纤维细胞基本形态特征的变化,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Ⅷ因子(VWF) 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
结果: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鉴定显示,成功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纯度达95%以上。
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分离法及免疫荧光鉴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
建立了一种纯度较高且保存了成纤维细胞自身增殖能力特点的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关键词】心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差速贴壁分离法免疫荧光【中图分类号】R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052-03 心肌纤维化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之一,而心肌成纤维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实验研究模型主要集中建立在动物的心肌,人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实验研究模型鲜有文献报道。
我们参照Neuss等学者差速贴壁分离和培养人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方法[1],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分离法,成功分离培养出人心肌成纤维细胞,摸索出一种纯度较高且保存了成纤维细胞自身增殖能力特点的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人心肌纤维化研究及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方法,现作报道。
细胞生物学题库(附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构成人类小肠细胞微绒毛的支撑骨架纤维是A、微管B、中间纤维C、微丝D、细胞膜E、内质网正确答案:C2.膜蛋白高度糖基化的是A、线粒体膜B、溶酶体膜C、内质网膜D、过氧化物酶体膜E、高尔基体膜正确答案:B3.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A、鞘磷脂B、磷脂酰胆碱C、胆固醇D、磷脂酰丝氨酸E、磷脂肌醇正确答案:C4.关于肌动蛋白,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高度保守的蛋白质B、聚合体为F-肌动蛋白C、是微丝的主要组成部分D、是粗肌丝的主要成分E、分子单体成杆状正确答案:D5.组成单核苷酸的化学物质是A、碱基、磷酸、戊糖B、维生素、核糖、碱基C、碱基、核糖D、碱基、核糖、磷酸E、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正确答案:A6.生物膜中含量最高的脂类是A、磷脂B、糖脂C、卵磷脂D、鞘磷脂E、胆固醇正确答案:A7.下列可获得细胞结构三维图像的光镜技术是A、普通光学显微镜B、普通荧光显微镜C、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D、相差显微镜E、微分干涉显微镜正确答案:C8.透射电镜的生物标本制各需进行电子染色,主要原因是A、电子穿透能力弱B、结构太复杂C、组成成分的原子序数高D、组成成分的原子序数低E、标本太厚正确答案:D9.为细胞培养箱供应二氧化碳气体的目的在于A、中和胰蛋白酶的作用B、抑制细菌生长C、作为必需的养分D、缓冲和维持细胞培养基的pH值E、降低氧气的浓度正确答案:D10.在衰老细胞中DNA的变化不包括A、DNA甲基化程度升高B、线粒体DNA特异性缺失C、DNA复制和转录受抑制D、DNA氧化E、端粒DNA丢失正确答案:A11.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分裂停止在A、前期B、末期C、中期D、间期E、后期正确答案:C12.最早制造出第一个显微镜用聚光镜并用它观察活生物的是A、RobertB、SchleidenC、VirchowD、AntonE、Z.Janssen正确答案:D13.构成纤毛的微管排列格式是A、9×1B、9+1C、9+0D、9×2E、9+2正确答案:E14.内质网是由波特(Porter)等人1945年在电镜下观察下列哪种细胞时发现的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神经细胞D、胰腺细胞E、肝细胞正确答案:B15.蛋白质的N-连接糖基化作用发生于A、高尔基体扁平囊膜上B、滑面内质网膜上C、粗面内质网膜腔内D、高而基体扁平囊腔内E、粗面内质网膜胞质面正确答案:C16.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质的何种特性将其分离A、分子量B、等电点C、密度D、电荷E、构象正确答案:D17.符合细胞坏死性死亡的A、DNA在核小体连接区被降解为约200碱基对的片段B、有严格的底物特异性C、由一群细胞共同发生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的改变D、由许多基因参与的调控过程E、保持正常细胞的能量代谢正确答案:C18.能通过NPC向细胞质方向实现跨核膜运输的物质是A、核质蛋白B、RNA聚合酶C、组蛋白D、核糖体大小亚基E、核糖体蛋白正确答案:D19.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可以证明膜的流动性,下列属于该技术正确操作的是A、用紫外光淬灭膜蛋白和膜脂的荧光素B、用紫外光淬灭膜蛋白或膜脂的荧光素C、用激光照射细胞的整个表面,使荧光淬灭D、用激光束激活质膜上一部分膜受体的荧光素E、用激光束淬灭质膜上一部分膜受体的荧光素20.在细胞核膜的外膜的外表面常附着有A、线粒体B、高尔基体C、溶酶体D、粗面内质网E、核糖体正确答案:E21.能够保持DNA复制时染色体末端完整性的酶是A、DNA聚合酶ⅠB、端粒酶C、DNA连接酶D、DNA解螺旋酶E、核酸外切酶正确答案:B22.最早提出染色体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A、U.B、G.MendelC、K.D、W.E、W.正确答案:A23.患儿,男,1岁,因“面色苍白半年余”入院。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21)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常染色质的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
()答案:错误解析: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充分条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常染色质并非所有遗传都具有转录活性。
2. 细胞间隙连接的连接单位叫连接子,由6个亚基组成,中间有孔道,可以进行物质的自由交换。
()答案:错误解析:不能进行自由链结,连接子具有可调节性和选择性。
3. 顺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表达中起正控制作用。
()答案:错误解析:起开关的作用,至于是正控制还是负控制则是由与之作用的蛋白质决定。
4. 高尔基网膜的形成面与成熟面的形态结构不一样,形成面较厚,而成熟面较薄。
()答案:错误解析:高尔基体的形成面较薄,成熟面较厚。
5. 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当大亚基与mRNA结合后,小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曾,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后,大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6.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上所有与糖基化有关的蛋白都是可溶性蛋白。
()答案:错误解析:都是整合蛋白。
7. 微丝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微管蛋白亚基形成,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actin)。
()答案:错误解析:微管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微管蛋白亚基形成,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actin)。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核定位信号(NLS)答案:核定位定位信号是指存在于亲核蛋白中的一段含铁碱性氨基酸残基的序列,保证亲核蛋白质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
该序列可以是连续的序列,也可以是分段的,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不是被切除,有块规信号的功能。
scFv抗体的筛选和活性研究(Molecular Devices)

靶向FGFR3胞外区域的人scFv抗体的筛选和活性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最大的一类中胚层和上皮细胞生长分化多肽因子家族。
FGFs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胚胎发育,伤口愈合,血细胞生成及血管发生等。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FGFs可以增加多种肿瘤细胞的浸润性,如前列腺、膀胱、肾脏、乳房、胰腺等部位肿瘤。
目前,共发现20多种FGFs,对不同类型细胞具有不同的作用。
但是,只发现了5种FGF受体(FGFR)。
在蛋白水平上,这些受体具有55%-72%的同源性。
FGFR结构包括一个胞外配体结合区域,一个跨膜区域以及一个胞内激酶区域。
配体结合区域包含三个不同的类似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称为免疫球蛋白I,II和III)。
FGFR1-3 mRNA的不同的剪接作用形成两种亚型α和β。
其中FGFR3具有两种不同的突变体IIIb和IIIc。
这两种变体具有不同的亲和活性:IIIc分布更加广泛,能和多种FGFs结合(FGF1,FGF2,FGF4,和FGF9);IIIb优先和FGF1结合,能够较低程度和FGF8和FGF9结合。
在有肝素(heparin)作用的情况下,FGFs和FGFRs结合后,FGFs诱导受体二聚化,引起胞内激酶区域的自身磷酸化以及下游信号级联反应的激活。
配体受体结合后,FGFs会启动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诱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以及诱导原癌基因c-myc 和c- fos。
已发现FGFR3会发生特殊突变,导致其酪氨酸激酶活性激活,引起一些与骨骼发育,多发性骨髓瘤,颈部肿瘤以及膀胱肿瘤相关的综合征。
最近的研究发现FGFR信号是前列腺肿瘤细胞在体外存活所完全必需的。
近来,FGFR3已被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治疗性靶点。
尽管已有确实证据表明激活的FGFR3突变存在于肿瘤组织中,但是关于FGFR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知道的非常少。
近来,使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基因表达分析后,发现和正常组织相比FGFR3在膀胱肿瘤样品中过表达。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与肿瘤的研究进展陈渊【摘要】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是一个Ⅱ型穿膜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具有二肽基肽酶和胶原酶活性.FAP-α在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限制性的表达于肿瘤、纤维变性、创伤、关节炎等病理部位,而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大多数由病理部位激活的成纤维细胞表达,故以FAP-α作为肿瘤基质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将成为可能.【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2【总页数】4页(P247-250)【关键词】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靶向治疗;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微环境【作者】陈渊【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中的间质细胞紧密相关,活化的间质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酶等促使肿瘤的增殖、浸润与转移。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微环境中最重要的宿主细胞之一,其所分泌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alpha,FAP-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现阶段研究结果认为,FAP-α的功能有以下几种:①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参与肿瘤组织的重塑;②可激活另一种蛋白酶原而间接起到降解ECM的作用;③解离与ECM结合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使肿瘤向恶性转化;④参与肿瘤微血管生成过程[1]。
该文就FAP-α的生物学结构特征、酶活性和底物特异性、信号转导、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在靶向治疗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FAP-α的生物学结构FAP-α是一种具有760个氨基酸的Ⅱ型穿膜糖蛋白。
其通过18个氨基酸组成的疏水跨膜片段固定于细胞膜上,胞质区是6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链,其余部分位于细胞外区域,由736个氨基酸组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成纤维细胞在微纤维生物膜上的增殖实验研究
摘要
近期Veloderm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但其促进创面愈合过程的机理不是很清楚,缺乏实验证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外植技术来研究在微结晶纤维素(Veloderm)上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的附着与增殖,测定培养后7、14、21天成纤维细胞的附着与增殖情况。
结果显示培养后24小时就有70%的附着率,7天的细胞增殖率为12%,14天为30%,21天为75%。
结论:Veloderm微结晶纤维素能支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一个特征明显、作用机理清楚的理想皮肤替代品。
关键词:微纤维生物膜;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创面
前言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干扰。
广泛而严重的的皮肤屏障的破坏会触发组织修复机制,这是机体存活最基本的反应。
这个复杂的创面愈合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损伤组织的上皮化。
目前最常用的治疗大面积皮肤创面的方法还是取自体皮进行移植,但受到供量不足的限制。
对皮肤损伤需进行迅速的覆盖保护促使敷料不断改进与发展,天然材料形成的覆盖物利用残余的上皮细胞来促进表皮的再生复原是发展的方向。
真皮替代物治疗严重烧伤和慢性难愈性创面已得到很好的关注,但效果不理想促使进一步去研究更理想的皮肤替代品。
广泛的针对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显示多聚糖是发展新产品并在临床大量使用的一个有价值的材料来源,像透明质酸、葡聚糖、藻酸盐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在多聚糖中,纤维素是一类很有前景的生物多聚体。
由于它的独特的物理与机械特性,纤维素在医学上有大量的应用。
最近,微生物纤维素已被用于临床,并获得很高的成功率。
虽然其化学结构和植物纤维素相似,但它有一个独特的微纤维结构,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基质并营造理想的创面愈合微环境。
很多研究充分显示出微生物纤维素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影响因子。
微纤维生物膜(V eloderm)是通过甘蔗和某些微生物一起发酵制备而成的,它和创面有良好的粘附,阻止细菌的侵袭和减轻疼痛,为肉芽组织生长与上皮再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微环境。
根据文献检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关其在细胞水平上影响创面愈合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外植技术来测定在微纤维生物膜上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的附着与增殖率。
材料与方法
人成纤维细胞在微纤维生物膜上的培养与细胞附着与增殖率的评估
细胞被放置在覆盖Veloderm生物膜(HD)的24孔培养板上进行培养,为了测定最佳培养浓度,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放置在HD膜片上进行培养。
首先将HD膜片切割成直径1厘米,然后将其放置于24孔培养板的每一孔,不同数量的成纤维细胞被放入孔中进行培养。
阴性对照组的成纤维细胞直接在裸孔中进行培养。
培养装置在37度下孵化1、7、14、21天。
用光学显微镜评估24小时细胞的附着率,7、14、21天用标准方法和程序评估细胞的增殖率。
研究结果
人成纤维细胞在HD膜片上的附着率
在不同细胞浓度的培养孔中,细胞在24小时最大的附着率是5×104细胞浓度孔的70%(图1)
在HD膜片上,细胞密度从边缘到中央逐步增大,大约25-30%细胞仍停留在原位。
对照组95%的细胞停留在原位。
人成纤维细胞在HD膜片上的增殖率
5×104细胞浓度孔的细胞增殖率在第7天为12%,14天为30%,21天为75%(图2)
人成纤维细胞在聚苯乙烯标准孔的增殖率
5×104细胞浓度孔的细胞增殖率在第7天为75%,14天为80%,21天为70%(图3)。
21天时在HD 膜片上的细胞数量和聚苯乙烯标准孔的细胞数量接近显示出HD生物膜能长时间支持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讨论
创面愈合是一个涉及许多不同细胞和细胞间基质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复杂过程。
研究显示,创面处理过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新型皮肤替代物;发展促进组织修复与减少疤痕形成的各种手段;甄别促进真皮与表皮再生的生长因子和信号。
本研究集中在第一个方面。
创面封闭需要能恢复表皮屏障的材料,这种材料能粘合在创面,保护创面免于感染和过多的液体丢失及限制肉芽组织生成过多。
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必须具备真皮和表皮层的特征,以提供一个持续的作用效果。
目前已有很多用于治疗外科和非外科伤口的生物的或合成的替代物,有一些显示出较好的效果,但寻找更理想的、性价比高的皮肤替代物仍在进行着。
临床使用HD生物膜自1990年开始就有报道,这种材料作为皮肤替代品已用于不同的临床领域,然而,具我们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关HD生物膜和皮肤之间在细胞水平上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
因此很有必要采取体外研究的方法为这种新型生物材料是如何和人体之间进行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表面:人成纤维细胞不仅可附着在HD膜片上,而且HD膜片能比聚苯乙烯表面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支持时间更长,表明它在体外能促进伤口快速稳固封闭,虽然体外研究还不能和临床研究相比拟,但可以提示其能用于临床治疗慢性深度伤口(溃疡创面)。
细胞密度在HD膜片上从边缘到中央逐步增大,表明它可以作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支架,用于真皮层损伤的治疗,鉴于相关文献报道还较少,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继续进行。
总之,据我们了解,该研究是首次在细胞水平显示HD生物膜与人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HD生物膜是一种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生物材料,他还有很多作为一种理想皮肤替代物的特征,虽然这类研究非常昂贵,但仍需进行很多的这种研究来寻找、发展最佳的作为理想皮肤替代品的生物材料,以满足更好的组织再生、改善愈合面得感觉、弹性和美观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