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七章力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方向等,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变状态有关。

力常常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计算单位是牛顿(N),1牛顿的力是指当力的大小为1牛顿时,作用在1千克质量的物体上,可以产生1米/秒²的加速度。

二、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1.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通过物体表面对物体施加的力,包括摩擦力、弹簧力、支持力等。

2.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通过场的作用对物体施加的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三、力的表示力可以用矢量表示,力的大小用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方向由箭头的方向表示。

1. 力的合成:如果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任何一个力都可以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的力的合力,也称为分力。

四、力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有推、拉、挤、压、抛等。

1. 推:是指用力使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2. 拉:是指用力使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3. 挤:是指用力使物体向另一物体移动。

4. 压:是指用力使物体向另一物体移动。

5. 抛:是指用力使物体向空中运动。

五、力的效果力的作用对物体有不同的效果,包括物体的运动和形变。

1. 物体的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使物体运动。

2. 物体的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对物体施加拉、挤、压等作用,使物体变形。

六、力的平衡和合力1. 力的平衡: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之间相互抵消,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合力: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不相互抵消,产生合力,使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或形变。

通过初中物理七章力学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变状态,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力可以用矢量表示,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来求出合力和分力,力的作用包括推、拉、挤、压、抛等,力的效果包括物体的运动和形变,力的平衡与合力是力学重要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力1.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单位和表示符号:(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

托起一个鸡蛋大约是1N。

(2)力的表示符号:F。

4.补充:(1)一个力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物体,即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接触力:推力、拉力、阻力、摩擦力等),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非接触力:磁力、重力)。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意义: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力的存在。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例子: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子: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4:弹力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2.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越大。

(弹力大小的定性)4.补充:(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知识点5:弹簧测力计1.概念: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即在一定的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种类:盒型弹簧测力计、圆筒型弹簧测力计。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七章力(整章知识详解)图文结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七章力(整章知识详解)图文结合
(5).汽车刹车后,速度越来越慢
这些现象中属于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_1_)__,_(__3_)_,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2_)__,___(_4_)__,___(_5. )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
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呢?
除了力的大小、方向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呢?
想想做做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 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即学即练:
1、手提水桶的力,施力体是什么?受力体是什么? 2、桌子受到书的压力?施力体是什么?受力体 是什么?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 越大 。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 拉力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
1.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力 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的拉力越 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弹簧的伸长 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
认识弹簧测力计: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
第一节 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力用符号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N。
人 双手
人 人 推土机 磁铁
推 拉 提 举 推 吸引
车 弹簧 水桶 杠铃 土 铁钉
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
讨论一下 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吗?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吗?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知识点全面总结

7 力7.1 力知识点一、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提、压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同时又一定有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未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两物体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相隔一定距离的小铁钉)力的作用方式推、拉、挤、压、提、吸引、排斥等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知识点概括第1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2、单位: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概有1N3、条件:起码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互相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4、作用成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6、特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互相作使劲特色: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线上,作用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还本来的形状的特征叫做弹性。

〔弹性有必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可以完整还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可以自动恢复本来形状的特征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两物体互相接触〔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相关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5、常有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答: (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能否瞄准零刻线,假定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可以高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往返拉动几次,防备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丈量的正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野一定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

符号 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邻近的全部物体3、重量:重力的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_第七章_力的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_第七章_力的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包括:a.运动到静止,静止到运动;b.运动快慢的变化;c.运动方向的变化。

)4.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9.8N/kg 的物理意义: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15.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16.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17.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如光碟这类环形物体)18.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叫做万有引力。

新人教版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详细)

新人教版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七章第一节力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

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力的单位是 ,简称,符号体会力的大小。

手托物理课本的力大约是3牛。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方法: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

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 1举例分析:投影“用手拍桌子”的图片,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说明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互为受力物。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1.弹力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 [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c),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 \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制作(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第3节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3.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 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4.质量是50 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5.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6.重力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心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不动,只让你抬起一只脚,还能站稳吗?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体验讨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握一根长杆?小结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大全本文档将介绍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点。

该章节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1.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

- 合成力的大小等于合成力的力矢量的代数和。

- 合成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确定。

2.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 分解力的大小等于原始力在分解方向上的投影。

- 分解力的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确定。

3.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 航空航天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用于飞行器的稳定与控制。

- 运动员在体育项目中通过合成力与分解力来提高运动效果和技巧。

- 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物和桥梁时需要考虑合成力与分解力对结构的作用。

4.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包括向量法和三角函数法。

- 向量法适用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已知的情况,通过向量加法来求解合成力或分解力。

- 三角函数法适用于已知力的大小和夹角的情况,通过三角函数的计算来求解合成力或分解力。

5. 相关公式和定理- 力的合成公式:若力 $ \mathbf{F_1} $ 和 $ \mathbf{F_2} $ 的合成力为 $ \mathbf{F} $,则有 $ \mathbf{F} = \mathbf{F_1} +\mathbf{F_2} $。

- 力的分解公式:已知力 $ \mathbf{F} $ 在 $ x $ 和 $ y $ 方向的分解力分别为 $ \mathbf{F_x} $ 和 $ \mathbf{F_y} $,则有$ \mathbf{F_x} = F \cos \theta $ 和 $ \mathbf{F_y} = F \sin \theta $。

- 平行四边形法则:根据已知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平行四边形上进行绘制,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为对角线的大小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
大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是XXX,简称牛(N),表示符号为F。

补充:一个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接触力:推力、拉力、阻力、摩擦力等),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非接触力:磁力、重力)。

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是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4: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是发生弹性形变。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补充: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塑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知识点5: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弹簧测力计有盒型和圆筒型两种。

补充: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在测量前,需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拉动挂钩几次,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如果指针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可以开始测量。

为避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指针稳定后再进行读数,视线应垂直于刻度线,读数原则为“就近原则”。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它的大小又叫重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
g=9.8N/kg。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质量
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垂线利用了重力的这一性质,可以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为了方便研究问题,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