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简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简报
一、培训背景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培训机构]举办了此次语文教材培训。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具体日期]
地点:[详细地址]
三、培训内容
1. 教材解读:对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特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方法: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将教材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4. 互动交流:组织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四、培训效果
1. 教师对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学习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合作和共同进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
此次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水平。
希望今后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培训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培训机构名称]
[日期]。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培训-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131页PPT

级上册教材培训-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辅导共61页文档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 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 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返璞归真,语文教师必须守住一个平常心,远离虚假、
浮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我还是欣赏朱作仁教 授主张语文教学要提倡“大三实”(即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讲究实效)和“小三实”(即朴实、扎实、真 实)。“大三实”和“小三实”应作为我们追求的纯正 的教学境界。
众所周知,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字、词、句教学不能忽视
上学期我们进行质量抽测时,仅让学生写出十个生
字,而且均是书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有不少学生写 不上,即使写上了也是错别字。有不少学生把“蜿蜒” 的“蜒”写成“挺”的右半部分,而“挺立”的“挺” 和 “家庭”的 “庭”均是这册书中前五个单元要求会
认会写的生字,老师在教学中为什么不引导学生去分析 它们的异同点呢?看完学生答的卷,我很震惊,学生连 最基础的知识都丢了,我们语文教师要很好的反思自醒, 用心去寻找良策,改变目前教学现状。但是也有的学校 这道题答的比较好,如:白林小学、新站(4.1)、矿三 小、池水,我大胆的对语文教师说语文教学应屏弃虚假 自主、无效合作、孤立文本、随意探究、曲解对话、讨 论泛化、滥用媒体、追求前卫、盲目统合、弱化基础。 语文教学还应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 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 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 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 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 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 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 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 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
2024年五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4年五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一、培训内容回顾在这次五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中,我们学习了2024年新版本的五年级语文教材。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内容选编、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素材应用等方面。
我们通过听讲座、观看演示课、分组讨论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要点。
二、教材内容拓展这个新版本的五年级语文教材在内容选编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教材中增加了一些现代文学名著的篇目,如《围城》、《红楼梦》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文学作品。
同时,教材中也增加了一些经典诗词的选编,如《氓》、《锄禾日当午》等,让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总体来说,教材的内容更加全面,更加丰富,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知识体系优化新版本的五年级语文教材在知识体系上进行了一些优化。
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从语文知识点出发,贯穿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例如,在教学《小石头和大山》时,教材突出了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小石头和大山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在教学《荷花》时,教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诗歌和绘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方法更新在新版本的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一些更新。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丰富精彩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材中还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模拟演绎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
五、素材应用灵活新版本的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素材应用更加灵活多样。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和写作素材。
教材中的阅读素材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如科学、历史、地理等,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教材中的写作素材涵盖了不同文体和题材,如小说、散文、传记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介绍培训学习心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学习心得又是金秋开学季,疫情“暴发”打乱了学校的既定计划,原定8月26日的区教研室“线下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介绍”变成了线上“钉钉直播”。
本次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介绍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林老师主讲,尽管是“隔空”分享,但仍然给予了我许多新的感悟、新的思考。
林老师首先给大家讲解了小学第三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
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与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
在培训中,林老师讲到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教科书重视引导学生读书,读整本的书,课文数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这就是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
教科书编排上采用双线按照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显性的线索。
同时明示了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简称“语文要素”)作为主线、明线,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总体目标到哪里去?单元目标——一单一得,教学目标——课程精准。
阅读教学包括:阅读方式、阅读理解、阅读积累。
所以,教学应遵循基本的模式:整体——部分——整体。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到重点或难点内容的学习。
我们不能忽略课文整体的存在,而只抓重点词语或句段,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在教学时,前1—2篇课文进行策略的示范与指导,导语和课后思考练习题紧密围绕本单元的阅读策略展开;最后1-2篇具有实践性质,总结、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高于方法,但又低于理论层面,介于方法与理论之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讲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讲稿一、基本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课文主要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人文主题依次是:万物有灵、民间故事、爱国情怀、舔犊情深、自然之趣、读书明智。
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说明性文章”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1.阅读:每单元的课文均围绕专题选编,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1)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设计课后题,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
部分课文后还安排了阅读链接、资料袋、小练笔、选做等栏目。
课题旁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思考的问题或学习的建议,同时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中。
(2)教材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教科书第二单元以“提高阅读速度”为主线编排阅读策略单元。
共四篇课文,将文前的学习提示和课后题相结合,展示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
(3)教材安排了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课后题对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五年级学习文言文的明确要求:学习文言文,初步感知担忧议论性的文言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习作:(1)教科书专门编排了习作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对本册教材的认识与把握一、强调四个不同从这册教材开始,我们开始进入了高年级阶段,也就是第三学段。
本册教材是第三学段的第一本教材。
前八册新教材的整体结构大家都比较熟悉,随着年级的升高,根据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本册教材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主要强调四个不同: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
从五年级开始,各单元的导语一般由两个自然段组成。
第一自然段主要激发兴趣,点名本单元的专题内容。
第二自然段则突出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这样既方便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又方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第二组的导语,第一自然段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棵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这个自然段交待了本组教学内容,都是以思乡为主题的内容。
那么第二自然段,则交待了本组内容需要进行的读写训练点,就是“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导语在语言叙述上,有的比较平实。
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
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将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单列。
在前几册教材中,口语交际和习作栏目一直放在语文原地栏目中,五六年级教材则将其单列出来,加强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指导,体现了编者对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重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

会从问题的发生、过程、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等 角度进行全程“扫描”,并形成审视问题的习惯, 于是教师常有“做过多遍的题为什么还出问题” 的困惑。
2.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两张牌。课堂教 学“满堂问” “满堂讲”、“串讲”,现象严重。
对问题缺乏追因回放,学生则以能回答出某一点 而兴奋。课堂很热烈、学生很积极,但是热烈、 积极的背后没有对问题从内涵到外显的全面研究, 必然导致思维破裂,也就难以为稳定的思维系统 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土壤。
• 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认真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促进学生 广泛阅读。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程序: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包括两层,一是训,二是练。 掌握字词(积累字词)+梳理课文内容+理解内容(品读、 赏读、积累语言、归纳段意)+体会感情(思想感情或概 括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表达方法)+朗读(背诵、积 累语言)。完成这一程序应该是有效的,但是不够,教 师必须: 1.课堂教学流程不固化; 2.教学活动不宜过多,注重语文知识; 3.教学行为层面的语文知识不断更新、清晰,还必须拥 有相关学科知识(生活中)融会贯通; 4.构建阅读教学模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 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崔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教学 简析
一、当前学生阅读能力(教师 阅读教学方法) 堪忧
归因
• 一是内驱力不足。 • 二是没有形成稳定的思维系 统。 • 三是没有建构起知识体系。
• 内驱力不足: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兴趣。 不喜欢多读书。 • 没有形成稳定的思维系统: 1.题海战术:学生的思维片段性呈现,教师不
1.认识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使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 汉字的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对本册教材的认识与把握一、强调四个不同从这册教材开始,我们开始进入了高年级阶段,也就是第三学段。
本册教材是第三学段的第一本教材。
前八册新教材的整体结构大家都比较熟悉,随着年级的升高,根据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本册教材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主要强调四个不同: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
从五年级开始,各单元的导语一般由两个自然段组成。
第一自然段主要激发兴趣,点名本单元的专题内容。
第二自然段则突出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这样既方便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又方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第二组的导语,第一自然段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棵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这个自然段交待了本组教学内容,都是以思乡为主题的内容。
那么第二自然段,则交待了本组内容需要进行的读写训练点,就是“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导语在语言叙述上,有的比较平实。
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
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将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单列。
在前几册教材中,口语交际和习作栏目一直放在语文原地栏目中,五六年级教材则将其单列出来,加强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指导,体现了编者对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重视。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的安排上,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
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如第二组: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
这是内容上提供了多个角度,学生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很宽泛。
“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这是方法上的指导,就是学完本组课文之后,把你学到的表达中心以及布局谋篇的一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取消语文原地板块,换为回顾与拓展。
在前几册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由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
高年级教材则取消了语文园地板块,一个单元通常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个部分组成。
回顾拓展这一名称反映了教材顺应高段学习的要求,体现出高段的语文学习要不断巩固旧有知识,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的编写意图。
4.回顾拓展板块增加了新栏目。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其中除了保留原来的日积月累、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栏目外,有两个栏目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是新设的,是以前没有过的。
交流平台每个单元都有,是由低中年级的我的发现栏目演变而来,主要是对本单元或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使学生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第四组回顾拓展:本组的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
如《钓鱼的启示》中,作者写道“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这段话,总结了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这段话总结了本组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也学会通过重点语句来表达中心的表达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课外书屋是推荐与单元专题相吻合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整本书。
如回顾拓展三推荐学生读《森林报》,读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贾兰坡的《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昆虫记》,房龙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充分体现了编者对拓展阅读的高度重视。
二、强化四个相同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
这里,我强化四个方面:1.专题组元,加强整合性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教材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一我爱阅读五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二月是故乡明六父母之爱三学习说明文七不忘国耻四生活的启示八走近毛泽东选读课文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八个专题,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在每个单元内容的选编上,本册进一步加强整合。
每个单元以读写训练点为一条线,首先在导语中提示出来训练点,然后在精读课和略读课中集中体现,最后在口语交际、回顾拓展中进行总结和练习。
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训练点。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使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
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
另外,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安排上也加强了整合。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
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
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
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
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保留传统,增加时代感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保留了旧教材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会看病》。
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3.强化导学,引导学生思考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
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教材主要通过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来体现。
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仔细体会。
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
“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揣摩语言,学习阅读方法。
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
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4.拓展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本册教材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