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答题目答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填空含答案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填空含答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填空3.1仰望天空1.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3.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

4.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5.在比较太阳和月球大小的模拟实验时,观察圆纸筒模拟,大圆纸片模拟,小圆纸片模拟。

6.在模拟实验时,三位同学一直线,保持和不动,移动。

当大圆纸片看上去和小圆纸片一样大时,请一位同学测量一下大小圆纸片与纸筒之间的距离。

7.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8.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明两部分其实是的部分。

9.利用韦恩图比较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2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

2.日晷是古代的仪器。

3.太阳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4.要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常我们需要借助的仪器是。

5.影子上午,下午。

6.清晨长,逐渐,中午最短,然后,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

7.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

8.太阳东升西落,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方向。

太阳方向:,影子方向:9.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3.3影子的秘密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

2.、和(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要在和之间。

3.和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4.影子的变化包括和的变化。

5.影子的方向与的位置有关,影子方向与光源的位置。

6.影子的长短与有关,斜射的程度大,影子就。

7.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有关,距离近影子,距离远影子。

8.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有关。

9.在模拟影子产生实验时,手电筒代表,木圆柱代表,白纸代表。

10.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等。

11.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它们是天然的,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上形成。

3.4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球的形态没有改变,但因为在一个月内,反射太阳光的面积大小不一样,而导致人们看到的月亮形态不一样,这就是。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月球 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月球 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第8课《探索地球》1.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的,有人认为是方的。

2.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天似穹庐,地似棋盘”。

(天圆地方、盖天说)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4.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5.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起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多年最终回到了起点。

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这才慢慢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观点。

(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6.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7.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8.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9.生活中,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你能举例说一说吗?答:(1)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晚上看北极星,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

(6)麦哲伦环球航行。

第9课《认识太阳》1.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太阳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

2.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

3.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

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4.我们在做“太阳有多大”的模拟实验时,将盘子当作“太阳”。

越往后退,盘子(太阳)与观测点(地球)之间的距离越远,“太阳”看上去就越小。

5.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但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习题及答案解析(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仰望天空一、填空题1、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两种,分别是()和()。

2、()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3、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看起来越(),反之则看起来越大。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要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得多,所以看上去大小差不多。

二、判断题。

1、月球和太阳一样,可以自己发光。

()2、月球的表面是光滑的。

()3、月球的大小与太阳相同。

()4、太阳是一个固态的球体。

()5、月球和太阳一样有黑子。

()三、选择题。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 )。

A.火山B.环形山C.海洋2、地球上自然状态下的光和热都来自( )。

A.太阳B.月球C.地球内部3、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太阳B.月球C.火星4、太阳黑子的温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相比,( )。

A.太阳黑子的温度高B.太阳黑子的温度低C.一样高四、填图题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填入下图。

五、实验探究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为什么看起来大小差不多”,如下图所示。

1、他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

2、大的圆纸片代表( )。

3、从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六、综合分析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找个天气晴朗、月光明亮的夜晚,看一看月亮上的图案,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推测月亮上的图案是由什么构成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一、填空题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 )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

月球太阳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3、晴天时,在室外可以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将铅笔用橡皮泥竖直地固定住,然后将其放在阳光下。

《地球、月球和太阳》 知识清单

《地球、月球和太阳》 知识清单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清单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是人类生存的地方。

月球,夜空中那明亮的伙伴,一直陪伴着地球。

太阳,那巨大而炽热的恒星,给予地球光和热。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三个天体。

地球是一颗蓝色的行星,表面大约 71%被水覆盖,这使得地球在太空中看起来犹如一颗蓝色的宝石。

它的直径约为 12742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0075 千米。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是液态金属,内核则是固态金属。

地幔是地球体积和质量最大的部分,由岩石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表面,相对较薄。

地球的大气层对生命至关重要。

它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区域,也是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大气层部分。

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地球有四季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的。

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 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同时,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约为24 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直径约为 3476 千米。

它的表面布满了撞击坑、山脉、平原等各种地形。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水和生命。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 273 天,同时它也在自转,但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这导致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称为正面,而另一面则永远背向地球,称为背面。

月球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潮汐现象,就是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海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

此外,月球还能帮助稳定地球的自转轴,使得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直径约为 1392 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9 倍。

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的方式不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核心区是太阳能量产生的地方,温度高达 1500 万摄氏度。

光球层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上面有黑子、耀斑等活动现象。

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7. 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8.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9.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1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1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2.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13.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14.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15.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6.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17.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8.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19.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0.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21.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Unit Three: The Sun。

Earth。

and MoonLesson One:1.The Sun is a star that emits light and heat。

providing Earth with light and warmth。

The Moon reflects sunlight。

does not emit light or heat。

and is Earth's satellite。

orbiting around it.2.The Sun and Moon are both spherical。

but their surfaces are different.3.Understanding that the distance een the Sun。

Moon。

and Earth is different.4.Wayne's diagram.Lesson Two:1.Throughout the day。

under the sunlight。

the length and n of an object's shadow changes in a certain pattern。

We notice thatthe shadow is long in the morning。

short at noon。

long again in the afternoon。

and changes from long to short to long again。

The n of the shadow rotates clockwise like a clock。

from northwest to north。

then to northeast.2.The sundial is an ancient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ime。

查资料三年级下册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点 -回复

查资料三年级下册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点 -回复

查资料三年级下册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点-回复
1.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颗恒星,直径约为109倍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是一颗蓝色的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4倍。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周期为365天。

3.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4,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都是27.3天。

4. 太阳对地球和月球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太阳光照提供了地球和月球的能量,太阳风和太阳辐射也会对地球和月球产生影响。

5. 地球和月球之间也有很多相互作用,比如月球的引力会对地球产生潮汐,地球的引力会对月球产生引力,这些相互作用会影响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和形态。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教科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科学概念梳理第一课《仰望天空》1.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了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维恩图表述如下:3.太阳比月球的体积大很多,但是两者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比月球离地球远得多。

(太阳距离地球远,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差不多大。

(近大远小规律)第二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效仿古人制作简易日晷,观察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步骤:制作简易日晷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②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根据观察纸上影子的信息,我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早上影子比较长,然后慢慢变短,中午最短,然后慢慢变长。

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相反,随着太阳东升西落,影子从西到东移动。

第三课《影子的秘密》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而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光被物体阻挡,太阳月球恒星 本身发光 比地球大 有太阳黑子 地球围绕太阳转 白天出现 没有形状变化 温度高 红色卫星 本身不发光 比地球小 有环形山 月球围绕地球转 晚上、白天都会出现 月相会变化昼夜温度大(温度低) 灰色星球 球体 没有生命 东升西落在屏(桌面、墙面等)上形成影子。

物体的影子方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光源(手电筒)和遮挡物(木圆柱)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影子的变化包括长短、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

3.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

准备材料:手电筒、小木块。

方法1:改变光的照射角度,让影子发生变化。

(小木块不变) 实验图:我的发现: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答题目答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1. 太阳诞生之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

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亿年了。

2.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3.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4. 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

5. 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6. 我们还可以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7. 日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8.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9.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档物和屏。

10. 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一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11. 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12.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13. 给月相的图片排序的方法有排成圆图、排成一字等。

14. 我国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来观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

15.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16. 月球的年龄约45亿年,直径约3500千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

17. 模拟制造环形山所用的材料有光盘和细沙、大小不同的球等。

18.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19. 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球体。

20.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1. 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2.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3. 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4.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5. 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26. 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

教材问题。

一、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题些物体是静止的。

判断的证据是什么, (见课本第2页)答:在运动会上,正在跑步的学生是运动的,周围站着的学生是静止的;在公共汽车站,上车的乘客是运动的,正在等车的乘客是静止的;在大草原上,在空中飞着的雄鹰是运动的,帐篷是静止的;判断的证据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而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的变化。

二、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见课本第3页)答: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一一被研究的物体;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见课本第4页)答:秋千前后来回摆动,钟表上的摆左右摆动,汽车前玻璃上的雨刷左右摆动,跷跷板上下摆动等。

四、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见课本第8 页) 答: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五、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见课本第9页) 答: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也许物体会在斜坡上不动等。

六、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见课本第12 页) 答: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用时短的速度就快,即运动的快;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就快,即运动的快。

七、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见课本第14 页)答: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就大,即运动快。

八、两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

这样能比较出运动的快慢吗?应该怎样比较,(见课本第16页) 答:能。

大家都走10秒,然后测量距离;距离长的运动的快。

九、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见课本第24页) 答: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蚕卵孵化需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十、打开一颗生鸡蛋,与熟鸡蛋比较,我们还能发现鸡蛋里有什么,(见课本第 26页)答:生鸡蛋里是液体,熟鸡蛋里不是液体。

十一、刚出生的重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见课本第27页)答:刚出生的蚕宝宝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的身体变成白色。

十二、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见课本第31页)答:蚕和蚕蛹身体的形状不同,蚕是长圆筒形的,蚕蛹是纺锤形的;蚕和蚕蛹都具有体节,但是数量不同,蚕有13个体节,蚕蛹有12个体节;蚕变成蚕蛹后,腹足和尾足消失了,并且在背后长出了盾片;我们可以在蚕蛹身体上发现一对复眼和触角原始体。

十三、雌城与雄蛾有什么不同,(见课本第33页)答: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

十四、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见课本第34页)答: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从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的过程。

十五、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见课本第38页) 答: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鸡属于卵生动物,猫和狗属于胎生动物。

十六、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

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见课本第39页)答:鸡第1天身上全是绒毛,第30天身上的绒毛变成了羽毛,6个月后母鸡下蛋繁殖后代;狗第1天眼睛闭着,耳朵听不见,第2至3周眼睛睁开,吃妈妈的奶, 6个月长出牙齿,能够咀嚼食物等。

十七、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见深本第 42页)答: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太阳每时每刻都释放出巨大的太阳能。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本身自己不能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十八、一天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见深本第45页)答: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逐新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影子的变化是一个长一短一长的过程。

十九、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见深本第48页)答:光线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这个物体后面光线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子。

二十、想一想,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见课本第48页) 答: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投向西方,影子较长,随之影子逐渐变短,到中午变为最短,影子投向北方;随着太阳西行,影子逐渐变长,在傍晚西落前变得较长,影子投向东方;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一、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见课本第50页)答:农历上半月(初一到十五)月相由缺到圆,下半月(十六到三十)月相由圆到缺。

二二、根据我们查找的月球资料,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见课本第53页) 答:不适合。

因为月球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各种条件;昼夜温差很大,可达三百多度;重力比较低,特别容易造成钙等物质流失;没有大气层保护,相当于直接受大量宇宙射线照射;受地球引力而来的小行星会直击月球;月球的引力太小不能吸附空气;月球地处寒冷,不长植物;月球没有适宜的大气环境,没有氧气,没有适宜的温度等。

二三、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见课本第54页)答:在古代,人们凭直觉认为地球是方的。

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这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形。

直到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二四、我们来看看地球仪,通过它,你观察到了什么,(见课本第56页) 答:地球仪上有一条表示赤道的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球体上蓝色的代表海洋面积的部分十分庞大,人类生存的面积很小等。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要点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1.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 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 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 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5. 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 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时间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 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 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 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 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 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 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说,斜面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

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愈省力。

17. 斜面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梭梯、蜿而上的山路等,可以让人们省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