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2)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2)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2)

内标溶液测得数据如下: 内标溶液测得数据如下:
保留时间 供试品 内标物 7.25 11.00
峰面积 2989311 4020105
另取氢化可的松对照品 另取氢化可的松对照品13.75mg,配成25ml, ,配成 , 同法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同法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保留时间 对照品 内标物 7.25 11.00
2.吸收系数法 .
A 1 × ×V × D 1% E1cm 100 含量% = × 100% m
A
为测定的吸光度; 为测定的吸光度;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 );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质量( )。 为供试品的质量(g)。
1% 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E1cm 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Ax CR × ×V × D AR 含量% = × 100% m
0.0149 5 0.480 100 × × × 200 × 200 100 0.460 5 × 100% = 99.0% = 0.0159
测定结果在98.0%~ %~102.0%范围内 测定结果在 %~ % 故本品含量合格。 故本品含量合格。
AX CX = f × AS / C S
A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 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mg/ml);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 为校正因子; f 为校正因子;
D m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为供试品的质量( ) 为供试品的质量(g)
实例分析
Ax CR × ×V × D AR 含量% = × 100% m
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AX 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为对照品的浓度( ); C 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ml);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推荐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推荐
5
课外作业 • 作业: • 请检索——高效液相色谱法在2010版药典
中的 应用 • 提交通道: • 【精品课程/论坛/药物分析作业提交/高效液
相色谱法在2010版药典中的应用】
6
• 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 •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 第五节 分析方法的验证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1)
1
• 药物的定量分析
– 准确测定药品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2
化学分析法
重量分析 滴定分析
仪器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
3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 优点
• 缺点
• 1.仪器设备简单
• 灵敏度低,药物用量大
• 2.易于操作、速度较快 • 不适合含量少的药物
– 重复性、中间精密度 – 重现性
• (三)专属性
• (四)检测限 • (五)定量限 • (六)线性 • (七)范围 • (八)耐用性
25
(一)准确度
26
• 准确度
– 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 接近的程度
• 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27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 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 • 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 应明确表明 • 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或面积比(%)
30
3.数据要求
•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 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
液 • 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 • 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标准曲线法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01
02
03
a. 波长的校正
b. 吸光度的准确性
c. 杂散光的检查
(二)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波长: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氘灯的谱线、钬玻璃尖锐吸收峰、高氯酸钬溶液
吸光度的准确度: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规定波长处测定并计算 ,应符合下表规定
杂散光的检查:一定浓度的碘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规定波长处测定透光率,应符合下表规定
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0.7 X~1.3 X,当X>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X-10% ~ X+10%
药品标准中规定的色谱条件,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其他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系统适用性实验的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图:信号---时间曲线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温度要求:≤40℃ 流动相pH:2~8
常用紫外检测器
01
其次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02
荧光检测器
03
示差折光检测器
04
蒸发光散射检侧器
05
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06
2.检测器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甲醇-水、 乙腈-水
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的流动相
有机溶剂比例不能低于5%
流动相
二、应用与实例
氧化还原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滴定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 应用:含有芳香第一胺或水解后能生成芳香第一胺的化合物
二、应用与实例
滴定条件:
加入过量的盐酸
在室温条件(10~30℃)下滴定
滴定时加入溴化钾作为催化剂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常用的处理方法: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1.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2.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一.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1)直接测定法。

如富马酸亚铁(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溶于热稀矿酸,采用铈量法,邻二氮菲作指示剂富马酸亚铁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稀硫酸15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与邻二氮菲指示液2滴,立即用硫酸铈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6.99mg。

(2)经水解后测定法1. 直接回流后测定法. 例如:三氯叔丁醇的含量测定CCl3-C(CH3)2-OH + 4NaOH = (CH3)2CO +3NaCl + HCOONa +2H2ONaCl+AgNO3= AgCl + NaNO3 AgNO3+ NH4SCN = AgSCN + NH4NO32. 用硫酸水解后测定法. 例如:硬脂酸镁的含量测定Mg(C17H35COO)2 + H2SO4 =MgSO4 + 2C17H35COOH H2SO4+2NaOH =Na2SO4 + 2H2O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精密加硫酸滴定液(0.05mol/L)50ml,煮沸至油滴澄清,继续加热10min,放冷至室温,加甲基橙指示液1-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

每1ml 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2.016mg 的MgO 。

(3)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1. 碱性还原后测定例如:泛影酸(用于泌尿系造影)的含量测定(曙红钠指示剂)2. 酸性还原后测定(硫酸铁铵指示剂) 例如:碘番酸(口服胆囊造影剂)的含量测定 Zn 还原后银量法3. 利用药物中可游离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测定含量(1)含锑药物例如:葡萄糖酸锑的含量测定Sb5+ +2KI =Sb3+ + 2K+ + I2 I2 +2Na2S2O3 =2NaI +Na2S4O6 (连四硫酸钠)2)含铁药物 2Fe3+ + 2KI =2Fe2+ + 2K+ + I2 I2 +2Na2S2O3 =2NaI + Na2S4O6二、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有机破坏的方法有干法破坏湿法破坏氧瓶燃烧法(一)湿法破坏HNO3-HClO4法;HNO3-H2SO4法;H2SO4-硫酸盐法;HNO3-H2SO4-HClO4法;H2SO4-H2O2;H2SO4-KMnO4COOH I I I NHCOCH 3CH 3CONH COOH H 2N NH 2+ 11NaOH + 3Zn + 3NaI + 2CH 3COONa + 3NaZnO 2 + 3H 2O NaI + AgNO 3 AgI + NaNO 3(二)干法破坏(加Na2CO3或MgO以助灰化;温度控制在420℃)本法系将有机物灼烧灰化以达分解的目的。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
T(滴定度):1ml滴定液(m mol/L)相当于被测 药物的毫克数
(一)滴定分析法
(一)滴定分析法
呋塞米原料药含量测定
取本品0.4988g(干燥品),加乙醇30ml,微温使溶解,放 冷,加甲酚红指示液4滴与麝香草酚蓝指示液1滴,用氢氧
化钠滴定液(0.1003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红色,消耗氢
(二)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
A 1 V D 1% E1cm 100 含量% 100% m
0.582 1 100 250 5 100% 99.05% 715 100 0.0411
(二)分光光度法
甲氧苄啶注射液(规格2 ml:0.1g)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本品1ml,置25ml量瓶中,用稀醋酸稀释至刻度,摇 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稀醋酸稀释至刻度,摇 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71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
测得量 回收率% 100% 加入量 取样量
取样量
原料药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 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 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考察其他组分和辅料对回收率的影响 •①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②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率) •③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 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本品含量合格
(二)分光光度法
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X
1.单位的统一 2.样品有没有稀释 3.表示方法
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X
(二)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0.04110g,置250ml量瓶中,加0.4%氢 氧化钠溶液5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 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 。依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波长处测得吸收度为0.582。按 C8H9NO2的百分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对乙酰氨基酚的百分含量

药典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药典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测Br-→曙红
D.避免阳光直射 E.被测物浓度应足够大 F.被测阴离子→阳离子指示剂 被测阳离子→阴离子指示剂
适用范围: 可直接测定CL-,Br-,I-,SCN-和Ag +
电位滴定法
原理:是一种容量分析中确定终点或选择、
核对指示剂变色域的方法。 应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物溶液过程中,借 助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和电位计来监测滴定 时电极电位的变化率, 发生“突跃”的最大 点就是滴定的终点,以替代一般指示剂用变色 来指示终点的方法。
-
2I-
I
2
I

0.5335V
I3- (助溶) 3 I-

I3

I

0.5345V
注:pH < 9 时,不受酸度影响,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一)直接碘量法:
利用I2的弱氧化性质滴定还原物质
测定物:具有还原性物质
' I '
3
I
可测:S2-,Sn(Ⅱ),S2O32-,SO32 酸度要求: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pH小于9) • 强酸性介质:I-发生氧化导致终点拖后; 淀粉水解成糊精导致终点不敏锐 • 强碱性介质:I2发生歧化反应 4I-+O2 + 4H+ 2I2 + 2H2O(氧化反应)
HAsO2
控制pH 8 H 3 AsO4
I
3
I
C I 2 VI 2 2
m As2O3 1000 M As2O3
NaS2O3标准溶液比较法 1 C Na2 S 2O 3 V Na 2 S 2O3 C I2 2 VI 2
(五)淀粉指示剂
要求:室温;弱酸性;新鲜配制 加入时间: 直接碘量法 —— 滴定前加入(终点:无色 → 深蓝色 间接碘量法——近终点加入(终点:深蓝色消失) 变色原理: I (过量)+ II2 3

药物常见定量分析方法 容量分析法 (药物分析课件)

药物常见定量分析方法 容量分析法 (药物分析课件)
1.概念 药物定量分析是指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
法和技术,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它是评价药品质量、判断药物优劣的重要手段。
2.分类 基于物理或化学原理——“含量测定”
基于生物学原理——“效价测定”
药物定量分析方法
药物定量分析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重量 分析法
容量 分析法
电化学 分析法
△原料:百分含量,即测得量与取样量之比
(1)直接滴定法
V: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滴定度(mg/ml) F:滴定液的浓度校正因数 W:称样量(mg)
F C实 C理
F = 滴定液实际标定的浓度/规定的浓度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2.原料含料 例1: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0.4018g,加中
F C实 0.1002 1.002 C理 0.1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22.201.00218.20103 100% 0.4018
=99.80% △公式的上下单位一定要统一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制剂含量: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 就是每片/每支实际测得量与标示量 之比。标示量也是药品的规格。
容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0.1 2 50 103
100% 98.17%
性乙醇20ml溶解后,加3滴酚酞指 示剂,用NaOH滴定液 (0.1002mol/L)滴定至粉红色, 消耗体积为22.20ml,求阿司匹林 的含量?(ch.p每1ml 0.1mol/L 的
NaOH滴定液相当于18.02mg的阿司 匹林)
解题思路: 已知取样量W=0.4018g V=22.20ml T=18.02 mg
3.制剂含量 (2)制剂直接滴定法测定含量计算公式: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药物含量分析是药物分析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

药物的含量分析主要用于确定药物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药物含量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

1.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药物含量分析的基础方法之一。

它基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原理,通过实验测定药物含量的多少。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电位滴定法。

(1)重量法:将一定质量的药物样品称取,并进行溶解、稀释等处理后,通过质量差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容量法:通过向药物样品中滴加标准溶液,使溶液达到等量点(终点),从而推算出药物的含量。

(3)电位滴定法:利用反应溶液中的特定药物含量与溶液电压的关系,通过电位滴定仪进行电位滴定,从而确定药物的含量。

2. 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滴定试剂与药物样品反应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滴定法有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

(1)酸碱滴定法:根据药物样品的酸碱性质,采用适当的滴定试剂进行滴定,并通过滴定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氧化还原过程,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推算出药物含量。

(3)络合滴定法:利用药物与滴定试剂之间形成络合物的特性,通过滴定试剂的耗量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3.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化学试剂在固定相上的吸附、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TLC)。

(1)气相色谱法(GC):将药物样品挥发成气态,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2)液相色谱法(HPLC):将药物样品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在固定相上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3)薄层色谱法(TLC):将药物样品涂抹在薄层板上,通过吸附、分离和检测,确定药物的含量。

4.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根据药物与光的相互作用,通过测量药物对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等光学性质,来确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S m
AX 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 CX 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浓度(mg/ml);
A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mg/ml);
f 为校正因子;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实例分析
• 氢化可的松原料药含量测定: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 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40nm。理论板数按氢化可的松峰 计算不低于2000,氢化可的松峰与内标物质峰 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标示量% V T F 10 3 每支容量 100 % mS
3.50 27.18 0.1032 103 1
0.1
100% 98.17%
2 50 103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片剂 • (1)对照品比较法: • (2)吸收系数法:
(1)对照品比较法:
标示量 %
CR
Ax AR
含量 CX D V 100% 0.49 25100% 98.2%
m
12.48
• 某药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测定头孢唑林钠含量, 取含量为99.5%的头孢唑林钠对照品25.13mg,配成溶 液,取此溶液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3次 测定值分别为:2490189、2492796和2492178;另外 称取头孢唑林钠供试品3份,分别为28.13mg、 29.35mg和27.10mg,按上法测定,分别取10µl溶液注 入液相色谱仪,测得峰面积分别为2634858、2763699 和2536847,求供试品的百分含量。
含量%
CR
AX AR
V
D 100 %
m
供试品和对照品配制溶液的方法、稀释倍数完全相同,故
含量%
mR
AX AR
100 %
m
对照品平均峰面积:
2490189 2492796 2492178 2491721 3
第1次测定 第2次测定 第3次测定
25.13 99.5 2634858
含量%
2491721 100% 93.99%
含量% (V0 V) T F 10 3 100 % m
(25.02 17.20) 13.01 0.1012 103
0.1
100% 98.7%
0.1043
测定结果大于98.5%, 故本品含量合格。
(二)分光光度法
• 1.对照品对照法 • 2.吸收系数法
1.对照品对照法
含量%
CR
Ax AR
CR 13.75 / 25 0.5( 5 mg / ml) 校正因子 ( f ) AS / CS 4020000 / 0.40 1.6345
AR / CR 3381565 / 0.55
CR
f
AX AS / CS
1.6345 2989311 4020105 / 0.40
0.49(mg / ml)
标示量% V T F 10 3 W 100 % mS
18.47 27.04 0.1008 103 5.948
0.1
10 100% 99.9%
0.5996 0.5
含量合格
(一)滴定分析法
• 2.注射剂 • 直接滴定法 • 剩余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
标示量% V T F 10 3 每支容量 100 % mS
(一)滴定分析法
• 1.片剂 • 直接滴定法 • 剩余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
标示量% V T F 103 W 100% mS
标示量% (V V0 ) T F 10 3 W 100 % mS
W 为平均片重(g);
S 为片剂的标示量(g)
(2)剩余滴定法:
标示量% (V0 V ) T F 10 3 W 100 % mS
(1)计算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f) AS /CS AR /CR
AS 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S 为内标物质的浓度(mg/l);
C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l)。
(2)计算供试品的百分含量:
CX
f
AX AS / CS
含量% Cx D V 100 % f AX CS D V
S 为供试品的取样量(ml);
为标示量,即每支注射剂的标示量(g);
m
每支容量指每支注射剂的容积(ml);
(2)剩余滴定法:
标示量% (V0 V) T F 10 3 每支容量 100 % mS
•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规格1ml∶50mg)含 量测定:精密量取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 加水40ml,盐酸溶液(1→2)15ml,溴化 钾2克,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 (0.1032mol/L)滴定,消耗亚硝酸钠滴定 液(0.1032mol/L)滴定液3.50ml。每1ml 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27.18mg的C13H2lN30·HCI。
V
D
100 %
m
AX 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R 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g/ml); AR 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m 为称取的供试品重量(g);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 奥沙西泮原料药含量测定:精密称定0.0150g,置 200ml量瓶中,加乙醇150ml,于温水浴中加热,振 摇使奥沙西泮溶解,放冷,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 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 刻度,摇匀,在229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80; 另精密称取奥沙西泮对照品0.0149g,同法操作,测 得229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60;药典规定本 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11ClN2O2应为98.0%~ 102.0%。该供试品含量是否合格?
(三)色谱法(HPLC、GC)
• 1.外标法 • 2.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1.外标法
含量%
CR
Ax AR
V
D
100%
m
AX 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ml);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2.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含量%
CR
Ax AR
V
D
100 %
m
0.0149 5 0.480 200 100
200 100 0.460
5 100% 99.0%
0.0159
测定结果在98.0%~102.0%范围内 故本品含量合格。
2.吸收系数法
含量%
A E 1%
1cm
1 100
V
D 100 %
m
A 为测定的吸光度;
28.13
25.13 99.5% 2763699
含量%
2491721 100% 94.49%
29.35
25.13 99.5% 2536847
含量%
2491721 100% 93.94%
27.10
平均含量% 93.99% 94.49% 93.94% 94.1% 3
二、制剂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计算
1.直接滴定法
含量% (V V0 ) T F 10 3 100 % m
V 为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V0 为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
T 为滴定度(mg/ml);
F 为滴定液浓度校正因数
m 为供试品取样量(g)
校正因数F
滴定液实际浓度 F 滴定液规定浓度
实例分析
• 呋塞米含量测定:取本品0.4988g,加乙醇30ml, 微温使溶解,放冷,加甲酚红指示液4滴与麝香草 酚蓝指示液1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003 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红色,消耗氢氧化钠滴 定液(0.1003mol/L)14.86ml;并将滴定的结果 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 (0.1003mol/L)0.05ml。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33.07mg的呋塞米。按干燥品 计算,含C12H11ClN2O5S不得少于99.0%。
实例分析
• 内标溶液的制备:取炔诺酮,加甲醇制成每 1ml中含0.40mg的溶液,即得。
• 测定法:精密称取供试品12.48mg,配成 25ml,精密量取该溶液与内标溶液各5ml,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得 数据如下:
• 内标溶液测得数据如下:
第四章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2) 2010.9.17
第六节 定量分析计算
• 药物的定量分析
– 准确测定药品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 原料药与制剂含量表示方法不同
• 原料药的含量用百分含量表示 • 制剂的含量则用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表示。
原料药的百分含量 含量% mx 100%
m
mx 为实测值VD W来自100 %mS
(2)吸收系数法:
A1
V DW
供试品 内标物
保留时间
7.25 11.00
峰面积
2989311 4020105
• 另取氢化可的松对照品13.75mg,配成25ml, 同法测定。测得数据如下:
对照品 内标物
保留时间
7.25 11.00
峰面积
3381565 4020000
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求供试品的百分含量:
CS = 0.4(mg/ml);
E1% 1cm
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精密称取对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