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docx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 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
教学难点:拼,围,画平行四边形。
课前准备:正方形,三角形纸,钉子板8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认识三角形1、示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
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板书:三角形)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
(从实物到图形)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
(学生操作)二、认识平行四边形1、谈话: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折的两个三角形剪了下来,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几种图形来吗?(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
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
(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二、新授
1. 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 平行四边形
(1)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5。
(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辨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2.能够画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3.能够简单描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辨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方法;2.能够正确画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3.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1. 辨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1)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通过这三条线段的端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点是有三个内角和三个内角对应的外角。
辨别一个三角形的方法:1.三条线段的长度都不相等,即为“不等边三角形”;2.有两条线段长度相等,即为“等腰三角形”;3.三条线段长度都相等,即为“等边三角形”。
(2)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其两条对边分别平行且长度相等,两个对角线互相平分。
辨别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1.四条线段长度都相等,即为“菱形”;2.两条对边长度相等,即为“矩形”;3.两条对边长度不相等,即为“平行四边形”。
2. 画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学生可以使用尺子和直尺来绘制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绘制三角形的步骤:1.用尺子和直尺画出三条线段,使其构成一个三角形;2.检查三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符合不等边、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绘制平行四边形的步骤:1.用尺子和直尺画出四条线段,使其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检查四条线段的长度和相对位置是否符合菱形、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 描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三角形的特征:1.有三个内角和三个内角对应的外角;2.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3.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有四个顶点和四条边;2.两条对边分别平行且长度相等;3.可以分为菱形、矩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讨论辨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方法;2.绘制图形教学: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3.特征描述练习:让学生通过描述图形和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7分钟)
1.《补充习题》
2.拓展题:《一课一练》中的智力冲浪题。
[板块一]
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哪些图形?
2.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几种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板块二]
1.拿出你所带的正方形纸,对折一下,看能分成两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操作)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材P19~2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5题。
三维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2.讨论: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折给大家看看的?
A.折出的图形是——长方形。
折出了几个长方形?观察折出的两个长方形,有什么新发现吗?(对,这两个长方形完全一样)。
B.还有不同折法吗?
现在把这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了——三角形。
对折成了几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怎么样啊? (这两个三角形也完全一样。)
3.(1)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见到过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走近平行四边形
1.拼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还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另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这也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贴、板书、读: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5分钟)
教学“试一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4.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
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
(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
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
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
(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
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4.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
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
(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
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
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
(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
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二、新授
1. 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 平行四边形
(1)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
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5。
(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案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
(学生操作)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
1、谈话: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折的两个三角形剪了下来,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几种图形来吗?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
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
(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你能不能再说一说叫什么?谁知道它的名字了?知道它名字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
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