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引言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人物形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作品内容与思想,进一步把握作者艺术性的表达手法和创作意图。

本教案将重点讲述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二、基础知识梳理1. 什么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虚构角色个体,包括其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

2. 为什么分析人物形象重要?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角色塑造所用到的手法和目的,以及揭示出作品背后蕴含的哲理和思想情感。

3. 如何从细节观察人物形象?注意观察并收集关于人物的各种信息:外貌描写、语言特点、动态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和总结。

三、具体操作步骤1. 阅读全文首先,在开始分析之前,必须通读整篇文章,确保对情节和背景故事有基本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信息,理解他们在作品中承担的角色。

2. 外貌特征描写观察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注意人物的身高、体态、衣着等方面。

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描绘出人物形象的直观形象,加深读者对人物角色的印象。

3. 行为举止分析人物经常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现出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仔细观察他们在故事中所做所为,推测其性格特点、个人习惯以及态度倾向。

同时也要留意作者是否有意通过行为举止来传递一定的意思或暗示。

4. 语言特点分析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通过分析人物在对话中使用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说话频率等,可以感知到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情感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等信息。

5. 心理活动推测作者将通过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来进一步丰富角色形象。

从角色的内心独白、心理冲突和情感变化等方面入手,揣摩到人物经历的挣扎、欢乐或悲伤等情感体验。

6. 人物关系解读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也需要着重关注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他们的对话、行为和态度等,可以推测他们之间的关系模式和交际方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人物形象分析(教师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人物形象分析(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我的妈妈是老虎郑海丹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

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

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

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

”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

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

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

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

逼迫我快点成长。

⑪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

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讲解(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

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作者:黄小杰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26期摘要: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发掘人物内心世界,抓住细节,品味人物;关注景物,透视人物;联系情节,感知人物等。

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文本思想情感,领悟艺术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物形象;细节;景物;情节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

那么,如何分析并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呢?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肖像描写方面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即描绘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来达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俗话说,人如其面。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

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这些肖像描写,活画出孔已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2.从语言描写方面分析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所以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不同思想、经历、地位、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

如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菲利普讲卖牡蝠的穷水手像于勒时,菲利普夫人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当她看清那个卖牡蝠的人是于勒后便“哆嗦”起来还心存一线希望想找船长打听。

初中人物分析教案

初中人物分析教案

初中人物分析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人物分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品的魅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将以一篇初中人物分析为例,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提高对文学的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角色,具有特定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2. 人物分析的方法:教授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 人物分析实践:以一篇初中人物分析文章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印象深刻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人物形象的概念,教授人物分析的方法。

3. 实践指导:以一篇初中人物分析文章为例,引导学生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5.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阐述自己对人物的分析见解。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总结人物分析的要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人物形象的概念,掌握人物分析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文章。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初中语文教材,提供相关文学作品。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人物分析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章。

通过深入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性格塑造以及情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主要人物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展开讨论,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语文教案。

一、孙悟空——机智聪明,不凡的能力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具有智慧和实力的人物形象。

首先,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在故事中经常得到体现。

例如,在第一回中,他利用诈死的方式逃离菩提祖师的控制,在第十一回中,他通过巧妙地借助八戒和沙僧的力量,成功拿回了紧箍咒。

这些情节展示了他聪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

其次,孙悟空还有一些不凡的能力。

他擅长变化,可以化为七十二般变化,这个能力在他与妖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他还可以驾云、翻山越岭,这些神奇的本领使他能够在西行路上助力唐僧一行,充当重要的护法神。

二、唐僧——慈悲为怀,坚持不懈的信仰唐僧作为西游记的主人公,承载着去西天取经的重大使命。

他具有慈悲为怀、坚持不懈的信仰等特点。

首先,唐僧对众生怀有慈悲之心,这使得他在面对妖怪和困境时能够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力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次,唐僧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

在取经路上,他经历了种种困难和考验,但他始终保持尘世间的清净,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这种坚持不懈的信仰给予了他超凡的力量,也使他得到了如来佛祖的庇佑。

三、猪八戒——贪吃懒做,不愿修行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他贪吃懒做、好逸恶劳,不愿修行,这使得他在取经路上成为唐僧的累赘。

例如,在第八回中,唐僧一行来到高老庄时,猪八戒见到好吃的美酒美肉,马上变得非常贪婪,他不愿前行,一心只想享受眼前的美食。

然而,尽管猪八戒有这些缺点,他也有可爱之处。

他嘴上虽然贪吃,但心地善良,时常以自己的生死换取唐僧和其他众人的安全。

这种矛盾的性格也为故事增添了一些轻松和幽默的氛围。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

那么,如何分析并把握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即从作品中的人物入手。

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作品中的人物美,通过学生的分析、再创造来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原则
(一)联系的原则
典型人物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典型环境中,他(她)与具体的生活环境、广阔的时代环境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有其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故分析人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分析人物形象;人物
形象往往又与作者的经历、思想有关,古人所说的“知人论世”也是这个意思,故分析人物时,有时还有必要与作者的有关情况相联系。

(二)辩证的原则
唯物辩证法主张事物诸因素的辩证统一,强调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典型人物是作者从多侧面、多角度塑造出来的,仪态万千、风采无限,是立体可感的,是复杂多样的,非一个模式能概之,非一言能蔽之。

这种人物形象可能有不少优点,也可能不乏缺点;可能是个反面人物,但也有可取之处,有看似矛盾的地方。

分析时万不可随意拔高人物形象或曲解人物形象。

运用辩证的原则,并非笼统的折中主义,而是为了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灵活地处理表与里、主与次、轻与重的关系,便于全面把握人物性格,切忌妄加穿凿。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认真分析人物形象
1.从肖像描方面写分析
俗话说,人如其面。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

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这些肖像描写,活画出孔已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言语可以透露其性格特征。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对中举前的范进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他又大加赞美:“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胡屠户的语言显示了他前倨后恭、欺贫爱富的性格特点。

3.从行动描写方面分析
动作描写,也可显示人物思想性格。

如《范进中举》描写胡屠户接过范进给的两锭银子,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一边“把拳头舒过来”,假意推辞。

这样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他虚伪、贪钱的性格特点。

4.从心理描写方面分析
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可以折射出人物性格。

如《最后一课》描写小弗朗士,“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这是即将失去祖国的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

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描写人物,有时一字即可传神,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在酒客的讥笑声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活画出孔乙己对酒客的不屑和自己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二)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是人物生长的土壤,分析人物首先离不开的是环境。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体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生活的时代背景等。

教学中,先让学生把握两种描写,熟记作用,在具体作品中注意分析体会,使之为人物形象分析服务。

如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一是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二是返回途中,人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此处分析要引导学生思考:景色从明丽到阴郁,揭示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后怎样迥然不同的心境?学生思考后会明确之前轻松、愉快,之后沮丧、沉重,从而深刻体会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环境制约、影响着人,人也反作用于时空,环境与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家都很重视设置特定环境来反衬人物,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环境,来分析人的境遇、地位、性格等,从而能更好地把握艺
术形象。

(三)根据情节发展来分析人物形象
所谓情节,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文章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作为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愿与学生一起努力,不断探求更好的人物分析方法,在实践中累积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