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前言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的开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前期)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开端●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基本内容●原始时期: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制度时期:新石器时代,氏族制度发展、繁荣、瓦解基本要求●了解猿人及其社会生活、新人与氏族公社形成的过程;●掌握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概念及分期,掌握古猿进化成人的各阶段的名称;●掌握境内重要的古人类遗址、遗迹;●掌握进入氏族社会后,我国新石器遗址中的典型代表;●掌握史前传说中的社会组织形态。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遗迹:1元谋人:1965年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距今约170万年。

2蓝田人:1963-64年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距今约80-65晚年3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50万年,其化石具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特征,已经能用火,保留火种。

●原始群后期体质进步,学术界称之为“早期智人”、“古人”。

距今约20-10万年。

●此时的婚姻形态:血缘群婚,即此时人类已禁止不同辈分之间通婚,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

这仍是族内婚姻,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

我国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有大荔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等。

氏族公社●定义:●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阶段。

●新人的出现:生产工具,狩猎经济,生活来源,婚姻形态,代表性的人类化石。

●母系氏族公社:主要特征●父系氏族公社:主要特征●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基本概念●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大汶口文化:●族外婚:●对偶婚:●图腾崇拜: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神农、黄帝、蚩尤●三皇五帝●禅让制(禅让时代)●世袭王权的形成第二章夏商西周●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夏的历史●商的兴衰●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主要内容●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氏族制度的瓦解,文明时代的开始。

中国古代史前言

中国古代史前言

中国古代史前言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辽阔,涵盖了从远古时代起的各个时期和朝代。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铸就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了解中国古代史不仅是了解中华民族民族自身的发展历程,也是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史学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一、古代史的起源:神话与实证相结合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夏朝时期,但在这之前,就有部分神话传说和口口相传的历史事件。

所谓的神话,是指古人将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和现象解释为神灵的行为,并形成一系列传说和故事。

例如,《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奇幻的地理和神灵,而《史记》中所记录的五帝和三皇等传说人物,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起源神话的一部分。

古代史的研究过程中,史学家通过对经史资料的整理和考证,试图找到古代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经史资料是指古代的文字记录以及出土的文物和考古发现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史学家们得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演变过程。

二、中国古代史的分期:理清纷繁复杂的时间线索中国古代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主要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以下将对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重要时期进行简要介绍: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血统传承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

这三个朝代相继承接,中国社会逐渐有序地发展起来。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各种诸侯国并肩而立,百家争鸣,思想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同时也是中国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涌现的时期。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承袭了先秦时期的思想传统,并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中国古代史》课件

《中国古代史》课件

总结词
远古传说与历史记载
详细描述
介绍中国古代的远古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和伏羲八卦等。同时,介绍最早的历史记载《尚书》和 《史记》等。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夏朝建立与国家发展
详细描述
阐述夏朝的建立和发展,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夏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
总结词
北朝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的战争与和平
南北朝时期,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和和平谈判,最终在隋朝时期实现了 全国统一。
北朝在政治上实行了民族融合政策,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05
隋唐时期
隋朝的贡献
完成中国统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 状态,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 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0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国家,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
修建万里长城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 ,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为了推行儒家思想,秦始皇采 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对文化
《中国古代史》ppt 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01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史》
02
03
04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古 代史感兴趣的公众主要内容

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前言

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前言

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前言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与伟大的人物。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编撰了这本《新编中国历史文选》。

本书旨在通过精选历史文献,为读者呈现中国历史的精华,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的悠久历史。

本书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从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到现代中国的伟大成就,力求全面展示中国历史的丰富内涵。

这些文献不仅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资料,还涵盖了文化、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文献的呈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人文风貌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

本书的编撰过程严谨细致,经过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和精心选择。

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中的珍贵资料,力求呈现给读者最真实、最全面的历史图景。

在文献的选择上,我们注重代表性和权威性,力求展示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同时,我们也注重文献的多样性,既有正史记载,也有野史传闻,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历史。

本书的编排结构合理,内容呈现清晰。

我们将文献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从远古时代的夏商周到现代的改革开放,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章节。

在每个章节中,我们又根据不同主题进行细分,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

每篇文献都配有简明扼要的导读,帮助读者把握文献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方便读者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客观、准确的原则。

我们力求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准确的描述,避免歧义和错误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进行解读,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我们尽力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渲染,力求让读者以客观的眼光去审视历史。

通过本书的呈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同时,历史也是一笔财富,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一条历史的长河蜿蜒流淌,它记录了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时期的生活、斗争和创造。

今天,我们将一起追溯这条河流的源头,探寻古代中国的历史。

遥远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他们使用粗糙的石器工具,狩猎、采集果实,开始种植庄稼,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农业社会。

这个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祖先们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神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奴隶社会,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夏、商、周。

这些国家规模小、统治力量薄弱,但却是华夏民族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力量,他们被迫在艰苦的条件下劳动,创造出了著名的青铜文化。

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从此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他的统一措施不仅方便了当时的百姓生活,还为后世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朝虽然强大,但它的统治过于严苛,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在秦朝灭亡后,汉朝取而代之。

汉朝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使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提高。

同时,汉朝还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在汉朝的统治下,中国的经济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逐渐走向衰落。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动荡中。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为了统一天下而展开激烈的斗争。

在这个时期,战争频繁发生,人民饱受苦难。

在历经长期的分裂和动荡后,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又一次统一。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分裂状态,统一了全中国。

隋朝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例如创立了科举制度、开凿了大运河等。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随后的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中国古代史前言

中国古代史前言

中国古代史前言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独特而辉煌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在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史留下了众多的传世文物和史书,这些珍贵的遗产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也为我们了解当今中国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古代中国的起源中国古代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8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在这个时期,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逐渐过渡为农业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革新,如农业的发展、陶器的制作和文字的产生。

这些进步为后来中国古代文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夏商周文明夏商周是古代中国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文明的黄金时期。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出现,商朝人发展了青铜器并建立了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周朝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周文王建立了封建制度,通用的文字——周文字的使用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中国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活跃的时期。

这时期的战争频繁,各个诸侯国之间争夺领土和统治权,同时也在思想上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等。

这些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度国家——秦朝。

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统治,实行了许多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割据和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频繁,导致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然而,这个时期也见证了许多优秀文化人物的涌现,如曹操、刘备、孙权等等,同时也孕育了许多文学和艺术的创作。

七年级历史上册前言

七年级历史上册前言

顺治 (18) 1644 康熙 (61) 1662 雍正 (13) 1723 乾隆 (60) 1736 嘉庆 (25) 1796 道光 (30) 1821 咸丰 (11) 1851 同治 (13) 1862 光绪 (34) 1875 宣统 (3) 1909
年代尺
初中历史学些什么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 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
——初中历史前言课
什么是 历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故宫
长城
乐山大佛(四川峨眉山)
《说文解字》: “历,过也,传也;” “史,记事者也”
什么是历史?
是指人类以往的 社会实践活动。通 俗说,就是人类社 会过去发生的事。
历史包含了哪些内容? 历史的内容包罗万 象,简单地说,它可以 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 大块。
2、世纪与年代的换算 3、年号
3.理解记忆。
1、纪年方法:公元纪年法 2、年号纪年法
清 名号 姓名 年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文宗(爱新觉罗奕纻)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溥仪)
四、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
大凡一个具有进取心的国家,都是十分重视历史教育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 了解历史?
.文物类 .考古类 .文字类 .口头传说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注意把握空间和时间观念。
中国古代王朝顺序
1、公元纪年法
时间的计算
学习历史有什么 好处?
一、学史可以明得失。所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课程性质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元 谋 人 遗 址 地 貌 元谋人使用石器
蓝田人
● 上世纪60年代在陕 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 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 立人化石。 ● 发现头盖骨和下颌 骨。
● 距今约70万年
“南京猿人”头骨
成功复原
(据新华社2003年2月25日报 道)举世瞩目的“南京猿人”一 号头骨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 揭开面纱。———她竟是一位年 仅20多岁的美丽女子!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史》
• 借鉴功能
• 教育功能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尤其是 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文化更是爱国主义的最 好素材。
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教育。
• 认识功能 。
4、怎样学习中国古代史
1、要掌握基本的史识、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郑天挺曾说过:“我们要以时为经,以事为 纬,把人物、制度贯穿其间。”
中国古代史前言
绪言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每一门学科往往要回答三个W, 即:what why how,历史学则要学习5个W: when where who what why。绪论中也 主要3个W,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 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三个问题。
1、什么是历史?
•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史”:“史者, 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约 200万年前~前2070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 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 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发现众多石器时代的文化遗 址, ( 包括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 ,犹如满天 星斗分布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灿烂的石器时代的文 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意识形 态及社会生活。中国先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 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中国原始先民的生产力状况:从打制的旧石器到 磨制的新石器到金石并用的金石时代再到青铜时代 以至铁器时代。
2、人类身体形态的演进:在劳动中人类自身体质进 化的演变情况,从猿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再到 新人的演进过程。
3、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变:从原始群到血缘家族公社 到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演变过程。
● 历史学家将原始社会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即原始群时期
和氏族制度时期。 ● 考古工作者称这个阶段为石器时代。一般将石器时代分为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一般认为,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
阶段中正在形成的人。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大约300多万年前,人就完全
形成了,这就是早期猿人。到约200万年或150万年 前时期,又发展为晚期猿人。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 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 例者也。”
历史有三层含义:
• 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即人类客观的发展 历程,是历史的客体。
• 二是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成 果的各种历史书,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 映。
• 三是指历史学科,即通过史料中介,在历史 记录的基础上,再现还原历史过程,对历史 事件作出解释说明,并探寻其发展规律的一 门学科。
盘古开天辟地
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氏生于其中,以利斧劈开宇宙,清气上升 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一万八千年后垂死身化, 气为风云,声音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道 路,肌肉为田地,发胡为星辰,皮肤为花草树 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为雨露甘霖, 由此而有宇宙万物。
大同世界
“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狐独废疾者皆有养,男 有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世 界
学习原始社会要掌握的四个要点
原始社会概述
• 教学要点: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类的繁衍;母 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
• 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元谋人、 蓝田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母系氏族 公社的重要遗址、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父系氏族 公社的文化遗存、经济生活、社会结构;私有制和 阶级的产生。
•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群和氏族公社阶 段的基本情况;掌握仰韶文化、半坡遗址、龙山文 化、河姆渡文化等名词概念;认识北京人的体质特 点和智人对人类的贡献;弄清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 氏族公社的异同;知道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云南禄丰古猿下颌骨化石
腊玛古猿可能生存于 距今 1400万——800 万年间。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多 次发现发现腊玛古猿化 石。
二、猿人遗迹 巫山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宋兆麟等著
林耀华主编
• 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巫 山发现猿人牙齿4枚, 下颌骨一块。考古学家 将其定名为“巫山猿 人”。经测定,“巫山 猿人”距今为201—— 204万年。(《考古工作
女娲造人补天
•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 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 人。”
女娲造人补天
但人类曾蒙受无端的灾祸:“四极废, 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燗炎而 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 石以补苍天,断巨鼇之足以立四极,杀黑 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准南 子·览冥训》),使人类有了幸福的生活。
拥有相当接近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距今约20万年以前。在1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从非洲迁出,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完
全替代了当地早期的直立人。此假说否定了以前由古人类学家提
出并广为接受的“多区起源”假说,即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均是从
当地的直立人经过上百万年漫长的独立演化而形成的。
• 金力教授说,遗传物质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 的忠实记录者。他们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 男性个体Y染色体的19个SNPs。其中,80%的个体 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 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 的祖先单倍型。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 起源假说。

金力教授说,他们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
和早期智人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
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
的现代人种。“非洲移民”可能首先定居在气候较
为温暖的东南亚地区,而后随着冰川的逐渐消融,
开始向北扩张 。
一、从古猿到猿人
●人由古猿而来
人由古猿演变而来,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由始祖猿发展而来的古猿分为两支,一支是发展为 森林古猿和现代类人猿的猿科;另一支是中经腊玛古 猿、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发展为现代人的人科。
▲到1937年,已发现的北京人的头 盖骨共有5个。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在几个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
●能够制造和使用 劳动工具 ●能使用天然火 ●摆脱了杂交的婚 姻形态
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 年)
• “巫山猿人”是我国境 内最早的猿人化石。
元谋人
• 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县上那蚌村。
• 关于元谋人化石的地质 时代和绝对年代,学术 界存在不同看法。
• 一种意见认为属早更新 世期 , 据古地磁测定 的年代,在距今170万 年左右 ;
• 另一种意见认为 ,在中 更新世,因为古地磁年 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 可能距今60万~50万年 或更晚。
《通志》、《文献通考》为三通) 。
二、今人著述
1、通史: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郭沫若 《中国史稿》,翦伯赞等《中国史纲要》等。
2、古代史:如刘泽华《中国古代史》,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等。
3、断代史:如吕思勉《先秦史》、《秦汉史》, 林剑鸣《秦汉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等。
三、史学刊物
主要有《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 史研究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 刊》,以及重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通过计算,他们还指出,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到
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首先居住的地方可
能包括中国南部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东南亚一带,而后逐渐向北
迁移,最后跨过长江、黄河,北及西伯利亚。

研究发现,非洲直立人对东亚早期直立人的替
代是完全的,北京猿人并非我们的祖先。
• 金力教授告诉记者,30年代“北京猿人”的发现 曾经轰动世界。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不断有 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成为质疑单一起源学说的重要 化石证据。然而,在我们仔细地查阅现有化石的年 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 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持续6万年,在这6万年中 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尽管早于10万年或晚于4万 年的化石比比皆是,并相当连续。
*主要根据:分子生物学 DNA分析
•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不是中
国人的祖先?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一方
为古人类学家,他们认为,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
先。而争论的另一方为遗传生物学家,他们认为,北京猿人并不
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的祖先是大约6万年前进入东亚的非洲人。

“非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复旦大学教授金力告诉记者,自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来,人类的起源和迁徙一直是科学研究
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八十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艾
伦·威尔逊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世界各地人群线粒体DNA 多态性研究,提出了“走出非洲”的假说。该假说认为,现在生
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群(现代人)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
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从杂婚到血缘群婚到族外婚再 到对偶婚最后演进成一夫一妻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