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30 分)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①存在②理念③灵魂④“原初”物质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①唯物主义观点②实践的观点③辩证的观点④联系的观点

3 、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①人脑的错误判断②人的主观想象③客观世界④落后的思想意识

4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①客观事物本身②经典著作的结论③逻辑推理④实践

5 、矛盾的转化()

①是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转化②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③只是由坏到好的转化④只是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6 、揭开全部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马克思是在()

①自然演变史中找到的②由猿到人的演变中找到的

③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的④意识发展史中找到的

7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①唯物主义观点②唯物辩证法观点

③折衷主义④诡辩论

8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

①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②多层次的生产力③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化的大生产

9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的()

①唯物主义②辩证法③历史观④二元论

10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①阶级斗争②社会精神生产过程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矛盾运动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1 、劳动对象是指()

①各种生产工具②各种产品③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④自然界现成的物质资料

12 、唯心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是()

①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②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③片面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④既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13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①政治法律思想②哲学和社会科学③国家政权④社会意识形态

14 、社会的精神文明是指()

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现实表现②共产主义思想③人类的精神成果的总和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15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外力推动②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③矛盾的同一性

④事物的内部矛盾

16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①事物的本质方面②处于被支配的方面③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④事物的非本质方面

17 、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的是()

①矛盾的同一性②矛盾的斗争性③矛盾的普遍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

18 、事物在某一局部发生性质的变化,这是()

①根本质变②阶段性的部分质变③局部性的部分质变④单纯的量变

19 、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是()

①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②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③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④反映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0 、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观点

①诡辩论②形而上学③辩证法④相对主义

21 、社会基本矛盾的最终原因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生产关系的发展③经济基础的发展④上层建筑的发展

22 、否定之否定的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①折衷主义②辩证法③诡辩论④形而上学

23 、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①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②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④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24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①生产实践②阶级斗争③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④科学实验

25 、实践是指()

①人们的一切活动②人们的日常活动③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④人们的精神活动

2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③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④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7 、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①只要参加实践②只要刻苦读书③依靠灵感和机遇

④既要积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28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①求知欲望②好奇心理③科学兴趣④社会实践

29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的错误。

①经验论②诡辩论③相对主义④唯理论

30 、客观真理是指()

①客观存在②认识客体③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④主观对客观的反

二、多项选择(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联系的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有()

①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③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④本质联

系和非本质联系⑤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2 、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①唯能论②相对论③牛顿力学④非欧几何学⑤宇宙热寂说

3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表现为()

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②同因同果,异因异果③一果多因,同果异因④同果同因,异果异因⑤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4 、对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加以割裂会导致()

①激变论②直线论③庸俗进化论④均衡论⑤循环论

5 、矛盾的斗争性和政治斗争的关系是()

①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是同一概念②政治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形式③政治斗争不属于矛盾性的范畴④在阶级社会里,矛盾的斗争性都表现为政治斗争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矛盾斗争性不都表现为政治斗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哥白尼的日心说④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⑤达尔文进化

7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①绝对和相对的关系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③对立统一的关系④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⑤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8 、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

①黑格尔②费尔巴哈③康德④休谟⑤贝克莱

9 、唯物辩证法总的特征是()

①矛盾的观点②全面的观点③联系的观点④发展的观点⑤否定的观点

10 、生产力的状况包括()

①生产力的性质②生产力的构成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⑤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简述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2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 、简述社会意识的构成。

四、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 、世界统一于存在。

2 、英雄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把握这

一原理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2 、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 、④

2 、②

3 、③

4 、④

5 、②

6 、③

7 、②

8 、③

9 、②

10 、④ 11 、③ 12 、① 13 、③ 14 、④ 15 、④ 16 、③ 17 、④ 18 、③ 19 、

③ 20 、③ 21 、① 22 、② 23 、③ 24 、① 25 、③ 26 、③

27 、④ 28 、④ 29 、④ 30 、③

?多项选择

1 、①②④⑤

2 、②④

3 、①③⑤

4 、①⑤

5 、②⑤

6 、②④⑤

7 、①③④⑤

8 、③④

9 、③④ 10 、①③④

?简答题

1 、①内外因的含义。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 、①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②由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3 、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①二者与各自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二者反映的方式不同;二者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

4 、①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来看,分为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②从社会意识的高低层次来看,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辨析题

1 、错误。该命题是折衷主义的,因为“存在”既可以归结为物质,也可以归结为精神。

2 、错误。这是“共创论”的观点,唯物史观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论述题

1 、①否定之否定规律阐明了事物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上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曲折的。

②意义: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

③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2 、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②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但也有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③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库(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气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板效率)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7、吸收有(轻)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吸收蒸出塔)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进料热焓)决定,故可由(热量衡算)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表面吸附)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膜分离)、(吸附分离)。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逸度)。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Ni=Nv-Nc即设计变量数=独立变量数-约束关系 ) 19、设计变量分为(固定设计变量)与(可调设计变量)。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 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V = SL)。 23、精馏有(两个)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一定压力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一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一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 1、唯心主义得两种基本形式就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得唯心主义与不彻底得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得唯心主义与历史观上得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得某种具体实物瞧作就是世界得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就是b a、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得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得意义得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得根本分歧就是d a、肯定世界得统一性还就是否认世界得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就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就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就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就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得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得普遍状态 6、时间与空间就是c a、物质得唯一特性 b、物质得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得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得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得实质就是d a、事物数量得增加b、事物得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得变化d、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 8、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得原理b、量与质相统一得原理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得原理 d、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得原理 9、有得哲学家认为,世界上得一切现象都就是有原因得,因而一切都就是必然得,偶然性就是不存在得。这 就 是 一 种 c

膜分离技术的介绍及应用讲解

题目:膜分离技术读书报告日期2015年11月20日

目录 一、膜的种类特点及分离原理 (1) 二、最新膜分离技术进展 (3) 1.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膜分离中的应用 (3) 1.1 静电纺丝技术的历史发展 (3) 1.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新型结构复合膜 (3) 1.2.1 在超滤方面 (4) 1.2.2 在纳滤方面 (4) 1.2.3 在渗透方面 (5) 1.2.4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空气过滤膜 (5) 2. 多孔陶瓷膜应用技术 (6) 2.1 高渗透选择性陶瓷膜制备技术 (7) 2.1.1 溶胶—凝胶技术 (7) 2.1.2 修饰技术 (7)

一、膜的种类特点及分离原理 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ST)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和温度差等外界能量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常用的膜分离方法主要有微滤(micro-filtration, 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反渗透(reverse-osmosis, RO)和电渗析(eletro-dialysis, ED)等。MST具有节能、高效、简单、造价较低、易于操作等特点、可代替传统的如精馏、蒸发、萃取、结晶等分离,可以说是对传统分离方法的一次革命,被公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效益技术之一。 分离膜的根本原理在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按照分离过程中的推动力和所用膜的孔径不同,可分为20世纪30年代的MF、20世纪40年代的渗析(Dialysis, D)、20世纪50年代的ED、20世纪60年代的RO、20世纪70年代的UF、20世 纪80年代的气体分离 (gas-separation, GS)、20世纪90 年代的PV和乳化液膜(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ELM)等。 制备膜元件的材料通常是有 机高分子材料或陶瓷材料,膜材料中的孔隙结构为物质透过分离膜而发生选择性分离提供了前提,膜孔径决定了混合体系中相应粒径大小的物质能否透过分离膜。图1是MF、UF、NF、RO的工作示意图。MF的推动力是膜两端的压力差,主要用来去除物料中的大分子颗粒、细菌和悬浮物等;UF的推动力也是膜两端的压力差,主要用来处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或者不同形状的大分子物质,应用较多的领域有蛋白质或多肽溶液浓缩、抗生素发酵液脱色、酶制剂纯化、病毒或多聚糖的浓缩或分离等;NF自身一般会带有一定的电荷,它对二价离子特别是二价阴离子的截留率可达99%,在水净化方面应用较多,同时可以透析被RO膜截留的无机盐;RO是一种非对称膜,利用对溶液施加一定的压力来克服溶剂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向从溶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膜分离试题及答案

膜分离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膜分离?膜材料为什么会有选择渗透性? 答: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的分离过程。 膜材料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一是膜中分布有微细孔穴,不同的孔穴有选择渗透性;二是膜中存在固定基团电荷,电荷的吸附排斥产生选择渗透性;三是被分离物在膜中的溶解扩散作用产生选择渗透性。 2、膜分离设备的主要类型,其主要结构和优缺点? 答:①管式:管式膜组件由管式膜制成,管内与管外分别走料液与透过液,管式膜的排列形式有列管、排管或盘管等。内压式:膜涂在管内,料液由管内走;外压式:膜涂在管外,料液由管外间隙走。

空纤维膜,0.25-2.5mm膜称毛细管膜。前者耐压,常用于反渗透。后者用于微、超滤。料液流向:采用内压式时为防止堵塞,需对料液预处理去固形微粒,采用外压式时,凝胶层控制较困难。 优点:设备紧凑,单位设备体积内的膜面积大(高达16000~30000 ) 缺点:中空纤维内径小,阻力大,易堵塞,膜污染难除去,因此对料液处理要求高。 ③平板式:这类膜器件的结构与常用的板框

压滤机类似,由膜、支承板、隔板交替重叠组成。滤膜复合在刚性多孔支撑板上,料液从膜面流过时,透过液从支撑板的下部孔道中汇集排出。为减小浓差极化,滤板的表面为凸凹形,以形成湍动。浓缩液从另一孔道流出收集。 优点:组装方便,膜的清洗更换容易,料液流通截面较大,不易堵塞,同一设备可视生产需要组装不同数量的膜。 缺点:需密封的边界线长 ④卷式(螺旋式):将膜、支撑材料、膜间隔材料依次叠好,围绕一中心管卷紧即成一个膜组。料液在膜表面通过间隔材料沿轴向流动,透过液沿螺旋形流向中心管。 优点:目前卷式膜组件应用比较广泛、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膜分离技术及其研究

摘要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某种驱动力的作用下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透过性的差异实现物质分离的技术。膜分离技术的驱动力可以是膜两侧的压力差、电位差或浓度差。膜分离现象中的物质迁移现象是一种不可逆的传质过程。膜分离现象早在250多年以前就被发现但是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是在20世纪60 年代以后。 中国的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对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开始的数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遍及膜科学与技术从材料的应用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在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讲中国的膜分离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

1 膜分离技术概述 1.1 膜分离技术 目前己经深入研究和开发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汽化和气体分离、膜蒸馏、支撑液膜、膜萃取、膜生物反应器、控制释放膜、仿生膜以及生物膜等过程。表 1 列出了工业应用膜过程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 微滤是最早使用的膜分离技术是在压力差作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使不溶物浓缩的过程主要用于滤除0.05~10um的悬浊物质颗粒。主要应用于截留颗粒物、液体澄清以及除菌。 超滤是在压力差作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过程。 纳滤是从水溶液中分离除去中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分子量为300~500)其原理是在超滤和反渗透间提供了一种选择性媒介在浓缩有机溶质的同时也可脱盐。 反渗透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渗透与反渗透都是通过半透膜来完成。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实现溶液的精制、纯化或淡化。 液膜是依据溶解、扩散等原理通过液相薄膜将两个组成不同而又互溶的溶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分离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 2.分离富集的目的? 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 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 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 提高的过程。纯化:通过分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 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

(方法 被分离组分的摩尔分数)富集 <0.1;浓缩 0.1-0.9;纯化 >0.9。 5.回收因子、分离因子和富集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被分离物质在分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某组分的回收程度,用回收率来表示。 待测组分A 的回收率,用RA 表示,QA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QA---富集后待测物的量。%100?=οA A A Q Q R (2)分离因子:两组分的分离程度。用SA , B 表示。B A B A B A B ,//R R Q Q Q Q S A =??= A —待测组分; B —干扰组分。如果待测组分A 符合定量要求,即可认为QA ≈ Q oA ,SA,B ≈ Q oB/QB = 1/RB ,常量组分测定:SA,B ≈103;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3)富集倍数:目标组分和基体组分的回收率之比,用F 表示,οο M M T T M T Q Q Q Q R R F //== RT 为组分的回收率;RM 为基体的回收率; QT °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 QT 为富集后待测物的量;QM °为富集前基体的量;QM 为富集后基体的量。 第二章 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 2.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吸附剂表面时,某吸附等温线可以由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得到。试分析吸附物质的吸附平衡常数K 与该气体物质在气相的分压p 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近似为直线。 答:溶质吸附量q 与溶质气体分压p 的关系可以用朗格缪尔吸附方程表示:p K p K q q A A +=1max ,式中qmax 为溶质在固相表面以单分子层覆盖的最大容量;KA 为溶质的吸附平衡常数。在低压时,p K q q p K A A max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 A.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 B.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 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 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 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可逆性 B.不可逆性 C.无限性 D.持续性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4.“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 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真知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8.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其中杰出人物() A.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 C.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D.是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膜分离复习题答案

一.什么是膜分离,膜材料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分离: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对混合物中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 膜材料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 1.膜中分布有微细孔穴,不同孔穴有选择渗透性。 2.膜中存在固定基团电荷,电荷的吸附,排斥产生选择渗透性。 3.被分离物在膜中的溶解,扩散作用产生选择渗透性。 二.膜分离设备的主要类型,其主要结构和优缺点。 膜分离设备类型主要结构优缺点 板框式由导流板、膜和多孔支撑板 交替重叠组成。优点:膜的组装方便、清洗更换容易,不易堵塞。 缺点:对密封要求高、结构不紧凑。 卷式膜器将膜,支撑材料,膜间隔材 料依次叠好,围绕一中心管 卷紧即成一个膜组优点:结构紧凑、单位体积膜面积很大、透水量大、设备,费用低; 缺点:浓差极化不易控制,易堵塞,不易清洗,换膜困难。 管式膜器由管式膜组装而成,膜器与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类似。 根据膜的位置分为内压式和 外压式,外压式需耐高压的 外壳,应用较少。优点:能有效地控制浓差极化,流动状态好,能大范围的调节料液的流速。膜生成污垢后容易清洗,对料液预处理的要求不高并可处理含悬浮固体的料液。 缺点:投资与运营费用较高,单位体积内膜的面积较低。 中空纤维膜器由数百上万根中空纤维膜固 定在圆形容器内形成优点:设备紧凑、单位体积的膜表面积大,不需要支撑材料 缺点:中空纤维内径小,阻力大,易堵塞,对料液的预处理要求高。

三.电渗析工作原理。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选择性地通过离子交换膜的过程。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溶液中阴阳离子定向迁移以及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具有选择透过阴离子而阻挡阳离子),使原水在通过电渗析器时,一部分水被淡化,另一部分则被浓缩,从而达到分离溶质、溶剂的目的。 四.膜污染产生的原因,减小膜污染控制方法以及膜的清洗。 膜污染产生的原因: 1.膜表面的沉积,膜孔内的阻塞,这与膜孔结构、膜表面的粗糙度、溶质的尺寸和形状等有关。 2.膜表面和膜孔内的吸附,这与膜表面的电荷性、亲水性、吸附活性点及溶质的荷电性、亲水性、溶解度等有关。 3.微生物在膜运行过程或停运中的繁殖和积累造成 控制方法: 1.进料液的预处理:预过滤,PH,溶液中盐浓度,溶液浓度,离子强度的处理。 2.选择合适的膜材料(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膜结构的选择)以减轻膜的吸附。 3.改善操作条件:加大流速,温度,压力与料液流速,溶液与膜接触时间的改善。 清洗方法: 1.物理清洗:等压清洗、反洗、气水双洗、海棉球擦洗。 2.化学清洗:碱、酸、酶、络合剂、表面活性剂。 3.电清洗。 4.其它方法-电场过滤、脉冲电解清洗、电渗透清洗等。 五.制备无机膜常用方法。 固态离子烧结法、溶胶—凝胶法﹑薄膜沉淀法﹑阳极氧化法﹑水热法﹑分相法﹑热分解法﹑CVD法﹑悬浮粒子法﹑浸浆法。 六.膜集成技术对海水淡化的示意图,每一操作单元所引起的作用。 海水→预处理→微滤超滤→反渗透膜→杀菌消毒→淡水 预处理过滤,软化,杀菌,防氧化 微滤超滤去除有机物,降低浊度 反渗透去离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复习题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答案:C】 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答案:A】 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实用主义 C、科学主义 D、历史主义 【答案:B】 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答案:B】 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答案:B】 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答案:A】 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答案:B】 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C】 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答案:A】 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答案:B】 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 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的介绍

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的介绍

人们对膜进行科学研究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反渗透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使膜分离技术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时代。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20世纪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此外,以膜为基础的其它新型分离过程,以及膜分离与其它分离过程结合的集成过程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膜分离原理 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不同的膜过程使用不同的膜,推动力也不同。目前已经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过程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渗透汽化(PV)、乳化液膜(ELM)等。 二、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这四大过程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已有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有许多商品化的产品可供不同用途使用。这里主要以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为代表介绍一下。 反渗透膜(RO)

反渗透膜使用的材料,最初是醋酸纤维素(CA),1966年开发出聚酰胺膜,后来又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合成复合膜。CA膜耐氯性强,但抗菌性较差。合成复合膜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和有机物截留性能,但对次氯酸等酸性物质抗性较弱。这两种材料耐热性较差,高温度大约是60℃左右,这使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超滤膜(UF) 超滤膜也是使用CA做材料,后来各种合成高分子材料得以广泛应用。其材料多种多样,共同特点是具有耐热、耐酸碱、耐生物腐蚀等优点。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哲学 (2)世界观 (3)唯物主义 (4)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 (6)方法论 (7)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 (二)自我测试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答案 (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物质 (2)意识 (3)运动 (4)静止 (5)时间 (6)空间

膜分离试卷

膜分离过程期末试题(开卷)(2006 11 29) 一、论述题或计算题(每题10分) 1 咸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选择使用这些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是海水淡化,请你将这些方法由优至劣顺序排列,并说明原因。在反渗透进行还是淡化的流程中,为了提高海水的回收率,以采用多级还是多段流程?画出流程示意图。 2 相转化法制备分离膜的原理是什么?试用相图说明。相转化法可能制得哪些结构的膜?与其他膜制备方法相比,相转化法的特点是什么? 3 由发酵法制备燃料酒精,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乙醇和水的分离?各有什么优缺点?试设计蒸汽渗透与普通蒸馏耦合制备燃料酒精的流程图,画出示意图,要有主要操作参数。 4 如果从压力8bar(g)的空气中制取95%的富氮空气,如果要求氮气的回收率在80%以上,请问氧气/氮气分离系数是多少?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 用溶解扩散模型解释为什么高分子膜的氢气和二氧化碳通量都比氧气通量大。 2 为什么反渗透操作中静压差要远大于渗透压差? 3 难挥发组分是否可以优先透过渗透蒸发膜?请简述渗透蒸发过程的主要应用。 4 请画出电渗析过程中的淡室、浓室、阴膜和离子迁移的方向。 5 设计从合成氨尾气中回收氢气的流程,画出示意图,进行简要说明。 6 膜科学技术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请详细举2例说明,从中提出1-2个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7 比较支撑液膜和乳化液膜的优缺点。 8 用于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与其他常见的膜有什么异同 9 论述各种膜分离器的特点。选择膜分离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 膜接触器中膜的特点是什么?膜精馏的基本流程有哪些种? 11 为什么会出现膜污染和浓度极化?是否可以完全避免?是否可以控制? 12 你学习这门课的收获、体会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 1、人类解放就是(C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2、人民群众的主体(D )。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 .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3、技术社会形态是(A )。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 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 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 A.夸克禁闭理论 B.达尔文进化论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 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 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A )。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规律客观性 D.运动绝对性 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10、暴力革命是(B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 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A )。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系统 D.地理环境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D )。 A.一般的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夺取政权的斗争 14、或然率是指(.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15、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6、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 A.阶级关系 B.夫妻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17、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 含义(C )。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 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C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8、劳动对象是指(C )。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19、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0、解放思想体现着(B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1、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C )。 A.贝克菜和休漠 B.谢林和费希特 C.叔本华和尼采 D.黑格尔和孔德 22、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2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C )。 A.人的体力的支出 B.人的脑力的支出 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2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 D )。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 27、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8、社会革命(D )。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2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D )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