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精彩片段完整
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之《绝句》精讲

三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之《绝句》精讲
《绝句》,又称《古诗三百首·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深切感悟,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诗风。
诗的前六句描绘了美丽的山水风景,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发了他的情思。
“极目四望皆不见”,指的是诗人的视野所及之处,无论何处,都是景色宜人的美景。
“唯见长江天际流”,指的是诗人仰望天际,只见到长江流向远方,黄河汇入大海。
“万里悲秋常作客”,指的是诗人在秋天作客,却感到无限的悲伤。
最后一句“百年多病独登台”,指的是诗人经历了百年的病痛,但仍然勇敢地登上台阶,登台可以指的是他攀登山峰,望着远方的风景,也可以指的是他在台上发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之,这首诗结合了唐诗的传统形式和杜牧独特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深切感悟,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诗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绝句》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感受春之美。
(教学重点)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吗?
生1: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阳光。
生2:温暖的春风、轻柔的春风。
生3:五颜六色的花、火红的花。
生4:绿油油的草、嫩嫩的草。
生5:活泼的燕子、可爱的鸳鸯。
生6:湿软的泥土、暖和的沙滩。
生7:秀丽的江山。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诗中写道——
生:迟日江山(丽)。
师:诗中有美景,还有气味呢,你闻到了吗?
生:香。
春风花草(香)。
师:美丽如画的春天景色,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它们都是谁?
生: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小燕子在做什么?
生:飞。
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衔泥来筑巢。
春天,气温升高,大地解冻,泥土湿软,小燕子衔泥来垒窝。
师:鸳鸯在做什么?
生:睡觉。
师:看图,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生:春天阳光温暖,照耀着大地,沙滩也变得温暖起来,在暖暖
的沙滩上,鸳鸯在休息,春风吹拂,像温柔的手抚摸着它们,鸳鸯静静地睡着了。
1 / 2。
《绝句》原文及翻译

《绝句》原文及翻译《绝句》原文及翻译《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原文及翻译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第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
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第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赏析这首《绝句》第一首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1单元 《绝句》精彩教学片段课堂实录【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年级语文.下】
《绝句》精彩片段
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
读出来。
师: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把小动物们也吸引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的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的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
你们喜欢这样的春天吗?读全诗。
绝句唐杜甫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绝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下边按整理分享这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杜甫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三年级下册绝句诗意

三年级下册绝句诗意
一、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字词解释。
1.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三、诗意。
1. 前两句。
- 诗意: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春风吹拂,送来花草的芳香。
这两句从大处着眼,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迟日”点明了季节是春天,“江山丽”描绘出广阔的天地间一片明丽的景象,“春风花草香”则进一步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吹过,花草芬芳的气息。
2. 后两句。
- 诗意: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了初春最具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沙暖睡鸳鸯”则是描绘了静态的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生动地表现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杜甫《绝句》的赏析

杜甫《绝句》的赏析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绝句》,一起欣赏这首诗。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
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写自己的住处——成都草堂周围景色的一组小诗中的一首。
草堂筑在成都郊外,堂边翠柳成行,堂外锦江东流。
初春季节,柳树抽条发芽,一片新绿,成对的黄鹂在枝头歌唱。
江水初生,江边的白鹭排着整齐的行列飞向云霄。
在碧青的天空映衬下,它们雪白的身影显得格外矫健轻捷。
这绚丽多彩的图景,这悦耳动听的鸣声,把诗人引向窗前。
推窗远望,一幅西岭积雪图嵌入窗中,那千年不化的积雪在晴空丽日下闪着耀眼的白光。
再看门外,江岸边,万里桥下,停泊着远来的船队。
这些来自万里路外的东吴的船只,正在上帆整索,不久又将扬帆起航了。
(注)东吴:指长江中下游,今苏州一带。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原文及详细解析一、原文呈现《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诗文解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而又优美和谐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不仅突出了成都的自然美景,同时还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
这句中的“千秋”有着承接“两”的意味。
诗人从“窗”写起,读者由“窗”而看见西岭上的积雪,再看到出门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
另外,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
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广阔,景物的动静,无不体现诗人怡然自得,满足安逸的心情。
所以,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满怀希望、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
这首《绝句》诗人通过对山光水色的描写,突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诗中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
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三、知识点归纳(一)生字学习本诗中有一些生字需要重点学习,如“鹂”、“鹭”等。
这些生字的学习不仅涉及到读音和书写,还包括对字义的理解和字在诗中的用法。
鹂(lí):黄鹂,一种鸟的名称,羽毛黄色,从眼部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嘴淡红色。
鸣声动听悦耳。
也称“黄莺”、“仓庚”、“黄鸟”。
鹭(lù):鸟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
TB-小初高题库《绝句》精彩片段
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
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师:《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
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