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商埠区城市设计调研
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

齐鲁地域建筑与文化课程作业《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姓名孙秀梅学号2010051170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班级建筑103班专业建筑学指导教师高宜生2014年5 月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一.项目背景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清政府在济南自主开埠,在城西门外,胶济铁路以南规划建设商埠区。
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和兴衰起落,今天的这一片区形成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店铺集中区、良好商业氛围和宜人步行尺度的特色街区、具有代表性的商埠区历史格局,保护和自我更新成为发展的主题。
商埠片区道路沿东西南北正交布置,城方格网状。
现有保护范围东至顺河高架路,西至纬十二路,南至经十路,北至胶济铁路,总用地面积800余公顷。
1.地点本次设计用地位于商埠区核心片区内,研究范围东起纬二路,西至纬五路,北起经三路,南至经四路。
详细设计范围为位于中山公园以东。
总用地面积约3.15公顷,其中含城市道路1.06公顷,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2.09公顷;2.现状项目现状主要为棚户住宅用地,另有两栋4层住宅楼,但建筑质量较差,内部主要单位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市中区残疾人联合会等,沿四周道路为一二层的沿街商业。
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
现状用地向南300米范围内有经五路幼儿园,向北200米范围内有纬三路小学,东侧紧邻二十七中学。
经落实地块中有两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属近代建筑,一处是20年代初的德国建筑,一处是20年代的张荃生家宅。
3.基地与周边关系①基地东侧两地块南邻大观园片区,北临办公区和部分新商业区,东侧存有万达商业区,所以基地东侧两块地块着重作为商业区设计。
②基地其他地块周边多为居住区,北侧相邻地块沿街为商住混合,南侧相邻地块沿街多为办公。
所以其他地块设计为以服务当地居民为主的生活性区域:中山公园为生活性的公共空间,其他地块设计为居住区。
二.对整个区域的理解及设计理念1.基地周边存有连续的传统建筑,且基地位于具有商埠区传统空间肌理的典型区域。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转型实践——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对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如用地策略、功能策划、城市意向与空间构成等,提出更为精细化 的要求。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项目,情况更为复杂,往往面临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改善民生两 大矛盾性诉求同时存在的情况, 这要求城市设计根据价值判断做出科学合理的权衡。 近年来, 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因尊重产权个体、 经济可行、 可较多保留社区文脉而受到广泛关注 和认可, 这一模式对蓝图式的城市设计表达也提出新的要求, 即在城市空间的结构性与整体 性管控下制定相对具体的分期实施策略。 对于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类的城市设计项目, 上述要 求可分解为三个难点问题,需要着重解决: (1) 历史文化价值评估与特色空间重构 地块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积累了各式各样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资源, 需要 理清脉络分清主次, 结合操作可行性和当代城市生活需求, 对保留和更新的具体内容做出价 值判断,最终落实到物质空间,形成独特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 (2)指向实施、定性定量并重的商业策划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更新, 更意味着所承担的城市职能的更新和功
3
小结
在“新常态”背景下,针对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亟需丰富内涵并拓展外延。城
市设计长于物质空间的建构,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落实于物质空间而不局限于物质空间。 因 此,在传承历史文脉,尤其在对接市场和面向多元主体渐进式实施方面,城市设计还需不断 总结积累经验,并寻求与其他专业机构(如市场策划和管理咨询)的合作及相互支持。 参考文献
2000NºN¤mA•432529468ÿNÅ–Plè‰Ä€‹Õÿ
能业态的更新, 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场景的更新。 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产业植入和功能业态调 整, “拍脑袋”式的策划过程和“自上而下”规划角度的考量难以保障市场机制下的街区活 力。需引入科学的商业策划和商业量定量分析加强城市设计的可实施性。 (3)实施策略 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通常项目周期长, 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形势变化、 社区意识觉醒以及对 诸如“新天地”项目的反思,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模式得到较多认可, 历史地段更新类城市设计需要在历时较长的渐进式更新进程中发挥作用, 分期实施策略在城 市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增加,甚至成为评价该类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文将以济南百年商埠区槐荫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详细介绍针对上述三个要点的城 市设计实践。
城市设计调研古建资料整理

1.隆祥布店西记(登记保护单位)经二路260号:隆祥布店西记,原为济南市土产杂品公司纬四路经营部,今为济南炊事机械电器公司,建筑年代在1935年以后,北面三层,面阔五间,里面为天井。
在过去有“金银之地”之称的济南商埠去占有一席之地,隆祥布店在1935年建成了院西大街的隆祥布店之后,又在商埠区经二路路南与瑞蚨祥斜向往西100米对应的地段建造了隆祥布店西记,布局与城里的隆祥布店一样,也是前店后院,建筑座南面北二进,北沿经二路为营业厅,南为一个两层的三合楼,院内有两部楼梯。
院的西面底层设门洞与西临的街巷相通,是货物的路口,营业厅两层,临街局部三层,正中为通商的共享中厅,环以柱廊,日光自顶部射入,光线充足。
周围皆为营业面积,铺以进口花缸砖,东侧设一双折楼梯可到二层精品屋,木楼板;三层为办公用房,临经二路的前门脸(北立面)为五开间,中间的三开间向南凹进去约3米,通长的仿欧式薄壁柱,直抵檐下,尤其是连接东西两端的木制挂洛,雕工精细,京味十足,东西各一开间,造型简洁,以栏杆式的女儿墙作为檐口,形成了临街门脸简与繁、实与虚的对比,隆祥布店西记保存完整,是济南市经二路上仅次于瑞蚨祥的商业建筑,也是记南京帮建筑的另一代表。
建国后,该建筑曾作为委托商行,20世纪80年代成为济南市土产杂品公司的营业部,今为济南炊事机械器材公司。
2. 经三路46号德式洋楼(登记保护单位)3. 经三路46号(路南):有一古建筑,传近代德国人所建,有两塔楼,为三层,中间为二层。
位于经三路46号德式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有别于其他的是古典建筑。
两边有相同的两座三层塔楼,中间有二层楼将其联起。
据调查,原来是德国人在20世纪初期建的一个小诊所,原有形式相同的两栋建筑并列在一起,今仅存一栋。
4. 原小广寒电影院(登记保护单位)经三路48号:原为小广寒电影院,现已改建。
该影院约建于1914年,规模很小,只容纳不到500人。
为当时济南最大的电影院。
建筑位于经三路与纬二路交叉处的西南方,坐北朝南。
济南商埠区调研报告

LOGO
习俗变化
LOGO
服饰变化
LOGO
通讯变化
LOGO
三、商埠区的现状
同所有城市中心的发展轨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 文化、科技、体制等的发展,城市经济中心区不断地变 更。在城市结构的复合、性质的演替、功能的更新转变、 居民生活需求的转变、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商埠地 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走入了困境。
LOGO
商业商标
LOGO
工业发展
面粉场的制粉楼
鲁丰纱厂
山东机械局
济南电灯公司
LOGO
经济发展
股票
济南恒丰 泰银号汇票
LOGO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济南机车工人和“新中国号”机车
马达车床和龙门刨床
LOGO
2、市政交通
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是按照经纬来设计的,但与 地球仪上的经纬正好相反,东西向的道路称为经路,南北 向道路称为纬路,据说这起源于传统纺织业中所讲的经纬 线。因东西向的马路长而且宽,所以经一、经二路等便被 老百姓称为一大马路、二大马路。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切 割成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沿街可安排商业店铺,街区 里面则建设里弄或别墅。这种布局是西方近代商业城市常 用的一种规划手法,便于功能分区。
LOGO
被拆除的老建筑
LOGO
繁华商业的退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 楼林立的济南有着更多新 的产品和街区,旧事的建 筑由于没有保护,失去了 他的光辉和魅力,人群的 减少,对老商铺产生了很 大的冲击,繁华的商业开 始出现退化的迹象。
LOGO
交通拥挤,设施不全
LOGO
四、采取的解决措施
昔日济南的商埠区,是城市中一处浸透着浓郁的地 域文化色彩和外来文化风情的特殊地区,其发展历史记 载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就像北京的 天桥、上海的城隍庙那样,它在济南人的心目中留有不 能磨灭的印象,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城市现代化 的过程中,如何让商埠区重新焕发生机,再度繁荣,使其 所蕴藏的经济和文化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保持它 当年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为济南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 步做出新的贡献,这无论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 从弘扬文化特色的角度,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命题。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济南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对当地也有着相对消极的影响,原先适应于商埠区的产业和商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而言十分的落后,例如:内路网密度过大,交叉口过多,干道过窄,加之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改变,交通设施的缺少和引导组织的不合理,致使该地区人车混行、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现有商业设施不足,不仅特色性、专业性、时代感、集聚性、多样化的街区不足,而且其适应大众化、日常性的经营内容、规模及附属设施也严重匮乏。
该地区的水、电、暖、气等市政基础设施也存在着供应不足的问题。
心功能。
改造核心区域为经四路至经五路、纬二路至纬三路的围合区域,占地约100亩。
以小纬二路为分界线,大观园分为东街坊和西街坊两个部分改造。
东街坊为大观园的主题功能区。
南部以大观园商场为主体,经营大型综合商场和酒店;北部经营餐饮和“老字号”;中部围合形成小广场,可进行民俗演艺、商业宣传、商品展示等活动。
东街坊内,对大观园商厦、电影院等进行仿古改造。
西街坊为商住混合功能区。
不仅要改造同福商城,而且还要拆除经四路和小纬二路交叉口处省行管局、省邮政局住宅等,拆除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
其中,同福商城的建筑立面将改造为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经过改造,大观园将逐步形成南高北低、以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主体的特色风貌街区;小纬二路逐步形成具有传统商埠风貌、以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特色的步行商业街。
蜕变后的大观园以新变化、新形象赢得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目前,大观园又把恢复共和厅书场、武术摔跤场等传统项目提上了日程。
南区的两座营业楼和街道也将进行仿古式装修,使之与北区的建筑风格相吻合。
还将通过实施“西进南拓”,营造一个大商业圈。
东方现代艺术馆改造项目原址为济南市工人文化宫,建于50年代中期,曾是本市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为大屋顶中式风格建筑。
商埠区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图为经一路的场景
图为经二纬二场景
济南开埠后,很快成为胶济线与津浦线交会点上的重要枢纽城市。济南开埠100多年了,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对有特点的老建筑保护做的很不够。
喧宾夺主的新济南站
4新时期商埠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同所有城市中心的发展轨迹一样,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体制等的发展,城市经济中心区不断地变更。在城市结构的复合、性质的演替、功能的更新转变、居民生活需求的转变、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商埠地区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走入了困境。
1.1商埠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自辟古城至开埠以前的千余年,济南的城市建设一直固守在府城城垣和圩墙内,规划布局因袭中国城郭传统形式,并巧借自然地形与山水,形成了“三山不见,四门不对”的格局,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地区政治中心。鸦片战争以后,在国内外军事、政治等因素影响之下,中国开始开放门户。外国势力自沿海入侵后,逐渐将其影响延伸到济南等内陆地区,济南的城市性质也由封建封闭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开放型转化。济南开埠起源于甲午战争后人们对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思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为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实行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自辟商埠、振兴商务与发展实业的措施,以抵制外人侵略,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1904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修至济南并全线通车,使济南处于陆路、河路的枢纽位置,因此利用铁路交通的新优势,抓住机遇振兴民族实业的“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1904年5月1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一日),清廷批准济南开辟商埠,并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1906年1月1日举行了开埠典礼。
济南老商埠调研报告

青旅调研:文化历史价值分析济南是美丽的。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潇洒似江南”,所以“羡杀济南好山水,有心常做济南人”。
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舜文化、泉文化、名士文化和诗文化。
我觉得近代的济南也是很值得称颂的。
这就是济南的自开商埠和商埠区的建设。
一、济南商埠区的历史变革随着胶济铁路的建成,济南商贾云集,商业很快发展繁荣起来。
1904年,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山东巡抚报请朝廷要求自开通商口岸。
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惜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在近代的条约中,几乎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南京条约》,首批开放的有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天津条约》中,就有天津、营口,从南到北中国的沿海全面开放。
以后,随着侵略的深入,开放的城市又逐渐延伸到内地。
这些开放的城市被称为“约开商埠”,是被迫开放的。
济南则不同了,没有人强迫是“自开”的。
这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的心胸和眼光,门既然已经打开,何不再开的大一些,因为这时已经不是“闭关锁国”的时代了。
1904年5月1日,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上奏清朝政府,拟请在山东内地自开商埠。
奏折中称:在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拟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清朝政府批准了奏章,山东三处自开商埠。
当时商埠的范围:东起济南老城之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胶济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埠,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
自开商埠有利于城市的管理和维护城市的权益。
在城市的建设中,为了扩大城市的规模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摊煎饼的做法;二是在老城之外另建新城。
北京就是采取了摊煎饼的做法,如:三环、四环、五环,一圈圈地向外扩大。
济南开埠后,是在老城之外另建新城。
这样既很好地保存了老城的历史风貌,又兼顾了城市的发展。
济南市商埠区城市设计调研共44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房屋布局过密导致采光不 足,通风较差
2.5.3 风貌遭破坏,文脉难延续 老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展示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5.4 交通拥堵,设备不足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Βιβλιοθήκη 交通拥堵,占道停车现象严重
垃圾处理不妥当,市民居住环境 恶劣
2.5.5 新旧建筑矛盾尖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建筑细部
在新四合院里,可以见到非常精美 的中式石鼓、西方铁艺,虽然都是古典 风格和灰色调,却打破了建筑的沉闷, 使每一座建筑都有了自己的性格。
四、方案设计初步构思
4.1 规划立意·建筑风格 青砖红瓦,商埠记忆
基地位于历史老商埠区,有其传承的建筑风 格。因此在造型 选材处理上,外立面的材质以青 砖或石材为主。可以将原风格的意念变形,运用 灯光以虚实相间的方式呈 现,从而使整个街区更 好的契入融合。 现代时尚元素与充满浑厚复古气 息的城 墙、建筑结合,造成当代新艺术视觉的 冲
1.2 商埠区发展的历史演进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开埠之初:东起十五殿(今纬一路北端原津浦铁路宾馆) ,西至南大槐树(今纬十二路以东) ,南 沿长清大街(今经七路) ,北至胶济铁路,面积约2平方千米 。
1945 年以后: 商埠租地面积已经增至6. 1平方千米 (9140 余亩) 。 1948 年以后:商埠区逐渐衰落,商埠区逐渐成为以市民居住和工厂生产为主的城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埠区一度又呈现出繁荣趋向。但随着整个城市布局结构的发展变
在建筑形式上, 屋顶处理上以一种 精确的“度”分配 了平坡屋顶各自所 占的量,使人觉得 这是现代建筑,又 有传统四合院的坡 屋顶味。
在建筑用色上,则是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粉墙,不时以稳重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 一组谦逊但很有活力的建筑群。同时它和顶层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 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使居民环 境注入新生活的气息,包含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和多彩的文化内涵。
节能与能源综合利用理念: 节约用能,加强用能管理,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鼓励能源梯级利用及可再 生能源利用。
综合环境建设理念: 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回收以及住区设施优化运营管理。
济南这座古老而又沉静的城市, 拥有太多值得纪念的痕迹。
每一条寻常巷陌似乎都包含着如烟的往事。 游走在济南印记最为深刻的老商埠区,
一、济南商埠区的历史背景与演进
1.1 商埠区形成的历史背景 济南开埠起源于甲午战争后人们对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思索。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自辟商埠、振兴商务与发展实业的措施,以抵制外人侵略,促进国内工商 业的发展。1904 年,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修至济南并全线通车, 利用铁路交通的新优势,抓 住机遇振兴民族实业的”自开商埠”便应运而生。1904 年5 月15 日清廷批准济南开辟商 埠,并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1906 年1 月1 日举行了开埠典礼。
地块建筑机理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地块建筑机理复杂,现代与传统建筑混杂,还有一处 公园,既有要保存的公共建筑也有济南的传统民居。相互混 杂,缺乏联系。
片区空间活跃度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沿商业街人流最密集,其次是中山公园和基督教堂,内部空间人流较少, 多集中于主要街道和公共空间。
2.3 建筑现状分析 2.3.1片区内建筑的质量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片区内的近代建筑绝大多数都在使用中。有的是单位使用,这部分保护得比较好; 而那些私人占着的历史建筑,现多已成了“大杂院”,且无钱维修,状况堪忧。此外,还有些 闲置的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成为危房 。
济南市首家电影院小广 寒现已变身电影主题餐厅。
用地空间性质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地块 以住宅和商 业用地为主, 功能较单一, 公共设施较 少,缺乏足 够的开敞空 间。
地块周围建筑高低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内部主要 是两层以下建筑。
地块周围多以3-6 层建筑为主。
主地块以南有高于 6层的较高建筑。
主要的高层建筑 对地块有日光,视 线上的影响。
改造前
菊儿小区
5号院
41号院
原7号院
菊儿胡同7号院里的这座欧式别墅, 是当年荣禄府的主要建筑之一。
改造后
菊儿小区
41号院
7号院
5号院
改造方法
作为北京人世代居住的建筑形式,布局 严整连片成章的四合院,形成了四通八达的 胡同,由此产生的胡同文化,构建了老北京 的城市肌理。
"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 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 市的更新和发展--------"新四合院"体系
欧式风格的老建筑,零星洒落的老字号商铺, 无不见证着昔日的繁华与昌盛。
循着历史流过的痕迹,抚触无数风雨的过往, 这一刻,老济南久封的记忆顿然而释,
这一刻,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责任,突然热血沸 腾...
谢谢O(∩_∩)O
化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埠区的城市功能总体日渐下降。
二、研究地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现状及 存在问题分析
研究地块位置 道路交通分析 建筑现状分析 周边城市发展对基地影响
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1 研究地块位置 研究地块范围东起纬二路,西至纬六路,北起经三路,南至经四路。详细设计范围
图底关系转换分析图
整个区域老 济南传统建筑较多, 可以很好地体现出 图底关系在片区当 中的运用,每一个 小的界面封闭性强, 多样化却又统一等 特点充分体现。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4 周边城市发展对片区的影响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济南火车站 万达商业区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Click to add Title
生态城市建设内容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Click to add Title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此外还有基督教自立会礼拜堂等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商埠区内的历史建筑
建筑类型
住宅、商铺、图书馆、博物 馆、会堂、车站、银行、学校、 医院 、影院、体育场以及工业 建筑、纪念性建筑等。众多建 筑类型在商埠区出现,标志着 商埠区发展过程中生活的改进, 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0 世纪20 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简洁明快的现代派风格建筑,多为日式建筑,影响 了商埠区后期公共建筑的风格。
原日本驻济南总领事馆
历经百年沧桑的日式建 筑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中式风 格的建筑形 成较晚,多集 中在里弄和 传统商号之 中,采用新式 的建造方式, 保留了传统 建筑的符号 及民族装饰 风格。
历史的遗痕,时代的新生
——济南商埠区的保护性开发与 利用
组员:吴连壮 2009051092 刘势才 2009051098 刘冰月 2009051101 王锐欣
20090513061
1 济南商埠区的历史背景与演进 2 研究地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 经典案例分析 4 方案设计初步构思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私人占有的建筑急需修缮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2.3.2片区内建筑的历史风貌 商埠区的开发在为中外商人进行商业活动提供空间条件的同时,也促成了在国内独具特
色的大规模城市建筑群的出现———多元化的建筑类型、多样性的建筑风格,形成中西建筑文 化交融于一体的商埠风貌。
早期的大型公共建筑均为德式风格
原德华银行办公楼
4.2 设计理念: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的定义: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和谐统一且良性循环的城市,是自然、 城市与人有机结合、整体互惠的共生结构。即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 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
土地集约利用 绿色交通模式 生态系统保护 公众参与与城市 循环经济建设
社区建设 资源循环利用 能源开发利用
2.5 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特色,活力
功能,结构
风貌,文脉
交通,新旧建筑
2.5.1 特色渐逝,活力下降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周围建筑立面拼贴现象严重
商业无特色,对于人流的吸引 力不足
2.5.2 功能不齐备,结构不合理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基地周围学校较多,老城缺少开 放性空间
为位于中山公园以东。总用地面积约3.15公顷,其中含城市道路1.06公顷,项目规划建设 用地约2.09公顷。
2.2 道路交通分析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范围内共有道路十条,分别是:南北向纬二路、小纬二路、纬三路、纬四 路、纬五路、小纬六路、纬六路;东西向经三路、经四路。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研究地块内道路宽度示意图
有机更新非生硬替换----维护古城整体风 格与肌理。
改造后的类四合院
所谓的“类四合院”模式,即抽取 传统空间形态的原型,用新材料和理念 创造新的人居环境,同时解决一些目前 面临的问题。
新四合院以传统四台院为原型,每一 个院落组团由三个院落单元组成,每一个 院落单元的中心是一个10m x 10m的院子, 高度2-3层。
我们希望在设计中体现的生态城市建设技术
街旁绿化设施(Green Street Facilities): 吸收路面雨水,面积 为径流面积的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