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
(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刘宁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
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
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47).doc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47)一、现代文阅读(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刘宁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银川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银川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下列各组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juán)曲的,双颊(jiá)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zóu)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
B .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污染了,徘徊(huí)不敢走进门,是孱(càn)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C .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bō)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cén)寂,也似(sì)乎平添了搅扰。
D .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tān p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sǎn)落了玉砌(qī)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2. (2分) (2019高二下·镇海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可与西方大片媲(bì)美的震撼特效,契合民族感情、彰显国家精神的内容,使得《流浪地球》的票房能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dàng)期中独占鳌头。
B . 在几千年的烟雨中,古人和今人都不乏在文字的疆场把爱情抒发的淋漓尽致,诗词依旧缱倦(qiǎn quǎn),不断叹息。
C . 把握中国思想文化的荦荦大端,从中汲取精髓(suí)并加以淬炼,一定能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提供丰厚底蕴和淋漓原气。
D . 你的笑,若翩跹(piān xiān)彩蝶,拨动我悸动的心扉。
你的回眸一笑,倾倒了我的前世酒樽(zhūn)。
宁夏2020版高二上月考二语文试卷(II)卷

宁夏2020版高二上月考二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不少学生在作文中有滥抒情的现象:少年老成的“庄重严正”,无病呻吟的“浅吟轻唱”,没心没肺的“风花雪月”,完全没有了属于少年的真实自我。
B . “忧国不谋身”,其深意在于,一个人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有故。
C . 这一家三口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感情深厚,是邻里十分羡慕的。
这次他们家被评为“五好家庭”,可谓名副其实。
D . 全运会上,一批老将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着,他们对成绩的好坏早已置若罔闻,成为真正享受比赛的美的使者。
2. (2分) (2017高一下·湖南月考)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来自马萨诸塞州的维多利亚说,限制移民的行政命令同美国的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念不符,因为移民是美国的立国基础,不能成为移民的敌人。
B . 随后两首脑将前往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安倍将在特朗普的别墅下榻,两人将一同打高尔夫球并共进午餐和次日早餐等事项,共同度过整整两天。
C . “城市梦想”是一档专为展示农民工、服务农民工而制作的节目,体现了国家级媒体努力为2.8亿农民工建设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社会责任。
D . 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审视。
3. (2分) (2016高三上·安庆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出空白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探索半人马座α星目前是科幻,②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③那也只是将来时。
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
具体而言,④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⑤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
银川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宁夏银川市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基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矗.立(chù)花钿.(tiàn)不霁.(jì)何虹鼎铛.(chēng)玉石B.突兀.(wù)水涡.(wō)渔阳鼙.(bí)鼓雷霆乍.(zhà)惊C.锱.铢(zī)辇.(niǎn)车架梁之椽.(chuán)妃嫔媵.(yìng)嫱D.仓庾.(yǔ)仙袂.(mèi)盘盘囷囷.(jūn)金块珠砾.(lì)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可怜焦土..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朝歌.夜弦C.辇.来于秦 D.廊腰.缦回3.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A.戍卒叫,函谷举 B.烟斜雾横,焚椒兰也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4.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置杯焉则胶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且焉置土石⑤则耻师焉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徐徐焉实狼其中A.①⑦/②⑤/⑥/③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⑤/④⑥5.下列关于《蜀相》和《书愤》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怀古之作,诗人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追念名相(诸葛亮)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感情。
B.《书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C.《蜀相》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D.《书愤》中“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6.对“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几句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揽衣推枕起徘徊”,用了四个动词极有层次地展示出杨贵妃听说天子使臣到来之后的一连串动作,透露出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
银川市高二上月考二语文试卷

银川市高二上月考二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间隙(xì)遨游(áo)苍穹(qíng)老骥伏枥(lì)B . 中枢(shū)瞬间(shùn)稍顷(qīng)怦怦直跳(pēng)C . 蔚蓝(wèi)液晶(yè)目眩(xuán) 色彩斑斓(lán)D . 矫健(jiǎo)偶像(ǒu) 椭圆(tuǒ)坚如磐石(pán)2. (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腮帮忧郁狼吞虎咽一片漆黑B . 衣襟障碍抑扬顿措百无聊赖C . 缘故执照先发治人小心翼翼D . 大尉熄火礼上往来和衷共济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 . 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 . 所有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事实,歹徒想抵赖是徒劳的。
D . 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B . “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才华和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才华,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C . 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 .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书法绘画艺术,“诗韵墨香致青春”书画比赛将于周四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的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5. (2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人生何其短,。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
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
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
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
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
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
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长沮桀溺耦.(yú)而耕荷蓧.(tiào)丈人因之以饥馑.(jǐn)B.颜渊喟.(kuì)然叹曰耰.(yōu)而不辍自牖.(yǒu)执其手C.夫子莞.(wǎn)尔而笑子哭之恸.(dòng)夫子怃.(fū)然曰D.慎而无礼则葸.(xǐ)夫子哂.(xǐ)之好知.(zhì)不好学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错:通“措”,安排,安置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动词,讨厌,憎恶D.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谄:讨好、奉承别人3.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好直不好学,其敝也绞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莫春者,春服既成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4.选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B.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C.造次..知松柏之后凋也..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D.岁寒,然后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第二个“达”相同的一项()A.鼓.瑟希,铿尔 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C.子夏曰:“贤贤.易色”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选出下列句式的性质与例句“富哉言乎”相同的一项()A.不吾知也 B.敏于事而慎于言C.贤哉,回也 D.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二、课内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18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9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7.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吾与.点也与:赞同,赞许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果,假若C.以吾一日之长乎.尔乎:相当于“于”,表比较,意为“比”。
D.子路率尔.而对曰尔:相当于“然”,表状态“……的样子”8.选出下列各句中不体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的一句()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9.选出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诚志趣时,他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停止鼓瑟,站起来回答,这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示出了曾皙洒脱而知礼地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于他人,他直接用非常哲理性的语言述说了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个弟子地地方。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
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地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地交流与共鸣。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2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0.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与“欲洁.其身”中的“洁”用法相同的一项()A.七十者衣.帛食肉 B.止.子路宿C.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D.植.其杖而芸11.选出对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和“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以.杖荷蓧②子路行以.告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④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12.选出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当的一项()A.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
B.荷蓧丈人隐退从事农业生产,这点要比孔子高明。
但他避世隐居远离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C.子路“至,则行矣”,说明荷蓧丈人受了孔子的影响,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去了,由此看出,荷蓧丈人对孔子是敬佩和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会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国。
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三、课外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孔子遂行,宿乎屯。
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
”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
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代理B.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庸:难道C.桓子卒.受齐女乐卒:最终D.孔子遂行,宿乎.屯乎:语气词“啊”14.选出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A.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B.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C.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D.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1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A.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于是鲁国国君多日就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遵守礼制,孔子于是就离开了鲁国。
B.师已送了孔子后,把孔子走时的话告诉了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我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C.孔子做了大司寇以后,有喜色。
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D.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取了他的建议,先送舞女骏马给鲁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05分)三、根据上下文填写出画线部分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16.子曰: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17.子曰:,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8.子曰:人能弘道,。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20.子曰:不义而富且贵,。
21.子曰:人而无信,?22.子曰:,则远怨矣!23.子曰:已欲立而立人,。
四、翻译第一卷选文中的下列句子(每句5分,共15分)2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5.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6.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五、现代文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7-—29题给生命配乐(侯建臣)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
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
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
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
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
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
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
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
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
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
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
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
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
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