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五行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数千年前,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用阴阳五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故阴阳五行与人体关系密切。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引起机体对应性的反应;自然界中有阴阳五行,人体也有阴阳五行,并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相互对应、相辅相成。
一、阴阳学说与人体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
阴阳又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中医学及中国养生保健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是各种不适和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
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
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
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
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在中医学中,人体中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被定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属,在五脏定位于五行后,中医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表达,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运用中显得非常简洁明朗,几千年的实践检验也显得非常成功,成为中医辩证论治的一种基础性理论。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行五脏六腑季节情绪五官五味形体木肝胆春怒目酸筋火心小肠夏喜舌苦脉土脾胃长夏思口甘肉金肺大肠秋悲鼻辛皮毛水肾膀胱冬恐耳咸骨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
比如怒则伤肝。
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肺为金的根据:金的特点为干燥,干燥是一种将水分排出的行为,中医认识到,肺脏在人体中起到干燥器的作用,肺脏在主持呼吸中,通过呼气将体内大量的水分排出体外,中医还认识到,“肺主皮毛”,人体的排汗功能也由肺为主体管理,排汗的实质也是一种干燥功能,肺脏将水分转化为蒸气而挥发的方法,和大自然中将水分蒸发而造成干燥的方式完全一样,肺有主管人体中的干燥功能,人们将它归属为“金”。
心为火的根据:火的特点为炎热,炎热是由于热量的密集,心脏在主管人体内的物质燃烧,也是人体热能量的收集和调配中心,人体的热能就是人体内的火,因为心是唯一管理人体热量收集与调配的器官,所以人们以心拥有的配热功能,将它归属为“火“。
肾为水的根据:水的特点为寒冷,寒冷是阴气与津液密集的体现,中医早就认识到肾脏在主管人体的阴气和津液,是人体冷能量的收集和调配中心,又是人体中控制津液平衡的主要器官,人们以肾脏具有调配阴气与津液的功能,将它归属为“寒”。
脾为土的根据:土的特点是湿润,湿润是物质与水分相互混合的状态,中医认识到脾在人体中管理着对食物的运化和吸收,负有将食物和水分在消化过程中,将它们沤化为浆糊状后再吸收的管理责任,另外,脾脏又是吸纳津液的主要管理器官,担负着为人体加水分的湿的任务,人们以脾在控制津液与食物混合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将它归属为“土”。
五行与人体对应关系

五行与人体对应关系
1、五脏对应五行: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 2、五腑对应五行:胆为木,小肠为火,胃为土,大肠为金,膀胱为水; 3、五官对应五行:目为木,舌为火,口为土,鼻为金,耳为水; 4、形体对应五行:筋为木,脉为火,肉为土,皮为金,骨为水; 5、五动对应五行:行为木,站(视)为火,卧为土,坐为金,动为水; 6、五液对应五行:泪为木,汗为火,涎为土,涕为金,唾为水; 7、五元对应五行:元性为木,元神为火,元气为土,元情为金,元精为水; 8、五华对应五行:爪为木,
五行与身体部位的关系如何

五行与身体部位的关系如何?中医认为,五行与身体部位的关系非常密切。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 胆,头,颈,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 肩,血液,经血,脸部, 牙齿,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胃, 肋, 背,胸,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 肺,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 胫,足,头, 肝,泌尿, 阴部,腰部, 耳, 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以下重点论述天干与人体部位的关系: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是大肠辛属肺,壬是膀胱癸肾。
又曰;甲头乙项丙肩,丁心戊肋已腹,庚是脐辛属股,壬胫癸足.地支所属是子属膀胱,耳.丑为肚和脾,寅属胆和发,两手.卯属十指,肝。
辰为皮,肩.巳属面和咽喉,牙齿,肛门,午属眼目。
未属胃脊梁。
申属大肠,经络,肺.酉属精血,小肠.戍属腿,足.亥属脚.按八卦是乾为头,坤为腹,坎为耳,震为足,巽为股,艮为手,兑为口,离为目。
甲乙:见庚辛申酉多者,其人肝胆驾悸痨瘵,手足顽麻,筋骨疼痛外,头目眩晕,口眼歪斜,左瘫右痪,跌打损伤,遇丙丁火多无水相济则痰喘咯血,中风不语,皮肤干燥,内热口干,如是女人血气欠调,有孕者堕胎,是小儿有急慢惊风,夜啼咳嗽,面色青暗。
丙丁:见壬癸亥子多者,其人心气疼痛,颠痫,舌强口痛,咽哑,急慢惊风,语言蹇涩,潮热发狂,眼暗失明,小肠疝气,疮痍脓血,小便淋浊,如是妇女干血痨经脉不调。
是小儿有痘疹,疥癣,面色红赤.戊己:见甲乙寅卯多者,其人脾胃不和,翻胃膈食,气噎蛊胀,泄泻黄肿,择拣饮食,呕吐恶心.外有右手沉重,湿毒流注,胸腹痞塞,如是妇女饮食不甘,吞酸虚弱,呵欠困倦。
中医养生调理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养生调理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养生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宝贵智慧,其核心理论之一就是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医养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述宇宙间五种气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揭示了人体健康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调理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学说认为,宇宙界存在着五种基本气质,即木、火、土、金和水。
中医将人体与自然界联系起来,认为人体各个脏腑与五行之间存在相应关系。
1. 木:与肝脏相应,具有生发生长的属性;2. 火:与心脏相应,具有热燥的属性;3. 土:与脾胃相应,具有稳固和化生的属性;4. 金:与肺脏相应,具有收敛和凝聚的属性;5. 水:与肾脏相应,具有寒冷和润泽的属性。
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生克,保持了自然界的平衡,进而影响着人体健康。
二、五行调理与人体健康中医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通过调理五行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以下是五行调理与人体健康的具体关系。
1. 木调理:木对应肝脏,肝主疏泄。
秋天是属肝的季节,应进食些甘润的食物,如柿子、葡萄等,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此外,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加肝气疏泄,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肝脏的健康。
2. 火调理:火对应心脏,心主血脉。
夏季是属心的季节,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西瓜等,有助于清热解暑。
此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和激动,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3. 土调理:土对应脾胃,脾主运化。
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冬季属脾,应注意保暖,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此外,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有助于脾胃消化功能的维持。
4. 金调理:金对应肺脏,肺主呼吸。
秋季是属肺的季节,应注意保护肺脏,避免过度燥热的环境。
可以适当进行深呼吸和呼吸操等锻炼,增强肺脏功能。
此外,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子、蜂蜜等,有助于肺脏的滋养。
5. 水调理:水对应肾脏,肾脏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之源。
夏季属肾,应多摄入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香蕉等,有助于肾脏的健康。
人体五行口诀

人体五行口诀
人体五行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一部分,它描述了人体与自然界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人体五行的口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这个口诀简洁地概括了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表达了五行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原理。
具体来说:
1.木生火:木具有生火的作用,表示木能够促进火的发展和生长。
2.火生土:火具有生土的作用,表示火能够产生土的营养和滋养。
3.土生金:土具有生金的作用,表示土能够孕育金的财富和价值。
4.金生水:金具有生水的作用,表示金能够滋养水的流动和生命力。
5.水生木:水具有生木的作用,表示水能够滋润木的成长和茁壮。
这个口诀强调了五行之间的互相依赖和相互作用,保持五行之间的平衡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和谐。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情绪等方面联系在一起,通过调节五行之间的关系来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中医理论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理论五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描述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对于了解中医和保持身体健康,深入探讨五行学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五行学说源于中国古代观察自然和宇宙现象的经验总结,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为五个元素,即木、火、土、金和水。
每个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生克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
同样,人体内部也存在着五行元素的相互作用,这种平衡关系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木对应着肝脏和胆经。
肝脏在人体内被视为决策者和计划者,它负责血液储备和平衡荷尔蒙,因此与情绪和思维过程紧密相关。
当肝脏失去平衡时,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头痛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中医认为,与肝脏相对应的情绪为愤怒,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愤怒情绪可以帮助维持肝脏的健康。
其次,火对应着心脏和心包经。
心脏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它负责泵送血液循环和控制情绪。
中医认为,心与喜悦紧密相关,过度的喜悦可能会伤害心脏。
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兴奋和情绪波动有助于心脏的健康。
此外,火还与神经系统紧密相关,因此合理安排休息和睡眠对于心脏的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土对应着脾胃。
脾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中医认为,脾胃对应着思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饮食和消化不良有助于脾胃的健康。
金对应着肺和大肠经。
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吸入氧气并将其释放给身体各个组织。
中医认为,肺与悲伤和忧郁紧密相关。
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正常呼吸和避免过度悲伤都是非常重要的。
水对应着肾和膀胱经。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排泄废物、调节水分平衡和维持骨骼健康。
中医认为,肾与恐惧和紧张紧密相关。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锻炼和放松心情对于肾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对五行学说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的平衡和健康。
人体阴阳与五行八卦ppt课件

以下三图表述的是“天地人、阴阳 五行八卦”之相互关联2
以下三图表述的是“天地人、阴阳 五行八卦”之相互关联3
以下是西方四分法
引子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
•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 理(读音co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 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法”
以下两图主要表述中医症状学中的 阴症与阳症之别。
•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 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一般以阴阳两
纲再概括,即表、热、实属于阳证;里、 寒、虚属于阴证。
• 因此一切病证,都可以归纳为阴阳两大类。
阳证与阴证
阳证与阴证
阳阴虚实
以下三图表述的是“天地人、阴阳 五行八卦”之相互关联 1
胸膈、肺肠、脾胃、胆等脏腑组织,营分证候多 关系到心与心包络,血分证病变多耗损肝肾阴血。
健康之道
内外兼修,气血两旺, 吐纳顺畅,相辅相成, 积极防御,健康促进!
卫气营血辨证论
• 血,相当于文中之“骨髓”,即遍及全身(如西 医之“败血症”)、“病入膏肓”了。此种疾患 处理起来不但麻烦,而且凶险。
• 因温病病情复杂多变,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并非截然分开,乃是相互交织、正传逆传,如卫 气同病、气血两燔等等。
• 脏腑经络是卫气营血辨证的物质基础。 • 卫分证病变多涉及肺卫皮毛,气分证病变多影响
•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 侯遂死。
•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 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 从事焉。”
人体之经络系统
人体之经络系统
人体之经络系统
卫气营血辨证论
• 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 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 种辨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与五行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窍:目舌口唇鼻耳五体:筋指甲脸肌肉皮毛骨五志:怒喜思悲忧恐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红黄白黑
我们的古人把自然的万物用五种物质概括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行,分别为:木、火、土,金、水;后来古人又发现人体的五脏与自然
界的五行有相对应的关系:把肝归属木、心归属火、脾归属土、肺
归属金、肾归属水;我们人有五脏,也有五腑,脏腑之间是相表里
的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
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与五脏相对应的还有五窍,就是我们的五官: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与五脏相对应的还有五体:肝在体主筋指甲、心在体主脸、脾在体主肌肉、肺在体主皮毛、肾在体主骨骼;与五脏相对应的还
有五志,也就是我们的情绪: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忧、肾在志为恐;与五脏相对应的还有五味:肝在味为酸、心在味为苦、脾在味为甘、肺在味为辛、肾在味为咸;与五脏相对
应的还有五色:肝在色为青、心在色为红、脾在色为黄、肺在色为白、肾在色为黑。
因为人的脏器都有两大特点,一是代偿功能强,二是痛觉神经少。
以肝脏为例肝脏细胞如果仅剩1/3至1/5的细胞在工作,其它
的细胞处于休眠或坏死状态,到医院去检查,指标显示一切正常。
肝脏上没有筋,所以痛觉神经非常少,如果人一旦感觉到肝脏疼痛,就已经形成疾病,且比较严重。
其它脏器和肝脏的特点都是相同的。
但是,人的大脏器不会突然得病,当人的脏腑功能失衡的时候,首
先会在人的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上表现出来。
首先我们来看,肝属木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当肝脏机能失衡,
首先在胆囊上为我们发出信号,如出现早起因胆汁倒流引起的口苦、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这都是肝脏机能失衡在胆囊上的
表现);肝开窍于目,当眼睛上出现迎风流泪、眼干、眼涩、视物
昏花、严重的有青光眼、白内障等,都说明是肝脏机能失衡(在五
窍上表现);肝在体主筋和指甲,当出现腿抽筋、静脉曲张、静脉
瘤等,或者指甲上出现横纹、竖纹、翻翘白点、过厚过薄、严重的
有灰指甲等都说明肝脏机能失衡;肝在志为怒,怒大伤肝,肝脏机
能失衡的人容易发怒,以此进入恶性循环;肝在味为酸,适当吃一
些酸味食物可以养护肝脏,但过量或者一点不吃都会伤及肝脏,肝
脏机能失衡的人在口味上出现两个极端,要么特别爱吃酸,要么一
点不吃;肝在色为青,(中医理论见本色即为病)肝脏机能失衡的
人脸色发青。
心属火,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心与小肠相表里,当小肠出
现吸收畅旺或不足,说明心脏机能机能失衡。
心开窍于舌,当舌头
出现发宽、发麻、吐词不清、无意识流口水,都说明心脏机能失衡。
心在体主脸,当脸颊出现发红、红血丝都说明心机能失衡(在脸颊
的表现);心在志为喜,大喜过望会伤到心脏,心脏机能失衡的人
容易激动、爱笑且不易控制;心在味为苦,适当的吃苦味东西能滋
养心脏,比如苦瓜、苦柚、咖啡,但是吃的过多或一点不吃,都会
伤到心脏;心在色为红,心脏机能严重失衡的人脸色发红。
脾属土,是人体的消化系统。
脾与胃相表里,当胃出现胃酸、
胃胀、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都说明脾脏功能失衡(在胃上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脾开窍于口和唇,当我们出现口腔溃疡,口气不清新,嘴唇上干裂起皮等都说明脾脏机能失衡;脾在体主肌肉,脾脏机能失衡的人,肌肉松弛没有弹性;脾在志为思,思虑过
度会伤及脾脏,脾脏机能失衡的人爱思考问题、容易钻牛角尖;脾
在味为甘,适量的吃甜味的东西可以养护脾脏,过量或者一点不吃
都会伤及脾脏(脾脏机能失衡的人在口味上走两个极端,要么特别爱吃甜要么一点不吃);脾在色为黄,脾脏机能失衡的人脸色发黄。
肺属金,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肺与大肠相表里,当大肠出现便秘、腹泻、常年稀便、大便不成形、五更泻等都说明肺脏机能失衡;肺开窍于鼻,当鼻子出现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炎、咽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说明肺脏机能失衡;悲悲忧忧的情绪
会伤及肺脏,肺脏机能失衡的人容易出现悲忧情绪、易哭;肺在味
为辛辣,适当吃辛辣可以养护肺脏,过量食用辛辣或者一点不吃都
说明肺脏机能失衡;肺在色为白,肺脏机能严重失衡的人脸色发白。
肾属水,是人体的泌尿系统,肾盂膀胱相表里,当膀胱上出现
尿频、尿急、尿不尽、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癌等都说明肺脏机
能失衡;肾开窍于耳,当耳朵上出现耳鸣、耳痒、中耳炎等都说明
肾脏机能失衡;肾在体主骨,当骨头上出现肩周炎、颈椎病、滑膜炎、佝偻病、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椎炎等都说明
肾脏机能失衡;肾在志为恐,肾脏机能失衡的人胆小、容易受到惊吓;肾在味为咸,适量食用咸味的东西养护肾脏,过量或者一点不
吃都会伤及肾脏,肾脏机能失衡的人口味很重或者非常淡;肾在色
为黑肾脏机能失衡的人脸色发黑。
这就如同我们人体的一张说明书,可以让我们及早地发现身体
的异常,早期预防、早期保养,真正的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