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奇数与偶数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_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人教版(10张)精品课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_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人教版(10张)精品课件

数学五年级 下册
第2单元
质数和合数
第2课时 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一、复习导入 什么样的数是奇数?什么样的数是偶数? 我们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我们还可以用它 们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节课来自们就一起来探究“数的奇偶性”。
二、探究新知
2 1.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
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2)观察一下算式里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3.验证。 (1)请你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两种情况,并把你的 结论在组内交流。 (2)组内派代表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 奇数:
答: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 如果甲队人数为 偶数,则乙队人数为偶数。
四、课堂小结
我们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我们还可以用它们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探2)索组6内的派倍代数表的汇特报征发,现并的记奇录偶你数探规索律的。过程和结果。 第如2果课甲时队奇人数数、为偶偶数数的,运则算乙性队质人数为偶数。 我偶们数把 +自偶然数数=分偶为数奇数和偶数两大类,我们还可以用它们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这0节名课学我生们要就分一成起甲来、探乙究两“队数。的奇偶性”。 什探么索样 6的的倍数数是的奇特数征?,什并么记样录的你数探是索偶的数过?程和结果。 如(2)果组甲内队派人代数表为汇奇报数发,现乙的队奇人偶数数为规奇律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我发们现把 :自奇然数数+分奇为数奇=数偶和数偶数两大类,我们还可以用它们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奇偶性 名师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奇偶性 名师教学教案

努力!!加油!!第2课时奇偶性▷教学内容教科书P15例2,完成教科书P16~17“练习四”中第4~7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自然数相加之和的奇偶性的规律。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应用价值,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两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的确定。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喝水用的一次性杯子1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感知规律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翻杯子”的游戏,猜一猜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教师演示活动:拿出1个一次性杯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翻动杯子:开始杯口朝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3次,杯口又朝下;翻动4次,杯口又朝上……师:翻动8次后,杯口朝上还是朝下?11次呢?【学情预设】学生猜测后,教师翻动杯子,验证学生的猜测。

师:如果我翻动100次后,杯口朝哪里?119次呢?【学情预设】学生会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师:老师没有翻,你们就能确定杯口朝上还是朝下,为什么呢?【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翻动是有规律的,“翻动奇数次,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杯口朝上”。

师:杯子在翻动中,杯口的朝向确实是有规律的,跟杯子翻动的次数有关。

奇数次,杯口朝下;偶数次,杯口朝上。

同学们就是运用了奇偶性的规律对杯口的朝向作出了判断。

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涉及数的奇偶性。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奇偶性问题。

(板书课题:奇偶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阅读与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5例2。

(2)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将题目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遍;有的学生说,题目让我们去探索奇数、偶数的和。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可以反问学生:需要探究“偶数与奇数的和”吗?让学生明白“奇数+偶数”与“偶数+奇数”是同一类型。

人教版五年级下 第二讲 奇数和偶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 第二讲 奇数和偶数
分析: 每人有基础分15分,每答1道题,分数将增加 或减少一个奇数(增加5分、1分或减少1分)。 因而答30道题,将增加或减少30个奇数。由 于30是偶数,30个奇数相加减,结果必为偶数。 但15是奇数,所以每个人的得分是奇 数(=15〒偶数),1993个人的得分总和 也是奇数。
5、1992是24个连续偶数的和, 其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 分析:把这24个偶数前后配对,共
1、从图中选出5个数来,使它们 的和等于35,能否选出来?为什 么?
2 10 4 6 8 4
2
8
12
解:要使和为35,这五个数 应至少有1个奇数,可图中的 9个数均为偶数,所以选不出 5个数的和是35。
【例2】袋中放有51个白球和100个黑球,小明每次 从中任意摸两个球放在外面,如果是同色球,小明 就再放一个黑球到袋中;如果是异色球,则将白球 放回,小明从袋中摸了149次后,袋中还剩下几个 球?它们是什么颜色?
2、任意取出1994个连续自然数, 它们的总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分析:
这1994个自然数中,若第一个 数是奇数,则最后一个数是偶数; 若第一个数是偶数,则最后一个数 是奇数,所以无论第一个是什么数, 奇数和偶数都一样多。都有: 1994〔2=997(个) 997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997 个奇数相加和是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4、有一串数,最前面的四个数 依次是1、9、8、7。从第五个 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相 邻四个数之和的个位数字。问: 在这一串数中,会依次出现1、 9、8、8这四个数吗? 提示:
数列:19 87599 03137 45953 29933 规律:从第三个数开始奇偶规律是 偶奇奇奇奇… 所以不可能出现连续两个偶数的情 况 即不会依次出现1988这四个数

最新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下册奇数与偶数问题练习大全

最新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下册奇数与偶数问题练习大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下册奇数与偶数问题练习大全------------------------------------------作者xxxx------------------------------------------日期xxxx奇数和偶数一、奇数和偶数的性质(一)两个整数和的奇偶性.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一般的,奇数个奇数的和是( ),偶数个奇数的和是( ),任意个偶数的和为( )。

(二)两个整数差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 )。

(三)两个整数积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一般的,在整数连乘当中,只要有一个因数是偶数,那么其积必为( );如果所有因数都是奇数,那么其积必为( )。

(四)两个整数商的奇偶性。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偶数除以奇数得(),偶数除以偶数可能得( ),也可能得( ),奇数不能被偶数整除。

(五)如果两个整数的和或差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整数或者都是( ),或者都是( )。

(六)两个整数之和与两个整数之差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A-B奇偶性相同(A、B为整数).(七)相邻两个整数之和为( ),相邻两个整数之积为( )。

(八)奇数的平方被除余1,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

(九)如果一个整数有奇数个约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完全平方数(1,4,9,16,25……是完全平方数)。

如果一个数有偶数个约数,那么这个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奇数与偶数练习题一.填空题1。

1+2+3+4+5+……+49+50的结果( )。

(填偶数或奇数)2. 有一列数1,1,2,4,7,13,24,44,81,……,从第4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边三个数之和,那么第100个数是( )。

(填偶数或奇数)3.某自然数分别与两个相邻自然数相乘,所得积相差100,某数是( )。

4。

三个相邻偶数的积是四位数***8,这三个相邻偶数是( )。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和的奇偶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说理能力。

2、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把下面各数分别填在合适的括号内。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3948512074208018976?奇数()偶数()2、设问导读:1、例2: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阅读理解题目后,把问题简单具体表示出来。

2、探究方法与结果。

方法一:找几个奇数、偶数,加一加。

?方法二:画图形。

方法三: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说理。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3、回顾与反思:你的解答正确吗?再找一些大数试一试。

4、试一试:在()里填上奇数或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三、自学检测:1、不计算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368+79611367+23146389+2014968-2584007-24545739-20142、填一填(1)如2674+75的和是奇数,方框里可以填()(2)如680-45的差是偶数,方框里可以填()四、导学作业:1、30个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

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2、一本数学课本封面朝上放在课桌上,整体翻转10次后,书的哪一面(封面或封底)朝上?翻转11次后呢?99次呢?你发现了什么?翻转10次后()朝上,翻转11次后()朝上。

翻转99次后()朝上。

我发现翻转()次后与开始状态相同,翻转()次后与开始状态相反。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二单元第三讲奇数和偶数及数的奇偶性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二单元第三讲奇数和偶数及数的奇偶性人教版

第三讲奇数和偶数及数的奇偶性第一部分:趣味数学奇数偶数的争吵数字王国里,奇数与偶数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不知为啥,他俩却吵了起来,好学的聪聪连忙前来劝架。

奇数先上前拉住聪聪的手说:“聪聪哥哥,你写作文时总是偏爱我们,对吧!”“说来听听。

”聪聪忙说。

“就成语来说,有‘一帆风顺’、‘一马当先’、‘一日三秋’、‘三申五令’、‘三教九流’、‘九牛一毛’……我一口气能说出这么一大堆,对吧!”奇数说完,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情。

偶数不甘示弱,连忙拉住聪聪的手说:“聪聪哥,你写作文时,不更偏爱我吗?‘两袖清风’、‘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四通八达’、‘四平八’、‘四面八方’……这些词语里不就有我们偶数的身影吗?聪聪哥,你说是不是啊?况且,人们还常说‘无独有偶’哩!”奇数听了,忙说:“这有什么,你不也听说过‘独一无二’吗?你有作何解释?何况连国王都宠爱我们,说话都是‘一言九鼎’呐!”奇数又进行反驳,偶数听了,忙着争辩。

聪聪停住了他俩的争吵,说:“奇数,你难道没听见国王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吗?这里既有你,也有他,你们别争了,争了半天,我也弄明白了。

你们看问题比较片面,没看到事物的本质。

其实在成语里,更多的是你们同时登场,比如说‘一箭双雕’、‘三心二意’、‘一本万利’、‘四分五裂’、‘一刀两断’……你们各有所长,谁也离不开谁。

我们人类不会‘朝三暮四’,也不会‘低三下四’,更不会在背后‘不三不四’地议论你们。

因为你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只要你们‘万众一心’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能成为一个自然数整体,成为一对真正的好兄弟。

你们说,是不是?”聪聪的一席话,如重槌敲在了奇数和偶数的心坎上。

兄弟俩面红耳赤,都低下头了。

聪聪起身走时,看见奇数和偶数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第二部分:奥数小练【例题1】 1 +2 +3 +4 +5 +...... +119 +120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思路导航】1到120有120个数,其中有60个奇数,60个偶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奇偶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以及能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奇偶性的含义。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究兴趣较高,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含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奇偶性。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发现奇偶性的规律。

3.激励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奇偶性的概念。

例如,讲述一个国王要奖励一位忠诚的士兵,决定给他一些金币,士兵拿到金币后发现金币的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会有不同的奖励。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币的数目会影响奖励呢?从而引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定义,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数的奇偶性和质数、合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数数的奇偶性和质数、合数

第三周数的奇偶性和质数、合数1、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2整除的数。

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1,最小的偶数是0.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3、最大、最小A的最小因数是:1;最小的奇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的偶数是:0;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4、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5、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非零自然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例1 观察下面各式得数的奇偶性与加数或者被减数和减数的奇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奇数与偶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奇数与偶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利用算式表征问题理解题意,通过举例、说理获取结论等。

学情分析:学生在对奇数偶数非常熟悉的基础上,探究奇数偶数加法、乘法运算规律。

用猜一猜给出三个问题,学生用举例、说理、图示的方法去探索规律。

在举例得出结论后,可能学生不能再去验证规律。

我会引导学生数学中的结论还需去论证。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奇数和偶数的特征。

2 、在学习中,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的思维。

3 、经历奇数与奇数、偶数与偶数、奇数与偶数的和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列举、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奇数与偶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教学流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偶数?奇数呢?
2、按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和()。

3、每相邻两个奇数之间相差(),每相邻两个偶数之间相差()。

二、新知导引我们已经知道了数学王国中的两大家族:奇数和偶数。

它们还蕴含着很多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吧!(板书课题)
1、在预习的基础上,猜一猜。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2、举例验证猜想
(1)自己独立举例证明猜想。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

2、汇报。

1+2=3 1+3=4 2+4=6
3、得出结论。

奇数+偶数二奇数奇数+奇数二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数形证明结论。

5、合作探究。

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呢?偶数与偶数的积呢?请在小
组内用举例的方法探索规律
四、当堂检测。

1、不计算直接说出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55+68= 22+33= 99+7= 71+11仁100+24= 8759+2356=
2、有97筐水果,由5只小船运过河去。

要求每只小船上装偶数筐水果,可能吗?为什么?
3、不计算直接说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11 X 21= 90 X 13= 33 X 81= 99 X 56= 80 X 66= 20001 X 77=
12X21= 88 X2= 10000 X 3= 56 X61 =
4、填空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
奇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提升训练:
1、算式:1 X2 + 3X4+ 5X 6+-+ 99X 100的得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爸爸今年46岁,妈妈今年48岁,爸爸妈妈今年的年龄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一年之后呢?
五、总结
1 、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2、奇数偶数的规律需要背下来吗?(不需要,找举例法)
3、生活中奇数偶数的运用还更多,还需要我们去发现。

六、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数的奇偶性的内容,我主要从1、猜一猜引出问题,弓I导学生思考问题,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用举例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

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来验证推理的正确性,让他们知道实践检验真理,培养他们这种意识,在以后解决问题中运用。

3、用数形结合思想验证结论,做到数学的严谨性。

4、自主探究奇数偶数乘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
当堂检测是巩固学生的新知及运用能力。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举例得出结论只用
了小数,不应避开大数。

我应在大数范围内也涉及。

奇数偶数知识在生活实际方面较少应加强这方面的应用。

这些将在我以后教学中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