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中的线段划分8种情况
缠论线段的划分与图解

缠论线段的划分与图解
一、线段的划分
线段是指两个端点之间的一段连续直线。
将线段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
进行分割,可以得到不同数量和长度的子线段。
1. 等分线段:将线段分割成相等长度的子线段。
例如,将长度为10的
线段等分成5个子线段,每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
2. 比例分割线段:将线段在一定比例下的分割。
例如,将长度为10的
线段以1:3的比例分割成两个子线段,第一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第
二个子线段的长度为6。
3. 随机分割线段:将线段随机地分割成若干个子线段。
例如,将长度
为10的线段随机分割成4个子线段,每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5、1.5、3、3。
二、线段的图解
线段的图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线段及其划分方式。
下面是一张图解线段等分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线段被等分成了五个相等的子线段。
每个子线段的长度均为2。
下面是一张图解线段比例分割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线段以1:3的比例被分割成了两个子线段。
第一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第二个子线段的长度为6。
下面是一张图解随机分割线段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线段随机地被分割成了四个子线段。
每个子线段的长度分别为2.5、1.5、3、3。
以上三种线段的划分方式,可以灵活运用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
同时,图解也是我们更好地理解线段及其划分方式的重要辅助工具。
缠论——线段

缠论——线段线段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线段的前3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也就是说,线段至少有3笔并且是奇数的,但并不是连续的3笔就一定能构成线段,这3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3笔的其中一笔破坏。
换言之,线段被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条线段破坏!线段的划分标准(以向上线段为例,向下线段同理):1.前提预设:向上的笔用S表示,向下的笔用X表示。
2.对于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其序列X1,X2,X n,……称作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对于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其序列S1,S2,S n,……称作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
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3.对于特征序列,用类似K线中找分型的方法,进行合并处理后形成的序列叫做标准特征序列,标准特征序列作为后续线段划分的标准。
4.参照顶分型与底分型的定义,来确定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和底。
向上的线段的标准特征序列,只考虑顶分型;向下线段的标准特征序列,只考虑底分型。
5.根据分型的构成元素,针对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缺口,分成2种情况考虑:5.1.构成顶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没有缺口: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构成底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没有缺口: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5.2.构成顶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有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构成底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有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5.3.在有缺口的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部分第一、第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行。
6.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
缠论-线段的划分

第二节、线段的划分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将线段的定义以及线段破坏的定义已经说清楚了,这节我们就用图形来再深入的说说线段的划分。
这里分型和笔就不再单独讲了,有不懂的可以给我留言。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并且这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看下图,图一到图三都是一个线段,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
图四就构不成线段了,因为不满足三笔有重叠的条件。
线段的定义还是很好理解的,难点在于线段的破坏问题上。
在说之前先说下线段的特征系列。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S1X1S2X2S3X3…SnXn。
容易证明,任何Si 与Si+1 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
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 Xi 与Xi+1 之间并不一定有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
定义:序列X1X2…Xn 成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关于特征序列,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 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
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看下图一,是存在特征序列顶分型的,图二,经过处理包含关系后是不能形成顶分型的。
现在说线段破坏的两种情况。
这里以向上线段为例。
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
如上图一,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元素是X2,第二元素是X3,第三元素是X4。
X2和X3之间没有缺口,是线段破坏的第一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特征序列分型中的第一,第二两个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也就是说即便X3把X2包含了,也不要进行包含关系的处理,因为这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东西。
X2是前面向上线段中的东西,而X3是后面那个向下线段中的东西,两者是属于不同线段中的。
而第二,第三两个元素是要先处理包含关系的,因为他们是同种性质的东西。
也就是说如果上图中的X3包含了X4,那么就要对其先做包含关系的处理。
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
缠论线段详细图解

62分型三根K线,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本ID给一个定义叫顶分型;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1. 顶分型2. 底分型对于分型,里面最大的麻烦,就是所谓的前后K线间的包含关系,其次,有点简单的几何思维,根据定义,任何人都可以马上得出以下的一些推论:1、用[di,gi]记号第i根K线的最低和最高构成的区间,当向上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axdi,maxgi]的区间对应的K线,也就是说,这n个K线,和最低最高的区间为[maxdi,maxgi]的K线是一回事情;向下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indi,mingi]的区间对应的K线。
2、结合律是有关本ID这理论中最基础的,在K线的包含关系中,当然也需要遵守,而包含关系,不符合传递律,也就是说,第1、2根K线是包含关系,第2、3根也是包含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第1、3根就有包含关系。
因此在K线包含关系的分析中,还要遵守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3、有人可能还要问,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任何看过图的都知道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
当然,本ID的理论是严格的几何理论,对向上向下,也可以严格地进行几何定义,只不过,这样对于不习惯数学符号的人,头又要大一次了。
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如果gn<gn-1且dn>dn-1,算什么?那就是一种包含关系,这就违反了前面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的假设。
线段的划分

说明:本文凡是粉红色字体全部为禅师原文。
先来复习一下禅师有关线段和线段划分的定义。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并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定义:序列X1X2…Xn成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序列S1S2…Sn成为以向下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
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关于特征序列,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
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缠师对于线段划分的精确定义: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上面两种情况,就给出所有线段划分的标准。
显然,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
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
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以上关于线段划分的标准是缠师在67课中给出的精确定义,后面有关线段划分的内容课程71、77、78都是建立在这一课的基础上,同时对67课基础上划分线段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的解释与说明,但都没有脱离67课的内容。
缠论精典解(笔、线段、趋势)

缠论精典解析-笔、线段、趋势关于高级别的笔与低级别的线段的对应关系其实高级别的笔和低级别的线段是无法一一对应的。
主要的原因是缠论中有结合律的要求。
低级别的图与高级别的图在高低点上肯定是一一对应的,但是由于高级别的图的一条K线包含数条低级别的K线,高级别的K线的结合关系不能与低级别的K线的结合关系一一对应,所以高级别的线段与低级别的笔无法一一对应,进而出现在1F图中看出的5F中枢与在5F图中看出的中枢不同,这都是正常的,并不影响分析的效果。
缠引入线段是为了什么?在没引入线段的概念之前,中枢的定义是三段重叠的次级别走势的重叠部分。
这里面的次级别走势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
为了规范这次级别的走势,缠才引入了线段的概念。
线段肯定来自于图中的元素,比如K线,但是缠也谈到,如果不是有三折的笔构成线段,线段的稳定性太差,对走势的描述没有抽象到合适的地步。
所以在一张图中(注意:是在一张图中)才有了从K线-〉笔-〉线段的说法,主要的目的是在此级别的图中对次级别的走势进行线段化抽象。
到了次级别的图中,还是应该从次级别的K线入手,抽象出次次级别的走势。
从K线-笔-线段这个对次级别走势抽象的方法是每个级别的图中自包含的,与其他级别的图没有对应关系(走势是有关系的)。
对图的分析实际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低级别的图中分析出以上各级别的走势和中枢,比如从1F入手,分析出1F的中枢,1F的走势,5F的中枢,5F的走势,30F的中枢。
等等,另一种直接从30F的图中依据K线-笔-线段的步骤直接分析出30F的中枢。
这两种最后的结果可能有些细微的差别,原因在于结合率,还有你选择的被抽象对象不同。
但是走势还是那个走势,无论怎么分析,它都在那里存在着,所以这些并不会对你的实际操作造成影响,有两种方法:1.实际操作可以从高F图如周线、日线等图中先看,然后向下看,这样比较直接。
2.另外如直接从5F的图中依据K线-笔-线段的步骤直接分析出中枢,相当于最小的显微镜是5F图的。
感悟缠论(76)——分段的相关要点

感悟缠论(76)——分段的相关要点感悟缠论(76)——分段的相关要点感悟缠论(76)——分段的相关要点一定要多看图,那些都是用钱划出来的。
你想想,现在最牛的画,一般的级别也就几千万,而随便找一个图,几乎都要上亿才能划一个日分时,就别说日线图、周线、年线了。
怎(这)么珍贵的画,还不好好欣赏,也太浪费了吧——缠中说禅不彻底弄清分型、笔、线段,就不能精确地运用中枢理论,也不能精确地划分级别。
在学习中我们发现,缠师从2007年5月30日开始划线段,在这个时间节点的前后,缠论课程的中枢级别是不同的——5·30之前的中枢比后来的中枢级别低:5·30之前构成中枢的所谓“次级别”,根本不是该走势图上的线段,一般只是一笔,甚至有的连笔都不算。
所以,有了线段之后,我们才能精确地定义“中枢”,才能精确地定义“级别”。
离开这些严格的定义,你说的5分钟级别和我说的5分钟级别就不是一回事。
此前,我用了很多时间来划线段,就是为了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我原计划把缠论中的例子从头到尾划完,但是工作量太大,划着划着快要吐了,再加上工作忙,中断了思路。
不过,通过已有的练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段的要领。
下面,我对分段相关的要点做个小结:一、划分线段,有两套标准和方法1、第一套标准——按照线段的概念来划分这种划分方法,一般涉及到以下的概念和原理:①、线段的基本定义: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并且线段的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②、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
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
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③、线段破坏的两种形式:一是新线段直接破坏旧线段的结构,这是线段破坏的基本形式;二是新线段的完成,使旧线段得到确认——旧线段A没有被新线段B破坏(B没有跌破或升破A的前高、低点),但随后更新的线段C破坏了线段B,使得线段B成为“完成的”,从而它前面的线段A也应该是完成的。
缠论中的线段划分种情况

缠论中的线段划分种情况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缠论中的线段划分现对线段画分的8种情况依次进行详细分析及阐述。
第一种情况(标准的第1种情况)----------------/\g2------------------------------------/--\------------------------------------/----\----------------------------------/------\------g3------------------------/--------\----/\------------------------/----------\--/--\----------------/\g1--/------------\/----\--------------/--\--/--------------d3-- -\------------/----\/d2------------------ -\d4--------/d1--------------------------------------分段分析:对于g2处的顶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g1d2、g2d3、g3d4,由于d3低于g1很显然属于标准的第一种情况,因此g2处的顶分型可以确认。
该图是两段,d1-g2是一段,g2-d4是一段。
当下分析: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表现为d2g2力度与d1g1盘背。
如果d2g2与d1g1盘背,应该在g2处抛掉半仓(因为不能肯定是否会跌破g1),等g3回试不创新高后再抛光剩余的筹码;如果d2g2与d1g1不背驰,则可以在g3回试不创新高后清仓。
第二种情况(标准的第2种情况之1)----------------g6----------------------g9---------------/\----g7------------ -/-----------------/--\--/\--------g8- --/-----------------/----\/--\------/\----/-----------------/---- d7-- \----/--\--/-----------------/------------\--/----\/-----------/\g5--/--------------\/-----d9---------/--\--/---------------d8---------------/----\/d6------------------------------/d5------------------------------------分段分析:图中对于g6处的顶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g5d6、g6d7、g7d8,由于d7高于g5很显然第一和第二两个元素之间有缺口,属于第二种情况,这时g6的顶分型不能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论中的线段划分现对线段画分的8种情况依次进行详细分析及阐述。
第一种情况(标准的第1种情况)----------------/\g2------------------------------------/--\------------------------------------/----\----------------------------------/------\------g3------------------------/--------\----/\------------------------/----------\--/--\----------------/\g1--/------------\/----\--------------/--\--/--------------d3-- -\------------/----\/d2------------------ -\d4--------/d1--------------------------------------分段分析:对于g2处的顶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g1d2、g2d3、g3d4,由于d3低于g1很显然属于标准的第一种情况,因此g2处的顶分型可以确认。
该图是两段,d1-g2是一段,g2-d4是一段。
当下分析: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表现为d2g2力度与d1g1盘背。
如果d2g2与d1g1盘背,应该在g2处抛掉半仓(因为不能肯定是否会跌破g1),等g3回试不创新高后再抛光剩余的筹码;如果d2g2与d1g1不背驰,则可以在g3回试不创新高后清仓。
第二种情况(标准的第2种情况之1)----------------g6----------------------g9---------------/\----g7------------ -/-----------------/--\--/\--------g8- --/-----------------/----\/--\------/\----/-----------------/---- d7-- \----/--\--/-----------------/------------\--/----\/-----------/\g5--/--------------\/-----d9---------/--\--/---------------d8---------------/----\/d6------------------------------/d5------------------------------------分段分析:图中对于g6处的顶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g5d6、g6d7、g7d8,由于d7高于g5很显然第一和第二两个元素之间有缺口,属于第二种情况,这时g6的顶分型不能确认。
再往下看,对于d8处的底分型,其特征序列元素为d7g7、d8g8、d9g9,很显然d8处的底分型是第一种情况,这样g6处的顶分型可以确认,同时d8处的底分型也可以确认,因此该图分成三段,d5-g6是一段,g6d8是一段,d8g9是一段。
当下分析:这种情况下,往往g6这里上涨力度并不背驰,所以不抛,而走到g7时,虽然g6处的顶分型还未能得到确认,但不创新高,还是要抛掉半仓。
即使事后发现抛错,之后股价继续上涨突破了,但也还是有机会在三买点再重新把抛掉的半仓补回来,所以并不算踏空,而且更加安全;如果股价不涨,则剩余半仓在三卖点清掉!第三种情况(标准的第2种情况之2)----------------g6------------------g9------------------/\----g7----- ------/-------------------/--\--/\--------- --/-------------------/----\/--\------g8- /-------------------/----d7--- \----/\--/-------------------/------------\--/--\/-------------/\g5--/--------------\/----d9-----------/--\--/---------------d8----------------/----\/d6-------------------------------/d5-------------------------------------分段分析:这个图的g6处的顶分型是第二种情况就无需多说了,而d8处的底分型很显然也是第二种情况,因此g6处的顶分型成立,但d8处的底分型由于看不到后续的图所以无法确认的。
因此该图是个未完成的图形,只能确认d5-g6是一段,后面的线段暂时无法确认,要等走出来才知道。
当下分析:g7抛半仓,由于g8不升破d7所以清仓。
d9由于不创新低,所以要重新补回半仓,之后看第三类买卖点的情况决定是回补还是清仓。
第四种情况(特殊的第1种情况之1)----------------/\g2------------------------------------/--\------------------------------------/----\---------------------------g1-- --/------\-------g3----------------/\----/--------\------/\----------------/--\--/----------\----/--\--------------/----\/------------\--/----\------------/------d2------- ----\/d3-- -\----------/--------------------------- --\d4------/d1-------------------------------------分段分析:这个图g2处的顶分型显然是第一种情况,特殊之处在于特征元素g2d3完全包含了特征元素g1d2,但由于g2d3并不属于线段d1-g2的特征元素,因此不能做包含处理,所以g2处的顶分型是成立的。
关于这种情况,71课中有详细论述:“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最早破坏那笔就是转折点下来的第一笔,这种情况下,这一笔,如果后面延伸出成为线段的走势,那么这一笔就属于中间地带,既不能说是前面一段的特征序列,更不能说是后一段的特征序列,在这里情况下,即使出现似乎有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的走势,也不能算,因为,这一笔不是严格地属于前一段的特征序列,属于待定状态”。
所以这个图是两段,d1-g2是一段,g2-d4是一段。
当下分析:直到g3完成时,都先与第一种情况相同处理即可(在g3这里一定要清仓完毕)。
之后看第三类买卖点的情况决定如何操作。
第五种情况(特殊的第1种情况之2)----------------------- --------- ---g4-/---------------------------------- ------/------------------/\g2------------ -----/------------------/--\------------- ----/------------------/----\------------ ---/-----------g1-- --/------\-------g3-- --/------------/\----/--------\------/\----/------------/--\--/----------\----/--\--/------------/----\/------------\--/----\/ d4--------/-----d2------- -----\/d3---------------/----------------------------------------/d1-------------------------------------分段分析:这个图g2处的顶分型显然是第一种情况,但是由于特征元素g2d3和g3d4完全是包含关系,根本没有形成第三个特征元素,显然顶分型不成立,因此该图只有一个线段,即d1-g4是一个线段。
关于这种情况,71课中也有详细论述:“还有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就是第三笔完全在第一笔的范围内,这样,这三笔就分不出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样也就定义不了什么特征序列,为什么?因为特征序列是和走势相反的,而走势连方向都没有,那怎么知道哪个元素属于特征序列?这种情况,无非两种最后的结果:1、最终,先破第一笔的开始位置,这样,旧线段只被一笔破坏,接着就延续原来的方向,那么,显然旧线段依然延续,新线段没有出现(说的就是这第五种情况);2、最终还是先破了第一笔的结束位置,这时候,新的线段显然成立,旧线段还是被破坏了(这是下面要说的第六种情况)。
”当下分析:直到g3完成时,都先与第一种情况相同处理即可(在g3这里一定要清仓完毕)。
虽然d4不跌破d3,但切不可盲目捡回,一定要耐心等待,观察最后的突破方向。
如图g4向上突破后,可以在回抽的三买点全仓介入。
第六种情况(特殊的第1种情况之3)----------------/\g2----------------------------------------/--\----------------------------------------/----\--------------------------------g1-- -/------\------ g3----g4-------------/\----/--------\------/\----/\--------------/--\--/----------\----/--\--/--\------------/----\/------------\--/----\/----\----------/------d2-------- ---\/d3- -d4-- --\--------/--------------------------- ---- ---\------/d1-------------------------- ----- ---\d5-分段分析:这个图就是上面所描述的两种结果中的另一种演变结果,g2处的顶分型是第一种情况,特征元素g2d3和g3d4可以合并,这样g1d2、g2d4、g5d5就组成了此顶分型的三个特征序列元素,因此g2处的顶分型可以确认,这个图分成两段,d1-g2是一段,g2-d5是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