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线段

合集下载

缠论线段的划分与图解

缠论线段的划分与图解

缠论线段的划分与图解
一、线段的划分
线段是指两个端点之间的一段连续直线。

将线段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
进行分割,可以得到不同数量和长度的子线段。

1. 等分线段:将线段分割成相等长度的子线段。

例如,将长度为10的
线段等分成5个子线段,每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

2. 比例分割线段:将线段在一定比例下的分割。

例如,将长度为10的
线段以1:3的比例分割成两个子线段,第一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第
二个子线段的长度为6。

3. 随机分割线段:将线段随机地分割成若干个子线段。

例如,将长度
为10的线段随机分割成4个子线段,每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5、1.5、3、3。

二、线段的图解
线段的图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线段及其划分方式。

下面是一张图解线段等分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线段被等分成了五个相等的子线段。

每个子线段的长度均为2。

下面是一张图解线段比例分割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线段以1:3的比例被分割成了两个子线段。

第一个子线段的长度为2,第二个子线段的长度为6。

下面是一张图解随机分割线段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到,线段随机地被分割成了四个子线段。

每个子线段的长度分别为2.5、1.5、3、3。

以上三种线段的划分方式,可以灵活运用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

同时,图解也是我们更好地理解线段及其划分方式的重要辅助工具。

缠论——线段

缠论——线段

缠论——线段线段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线段的前3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也就是说,线段至少有3笔并且是奇数的,但并不是连续的3笔就一定能构成线段,这3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3笔的其中一笔破坏。

换言之,线段被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条线段破坏!线段的划分标准(以向上线段为例,向下线段同理):1.前提预设:向上的笔用S表示,向下的笔用X表示。

2.对于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其序列X1,X2,X n,……称作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对于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其序列S1,S2,S n,……称作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

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3.对于特征序列,用类似K线中找分型的方法,进行合并处理后形成的序列叫做标准特征序列,标准特征序列作为后续线段划分的标准。

4.参照顶分型与底分型的定义,来确定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和底。

向上的线段的标准特征序列,只考虑顶分型;向下线段的标准特征序列,只考虑底分型。

5.根据分型的构成元素,针对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缺口,分成2种情况考虑:5.1.构成顶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没有缺口: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构成底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没有缺口: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5.2.构成顶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有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构成底分型的第一、第二元素之间有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5.3.在有缺口的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部分第一、第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行。

6.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

缠论线段详细图解

缠论线段详细图解

62分型三根K线,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本ID给一个定义叫顶分型;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1. 顶分型2. 底分型对于分型,里面最大的麻烦,就是所谓的前后K线间的包含关系,其次,有点简单的几何思维,根据定义,任何人都可以马上得出以下的一些推论:1、用[di,gi]记号第i根K线的最低和最高构成的区间,当向上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axdi,maxgi]的区间对应的K线,也就是说,这n个K线,和最低最高的区间为[maxdi,maxgi]的K线是一回事情;向下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indi,mingi]的区间对应的K线。

2、结合律是有关本ID这理论中最基础的,在K线的包含关系中,当然也需要遵守,而包含关系,不符合传递律,也就是说,第1、2根K线是包含关系,第2、3根也是包含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第1、3根就有包含关系。

因此在K线包含关系的分析中,还要遵守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3、有人可能还要问,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任何看过图的都知道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

当然,本ID的理论是严格的几何理论,对向上向下,也可以严格地进行几何定义,只不过,这样对于不习惯数学符号的人,头又要大一次了。

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如果gn<gn-1且dn>dn-1,算什么?那就是一种包含关系,这就违反了前面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的假设。

缠论第四课 线段

缠论第四课 线段

缠论第四课线段什么是线段:线段至少由三笔构成,第三笔创新高或新低,就成了段。

引入线段的目的是什么?组成中枢,因为中枢是由线段构成的,为以后走势类型的分析,形成基础。

级别的由来:3个重叠的1分线段构成了一个1分中枢;3个重叠的5分线段构成了一个5分中枢;3个重叠的30分线段构成了一个30分中枢;一个走势类型里有什么级别的中枢就称为什么级别。

2010上来只有一个1分中枢,所以他是1分级别上涨在1分钟图看,他已经有8个线段完成了,现在第9个还没有完成现在看5分图:5分图只表现为一个线段。

所以一个1分级别走势类型大致相当于1个5分线段,而在30分则表现为一笔。

这一笔还没有确定结束,因为1分走势还没有确定走完走势就像开花,就是这样一级一级演变的。

现在问一个问题;30分一笔,一定是一个1分级别走势类型吗?不一定看上图,30分是一笔,5分也只是一个线段,而1分只是一个线段,所以30分一笔,不一定就是1个1分级别走势。

关于特征序列,把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K 线图中找分型的方法,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

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成为标准特征序列。

以后没有特别说明,特征序列都是指标准特征序列。

这样画出来,像不像K线那么上图,特征序列是不是有缺口,他们之间没有重合。

向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就是每个向上的反弹笔区间,向上的,反之。

那么我们在上一课讲笔包含,按照包含处理原则,上图是不是要进行合并。

67比45高,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向上的,那么取高高就行。

吐槽】烟(1343869196) 20:49:39用特征序列能找到最小级别上面的顶底分型那么我们以后讲特征序列,没有特别说明,特征序列都是指标准特征序列,就是都经过包含处理的。

线段破坏,有笔破坏,有线段破坏,但是笔破不是真破坏,所以线段只被线段破坏,是真破坏。

上图,可以确定破坏了吗?没有没有,因为如果一笔上去新高,还是原来线段的延续。

所以笔破坏是假破坏。

第三章:缠论中的线段

第三章:缠论中的线段

第三章:缠论中的线段第三章:缠论中的线段本章节内容将围绕:线段的定义、线段的方向、线段的终结、线段的连续性、线段的划分及特征序列展开。

学习任务:一、深刻理解笔和线段的划分,在简缠中体现为高低点间的完全分类二、简缠利用走势类型的方式分析线段,因此不推荐特征序列三、理解线段的定义,熟练划分线段四、掌握线段的方向、线段的终结、线段的延续以及线段的连续性知识点:一、线段的定义线段至少由连续3笔构成(大于等于3笔),且起始3笔必须有重叠部分二、线段的方向1.向上线段:起始于向上一笔,终结于向上一笔2.向下线段:起始于向下一笔,终结于向下一笔3.笔的个数必定是奇数三、线段的终结当前线段的完成的条件是必须有反向新线段的产生四、线段的连续性1.一个向下线段完成后,对应着一个向上线段2.一个向上线段完成后对应着一个向下线段五.线段的划分线段由笔构成,先确定笔,再划分线段六.特征序列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可用走势类型来分析线段,因为不推荐特征序列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共9空,合计45分)1、线段至少由()构成,且()必须有重叠部分。

(5分)正确答案:A、B您的答案:A、B答题思路:线段构成的要素:1.至少由连续三笔构成;2.必须有重叠部分A)连续3笔B)起始3笔C)偶数笔D)奇数笔2、当前线段的完成的条件是()。

(5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答题思路:某线段的完成,是由生成反向线段来确认的。

A)生成反向线段B)受到笔破坏C)上涨力量减弱D)下跌力量减弱3、一个完成的线段,它所包含笔的个数必定是()。

(5分)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答题思路:一个完成的线段,其所包含的笔必定是奇数,但不必然是3或9。

A)3 B)9 C)偶数D)奇数4、向上线段被终结的是()。

(5分)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答题思路:只有A形成了向下线段。

5、图中向上的一个线段可以确认终结的是()。

(5分)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答题思路:本题答案C确认向上线段结束,根据带有缺口的特征序列来确认。

缠论技术3——线段

缠论技术3——线段

缠论技术3——线段之前讲了笔,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讲线段了,所谓的线段,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

图1,就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而图2,就是线段破坏的基本形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

对于任何一段线段,用di代表第i个底分型的底,gi代表第i个顶分型的顶。

那么,对于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d1g1d2g2d3g3…dngn。

如果找到i和j,j>=i+2,使得dj<=gi,那么称向上线段被笔破坏。

对于从向下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g1d1g2d2…gndn。

如果找到i和j,j>=i+2,使得gj>=di,那么称向下线段被笔破坏。

(注意:笔破坏不等于线段破坏!)由上面线段被笔破坏的定义可以证明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

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线段具有以下性质:首先,线段的最基本性质,就是线段必须至少有三笔,这是十分显然的,否则,一笔都能构成线段,那笔和线段又有什么区别?至于两笔为什么不能构成线段,这理由更简单,因为两笔,那么线段的两端的分型的性质肯定是一样的,要么都是顶分型,要么都是底分型,和笔一样,一个完整线段的两端的分型不可能是同性质的。

也就是说,和笔一样,线段也不可能从一个顶开始结束于一个顶,或者从一个底开始结束于一个底。

由此可见,线段中包含笔的数目,都是单数的。

第二,线段和笔一样,都是有方向的,从顶开始的笔一定结束在底,同样,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一定结束于向上笔,不可能一个线段,开始是向上笔,结束于一个向下笔。

同样,正如同一笔不可能出现顶低于底的情况,同一线段中,两端的一顶一底,顶肯定要高于底,如果你找出一个不符合这基本要求的线段,那肯定是错了。

缠论入门基础之二:线段

缠论入门基础之二:线段

缠论入门基础之二:线段1.什么是线段走势总是涨涨跌跌。

涨涨跌跌的走势由K线组成。

前面说了,若干根K线组成笔,相邻的笔总是方向相反的。

由若干个笔连接而成的一段上升或下跌的走势,缠称之为线段。

也就是说,线段由笔组成,与笔一样必须有方向。

并且其开始一笔与最后一笔不能存在包含关系。

2.线段开始与结束的充分必要条件线段的结束(被破坏)与新线段的开始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相邻线段不得重叠,且方向必须相反。

前一个线段的结束,必须是后面一个新线段的开始。

一个新线段的开始,必须是前面那个线段的结束(被破坏)。

3.线段连接点的判断线段连接点的判断,也就是一个线段结束和下一个新线段的开始位置的判断,亦即线段的划分,是许多新缠迷比较困惑的地方。

下面用尽量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这一难点。

1)特征序列笔和线段都是有方向的,相邻的笔和线段必须方向相反。

在一个线段中,与整个线段方向相同的那些笔,亦即序列号为偶数的那些笔,缠称之为特征序列。

2)特征序列的包含特征序列与K线一样,也会出现相邻特征序列存在包含关系的情况,其处理原则与K 线的包含处理原则相同。

特征序列存在包含关系的,应先进行包含处理。

3)线段开始与结束位置的判断以后的解说如未特别说明,都以上升线段为例,下降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1)第一种情况,最后两个特征序列有重叠如下图,特征序列4-5虽然与2-3重叠,但接下来的6创了新高,所以不能认为4-5是最后一个特征序列。

特征序列12-13与10-11重叠,接下来14未创新高,然后15比13新低,就可以认为前一线段在12结束,自12开始的新线段已经成立。

也就是说,一旦14开始的笔走到比13低的位置,不管这一笔是否结束,不管12开始的新线段何时结束,都可以认为12点已经是两个线段的划分点了。

图1(2)第二种情况,最后两个特征序列没有重叠特征序列12-13与10-11没有重叠,接下来14未创新高,然后15甚至17连创新低,但还是不能认为前一线段在12结束,自12开始的新线段已经成立。

缠论的笔和线段的判定标准

缠论的笔和线段的判定标准

缠论的笔和线段的判定标准
一、笔的判定
在缠论中,笔是构成线段的基本元素。

笔的判定方法如下:
1.找到相邻的两个同方向走势高点和低点;
2.将高点与低点分别相连,形成一条垂直的线段;
3.观察线段中的笔数,一般而言,出现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地方即为一笔。

注意:在判断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邻走势高点和低点的关系,比如先后顺序、高低等。

同时,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一笔的结束,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进行判断。

二、线段的判定
在缠论中,线段是走势类型的基本单元。

线段的判定方法如下:
1.找到相邻的两个反向走势高点和低点;
2.将高点与低点分别相连,形成一条水平的线段;
3.观察线段中的笔数,一般而言,出现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地方即为一线段。

注意:在判断线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邻走势高点和低点的关系,比如先后顺序、高低等。

同时,顶分型和底分型的出现并不一定代表一线段的结束,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进行判断。

三、笔与线段的关系
笔和线段是缠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1.笔是构成线段的基本元素,线段是由多个笔组成的;
2.在判断线段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笔来判断相邻走势高点和低点之间的关系;
3.笔和线段相互关联,可以通过判断笔的结束和开始来推断线段的结束和开始。

四、实战应用
在实战中,如何应用笔和线段进行交易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首先观察市场走势,寻找可能出现的高点和低点;
2.根据高点和低点的关系,判断笔的结束和开始;
3.根据笔的结束和开始,推断线段的结束和开始;
4.根据线段的结束和开始,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论的线段1上图是缠师当年留下来的随手画的线段延伸图,很珍贵的,总共12个线段延伸的情况。

1图最简单的线段。

同学们注意了,这叫做盘整走势,它可以是一个完成的走势,也可以是一个未完成的走势。

因为它还有被一笔走势完全包含破坏的那种情况存在。

所以是一种待定的情况。

如果被一笔完全包含破坏。

这个盘整走势将被划分在前面的那个线段中。

而这个最简单的线段确是一个最重要的走势。

它的出现。

确认了前面线段的完成。

同时又是一个新线段的开始。

这个新的线段无论如何延伸发展。

必然是在这个盘整走势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个盘整走势除了可以做为线段延伸的开始。

另外一个重大功能就是成为中枢的构成段。

这个问题回头讲中枢时再说了。

2图最简单的盘整走势类型,同学们注意了,做为走势类型,就是一个完成的形态了,无论前面和它连接的走势是什么状态,都不会影响和改变它的存在,这和盘整走势是有着性质上的差别那。

3图和4图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复杂点的盘整走势类型。

5图线段延伸的趋势形态。

标准的趋势走势类型。

6图和7图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看上去有点别扭,都是盘整类型。

8图线段延伸的趋势形态,趋势走势类型。

9图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这个看上去上下幅度大走势激烈的盘整类型。

10图和11图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同学们注意看,这两个图都有反向线段被笔走势完全包含破坏的情况。

划分上,最后都还是归于原来的线段中了。

12图线段延伸的趋势形态,这个延伸的稍微复杂一些。

上面的12种情况,都是一个线段的延伸,中间有趋势走势类型和盘整走势类型。

同学们注意了,这里就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于向上延伸的线段来说,一笔下后,后面的一笔创新高,只要是符合了这个原则,一个线段的延伸或一个走势类型的延伸将继续。

2上图是缠师随手画的第二个线段延伸图,共九个图。

1图是一个盘整走势,具体的就不讲了,前面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2图、3图、6图都是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盘整类型。

4图、5图线段延伸的趋势形态,趋势类型,其中5图是三个中枢的趋势类型。

这里强调一下,做为类型,就是一个完成的走势。

在类型的基础上,只要是形成了反向的线段走势,就可以确认这个走势是完成的。

这里只要注意一个问题就可以了,那就是一笔走势完全破坏反向线段的情况,这个问题回来讲中枢时再仔细讲了。

7图8图9图,我们看到并不是标准的线段。

注意了,它们都是符合划分标准的,就是三笔走势有重合,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特殊线段。

这些线段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用的,那就是中枢扩展时才可以用的,所以在划分走势时,像类似于这样的线段划分是要彻底杜绝的。

而在扩展时,才可以被当作线段来用一下,同学们一定要心里有谱才好。

下面俺画个图。

讲一下。

0到3是线段延伸的趋势,1到2是后中枢,3到4是反向线段,1到4是扩展中枢。

同学们注意了,1、4这扩展中枢,就是1到2与2到3和3到4这三段次级别走势震荡形成,其中2到3和3到4符合线段标准。

在这里,1到2这个特殊形式的线段,就被当作构成中枢的一个次级别线段走势来用了。

俺在上下还画了其他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搭配到0到3是线段延伸中,都是一个样的,不影响线段延伸的原则。

这里再强调一下,特殊形式的线段,也就是在中枢扩展的情况下用一下。

其他时候,在划分线段时,千万不可以去搞什么特殊形式的划分,一定要注意了。

3一排1图。

左:线段延伸的盘整类型。

右:线段延伸的扩张形态或盘整形态。

看的不是很清晰。

无论是那种情况。

级别都是扩大的。

这个不等于。

说的是级别上的区别。

一排2图。

左标准的扩展类型。

注意了。

这是三线段的连接。

右一个线段的盘整形态。

这个不等于。

显然一个是大级别的盘整类型。

一个是小级别的盘整类型。

二排左图线段延伸的趋势形态中图。

线段延伸的趋势形态。

后面虽然有反向线段。

但被一笔走势完全包含破坏。

所以和左图无区别。

右图。

反向线段延伸成盘整类型。

所以后面无论怎样走。

都不能改变类型的成立。

所以在分解上。

是三个走势的连接。

左图和中图是一个线段的延伸。

右图是三个线段的连接。

所以它们不等于。

三排1图左盘整走势。

右三个盘整走势的连接。

级别升级。

是构造中枢的情况。

级别不同。

所以不等于。

三排2图左线段延伸的趋势形态。

右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

这个图中两个中枢完全重合。

是可以看做级别升级的。

俺前面在讲线段延伸时也讲过的。

这两个图。

形态和级别都不同。

所以不等于。

四排左图。

一个反向线段形成。

而后面没有被一笔包含破坏。

三个盘整走势完成大级别中枢。

中图。

一个反向线段回到趋势走势的后中枢。

形成了扩展走势。

实际上也是完成了大级别中枢。

这两个图。

一个是用标准形式完成了级别升级。

一个是用扩展形式完成了级别升级。

所以是等同的。

右图。

一个盘整走势后的震荡。

总体上还是一个盘整走势。

左图和中图可以分解为下跌加盘整。

右图。

就是一盘整。

所以它们是不等同的。

在缠师随手画的几张线段延伸图中。

我们看到了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和趋势形态。

而没有发现线段延伸的扩张形态。

其中上图的。

一排1图的右图。

有点扩张形态的意思。

三排2图的右图是标准的线段延伸的盘整形态。

这个问题很郁闷的。

是俺对扩张理解的不正确?还是缠师最开始就不认可中枢扩张是一个线段延伸中的产物?这个问题。

俺想了很长时间。

不能因为缠师没有画就否认俺的判断。

到目前。

俺还没有找到否定扩张走势是一个线段延伸中的一种形态的证据。

这里也欢迎有基础知识的同学和俺讨论讨论扩张的问题。

俺要去赴宴了。

先到这吧。

4在固定了一个周期图的情况下。

所有的走势都可以用线段来解释。

就是说。

在同周期图的情况下。

一切走势都可以看做是线段的连接。

这些线段没有盘整的概念。

只有上下的概念。

简单的理解。

就是一个向上的线段完成后。

就是一个向下的线段与它连接。

这个向下的线段完成后。

就是一个向上的线段与它连接。

缠师把这种情况定义为走势的同级别分解。

所以。

研究好线段的问题。

基本上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而线段的问题。

无外乎一个线段自身的延伸问题。

和多个线段的叠加问题。

而多个线段的叠加问题又可以归于高一级别的一个线段延伸。

这就是缠论。

就这么简单。

一个线段的延伸。

三种形态。

盘整形态。

扩张形态。

趋势形态。

两种类型。

盘整类型。

趋势类型。

而扩展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线段。

你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趋势上涨后的盘整回到后中枢。

然后一个上涨离开这中枢的走势。

就是一个超强势的盘整类型。

以上内容就是所有的缠论了。

远没有同学们想想的那么复杂。

天天为扩张扩展而争论不休。

也太可笑了吧。

这是大盘的30分钟周期图。

0到3就是一扩展走势。

三个同级别走势的叠加。

复杂吗?俺看是你想的复杂了。

当下的走势。

1到4三个5分钟级别盘整走势形成了30分钟级别中枢。

0点下来的整个走势就是一30分钟级别盘整走势类型。

6点开始一个向下的5分钟级别走势正离开这中枢。

比较0到1和6点后的走势。

看到背驰明显。

而最后的背驰点在那里。

事先我们是不知道的。

这样就要考察6点后走势的内部情况。

这还是大盘的30分钟周期图。

我们来看这6点后的线段是如何延伸的。

6点后。

一直到最低点。

我们看到保持了一种态势。

那就是一笔反弹后。

后面一笔又创新低。

这态势不改变。

这个向下的5分钟走势就是未完成状态。

而在延伸的过程中。

有笔重叠的地方。

我们就可以给他画个中枢。

而一个向下的线段如何结束那?那就是形成一个反向线段。

这反向线段必然满足三个条件。

1 先有一个反向笔走势。

目前从低点一个反向笔走势还没有形成。

2反向笔走势完成后。

一个向下笔走势不创新低。

3在反向笔走势不创新低的基础上。

第三笔走势创第一笔走势的新高。

目前看。

这三个条件的第一个条件还没有形成。

所以在30分钟图上的反转还没有那。

看走势。

就是这么简单。

这有什么难懂的。

16点开始是一分钟级别走势离开最后的5分钟走势中枢。

在这30分钟图上我们一样可以分析。

当然如果想看的更清楚一下。

我们就可以看1分钟图了。

0点就是30分钟图的16点。

这个1分钟离开5分钟中枢的走势。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同学们注意了。

0到1是趋势。

注意看。

1到4是什么。

4到5是趋势。

5到8是什么。

8到9是趋势。

9到12是什么。

学习缠论。

明白了一个线段是如何延伸的。

大概还需要知道点走势的连接。

上面的1分钟走势。

就是标准的走势连接。

趋势后的盘整连接。

这个。

讲缠论的中枢时再仔细讲了。

目前的态势。

9到12这1分钟中枢的震荡中。

大概从低点走一个向上的1分钟级别走势才可以形成30分钟图上的一笔走势吧。

5看了同学们的回复。

发现个别同学还是糊涂酱一盆呀。

就连最简单的线段问题还搞不清凉。

盘整就是盘整。

趋势就是趋势。

什么是盘整。

只有一个中枢的走势就是盘整。

什么是趋势。

有两个以上中枢的走势就是趋势。

依次向上的是上涨。

依次向下的是下跌。

这是咋了。

难道是俺的表达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同学们就是学不明白。

上面都是盘整走势。

注意了。

前六个没有区别。

这个没有区别就是说它们的级别是一样的。

只是有的简单点。

有的复杂些罢了。

最后一个也是盘整走势。

只是级别上了个台阶。

像a b c 这三个只有三笔走势的。

本身就是一中枢。

就是最简单的盘整走势类型。

只是没有上涨段和离开段而已。

而def这三个除了中枢外。

多了上涨段和离开段。

它们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g 这个盘整走势。

其中枢已经是三个盘整走势的震荡重合。

形成了高级别的中枢。

也是盘整走势。

注意了。

前三个简单的盘整走势。

如果把它们当作盘整走势类型来看时。

其中的反向笔就是中枢了。

这在构筑大级别中枢时。

就必须这样来看了。

先不仔细讲。

讲缠论的中枢时。

再说了。

上面三个图就是上涨了。

下跌反之。

俺就不画了。

上涨。

就是两个中枢无任何重合。

符合这标准就是。

和简单复杂没有任何关系。

注意了。

这三个图无论复杂和简单。

都保持一个原则。

就是一个线段的延伸。

就是一笔下后。

后面一笔创新高。

既然是一个线段的延伸。

所以级别都是一样的。

这一定要清楚。

搞清楚一个线段的延伸。

并清楚这个延伸是盘整还是趋势。

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关系到对后面走势的判断问题。

就是说这涉及到后面的操作问题。

比如。

对一个下跌来说。

我们提前就可以知道。

这个下跌结束后。

后面必然是盘整或上涨。

届时我们的操作计划就是按照盘整或上涨来规划的。

比如当下的走势。

6点下来一个5分钟级别的趋势。

这趋势一旦完成。

后面必然是盘整或上涨。

而无论是盘整还是上涨。

必然先有一个向上的三笔走势形成的盘整走势。

假如是盘整。

在这个盘整走势的基础上必然会延伸出来一个大级别的中枢。

假如是上涨。

在这个盘整走势的基础上就会出现三买点。

当然。

具体是那种走势还要根据当下的情况去具体分析。

注意了。

这个6点下来的趋势一旦完成。

第一个向上的盘整。

可以是上面盘整图里的任何一种情况。

至于是哪一种。

现在是不知道的。

如果是前三种比较简单的走势说明走势比较强烈一些罢了。

而要实现行情的反转。

就必须在这个盘整走势的基础上延伸出来趋势的走势。

就是说必须搞个三买点什么的出来。

看明白走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