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合集下载

越南战争(其中有惨无人道的屠杀--绝密解冻)

越南战争(其中有惨无人道的屠杀--绝密解冻)

越南战争第一个死于越战的美国记者罗伯特.卡帕1954年5月25日越南红河三角洲。

这是卡帕遇难前拍摄胶卷中的最后一张1954年5月24日,在河内的南部,越南人正在哀悼她们死于与法军作战中的亲人。

越南农民赶着一群鸭子蹒跚走过路边的法军摩托车。

如果没有战火,脱下军装的法国人可能是很好的游客一名法国殖民军的士兵站在高处俯瞰山脚下的琅勃拉邦,老挝皇宫展现在眼前。

一个国家的皇宫在外国士兵的注目下显得如此单薄卡帕镜头中的越南常常是烈日当空,道路尘土飞扬,穿梭往来于稻田小路的大兵与汽车对周围的景物往往视而不见.卡帕在越南拍摄的作品一改往日那种视觉极富冲击力的画面风格,代之以更温情更写意的点滴战中产生的最伟大的摄影师拉里.伯罗斯失踪前三天留下的肖像地面越共的火力密集,天空中弹雨纷飞。

回到基地的詹姆斯.法利面对战友牺牲的噩耗,忍不住大哭起来头缠绷带的黑人士兵几乎不知道他应该往哪里走,于是那个戴眼镜的医生指引着他绕开躺在泥地上的伤者两个美军飞行员冷漠的看着在战斗中丧生游击队战士美军巡逻队盘查路上过河的行人美军巡逻队把被俘的游击队员押解回营地审问在1962年的一次战役中,美空军飞行员向北越地下目标投掷凝固汽油弹约翰.韦尔森中士肩抗一具火箭发射筒和弹药艰难的泅渡过一条充满怪味的河,12天后,他在一场遭遇战中阵亡酷热的丛林,密密麻麻的有毒昆虫,防不胜防的丛林陷阱,随时可能打来的莫名冷枪。

运输直升机正冒着炮火为美军一个炮兵阵地去运来弹药和给养一位越南顺化的妇女认出了她的丈夫,他已经成了一具被塑料布包裹起来的腐烂的尸体.亨利.休伊特是一个混血孩子,从法军退役后他成为一名商业摄影师为合众社和美联社工作在这幅“作品”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创作者”是多么暴戾、疯狂和令人作将这些士兵从极度疲惫的战斗中拯救出去的直升机确实来了,但却是从天上直接栽下来的。

27.名在柬埔寨边境战死的美国伞兵尸体被一架救援直升机吊离战场,移交后方集中处理1966年,美国直升机飞抵西贡以北15英里处,为地面部队送来大批补给。

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作者:周军来源:《侨园》2013年第07期越南战争期间,正值影像和通讯技术发展高潮,彩色电视机普及,卫星技术用于广播电视,美国人可在家中通过报纸、电视获知最新战地新闻,迎来全新的战争与资讯体验。

1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

1945年9月2日,在河内的巴亭广场,越南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胡志明宣读了《独立宣言》,文告表明,在越共领导下,脱离殖民统治,建立共和政体。

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市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世称“北越”。

法国则拱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在南方的西贡市立国。

1955年,吴庭艳在首都西贡市(1975年4月30日,北越统一全国后,将其改名为“胡志明市”)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世称“南越”。

1968年1月31日,越南农历新年初一。

尽管处于南北内战之中,但根据过去几年的惯例,双方都会遵守春节临时停火协议,好好过个节。

凌晨,西贡大街上突然“轰隆”作响,不少民众误以为有人放鞭炮庆新年,随着响声越来越剧烈,听出街上混杂着AK-47点射的声音,这才明白战争爆发了。

战争不仅爆发,而且是越战期间最大的地面军事行动——越共著名的“春节攻势”。

兵力超过55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六座城市(包括了驻越美国大使馆)发动突袭,西贡的总统府、机场、国家电台、美国大使馆、军营成为重点攻击目标,战况激烈。

这场战役,致使2500多名美军和近5000南越军人阵亡,越共士兵伤亡估计在4万左右,平民伤亡不计其数。

春节攻势成为越战的转折点,其惨状通过媒体传回美国,震撼了民众。

当年3月,时任总统约翰逊即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放弃总统竞选,越战成为当年总统大选的热门议题。

2月1日,西贡街头的巷战中,西贡市警察局局长阮隆正在市内第五郡堤岸的唐人街区率部防卫一所医院,他的部下带来一名越共上尉阮文林(音译),经过简短问话后,阮隆拔枪朝着对方头部射出一发子弹,身旁的美联社记者埃迪·亚当斯迅速抓拍这一场景,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恰好也录下了这段视频。

越战珍贵图片

越战珍贵图片

死亡线上——越战摄影名作集(高清47P)(转载)越战让大量的士兵和平民成为炮灰。

期间,大批战地摄影师深入前线,留下众多摄影名作。

1、1965年3月,越南西宁省。

美军直升机编队贴地面飞行,配合地面部队地毯式搜查隐蔽在丛林中的越共军队2、1960年5月,南越士兵驾驶着一部M41坦克向西贡方向行驶。

3、1965年3月30日,在西贡美国大使馆附近,一枚炸弹爆炸。

伤员们躺在街上接受急救。

路上的残骸浓烟滚滚,据查,包括至少两名美国人和若干名越南人在这次爆炸中丧生。

4、1966年,在非军事区上空,一架美军陆战队CH-46“海上骑士”直升飞机被地面火力击中,不久后坠毁在附近的山上,并且发生猛烈爆炸。

一名机组成员和12名陆战队员丧生,3名机组成员幸存,但也都被严重烧伤。

5、1965年8月3日,越南岘港,一名年轻的的陆战队员站在海滩上等待着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

6、 1966年,在南部越南地区,一枚凝固汽油弹在美军地面巡逻小分队附近爆炸,迸发出一个巨大的火球。

7、1965年11月27日,一名越南运尸工将脸捂得紧紧的。

在他身后的小路上躺满了美军和南越军队的尸体。

他们都是在西贡东北部地区45公里外的米其林橡胶种植园附近被越共游击队伏击而亡的。

在这次战斗中,游击队员打死了至少100名美军或南越军人。

8、1967年1月24日,西贡北25英里。

25步兵师第五步兵团A连的一个小队长,来自亚特兰大的罗纳德·佩恩正在搜查一个地下通道。

在进入地道之前,他先往地道里扔一枚闪光弹以保证自身安全。

9、1967年7月,空中俯瞰海面上的弗莱斯特级航母。

一个月之后,这艘航发生过船底爆炸,导致132名船员丧生,62人受伤,2人失踪,据信是越南蛙人攻击。

10、一架UH-1D直升飞机在湄公河三角洲丛林上方喷洒植物落叶剂,以消除北越游击队的掩护。

都是美国拍摄,有没有另一方面的视角啊?11、1966年5月29日,南越,顺化市,妙谛国寺(Dieu de Pagoda),反对天主教政权自杀式抗议活动中,尼姑Thich Nu Thanh Quang自焚身亡。

越战经典照裸逃女孩:40年后痛苦犹存

越战经典照裸逃女孩:40年后痛苦犹存

越战经典照裸逃女孩:40年后痛苦犹存
1972年在西贡遭受汽油弹波及,裸体惊恐奔逃的9岁女童潘金福,因被美联社拍下照片而成为见证越战的象征。

43年后,她要透过雷射治疗,减缓她身上的烧伤疤痕所带来的痛苦。

美联社与《人物》(People)杂志报道,全身超过三分之一灼伤的潘金福(Kim Phuc),40多年来把伤疤藏在长袖底下,但从她脸上掉下来的一行泪,仍可看出她一直忍受的创伤所带给她的痛苦。

现年52岁的潘金福上月底展开一连串由迈阿密皮肤科和雷射研究所(Miami Dermatology and Laser Institute)医师韦贝尔(Jill Waibel)主持的镭射治疗。

韦贝尔说,这项治疗将把她从左手往上延伸到颈部、额头上方的发际线,以及往下到几乎整个背部苍白厚实的疤痕组织磨得平滑。

反映战争的摄影作品

反映战争的摄影作品

反映战争的摄影作品
以下是一些反映战争的摄影作品:
1.罗伯特·卡帕的《倒下的士兵》:这张照片是二战期间在诺曼底登陆时拍摄的,一名年轻的士兵在战斗中倒下,他的战友们正在为他包扎伤口。

这张照片成为了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照片之一,反映了战争中人性的脆弱和勇气。

2.约瑟夫·罗德尼的《珍珠港幸存者》:这张照片是在珍珠港事件后拍摄的,一位幸存者在废墟中哭泣。

这张照片反映了珍珠港事件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巨大震撼和悲痛。

3.艾迪·亚当斯的《卡米尔·诺伊曼的最后一天》:这张照片是越战期间在越南拍摄的,一名士兵正在向一名平民开枪,而另一名士兵则站在旁边。

这张照片反映了越战中暴力和残忍的一面,引起了公众对战争的强烈反感。

4.约瑟夫·布罗克曼的《阿富汗妇女》:这张照片是阿富汗战争期间在喀布尔拍摄的,一名妇女正在用一根木棍敲打一块石头,以提取其中的盐分。

这张照片反映了战争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和破坏。

5.约瑟夫·斯特劳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犯》:这张照片是二战期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一名囚犯被强迫站在一堆尸体前,他的脸上流露出绝望和无助。

这张照片反映了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和战争的残酷性。

这些摄影作品反映了战争中的暴力、残酷和破坏,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破坏。

这些作品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提醒人们珍视和平,反对战争。

抗美援越珍贵老照片

抗美援越珍贵老照片

抗美援越珍贵老照片
佚名
【期刊名称】《文苑:萌》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1966年7月,胡志明发表《告全国同胞书》,谴责美国轰炸河内、海防和
扩大侵略战争的罪行。

几天以后,中国首都百万群众举行声援集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以表示中国人民支持越南人民抗
美的决心。

【总页数】1页(P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7
【相关文献】
1.一张珍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宋双来将军与“钢铁七连”
2.难忘那段青春岁月——记一组珍贵的老照片
3.珍贵老照片传奇飞将军
4.饶阳县档案局编辑出版《珍贵的镜像---耿长锁和五公村老照片》
5.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越战老照片:越南女兵被美军抱走,图1女兵镜头前用力挺起胸

越战老照片:越南女兵被美军抱走,图1女兵镜头前用力挺起胸

越战老照片:越南女兵被美军抱走,图1女兵镜头前用力挺起

导语:罗伯特是一名美国战地摄影师,下图显示他正采访前线的越南女兵,女兵抗的枪枪管不长,大概是自动步枪或冲锋枪。

她看到摄影师在拍照,她挺起胸膛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在场其他人的微笑反映了她们的乐观,这正是战争所需要的。

前线的士兵朝不保夕,而后方的人们过着稳定的生活。

为了安抚士兵,一个美国乐队前去慰问士兵,现场非常热闹。

一名士兵被邀请上台表演。

在20世纪70年代的照片中,就能看到美国女性如此开放,她们的各方面都很迷人。

这是一张美国士兵抓获越南女兵的照片。

美国人不想让她们看到路,以防她们试图逃跑,监禁地在丛林深处,如果不知道出去的路,即使能逃出牢房,也走不出森林,很快就会被带着猎犬的美国大兵抓住。

再看这张被俘女兵的照片。

她浑身绑着手榴弹,实在是太可怕了。

如果她成功拉开一个手榴弹,这里的每个人都会死。

当短袖士兵试图取下手榴弹时,她的手被其他人紧紧地抓着。

而且能看出这些士兵很富有,在70年代就戴上了手表。

这三个漂亮的女兵正在敬礼,可以看出她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有着如此乐观开放的态度,赢得最后的胜利也是意料之中,越南士兵都是这种态度,难怪美国会输。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您的每一个订阅、收藏、转发、评论都能给我很大的鼓励呢,欢迎在评论里留下您的观点。

】。

老照片:越战时美军在南越的糜烂生活

老照片:越战时美军在南越的糜烂生活

老照片:越战时美军在南越的糜烂生活
1967年西贡,越战期间,几名美军士兵与南越妓女在一起厮混。

1970年,南越,两名美军士兵在玩弄一名舞女。

越战期间,美军士兵连南越年老女人也不放过。

越战期间,美军士兵强迫南越女子做他们的性伙伴。

1967年,南越西贡,一位美军士兵与妓女打情骂俏。

1967年9月,南越西贡,美军士兵与南越妓女在酒吧厮混。

1970年,南越芹苴,一名美军士兵与一位南越女子在一起。

1970年,南越芹苴,一名美军士兵从酒店走出,身后坐着多个妓女。

1970年,南越芹苴,一名美军士兵正与妓女交谈,这些女子一夜的收入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

1970年,南越芹苴,一名美军士兵正与妓女交谈,这些女子一夜的收入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

1970年,南越芹苴,一名美军士兵与一位南越女子在一起打情骂俏。

越战期间,美军士兵在酒吧与南越妓女厮混。

越战期间,在酒吧与南越妓女厮混的美军士兵。

1971年的南越西贡,一名美军士兵从招揽生意的妓女面前走过。

1967年9月,南越西贡,美军士兵与南越妓女在酒吧厮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战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战争中最先牺牲的是真相。

”美国参议员海勒姆?约翰逊1918年的名言。

越南战争期间,正值影像和通讯技术发展高潮,彩色电视机普及,卫星技术用于广播电视,美国人可在家中通过报纸、电视获知最新战地新闻,迎来全新的战争与资讯体验。

而越战影像资料中,在美国人心目中留下强烈印象,甚至对社会观念有极大冲击的,莫过于如下两个:美联社记者亚当斯抓拍的照片中,一位便衣警察二话不说掏出手枪击毙一名被捕越共战士;黄幼公抓拍的照片中,一名越南小女孩在轰炸中赤裸着身子惊恐奔逃,身边跟着几位疑似“美国大兵”的军人。

这两张经典照片很快被符号化,意味着“南越对平民的无情屠杀”和“美军对越南村民狂轰烂炸”,作为反战标志广泛见诸全球各种和平运动及报章杂志之中,被认为是反战助推器,提前结束了越南战争。

这两张照片的确极大影响了美国公众对战争的情绪,两位美联社记者因此成名,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谁知两张照片背后有颇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个中细节常被淹没在政治情绪与意识形态之中。

西贡街头:枪决越共上尉1968年1月31日,越南农历新年初二。

尽管处于南北内战之中,但根据过去几年的惯例,双方都会遵守春节临时停火协议,好好过个节。

整个南方沉浸在节日氛围中,一半的军人警察正在放假。

为迎接新年,南越当局临时解除了燃放烟花炮竹禁令。

凌晨,首都西贡大街上突然“轰隆”作响,不少民众误以为有人放鞭炮庆新年,随着响声越来越剧烈,听出街上混杂着AK-47点射的声音,这才明白战争爆发了。

战争不仅爆发,而且是越战期间最大的地面军事行动――越共著名的“春节攻势”。

在1月30日,越共军队已进攻了南部六个城市,美军和南越军虽取消了停火,命令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但他们似乎习以为常,认为这不过是一场局部进攻,戒备仍相当松弛。

真正的战争在初二凌晨3点才打响,超过8万越共正规军在游击队配合下,突然对南越100多个城镇同时发起全面总攻。

西贡的总统府、机场、国家电台、美国大使馆、军营成为重点攻击目标,战况激烈。

这场战役致使1000多美军和近5000南越军人阵亡,越共士兵伤亡估计在4万左右,平民伤亡不计其数。

有些地方的战斗只持续了几天,而旧都顺化的争夺战持续20余天,几乎化为废墟,12万平民无家可归,6000多人失踪。

春节攻势成为越战的转折点,其惨状通过媒体传回美国,震撼了民众。

当年3月。

总统约翰逊即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放弃总统竞选,越战成为当年总统大选的热门议题。

2月1日西贡街头战斗中,南越国家警察总长阮玉鸾(曾在南越军中服役,军衔为准将)正率部防卫一所医院,他的部下带来一名越共上尉阮文林(音译),经过简短问话后,阮玉鸾拔枪朝着对方头部射出一发子弹,身旁的美联社记者亚当斯迅速抓拍这一场景,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恰好也录下了这段视频。

亚当斯发回国内的标题是:《阮玉鸾将军对越共上尉执行死刑》。

第二天,美国各报均把此照片登在头版醒目位置,全国广播公司在晚间播放了视频,脑袋开花,鲜血四溅的场景刺激了美国公众。

未经判决便在街斗执行死刑在美国人看来,是漠视生命的残忍行为,何况对方穿着平民服装,美国各界为此事之争议持续数年。

这则新闻很快促使学生反战示威升温,逐渐遍及美国各大城市,尤其欧洲左翼人士更把照片奉为反战经典标志。

一年之内,支持这场战争的美国公众从41%下滑到37%,此后各年一路走低,反战人士中有很大一部分并非不支持“自由之战”,而是厌恶了美国政府久拖不胜。

行刑者阮玉鸾和忏悔者亚当斯因为这张照片,阮玉鸾的形像“走红”全球,令其声名狼藉。

1975年西贡被越共攻占后,他移民美国弗吉尼亚,开了一间披萨饼店,1991年因身份被曝光,备受骚扰不得不退休。

到了美国,亚当斯与阮玉鸾成了好友,他回忆最后一次光临阮玉鸾披萨店时的情景,在卫生间的墙上,他看到一行字:“混蛋,我们知道你是谁。

”i998年7月,阮玉鸾遗下妻子和五个孩子,因癌症病逝。

亚当斯送去鲜花并夹着一张纸条:“我对不起你,我的眼中含着泪水。

”他在《时代》杂志撰文纪念阮玉鸾,盛赞:“这家伙是一位英雄,美国人应该哭泣,人们并不知道关于他的其他事情。

”认为自己一张照片毁掉了阮玉鸾的生活,亚当斯一辈子都在忏悔,多次向他道歉。

阮患病期间,亚当斯数次致电慰问,希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而阮则很宽厚地对他说,应忘掉过去,“当时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

“这个将军杀死了越戋但是我用摄影机杀死了他。

照片在战争中是强大的武器,人们相信了照片,但是它撒谎了,哪怕它没被修改过,因为那仅仅是部分事实。

”亚当斯说。

当年很多美国记者认为照片可调动人们的反战情绪,有意无意抹去其所揭示的全部事实,后来美国新闻界多次以亚当斯照片为例探讨职业操守问题。

那位被阮玉鸾粗暴处决的阮文林,在被警察抓获之前,刚刚处决了34个“反革命”,大多数为警察家属,其中一位遇害者阮遵中尉是阮文鸾的部下和好友,因拒绝与阮文林合作,全家六口被杀。

阮文林被抓捕后,对这一切事实供认不讳并引以为傲。

阮文鸾是位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并深受部属民众爱戴的人物,每逢战斗必身先士卒;他在枪杀阮文林后,简短告知过亚当斯原因,这些情况后来皆被亚当斯证实。

美国外交与军事学者詹姆斯?罗宾斯,在其著作《这一次我们赢了:回顾春季攻势》中还考证了阮玉鸾更多事迹。

在自己职权范围内,阮坚持着民族尊严,不准美军事当局干涉南越司法,抵制过几次美方的逮捕要求,强调在越的美国记者、军人皆要受南越法律管束,并对美国高层与北越的“秘密交易”深恶痛绝。

阮玉鸾因此与美方发生龃龉,一度递交辞职申请,鉴于其威望与能力,南越政府拒绝了他的辞职报告。

“行刑照片”发表数月后,阮在西贡街头一次战斗中被机枪击中腿部,伤口血流如注,他则表情坚毅地躺在一位部下身上。

这个情景被澳大利亚战地记者帕特?伯吉斯抓拍到,对西方左翼媒体是一次打击,因为他们渲染南越军人警察是没有战斗热情的,不过这张照片的长远影响力远不如“行刑照片”。

2009年,亚当斯这副作品的底片在一次拍卖会上卖出4万余美元的价钱。

亚当斯从不希望人们把这张照片视为他的杰出作品。

“我情愿人们更多去了解我的另一组作品”,他抓拍到48个越南难民架着小舟逃到泰国,但被泰国军方驱离到公海的场景,“因为我的这组作品及相关报道,说服了美国总统批准收容20万乘小船出逃的越南难民。

”展鹏村上空的轰炸一个小女孩赤裸着身子沿着公路惊慌地奔逃,身旁还有几个惶恐万状的孩子和疑似美国兵的人物,美联社记者黄幼公正好抓拍到的这个场景,长期铭刻在全球受众的脑海中。

在中国,对此照片最常见的表述是: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在越战后期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对平民和村庄实施狂轰滥炸。

这位女孩名叫潘金福,生在越南南方的展鹏村。

当时的实情是,1972年6月8日,越共军队正与南越军队激烈争夺展鹏村,潘金福与村民及一群南越政府军原本躲在一个高台教寺庙里,一架南越空军飞机前来支援战斗,飞行员误以为是敌军,在他们附近投掷了汽油弹,然后他们疯狂向后方奔逃。

多年后,潘金福还记得当时嘴里不停地大喊:“好烫,好烫。

”潘金福的这一小段奔逃,却与两位记者结缘。

路上遇到英国独立新闻(ITN)记者克里斯多夫?温及其搭档,他赶紧上来帮助被烫伤的小金福,给她喝水并把水浇到她身上为其降温,ITN留下的这小段影像被广为引用。

黄幼公抓拍完照片后,送潘金福到英国人开办的西贡儿童医院救治。

后来克里斯多夫亦到医院找到潘金福,要求院方对她实施特别照顾。

潘金福住院14个月后才康复回家,黄幼公经常前往探视,直到西贡被越共攻占。

潘金福与克里斯多夫的再次会面则是在几十年后。

这张照片和这段影像轰动世界,被认为有力地推动越战提前终结。

潘金福小姑娘的这段际遇,既是祸又是福,既是福又是烦恼。

她长大后,越共政府长期把她当做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在大学修医学专业期间,经常被政府要求回到村里拍电影,接受采访,潘金福显然对这种生活不满,希望摆脱“宣传工具”的角色。

当然这也使她受政府重视,后来得以到古巴哈瓦那大学深造,并在哈瓦那结识了后来的丈夫裴辉全。

1992年,潘金福与丈夫借外出渡蜜月机会,飞机在加拿大加油时,夫妇二人逃离飞机申请政治避难,后来定居多伦多。

潘金福悲喜人生据丹妮斯?约翰逊为潘金福写的传记所言夫妇俩本来在加拿大默默无闻生活,谁也不知道她是当年轰动世界照片中的人物。

1995年3月,英国《星斯日邮报》披露了这则消息,又把新闻转让给多伦多的《星期日太阳报》,该报花了两个整版报道此事,还刊登了她在多伦多推着婴儿车及父母亲在越南泥房子前的照片'潘金福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潘金福此后广泛参与国际公益活动,一一拜会了当年救治过自己的医生、记者,重叙前情。

1996年美国退伍军人节,她在越战纪念碑前面发表演说:“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每一个人都可以为缔造未来的和平而努力。

”这次演讲还引发了一段趣事,一位叫约翰?普拉默的美国越战老兵声称,他是当年下令轰炸展鹏村的人,要向潘金福致歉。

随后他们被安排了一次简短的会晤,潘金福表示宽恕对方。

加拿大电影摄制人把这次会面制作成纪录片,轰动一时。

潘金福其实被普拉默和越战老兵纪念馆的创建人斯克鲁格斯消费了,她本人对细节并不知情,记忆被普拉默等重新塑造。

这出戏_上演,激起了好多美国人对潘金福的歉疚感,纪录片不仅四处卖钱,相关组织获得了大量捐款,本来有些落魄的普拉默也沾光走红,又是出书又是演讲。

此事很决引起争议,包括黄幼公在内很多知情者、当事人、老军人纷纷参与澄清,一些媒体和专业人士亦介入调查。

普拉默编造的颇多古怪离奇细节,均被揪出来曝光。

早有人向克里斯多夫提及,想安排他与潘金福会面,但他认为潘被某些商业组织过多消费,不愿膛混水。

直到2010年,在旁人一再说服下,他才在时隔38年后与这位当年救助过小姑娘会面。

潘金福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亲善大使,并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潘金福基金会,专门对战争中的儿童实施药物和心理帮助。

从事件的发展过程来推断,潘金福重新成名未必是被动或偶然行为,至少受到加拿大某些朋友的点拨,因为她被媒体披露的第二年即展开了频繁的走访与演讲活动,第三年就获得了加拿大居留权。

人生常有不可思议之事,虽曾受过战争创伤,却因成为一张经典照片中的主角,命运全然改变。

潘金福先是得到越南党和政府的“关怀”,获得了良好的教育然后又在西方成为公益名人。

要注意,照片中还有些配角,有一对牵着手在潘金福左边奔跑的姐弟俩,他们是潘金福的表姐弟。

西方媒体居然把这对姐弟也找到了,他们没有因照片而改变命运,甚至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庄,如今在老家摆小摊为生。

“潘金福曾经回来过,穿着好漂亮的衣服,差点认不出来,我们为她高兴,但我们也想知道,她的命运被那张照片改变了,为什么我们却被遗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