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曾经辉煌的光荣与梦想
电视剧《中 国远征军》观后感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观后感《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观后感》最近观看了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这部剧以其真实而又深刻的描绘,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对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剧中展现的战争场景极其残酷。
枪炮声、喊杀声仿佛就在耳边,硝烟弥漫,尸横遍野。
那是一个生命随时可能消逝的世界,每一刻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然而,中国远征军的战士们却毫不退缩,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毅然投身于战斗之中。
他们的身影在战火中穿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指挥官到普通士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故事。
指挥官的睿智和果断,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带领部队奋勇作战。
而那些普通士兵,有的憨厚老实,有的机灵聪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而战。
比如韩绍功,他不仅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
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同时又关心爱护着自己的部下,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形象。
还有大秦,他虽然性格粗犷,但内心善良,作战勇猛,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
这些人物让我感受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这部剧也让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战争是残酷的,它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和破坏。
无数家庭因此破碎,无数生命无辜消逝。
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远征军的出征又是必要的。
他们的战斗是为了抵御外敌的侵略,是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和尊严。
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同时,《中国远征军》也让我看到了战争中的友情和爱情。
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战友之间的情谊显得尤为珍贵。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生死考验。
这种同生共死的友情让人感动不已。
读《中国远征军》有感(1000字).docx

读《中国远征军》有感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长篇小说《中国远征军》。
我本想在之前阅读的,可当时学习紧,没有很多的时间用来阅读课外读物。
暑假有了时间后我便想到了这本当时只读了一个开头的《中国远征军》。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感慨万分。
《中国远征军》这本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了中国军队在二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
也让我为中国军人的锐不可当而自豪!《中国远征军》以一个北平少年因家乡被毁于战火,又不忍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与他的几个朋友结伴,千里跋涉,来到战时首都——重庆并参军的事。
没过多久,这位北平少年——高军武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里毕业,进入了特务大队。
又过了一段时间,日寇大举进攻缅甸。
中国的大后方补给线即将被切断。
而由于中国的盟国——英国的节节败退,很快,日寇就将战火从中国的后方烧到了云南。
后方告急!蒋介石急令杜聿明组成新一军,下辖三个师与特务大队赶往缅甸,保护后方与美支援物资的运输线。
可由于指挥失误,可能也是因为盟友英国的贪生怕死,不打就跑,日军很快占领了怒江以西的土地,切断了远征军的回国路。
杜聿明一意孤行要将队伍带回中国。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第200师与新39师损伤惨重。
最后,两个师活着回去的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
相比起杜聿明,新38师师长孙立人与特务大队就要聪明得多。
他们将队伍在日寇封锁缅印公路前,听取美国上将史迪威的建议撤退到了英属印度,这也令其部队较前两支部队而言损伤极小。
来到了印度的新38师和特务大队,在兰姆伽军事基地进行了重新训练和改换英美装备后,又将以崭新的面貌与从国内利用“驼峰航线”运抵的第39师和新60师再次一起投入“缅北反攻战”。
缅北反攻战打响后,全部换装美英装备的中国驻印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本为日寇占领的一个又一个关卡、拿下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很快,中国军队便再次打通了滇缅公路,使得美援中国的物资再次得以源源不断的运入中国。
而与史迪威将军指挥的缅甸战场不同的情况在中国国内发生。
中国远征军的作用与功绩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陈劲松11应化1 20111301139乌克兰第七届国际“共赢”广播电视节在当地完美落下帷幕,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亚洲主战场之一的中缅印战场为大背景”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获得“军事反恐系列”中名为“战斗的兄弟情”的奖项。
此次有十几个国家、二十几部作品参赛,而《中国远征军》获得的奖项是军事反恐系列中的最高奖项,不仅当地的评委对这个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国家电视台也正在与片方洽谈境外播出权的事。
《中国远征军》是一部大型的战争史诗片子,能在国外获得大奖,代表着我们的国产电视剧正在慢慢的走向国际化,就像这个奖项的名字,战斗的兄弟情,《中国远征军》表达的是世界共通的感情。
得知这个消息,我用了三天的时间,看完了45集大型电视剧《中国远征军》。
当我看完《中国远征军》全集后,一个疑惑解开了。
明显是陈明仁将军的特型演员张丰毅为什么演的是那个到台湾了的孙立人? 韩绍功这个综合多位将军的性格特征的艺术形像,在剧中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他引出名将们的出场,同时又顾及到远征军中下层士兵的精神风貌,通过韩绍功这个人物,顺其自然的把200师和新38师联系到一起,韩绍功就像《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一样,集中了各个不同时期国军将官们的缩影,比如从家比如在200师紧密跟随戴安澜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就有着鲜明的以郑庭笈为原型的痕迹。
韩绍功的刚直不阿和侠骨文风多是陈明仁为原型的,在作战方面堪称国军第一勇将陈明仁将军,更是保持了他刚直不阿的优良作风,别人评价他有侠骨之风!堪称国军第一勇将。
中国远征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作战中。
陈明仁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能战之将”,舆论称其“不愧中国名将,难得之将才。
”1943年冬,日军渡过怒江,开始进攻滇西。
陈明仁以副军长名义指挥71军,主攻龙陵,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龙陵守敌2000敌人大部被歼。
战后,陈明仁接任第71军军长。
《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中国远征军》观后感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其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
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
因对这段历史知之不多,因而连续奋战,终于在网络上看完了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抗战时期特定历史阶段。
整个剧情围绕腾冲韩家三个儿女开展,在一个家庭中反映那个时代特征,从不同人物身上体现不同的政治派别:韩家长子韩绍功,中国远征军上校团长,一个优秀的战地指挥官,剧中主角;次子韩绍臣,留日学医回国后在腾冲行医,心地仁厚,不问政治;小女韩绍英,新华日报的记者,一个共产主义者。
这样的设计,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如出一辙。
同样是通过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来代表当时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在于时间跨度后者要更大一些,更感到有趣的`是主要演员还有相同的:《中国远征军》中的韩绍功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仁同是一人表演的。
总体感到,在抗战大背景下剧情设计不错,对历史解读也可以,是符合新时期历史观的一部抗战史诗片吧。
对历史的解读体现时代特色。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好转,国共两党基本确立“一个中国”原则,在台独势力得到有效遏制,祖国统一形势好转的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一个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还原近现代史上那段重要历史真实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了。
剧中将中国远征军应邀入缅作战的过程,作战的艰难,通过同古、仁安羌、于邦等几个重要战役表现出来。
同时,将远征军将士无畏牺牲、浴血奋战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精神,令观者无不动容。
对人物的刻画做到有血有肉。
人物不是一层不变的,捕捉人物内心细致变化是特别不容易的。
脸谱化人物不会得到认可的,人物要有血有肉。
特别是对处于后方的各阶层上至军政大员、下至贩夫走卒,将他们对抗战的态度也作了细致刻画。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中国远征军,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直到大三那年,初二的弟弟妹妹在学长讲堂讲述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故事,这个名字从此在我的内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迹。
2011年《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成为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我没有完整的将这部电视剧看完。
最近有幸将讲述中国远征军将士故事一一用心阅览,四十五集电视剧,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忙里偷闲用了五天时间看完全部。
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叩问着我。
在如今这个讲究金钱至上的浮华的社会里,她带给我的是一泓清泉,滋养着我的内心,抚慰着我的心灵。
责任,骨气,尊严,勇气,中国远征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四个词的分量。
保家卫国的责任,是每个炎黄子孙内心的召唤,在祖国危难之际,为确保当时唯一一条国际援华通道—滇缅公路,十万部队奉命开赴异国战场,于英军共同协防缅甸,揭开了第一次入缅作战。
入缅第一仗—同古保卫战,200师的将士们在戴安澜将军的带领下用忠诚和勇气书写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接下来的仁安羌战役,新38师在孙立仁将军的带领下,用一团之力将七千多英国军民从日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雄姿与魅力。
电视剧里韩绍功曾说“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在战场上马革裸尸,而不是选择逃避”,这正是每个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内心,胜利的取得不是偶然,那是中国将士们内心责任的召唤,是中国将士勇气和忠诚的体现。
面对困难的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败局,第一次入缅作战仅五个月,终因战略上的失误而被迫选择大撤退。
中国远征军分两路跳出日军包围圈,一路通过穿越野人山返回国内,一路随英军退至印度。
远征军10万将士,归国后仅剩4.5万人,其中大部分就牺牲在野人山。
野人山里野兽肆虐,瘴气弥漫,疾病流行,200师不仅要撤出野人山,而且还担负着第五军的掩护任务,路途艰难可想而知。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远征军》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远征军的组建、缅甸战役、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贡献以及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战斗历程和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和战斗历程;2. 掌握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役中的英勇表现;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战斗历程和缅甸战役;难点:中国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历史地图;3. 相关历史资料;4. 学生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中国远征军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远征军?为什么要组建远征军?2.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战斗历程和缅甸战役,让学生了解远征军的历史地位和英勇事迹。
3. 例题讲解: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役中的具体战斗为例,分析远征军的战术特点和战斗精神。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教学拓展:介绍中国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个体命运。
6. 板书设计:中国远征军组建背景→ 战斗历程→ 缅甸战役7. 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中国远征军的组建背景和战斗历程;2. 描述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役中的英勇事迹;3. 讨论:中国远征军士兵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对其战斗力有何影响?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相关历史资料,拓宽视野。
《中国远征军》读后感:通过学习《中国远征军》这一章节,我对我国远征军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远征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英勇奋战,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其实在看之前,我就知道中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他是个能文能武的将军,从小他就读书很聪明,思维敏捷诗写得很好,当年他的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安澜没有参军保家卫国,而在文学领域里发展,那么他将成就“小李白”的名声。
到1925年那个时候,他考进了黄埔军校,投身红红火火的大革命。
在1941年的12月16日带领第200师开赴缅甸前线协同英军作战,在缅作战中,大战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
1942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受到国共两党的追认(革命烈士),是不朽的民族英雄。
中国远征军是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专门打日本小鬼子的军队,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讴歌了中国军人的一种勇敢无畏的气度,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应当秉承的优良传统。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起,就是200师的上校连长——韩绍功。
他抛弃在国内做高级作战参谋的差事,硬是跟随戴师长出国打鬼子,他认为好男儿就应该血战沙场,马革裹尸。
他无怨无悔,演绎了一个中国军人的极致:抛头颅撒热血,报效祖国。
看到残酷的战争的场面,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前线的军人在洒热血抛头颅,而政府的高官还在花天酒地,歌舞升平,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当兵的就不是人了吗?他们在前线拼命,连军需都供给不了;而后方的官僚们还在拼命的供给象牙,玉石等奢侈品,这种对比反差是相当强烈的。
真的希望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选择上战场奋勇杀敌的,但是我也有一点疑虑,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我再怎么加入,再怎么英勇,政府不支持,消极抗战的话,所有的都是泡影,而个人只能充当牺牲品,当炮灰。
这是何等的悲壮!只能用一句诗来表达我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中国远征军》观后感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观后感金晓泉一.《中国远征军》的思想意义今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央4台在今年2月播放了45集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
奥克兰“中华电视台”也曾播放该剧,华人家家户户收看,创收视率最高峰。
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为观众讲述了70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惨烈战争。
一群青年上了异国战场,多少儿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在抗日战争最后时刻,中国远征军同仇敌忾,奋勇抗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二. 剧情简介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派上校团长韩绍功率第五军,赴缅甸南部港口毛淡棉与英军协调联合作战事宜,但此时缅甸的局势己急转日下,日军开始越过泰缅边境,向毛淡棉进攻。
1942 年4月,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
韩绍功率团星夜驰援,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
韩绍功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
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撤往印度。
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第5军第100团殿后。
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己被日军占领,新38师绕过密支那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困难。
韩绍功率第100团殿后,向西撒往印度。
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进驻印度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
后来,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
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扑向胡康河谷,攻占于邦,攻克太白加,与美军联合攻占瓦鲁班。
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
新38师韩绍功率第五军的第100团插入前沿,扣开了盈拱河谷的大门,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曾经辉煌的光
荣与梦想
电视大剧《中国远征军》里面的男性人物即远征赴缅的军官士兵的军气造像应当还是荣光和英勤的。
尤其一:国民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形象。
尤其二:国民第五军200师上校团长韩绍功形象。
尤其三:国民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形象。
尤其四:国民远征军美方参谋长的英文翻译罗欣。
等等。
以为上述人物实属正面人物中的正面人物。
绝对的“三突出”非典而型人物。
英雄热血和儿女情长是电视剧中两个极为抢眼的人性元素。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里面的男性人物中,国民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形象也是让人敬佩和叹服的形象。
杜聿明的抗日情心是无人可抵的。
与此同时,还相当相当景仰片中运生和生活当中的国民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
他的可意形象是深厚无疑的军派典样。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安澜身受若干机枪弹后,久不伤愈。
坐立而亡。
戴安澜将军之死,让人泪不好止。
为了细入看到戴安澜的生活,我又于这个夏初来到南京,瞻仰到了安澜将军的中学生命。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长片里面的任何一个男性人物都会讲:“蓝姆嘉军训营”中的金尼森中校是一个好教官
和好军人。
看了《中国远征军》长片,这个话我我我确实比校相信。
虽然金尼森中校胸装人情,相当严厉。
说话骂人。
但是他他他所做的一切硬指标干燥军练,都是当时抗日必胜的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远征军》首席军训人金尼森中校认为:画面上的中国远征军所以打不过日本鬼子,因为这条中国远征军实在太烂了。
金尼森中校的言吐到底是否属实?
《中国远征军》片中的战争场面不仅情景逼真,气势恢宏,视听客观。
效果强烈,更难得的是,画面每一次战役和战斗都能在样式上拍出各不相同的特色与看点。
”电视剧中不同战斗的展现各有千秋,整体上显得丰富多彩。
如野人山中多次战斗,强调遭遇性,拍出了热带丛林战的味道;攻拉班战俘营之战,展现的是周密策划和战斗全过程;密支那城攻坚战,则囊括空中轰炸、重点突破、坑道对坑道、狙击手对狙击手的立体攻坚等众多元素,堪称精彩纷呈,比较各具有眼看点。
如今巳是2012年了。
这个时光已是中国远征军1942年开赴缅甸抗日战场放血作战70周年。
有一个有趣的情调是:电视长剧《中国远征军》情景故事发生的这个时候,当时的北美买卖岸口上那个习惯穿超短衣裳的15岁的七色少女梦露她还正抑扬着,她她她她还远远的没有成什么名。
而且人家少女梦露的身形还并不怎么发达呢。
属于想买也还卖
不了身子骨。
可是面前一出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却稀里胡涂把梦露搬上了画面。
广而生之。
败笔败到狗屎烙成了蓝色痢疾。
相对了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里面的男性人物即远征赴缅的军官士兵的军气造像,片中有些个精神质样的女性人物,看了就是叫人恶心如呕的。
我自已还为此发烧不止。
比如一:男主人公韩绍功他妈韩老太。
看上去基本就是一个行妓老板鸦,开口毕口岳飞长,张嘴合屁刺个字。
这个七八十岁的老妈子的胸口比梦露还呼悠着高三千英尺。
一个吃饱撑得难受的老妈子口口声声给她孙子念诗叹词,其实传统词等中间有太多是古代文人逛窑子收春的心得呀。
比如二:男主人公韩绍功的局长女朋友一上来就哭丧着一张公驴脸,韩绍功居然敢把自已的亲生儿子交给这种女人,让她当上孩子后妈?天啦?估计这韩上校的儿子下面三辈子也就算完蛋啦。
国致家亡之期还款款身披旗袍女人,能是个啥样女人?一个堂堂局长女人整天掉一剧丧门星苦瓜子脸,她她她能当一个良好后妈吗?一个没有亲自生过孩子的女人给孩子充当后妈?也许猪狗人情不如的吧?
自然了。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里面也有良好个别女性。
比如前面说过的国民远征军美方参谋长的英文翻译罗欣。
曾经在画面故事《最后的99天》和《追捕》当中有优
异表现的青年演员李玥此次在大戏《中国远征军》出演了热情火焰的战地翻译官罗欣,与视帝黄志忠饰演的军官韩绍功演绎出一段别样的战火情缘。
剧中罗欣是一位美籍华侨,她受姑妈影响从小对军人有着特殊依附情结。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义无反顾回国。
担任翻译工作同时罗欣被中国远征军将士英勇热血和民族情义深深打动。
在谈到这段战火情缘时李玥表示:“自古美女爱英雄,罗欣对韩绍功的爱很真挚,她对军人有情愫,这是性格所决定的,爱上韩绍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观众可以看到《中国远征军》里面许多浪漫战地爱情桥段,最经典的是罗欣给韩绍功“写情书”一场戏,如诗一般情信作为空投物资在营地被诵读,战士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真挚情义,想起自己的亲人和爱人。
情书由于不可抗拒因素没能直接送达,是由一个个战士接力传递到,也因此战士们都读过这封情书。
作为华侨女孩罗西的首集画页显身,是由于她奋不顾身在日本兽人枪口下面,拼了春冷去抢夺华侨学校里的小学生。
而且在炮火血象洗礼中,她爱死了韩绍功这个铁血军人。
她追随韩绍功屡次深情告白。
即使韩绍功对她冷语相加,她都一如既往保持着这份爱恋。
从开始画面上看见:当时罗欣已然把个人性命都给搭上了。
可是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里面的有那么一些手里有枪的号称军人,一开片局就丝毫不
顾华侨学校的小学生死活,老鼠一般。
望风而逃。
看片至此,我的心里哽便自问:这这这些当兵的,他们还是中国军人吗?男子相比女子之下,所以这也是自已由衷叹佩年轻美少女罗欣的一记非凡主因。
立正。
面向罗欣。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