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课件

H2CO3
H2CO3
CO2↑+ H2O
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成二氧化碳 和水。这就是石蕊溶液变回紫色的原因
二氧化碳就在我们身边
汽水属于碳酸饮料,是日常饮用的饮品,它里 面有什么我们熟悉但忽视了的东西? 【探究】汽水中的“气”是什么?怎样证明?
取样,加热汽水,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它是二氧化碳。
核电站
风力发电
太阳能飞机
磁悬浮列车
长江三峡工程
植树造林
总
结
一、CO2的性质。 ⑴通常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 ⒈CO2的物理性质: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⑵干冰是CO2固体,能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⒉CO2的化学性质: ⑴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⑵ CO2不能供呼吸。 ⑶ CO2能与水化合生 CO2 + H2O H2CO3 成碳酸。 CO2+ Ca(OH)2 CaCO3↓+ H2O (4)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与石灰水反应,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二、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⑴CO2具有广泛的用途。 ⑵大气中CO2含量上升会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 应”正在影响全球环境。
4、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 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取一份加入木炭粉振荡,可观察 到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另一 份加热一段时间,可观察 到 溶液由红色变回紫色 。这两个 变化从实质上分析,不同点在 于一个是物理变化,另一个是化学变化 。
CO2在大气中的循环
空气中的CO2
呼 吸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 呼 吸 呼 吸
人工降雨
CO2对生活的正面影响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课题: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与观察能力;以及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很强,能否合理在教学中渗透是发展学习化学兴趣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CO2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CO2的化学性质。
三、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学法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二氧化碳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二氧化碳性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情景一】长久没有通风的地窖或山洞能否擅自下去?地窖山洞【情景二】下面有个谜语,它是咱们常见的一种化学物质的化学式,他是谁?猜谜语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
弯月能取暖,右侧能助燃。
(二)、【新课推进】【设问】最近一电视节目报道广东深圳三名工人在疏通城市下水道时,当打开井盖第一个人下去以后没有上来,而剩下的两个工人也下去救他,结果三人都不幸遇难了,后调查组通报与下水道中二氧化碳过高有关,大家能否解释为什么与二氧化碳有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气体,他们的共同点是常温下都是气体,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篇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_%,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和探究观。
三、教学设计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节课堂围绕一瓶雪碧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3.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互相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 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 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探究实验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Ⅰ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如果把Ⅳ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
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一、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和影响;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温故知新】我们已经学过H 2O 和H 2O 2, 它们形似孪生兄弟,但性质不相同,那么碳的氧化物CO 2和CO 也形似孪生兄弟,性质也不相同吗?二、导学部分[实验探究]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实验探究一:倾倒二氧化碳(如图)(P117实验6-3)2.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P117实验6-4)【小结】一、CO 2的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比空气 ,溶解性【讨论】1.将集满CO 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 2的什么性质?2.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意大利的“死狗洞”,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却晕倒了。
这是为什么?3.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CO 2的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么?4. CO 2只是简单的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能通过实验来证明吗?[实验探究]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探究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P118实验6-5)二、CO 2的化学性质:1.CO 2既不能 ,也不能 ,也不能 。
2.CO 2与水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
3.CO 2与Ca(OH)2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
4.CO 2 毒。
【思考】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这是因为石灰水与空气中的 反应。
方程式为 。
【自主学习】知识点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P119-121)(1)对生活的影响:以下说法分别指CO 2哪些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农民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却称它为“粉刷匠” ;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 ;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概述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会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做相关的题目【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的探究。
【定标自学】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碳的氧化物有:和两种。
2、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
3、将已收集好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通过观察:可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4、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交流展示】(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探究1:倾倒二氧化碳现象:底层的蜡烛熄灭,上层的蜡烛熄灭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也不。
你是否能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请说出你的方案。
探究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现象:塑料瓶。
分析: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通过以上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色味的体;在标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比空气;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供给呼吸;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通常情况下)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
现象与结论:(1)石蕊遇酸变;(2)水不能使石蕊变,CO2也不能使石蕊变;(3)CO2与H2O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4)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反应方程式:跟水反应:;碳酸的分解:。
4、与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原理方程式为:,这是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5、二氧化碳与还原性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反应:(1)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现象:将燃着的镁带伸进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带继续,瓶壁上有色物质生成,瓶底有色固体物质出现。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练习]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
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潮湿?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墙壁越来越硬,刚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现象
塑料瓶向内凹陷。
分析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五、拓展提升
2、CO2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3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目的: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透过现在看本质的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加深理解。
六、联系生活
三、CO2的用途
1.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2.能灭火。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创造云雾缭绕的景象;还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食物。
5.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班级:姓名:日期:2014年12月10日
[导语]我们知道CO和CO2的组成是相同的:都是由组成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分子是不一样,其中一个分子比另一个多一个氧原子。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氧原子,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CO和CO2性质差异很大。
通过本节
课的学习,我们要会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它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温室效应
[知识回顾]我们都知道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那么怎样用化学方程式来体现
呢?,。
[课内探究](寄语:严密的实验加推理,可以帮你获取新知。
)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实验探究一:二氧化碳的密度
实验步骤:将CO2慢慢倒入烧杯中(如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探究实验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请在下表中填写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问题:当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水井、山洞之前,都要做来
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
2.探究实验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问题: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液的表面有一层白膜,
这是因为石灰水与空气中的反应。
方程式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用方程式表示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读课本,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②③④⑤
2.温室效应:①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
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②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近年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森林遭破坏
..............,使得大气中
的CO2含量不断上升。
③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④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川融,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
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⑤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
......森林等。
[课堂小结]请对照关键词简要本节学习内容。
[课后延伸]1.二氧化碳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试问: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所有可燃物燃烧吗?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小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原因是: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试问: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成红色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