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83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刘瑜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甘肃天水741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选择50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A1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A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脂肪酶水平检测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3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指标测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研究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A2组和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为(768.49±43.22)U/L、血清脂肪酶水平为(1 694.88±300.15)mg/L、C反应蛋白水平为(137.49±13.35)mg/L,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591.85±48.22)U/L、(1 232.49±300.13)mg/L、(26.25±4.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8、7.702、56.288,P 均<0.05)。

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r=0.128、0.139、0.137,P均<0.05)。

结论临床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开展早期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展开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工作,可为疾病顺利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发现随着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血清脂肪酶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呈现出显著提升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可以奠定基础。

2024血清淀粉酶(AMS)升高的临床意义

2024血清淀粉酶(AMS)升高的临床意义

2024血清淀粉酶(AMS)升高的临床意义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

血清淀粉酶在AP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P起病后6~12h,血清淀粉酶开始上升,48h开始下降,持续3~5天,通常情况下,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浓度至少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即可确诊AP0不过,除了急性胰腺炎以外,还有很多疾病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需注意鉴别。

什么是淀粉酶?淀粉酶(amy1ase,AMS)在人体主要来源于腮腺和胰腺,有2种同工酶——来自胰腺的淀粉酶的同工酶P(P-AMS)和来自腮腺的淀粉酶的同工酶S(S-AMS)通过同工酶检测,可以将腮腺炎与引起急腹症的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此外,人体内心脏、肺脏、肝脏、甲状腺、脾脏等组织也含有少量的淀粉酶。

淀粉酶主要通过肾脏清除,因此,血液循环内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时,相应的尿淀粉酶活性也会升高。

除了AP,血淀粉酶升高还可见于这些疾病:1、巨淀粉酶血症血AMY升高的原因大致分两类:进入血液中的淀粉酶数量增加或淀粉酶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减慢。

巨淀粉酶血症属于后者,巨淀粉酶是由血清中正常淀粉酶与免疫球蛋白(如IgG.IgA)或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循环复合物。

巨淀粉酶分子量巨大,不易通过肾小球,故巨淀粉酶血症患者血淀粉酶明显增高而尿淀粉酶正常或减少,一般肾淀粉酶清除率/肾肌酊清除率<1%时,可诊断为巨淀粉酶血症,并有助于对高淀粉酶血症的鉴别诊断。

因此,如果碰到血清淀粉酶长期增高而尿淀粉酶正常,又无肾功能损害者,或血脂肪酶正常者,需考虑巨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

2、糖尿病酶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在DKA患者中经常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约有17%~50%),且临床表现与胰腺炎相似。

血AMY在DKA中升高的原因包括唾液AMY的释放增加,肾脏对AMY的清除减少,以及神经和代谢紊乱导致从胰腺腺泡渗出到循环的AMY增加。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胰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淀粉酶(P-AMY)、脂肪酶(LPS)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淀粉酶(AMY)进行比较。

方法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急性胰腺炎(NAP)患者血AMY、P-AMY和LPS进行检测,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Lps用酶比色法,P-Amy用酶比色法(EPS-G7法)。

结果用AMY、P-AMY和LPS诊断AP,其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AP组(P<0.01)。

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3.7%;P-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3.9%;LPS诊断AP的敏感性97.6%,特异性为97.9%,P-AMY、LPS诊断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AMY(P<0.05)。

结论 P-AMY和LPS对AP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MY,因此,可以用P-AMY和LPS测定代替AMY测定来诊断AP,提高AP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胰淀粉酶脂肪酶淀粉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247-01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临床范围从轻微、自限性疾病到爆发性致命性疾病。

AP总死亡率为7%~20%[1],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AP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CT、B超)和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AMY)是应用最广泛的胰腺炎诊断指标,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研究发现血清胰淀粉酶(P-AMY)和脂肪酶(LPS)对AP的诊断准确率较AMY高。

本文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AP(NAP)的急腹症患者进行AMY、P-AMY和LPS测定,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1~6月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和普通外科因急腹症而住院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的意义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的意义

文章来源:医学网发表时间:2007-05-24 10:39:00关键字:胰腺炎淀粉酶(amylase' AMS)、脂肪酶(Lipase' LPS)测定均可作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AMS存在于多种器官内,故诊断的特异性受到一定限制[1],而LPS在AP时出现较晚[2],影响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如同时检测AMS'LPS,则诊断AP的价值明显提高.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1994-07~1997-07连续3 a出现上腹剧痛而怀疑为AP的急诊住院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证实等)为金标准,同时测定AMS和LPS.金标准确诊的患者为患病组(Ap组),金标准排除胰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非Ap组).患病组48(男40,女8)例,年龄21岁~65岁,平均48岁. 对照组50(男43,女7)例,年龄21岁~69岁,平均43岁.1.2诊断标准按199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制订的全国统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慢性胰腺炎等.1.3标本收集入院当天测定血、尿AMS和LPS,以后每天早晨抽血、留尿送检,连续测定至结果转阴.标本当日检验,核对后记录结果.1.4测定方法AMS用酶法动态法,LPS用酶法消浊法.试剂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用美国博乐公司生产的定值质控血清作质量监控.检测所用仪器为美国Beckmam―7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1.5真实性指标计算方法灵敏度:Se=a/(a+c);特异度Sp=d/(b+d);准确度=(a+d)/(a+b+c+d).其中a为真阳性例数,b为假阳性例数,c为假阴性例数,d为真阴性例数.2结果2.1正常参考值测定测定了120名献血员AMS和LPS,AMS 为正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别,以X±2s作正常参考值范围,则血AMS 为13 iU/L~67 IU/L'尿AMS为110 IU/L~470 IU/L;LPS为偏态分布,男女之间无差异,以95.0%位点确定上限为163 iU/L,参考范围0~163 IU/L.2.2截断点选择以尤登指数法确定[3],尤登指数:YI=Se+Sp-1'即尤登指数等于灵敏度加特异度减1得到.由此选定血AMS截断点498 IU/L,尿AMS截断点为1 150 IU/L.患者血尿AMS 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AMS测定阳性. LPS截断点为280 iU/L,达到和超过截断点为LPS阳性.2.3AMS和LPS诊断AP的价值患者AMS和LPS任意1项达到和超过截断点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2.4AMS'LPS联合诊断价值AMS'LPS其中任意1项或2项均阳性列为阳性,AMS'LPS2项均阴性列为阴性,则联合诊断的价值最大,灵敏度100%,特异度98.0%,准确度99.0%.其次为LPS'AMS诊断价值最低.2.5急性胰腺炎发病时间与敏感度的关系4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抽血、留尿作AMS和LPS,经统计发病时间与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可知,AMS从发病第1日开始升高,第2日达高峰,第3日开始下降,直到第10日仍有0.6%阳性. AMS后期下降与AP恢复呈正相关,疾病恢复越好,AMS下降越快,Lankisch等[4]也认为AMS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恢复情况. LPS也从第1日开始升高,第3日达高峰,但下降速度较慢.有资料表明,LPS在发病第6日阳性率仍达76.0%[5],与本组测定结果(73.3%)基本一致. agarwal等[6]认为,AP在发病24 h 内,LPS与AMS的敏感度一样,本组测定的结果是AMS(85.8%)高于LPS(62.3%),这可能与采用的方法不同有关.3 讨论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对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仍然依赖于AMS测定,单纯测定AMS敏感度和特异度受限.国外资料表明,单纯AMS的敏感度在75.0%~92.0%之间,特异度在60.0%~90.0%之间[5],本组AMS的敏感度89.6%,特异度94.0%略高于国外资料.单纯测定LPS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4.0%,略高于Pezzilli等[5]测定的敏感度82.0%,特异度90.0%.如若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进一步提高.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例AMS阴性患者的LPS全阳性,LPS 测定阴性的2例患者AMS全阳性,敏感度得到了互补,故敏感度达到了100%,50例对照组患者中,只有1例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AMS测定阳性,联合测定的特异度为99.0%.AMS'LPS测定的方法学问题现均已解决[5],国内县级以上的医院随着自动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商品化的AMS,LPS试剂盒的提供,AMS,LPS测定方法会越来越变得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aMS'LPS联合检测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国外也仍以AMS'LPS诊断为主[7].但对合并肾功能衰竭、巨淀粉酶血症、腮腺炎的患者仍然有一定的假阳性,AMS同工酶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以前用AMS'LPS对AP诊断价值评价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截断点概念.有人以参考值上限为阳性指标,如陈国桢等[8]提出AMS超过500 iU. 该数值为一经验数字,实为参考值上限的8倍. 本组观察的98例患者'经用尤登指数和ROC曲线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截断点很接近,即血AMS498 IU/L,是参考值上限(67 IU/L)的7.4倍,国外Van Ingen等[9]测得的AMS截断点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3倍~14.5倍,我们测得的AMS结果(7.4倍)与国内外学者的结果相吻合.胰腺通常分泌大量的消化酶,绝大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只有少部分进入血液[10].临床上目前能测定的只有AMS'LPS'ELastase-I'Trypsin 等酶,它们在胰腺内合成.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大量破坏,胰管阻塞,阻碍了酶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返流入血,使其各自的血浓度骤然升高[11].本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数血清AMS在发病后4 h~12 h内升高,平均8 h. 尿AMS则在18 h~36 h升高,平均24 h. 48例患者LPS 在10 h~24 h内升高,平均15 h,但持续时间长,平均10 d,最长2例达发病后15 d,比文献[8]报道短. aMS在急性胰腺炎时出现较早但持续时间短,LPS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长,AMS和LPS进行联合诊断.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淀粉酶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酶及脂肪酶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 参考范围。

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

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

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

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 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70-02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病,半个多世纪以来,腹痛加淀粉酶(AMY)升高成为诊断AP的重要依据,但在其他一些急腹症中AMY也可增高。

AP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容易混淆,为导致误诊或漏诊。

脂肪酶(LIPA)测定用于临床诊断AP,可以增高其灵敏度、特异度。

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LIPA 测定均可作为AP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但由于与AMY在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时间较短,且存在于多个器官,而UAMY虽在患病时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但发病时升高较晚;同时在其他消化道疾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故诊断的特异度受到一定限制;而LIPA 在AP时出现较晚,影响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笔者通过联合检测,探讨其在AP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9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4~57岁,平均(38.1±3.6)岁。

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测定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测定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测定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李忠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8(008)002
【摘要】目地为快速、正确诊断出胰腺疾病,并与其它腹部疼痛讯速的区分开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升高快,但持续时间短,特异性差,易漏诊,脂肪酶逐渐升高,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好,与胰腺炎病情变化是平行关系.结论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胰腺炎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李忠
【作者单位】东莞市石排医院,广东,东莞,5233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J], 赵耿生;王文武;张真路
2.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J], 戈庆红;翟光华;马浩杰
3.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J], 王凤学;欧阳旭红;幸建英
4.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J], 崔强贞
5.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J], 秦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PCT联合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摘要:讨论通过测定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等数据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过程中的意义。

血清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能够做为急性胰腺炎非常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手段。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清PCT CRP 淀粉酶脂肪酶诊断价值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帮助人体消化脂肪、蛋白质和葡萄糖。

如果胰腺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这两种功能都会出现异常,导致障碍。

急性胰腺炎难测又致命。

预后经常和器官衰竭的进展、胰腺发生的继发感染或者是胰周的坏死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近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在渐渐地向着多学科、个体化、微创的方向迈步。

尽管治疗手段有所改进,重症急性胰腺炎仍然与高死亡率相关。

本研究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的检测数据。

数据是为了评估上述指标对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PCT、CRP和淀粉酶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说明观察组病情严重。

且PCT、CRP、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数据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这些发现对更全面了解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有帮助。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表达都比对照组高。

但淀粉酶及脂肪酶是血清检测中的一项非常关键的标志,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比较薄弱。

本研究对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因其有助于医生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早期阶段进行更加精确的诊断。

另外本研究还可为急性胰腺炎诊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与思路。

这一结果表明,PCT和CRP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各检测指标敏感度及特异度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敏感度最小的CRP值也为87.50%。

特异度较小的CRP值及脂肪酶值分别为81.30%及83.10%。

观察组中PCT、CRP、淀粉酶、脂肪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0%、87.50%、96.90%、88.10%和87.50%、81.30%、89.40%、83.10%。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源于丁香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急腹症,其发病迅猛,病死率高。

急性期胰腺炎和其他急腹症较难鉴别,且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因而急性胰腺炎的及时准确诊断尤为重要。

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多有典型的腹痛、恶心、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

每一天都有很多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测定用于评估腹痛患者,甚至是常规生化检查的一部分。

血清淀粉酶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胰腺炎酶学诊断指标之一,优点是技术简单,容易获得,灵敏度高。

脂肪酶存在于胰腺腺泡内,当患者发生胰腺炎时,腺泡出现损伤并致使脂肪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血清中脂肪酶含量升高。

脂肪酶作为胰腺组织分泌的消化酶,在胰腺疾病的特异性较淀粉酶高,可作为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然而在平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的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活性不升高;有的脂肪酶活性升高而血清淀粉酶不升高;有的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升高却不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所有这些叫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无所适从,因为解释这些测试结果可能非常困难。

血清淀粉酶和/ 或脂肪酶正常,能诊断急性胰腺炎吗?胰腺急性炎症和自身消化导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释放,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出于这个原因,在急性腹痛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水平正常通常会排除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诊断急性胰腺炎脂肪酶阴性预测值非常高(≥95%)。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胰腺炎的诊断却可能极具挑战性。

急性胰腺炎时,患者可表现为正常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9%~32%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

因此,单纯检测血清淀粉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报道指出,伴高甘油三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升高,其原因是不确定的,最有可能是某些血清因素抑制了酶的活性。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也常常有正常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单纯依靠高淀粉酶血症,对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诊断是不合理的,应该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的价值。

方法使用美国强生2500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对血清脂肪酶(lip)和淀粉酶(amy)进行测定。

结果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脂肪酶的阳性率92.45%,淀粉酶的阳性率为66.38%,联合淀粉酶和脂肪酶动态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阳性率在96%以上,p180 u/l;血清淀粉酶参考值:80~180 u/dl,阳性为>180 u/dl。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是由于胰腺被自身消化酶消化所造成的,引起此反应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外伤性、自身反应性、暴饮暴食等。

是一种急性的胰腺自我消化的化学性炎症,常伴有相邻、相近的一系列其他器官的功能损伤。

急性胰腺炎具有进展快、病情重、发病急的特点,死亡率非常高,对体内的内环境及重要脏器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也会有猝死的表现。

曾有相关文献报道,急性胰腺炎中重型胰腺炎的死亡率可达到20%,50%患者常伴有并发症的出现,所以早期快速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血清脂肪酶的增高可见于: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肝硬化、肿瘤、胰腺癌或胰管阻塞、胰腺炎、等,是胰腺消化酶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淀粉酶和脂肪酶都可以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时增高,但持续时间不一。

淀粉酶持续时间比脂肪酶较短,增高的程度比脂肪酶低,特异性比脂肪酶差。

增高的脂肪酶在血液中可持续10
d左右,特异性比淀粉酶高,所以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更优于淀粉酶。

脂肪酶只在胰腺中存在,正常人血清中含有极少量lip,急性胰腺炎时可升高,而血淀粉酶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所以器官特异性比淀粉酶大,升高出现在发病后4~8 h,峰值出现在发病后24~48 h,持续时间长达7~10 d。

所以早的活性升高时间,大的上升幅度,长的持续时间,决定着血清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比淀粉酶时价值更高。

经不完全临床统计,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病例必定伴有血清脂肪酶的升高;而血清脂肪酶升高的患者并不一定伴有血清淀粉酶的升高。

血清脂肪酶也可在肝胆疾患、酒精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酗酒等中升高。

血清淀粉酶检测发现活性升高时,虽然不能说明肯定伴有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但升高的越多,对诊断胰腺炎诊断的可能性就越大。

虽然血清淀粉酶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不是很高,但由于某些原因的限制,血清淀粉酶仍然是目前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首选检测指标。

对于急性胰腺炎疑似患者,应当选择连续作动态检测患者的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活性,并通过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试验共同分析作出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检测活性持续升高的淀粉酶如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也具有一定价值。

腹腔积液或/和胸腔积液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并发,而血清淀粉酶活性只相当于积液中的淀粉酶活性的1/100以下。

有相关学者曾报道,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敏感性分别为92.6%和87.0%;联合测定两种酶时对胰腺炎的诊断阳
性率为98.1%;所以说血清amy和lip的联合测定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提高作用,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

脂肪酶和淀粉酶联合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特异性可达95%,敏感性达98.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均正常的阴性预测值为100%[4]。

在鉴别非酒精性和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方面检测血清淀粉酶浓度对诊断方面有指示作用,而脂肪酶浓度及脂肪酶/淀粉酶浓度比值不足以用来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也不能单独作为指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5]。

本文所选病例中有53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血清脂肪阳性率92.45%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为66.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有急性复发性胰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血清脂肪酶活性有时可提高到参考值3倍以上,且高于淀粉酶特异性[6]。

经过动态观察发现,血淀粉酶峰值时间一般在12~24 h内达峰值,持续3 d 后恢复正常,持续时间较短;血脂肪酶的峰值时间一般在48 h达高峰,比血淀粉酶晚,持续时间约10 d后恢复正常,且胰腺炎患者病情变化与血清脂肪酶的活力变化具有平行关系。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联合测定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疑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行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联合测定提高敏感性;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均正常时,对急性胰腺炎可具有排除的可能。

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脂肪酶可作为的首选检测指标,快速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可联合动态检测脂肪酶和淀粉酶作为有效实验室依据,对病
情具有预测作用,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7]。

参考文献
[1] 朱明德.现代临床生化化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10.
[2] 薛彦菊.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动态变化.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04:101-102.
[3] 王凤学.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
中的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1585-1586.
[4] 金军英,霍平.联合检测淀粉酶、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5):123-124.
[5] robert j. vissers, riyad b. abu-laban, damian f. mchugh. amylase and lipas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valu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the journal ofemergency medicine,1999,17(6):1027-1037.
[6] 王凌,罗和生,严娟娟,等.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浓度及其比值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8):436-437.
[7] 张士荣,康淑霞.血清脂肪酶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实用全科医学,2005,6(6):555-5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