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质量考核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考核标准
医疗效率指标
2、科主任每月抽查各医疗组终末病历一份。
以上环节病历质量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结果于每月30之前上交病案室。
3、科室每月自查记录于5日前上交质控办,以上三项过期未交单项扣罚10分。
4、每季度科室三基考核(试卷及成绩单)上交质控办,过期未交单项扣罚10分。
医疗质量自查工作月报
科室年月日
每月5日前交医务科科主任:质控员:
麻醉科质量自查工作月报
年月日
每月5日前交医务科科主任:质控员:
临床输血病历检查表。
医院临床科室药事管理考核标准

医院临床科室药事管理考核标准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是医院临床科室药事管理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
该考核项目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抗菌药物门诊使用率、住院使用率、使用强度、药物品种、给药时机、规定时间给药、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等方面的考核标准,总分为100分。
首先,科室必须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责任人。
该小组应定期开会,有分析和整改措施,参考医院公示、信息通报等管理结构和资料。
若科室没有这个管理组织或者有组织但未开展活动,则扣除5分。
其次,药物品种的选择要按规定进行,预防用药品种应该选择合理。
若病程中没有分析或分析依据不足,则单项否决。
给药时机不合要求、剂量不合理或给药频次不合理的,也会被扣分。
对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该在切皮前30分钟至1小时内给药,在剖宫产手术断脐后立即给予预防用药,且应有相应的病历记录和归档。
若门诊使用率、住院使用率、使用强度不达标,则各扣除2分。
最后,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使用应该有指征,且必须有分析和合理的依据。
若没有指征用药或病程中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则单项否决。
预防用抗菌药物出现在长期医嘱中、介入诊断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内置材料介入治疗手术无指征使用等情况,也会被单项否决。
对于使用推荐外品种的药物,病程中没有分析或分析依据不足的,也会被单项否决。
总之,医院临床科室药事管理考核标准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十分严格,科室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
一、急救药品管理急救药品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不完善,扣去5分。
为了保证急救药品的有效性,需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效期和制度,做好管理工作。
二、管急救药品无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急救药品,扣去2分。
需要及时补充破损的药品,并查看病区的急救药品使用情况。
同时,药品与药剂科存放目录、清单需要保持一致,以保证管理的准确性。
三、高危药品管理高危药品管理需要有专人负责,并按照标准实地固定存放位,定期检查,扣去5分。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与考核指标

XX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与平安管理组织架构与考核指标一、指导思想落实医院承当的各项功能任务,持续改良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效劳,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特制定此持续改良方案。
二、制定依据㈠【广西壮族自治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那么】〔2021年版〕㈡上级文件要求。
㈢本院相关规定。
三、医疗质量管理体系㈠院级管理组织设立医院质量与平安管理委员会,在医院质量与平安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技术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
医院质量平安管理委员会主任由XXX院长担任,副主任由各位副院长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科室主任担任,办公室设在质管办。
医院质量与平安管理委员会职责:1.医院质量与平安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质量和平安管理的专门组织,负责全院质量和平安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与协调工作。
医院质量和平安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医院各相关委员会的工作。
2.在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平安管理和持续改良方案】、工作方案、质量目标,建立健全本院的各项质量标准、制度和流程。
3.催促各管理委员会按照医院总体质量和平安管理目标,做好有关质量的检查、考核工作,认真研讨本领域内相关问题,提出改良方案,推动相关领域的质量与平安工作,实现质量持续改良。
4.听取各委员会工作报告,审定医院年度质量目标和工作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医院质量与平安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动医院质量与平安管理持续改良。
5.定期开展质量与平安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全员质量与平安意识。
㈡部门质量管理组织在医院各相关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领导下,成立各部门质量和平安管理组织,由各位副院长担任组长,设有医疗医技组、护理组、药事组、控感组、医保农合组、设备组、综合管理组检查小组。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
50日;2。
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抗菌药物监测方案

抗菌药物监测方案一、监测对象(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三)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情况;二、监测指标(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1.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按照科室、病区、病种等细分进行统计,计算每次就诊或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2.抗菌药物的种类和谱效:统计医疗机构内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广谱和窄谱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分析其使用频率和比例。
3.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因:调查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理由,例如是否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1.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分离到的耐药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各菌株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抗性情况。
2.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途径:调查耐药菌株的发生原因,比如是否因为抗菌药物滥用等;追踪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对病人、医护人员、病房等进行采样分析。
(三)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情况:1.药店抗菌药物销售情况:调查不同药店抗菌药物的销售数量和销售比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药店销售情况的差异。
三、监测的方法和步骤(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1.在每个科室设置专人负责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每月进行统计和分析。
2.收集并整理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和住院信息,提取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
3.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二)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1.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与相关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收集分离到的耐药菌株。
2.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耐药菌株的抗性情况。
3.对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进行调查和研究,建立传播途径的追踪机制。
(三)抗菌药物的销售和使用情况:1.收集不同药店和兽药店的销售记录,制作销售数据统计分析表。
2.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药店的销售情况,找出滥用情况。
3.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加强对禁用抗菌药物销售的监管。
四、监测结果的应用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规范。
上海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指标

上海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指标1. 背景介绍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以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用药考核指标,旨在引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药品、减少药品浪费和滥用,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2. 合理用药考核指标的内容上海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药品使用指标、抗菌药物使用指标、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报告指标、药物费用指标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涵盖了医疗机构在用药过程中需遵守的各项规定和标准,旨在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3. 药品使用指标药品使用指标是衡量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包括了处方药品的种类、用药频次、给药途径、疗程等多个方面。
医疗机构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药品,并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和频次,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药耗。
医疗机构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用药情况的跟踪和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是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考核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难题。
上海市规定医疗机构需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各类细菌感染需进行及时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细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以便科学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5. 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报告指标在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是难以避免的,但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上海市要求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报告系统,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对不良反应和药物事件的识别、报告和处理能力。
6. 药物费用指标药物费用指标是评价医疗机构用药成本控制和效益的重要依据,医疗机构应该通过严格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和药品采购管理,降低药物费用的支出,提高药物使用的效益。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各种指标要求是多少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各种指标要求是多少在二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症状的重要药物之一。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二级医院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指标要求。
下面将介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各种指标的要求内容。
1. 抗菌药物使用率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单位时间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量占总患者数量的比例。
一般来说,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应超过总患者数量的30%,超过这个比例可能会增加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
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率是指医院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覆盖率。
二级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系统,监测各科室和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率应维持在90%以上。
3. 抗菌药物消耗量二级医院抗菌药物消耗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
医院应根据患者人数、病种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控制抗菌药物的消耗量。
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消耗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不得超出合理范围。
4. 抗菌药物使用指导二级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抗菌药物使用时能够依据临床指南和规范进行操作。
医院要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5.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二级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对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医院要及时报告和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在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应用中,以上指标是评估和监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重要依据。
医院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版)》的有关规定精神,制订本制度。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领导下,由处方点评专家组负责执行。
㈠处方点评的实施:1.处方点评抽样率:门急诊抽样量:总处方量的>1‰,点评总处方数>100张/月病区抽样量:按出院患者病历数,抽医嘱单>1%,点评病例数>30份病历。
2.具体抽样方案:重点抽查以下情形抗菌药物的使用处方和医嘱:检查限制级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连续使用超过2周和术后使用超过24小时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半年来使用量排名,始终居于本机构异常前列的抗菌药物;临床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
如以上情形的处方和医嘱数量未达目标,则按以下标准抽查:⑴从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按比例随机抽查;⑵从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人医嘱中按比例随机抽查;⑶从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手术病人医嘱中按比例随机抽查。
3.处方点评具体实施办法:⑴点评小组按已确定的抽样办法抽取处方或病历;⑵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⑶病房(区)以每位患者病历为依据对用药医嘱进行综合点评;⑷病房(区)点评工作表,可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借用“处方点评工作表”;⑸处方点评与填写的“处方点评工作表”应当真实反应本医院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⑴坚持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⑵处方点评要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并要坚持客观、准确的原则;⑶每次处方点评后应有小结,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
㈡处方点评结果分析: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与不合理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质量考核指标
医师:科室:病历号:日期:累计扣分:
抗菌药物使用考核结果奖惩规定
1. 轻度缺陷:扣责任医师不良医疗行为预警分2分。
2. 中度缺陷:扣责任医师不良医疗行为预警分3分。
3. 重度缺陷:扣责任医师不良医疗行为预警分5分。
4. 缺陷累加,严格按规定执行。
5、每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全院通报,排名前10名表扬,后10名通报批评,前三名分别依次给予300元、200元、100元奖励,后三名分别依次给予100元、200元、300元的处罚。
6、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7、对门诊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医师,每发现1支给予200元处罚。
8、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每月进行动态管理,对每月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分析,对近两个月内用量及使用金额对比增幅超过30%的全院所有药品,对院内个别科室异常使用被列入预警、监控的药品,医院将在周会上对各临床科室提出口头预警,并密切监测,必要时对该药品实行限量采购或暂停使用1-3个月。
9、对各临床科室医师每月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的处理:
①、得分为100分,奖励责任医师绩效工资的20%;
②、得分为96-99分,给予批评或指导
③、得分为90-95分,扣责任医师绩效工资的10%;
④、得分为80-89分,扣责任医师绩效工资的20%;
⑤、得分为70-79分,扣责任医师绩效工资的40%;
⑥、得分为69分以下,扣除责任医师绩效工资。
10、对各临床科室全年抗菌药物评分平均分的处理:
①、平均分低于95分的科室,科主任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②、平均分低于80分的科室,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一票否决,不能参与年终所有奖励项目评选。
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和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达标科室,按每降低或超过1%或1DDD扣科室绩效1%,依次类推。
济阳县中医院药剂科201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