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法和保密法测试题

一、单选题

1、(C)负责管理全国的密码工作。

A.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B. 国家公安部门

C.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

D. 国家网信部门

2、国家推进商用密码(C)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技术规范、规则。

A.检测评估

B.评估认证

C.检测认证

D.测评认证

3、商用密码用于保护(D)信息。

A. 绝密

B. 机密

C. 秘密

D. 不属于国家秘密的

4、密码法于(B)正式开始实施。

A. 2020年6月1日

B. 2020年1月1日

C. 2019年12月1日

D. 2020年3月1日

5、201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三十五号主席令,颁布(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6、密码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密码工作纳入本级(D)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A.党委

B.政府

C.信息化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7、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B)。

A.商业秘密信息

B.国家秘密信息

C.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D.政策信息

8、密码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遵循(A)原则,依法平等对待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商用密码科研、生产、销售、服务、进出口等单位。

A.非歧视

B.包容

C.分类

D.合作

9、密码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商用密码产品检测认证适用(B)的有关规定,避免重复检测认证。

A.《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C.《商用密码管理条例》

D.《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10、密码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密码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建立日常监管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商用密码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商用密码监督管理信息平台,推进事中事后监管与(C)体系相衔接。

A.个人征信

B.商务管理

C.社会信用

D.社会监督

11、核心密码、普通密码保护信息的最高密级分别为(A)。

A 绝密级、机密级

B 绝密级、绝密级

C 机密级、绝密级

D 机密级、机密级

12、《密码法》将密码分为(B)。

①商用密码②国家密码③普通密码④核心密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密码法》规定密码工作由(A)领导。

A.中央密码工作领导机构

B.国家密码管理部门

C.国家机关和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

D.省级密码管理部门

14、《密码法》规定(B)负责管理全国的密码工作。

A.中央密码工作领导机构

B.国家密码管理部门

C.国家机关和涉及密码工作的单位

D.县级及以上地方各级密码管理部门

15、(D)用于保护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

A.国家密码

B.核心密码

C.普通密码

D.商用密码

16、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B),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A.保密责任状

B.保密承诺书

C.保密协议书

17、按照保密法的规定,机关单位应将涉及(C)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A.绝密级、机密级或较多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和场所B.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C.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18、我们通常讲的保放结合,是指在开展保密工作时,要正确处理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做到(A)。

A.保核心保重点

B.保要害保重点

C.保中心保重点

19、国家秘密的本质属性是(B)。

A.按照法律程序而定

B.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C.在一定时间内保密

20、定密的根本依据是(C)。

A.保密事项范围

B.定密目录

C.保密法

21、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A)。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

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22、定密授权机关在作出定密授权决定时,应当明确一定的授权期限。一般而言,定密授权期限最长不超过(C)。

A.1年

B.3年

C.5年

23、《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没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或者虽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超出其定密权限的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可以向授权机关申请定密授权。这里“经常”是指(C)。

A.3年来年均产生5件以上国家秘密事项

B.2年来年均产生6件以上国家秘密事项

C.3年来年均产生6件以上国家秘密事项

24、新修订的保密法自(C)起实施。

A.2019年1月1日

B.2010年4月29日

C.2010年10月1日

25、(B)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

A.各级保密委员会

B.中央保密委员会

C.国家保密局

二、多选题

1、密码工作坚持(ABCD),遵循()、()、()的原则。

A. 总体国家安全观

B.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 创新发展、服务大局

D. 依法管理、保障安全

2、国家对密码实行(ABCD)管理。密码分为()、()和()。

A. 分类

B. 核心密码

C. 普通密码

D. 商用密码

3、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AB)、()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

A. 核心密码

B. 普通密码

C. 商用密码

D. 商业密码

4、涉及(ABCD)、()、()的商用密码产品,应当依法列入()目录,由具备资格的机构检测认证合格后,方可销售或者提供。

A.国家安全

B.国计民生

C.社会公共利益

D.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

5、密码是保障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可以实现信息的(ABCD)、()、数据的()和行为的()。

A. 机密性

B. 真实性

C. 完整性

D. 不可否认性

6、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ABC)。

A.合规性

B.正确性

C.有效性

D.可用性

7、商用密码产品是指实现(CD)等密码相关功能的硬件、软件、固件或其组合。

A.密码存储

B.身份鉴别

C.密码运算

D.密钥管理

8、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是指对采用商用密码技术、产品和服务集成建设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密码应用的(ABC)进行评估。

A.合规性

B.正确性

C.有效性

D.合法性

9、密码的主要功能包括(ABCD)。

A.信息的保密性

B.信息的真实性

C.数据的完整性

D.行为的不可否认性

1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AC);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

A. 刑事责任

B. 行政责任

C. 民事责任

D. 行政处分

11、商用密码从业单位开展商用密码活动,应当符合(ABCD)、()、()、()的技术要求。

A.有关法律

B.行政法规

C.商用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

D.该从业单位公开标准

12、机构撤并时,原机构的涉密载体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移交给(BCD)。

A 同级保密局

B 制发单位

C 档案管理部门

D 合并后的新单位

13、作为一个法定概念,涉密人员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BCD)。

A 接触、知悉少量国家秘密

B 在涉密岗位工作

C 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

D 通过任(聘)用审查

14、按照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需要(ACD)各尽其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A 涉密人员所在部门

B 机关单位工会

C 机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D 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

15、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和上岗审查应遵循(BD)的原则。

A 分类管理

B 以岗定人

C 先用后审

D 定期复审

16、为确保涉密人员符合涉密岗位的工作要求,除上岗前的审查外,机关单位应当对已在涉密岗位工作的涉密人员进行复审。复审分为(AC)

A 定期复查

B 随时复查

C 变动复审

D 年度复审

17、根据签订人员类型的不同,保密承诺书可以分为(ABC)等。

A 在编人员保密承诺书

B 借调(聘用)人员保密承诺书

C 参加会议活动人员保密承诺书

D 专项保密承诺书

18、涉密人员经批准出国(境)的,机关单位应当对其进行行前保密提醒谈话,谈话内容主要包括(BCD)。

A 涉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B 发生或发现保密违规或失泄密事件的处理方法

C 外出期间要注意的保密保密和其他纪律

D 受到前往国家或地区专门机关的调查或不公正待遇的处理方法

19、涉密人员离岗离职的保密管理措施包括(ABCD)等。

A 清退载体文件

B 签订保密承诺书

C 进行保密提醒谈话

D 开展脱密期管理

20、涉密人员办理离岗离职手续的前置条件是(ABCD)。

A 清退涉密文件

B 清退涉密设备

C 取消信息系统访问权限

D 收回场所出入权限

21、按照保密法的规定,应根据(ABCD)确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A 国家秘密事项的性质

B 国家秘密事项的特点

C 国家秘密事项的重要程序

D 国家秘密事项的时效需要

22、确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包括确定(ACD)等方式。

A 保密期限

B 不作标志

C 解密时间

D 解密条件

23、下面属于国家秘密解密条件的是(CD)。

A 5年

B 2017年8月20日

C 会议结束

D 执行完毕

24、下列国家秘密标志中,标注正确的是(ACD)。

A 秘密★长期

B 机密★21年

C 绝密★15日

D 秘密★2016年1月15日至2016年7月1日

25、一份涉密文件的国家秘密标志为“秘密★8年”,保

密期限届满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AB)。

A 经过合法履行国家秘密变更程序,可以延长保密期限

B 自行解密

C 自行公开

D 继续作为国家秘密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